从“三要素”入手教小说

2022-07-04 08:51苏保恩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三要素孔乙己人物形象

苏保恩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近20篇小说,处理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掌握小说知识,对提高鉴赏文学作品颇为必要。小说是通过具体的环境描写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基于这一点,掌握小说三要素,进而理解作家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小说教学的重点。下面以《孔乙己》为例来说明。

一、了解小说环境,明白人物的生活处境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人物的命运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就会彰显不同的意义。

教学小说,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环境”所包含的社会与自然两方面的具体内涵。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尽快掌握小说所写的环境呢?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在授课之初讲明小说环境,二是布置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环境。当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会明确交代环境,有的采用了暗示法,小说环境较隐晦,必须查找资料才能了解。教学《孔乙己》,可以先介绍鲁迅创作这篇小说的背景:辛亥革命失败后,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夺,“五四运动”前后,封建科举制度废除,但封建文化和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在推行,人民处于麻木状态。基于唤醒国民意识的愿望,鲁迅向封建社会制度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其作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接着要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内容:开篇写酒店特殊布局,并从顾客穿着、喝酒地点、喝酒方式、菜食类别、接待态度等方面详写两类顾客的不同,显现出壁垒森严的阶级差别;又写了酒店与顾客关系的尖锐矛盾,人们对孔乙己嘲笑的场面,丁举人打折孔乙己的腿;最后写孔乙己末次来酒店喝酒的阴冷、凄凉情境。找出这些明示和暗示环境的内容,学生便会明白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源,文章的主题就不难理解。

二、分析小说人物,明白形象的深刻意蕴

文学是人学,小说需要着力刻画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可用由浅入深的方法,逐层探索人物形象的意蕴。具体来说,要让学生先整体阅读课文,明白小说塑造了多少人物,谁主誰次,主要人物有何性格特点,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是何种关系,起到何作用,为展现主要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明白了这些,再进一步分析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

教学《孔乙己》,学生阅读课文后明白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还写了一些人物配角:酒店老板、短衣帮、小伙计、小孩子及没有出场的丁举人。写这些配角,或显示小人物生活无聊,或表现人情麻木、凉薄,或暗示小说深刻主题等。人物形象是靠细节来显现的,下一步就要从刻画人物的角度,来具体分析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进而从外显的描写透视人物的深层心理。举个例子,如分析小说开头描写的外貌,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孔乙己外貌的句子,看穿着和面部有何特点,学生会回答是常穿长衫,且又脏又破;身材高大,脸色清白,胡子蓬乱花白,脸有伤痕。接着可追问:为何要常年穿长衫,脸色清白说明什么,写身材高大有什么意味,脸上为何有伤痕。这样一问,人物特性就明白了:轻视劳动,好喝懒做,常受欺凌,思想迂腐。再进一步追问为何孔乙己沦落成这般模样,这就不难看出是封建科举制度使然,小说反封建的主题也就昭然若揭了。

在指导分析人物时,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归纳法,从人物描写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最后归纳;二是演绎法,先由教师概括出人物整体形象,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文,逐一找出表现人物形象的语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理清小说情节,明白故事的组织结构

小说情节是在特定环境中,由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整个过程。分析情节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它包括情节结构技巧和情节叙述技巧。前者指安排情节运行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开篇用倒叙,中间用插叙,还用抑扬、伏笔、呼应、铺垫等技巧,结局用突转。后者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手法和叙述人称。

教学《孔乙己》,分析情节结构时,教师可让学生梳理小说脉络,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让学生复述故事,这便于学生熟记情节。二是概括情节,记下情节提纲,明确结构,而后让学生明确情节设置的作用。本文开端和发展介绍孔乙己的经历、言行、性格及社会地位,高潮是他的不幸遭遇,结局是他再也没有出现在酒店,消失在人间。作者在情节中寄寓着凸显人物形象、表现深刻主题的理念。其实,梳理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的感受过程,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过程。

接下来就要探究小说情节发展的组接线索及其作用。《孔乙己》用“我”的视角叙事,写了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可笑可怜的一系列活动,完成了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叙写。用涉世不深的“我”——小伙计做串联情节的线索,好处是更真切,更有感染力。连小孩子都鄙视不能中举的孔乙己,可见封建教育的毒害何等广泛,孔乙己的地位何等低下,社会何等冷酷无情。这种视角揭示作品主题,更显得深刻有力。

在小说教学中,从“三要素”入手,小说中的环境、人物、情节清楚了,小说主题,即作家对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观点和态度也就容易理解了。教师无须再花多大气力,只要交给学生概括主题的方法,便能轻而易举地归纳出来。

猜你喜欢
三要素孔乙己人物形象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三要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激活“三要素”,让课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