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天气致美40颗星链卫星失效事故的启 示

2022-07-12 08:08杨文凯黄为权
生命与灾害 2022年2期
关键词:日冕星链阻力

杨文凯 范 磊 黄为权

据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布的官方声明,其在2月3日18时13分(世界时,下同)最新发射的一批共计49颗星链卫星,由于受磁暴的严重影响,其中40颗卫星未能按照计划进入预定轨道,已经或将要全部坠入大气层燃烧报废。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图1 3日至4日地磁活动水平(Kp指数)变化图

2月3日至4日,受太阳风暴——日冕物质抛射的影响,太空发生2次小磁暴(地磁指数Kp=5,如图1所示),引起轨道大气密度迅速增大,使得刚发射至210千米左右测试轨道的这批星链卫星的飞行阻力随之增大,导致其轨道高度明显下降。尽管地面测控立即将这批星链卫星调至安全模式,卫星收缩成薄片状,以侧边缘向前飞行,试图通过改变飞行姿态以减小飞行阻力,但由于轨道高度的明显下降又导致阻力的进一步增大,短时间内大气阻力上升50%,卫星的电推力不足以克服这么大的阻力,卫星也就无法脱离安全模式提升运行轨道,最终40颗卫星即将或已经坠入地球大气层。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对磁暴等太空天气重视程度不够。太空天气和地面天气一样能造成发射任务失败,美国太空天气预报中心(SWPC)于发射前近4个小时发布了磁暴事件预报,但SpaceX公司并未足够重视,仍然发射卫星。

第二,对磁暴等太空天气预报能力有限。SWPC早在2月1日曾发布了2月2日中磁暴、2月3日小磁暴的预报信息,但2日19时14分取消了未来三天的所有磁暴预报。3日14时28分又重新发布磁暴预报。尽管最后一次的预报正确,但预报信息的反复修改如同“狼来了”,可信度大打折扣。

第三,小卫星容灾能力弱,逐步升高轨道的推进策略更使其“雪上加霜”。此次发射的星链卫星都是小卫星,容灾能力本来就弱。加之SpaceX出于成本和测试等方面的考虑,没有一次性将星链卫星推进到500千米的运行轨道,而是用火箭将卫星发射至210千米高度停留,计划经测试后利用电推进器将卫星逐步升轨。但210千米比500千米高度的大气稠密得多,卫星所受阻力也大得多,卫星遭遇小磁暴后就陷入阻力不断增大的恶性循环中,最终造成事故。

此次事故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此次大规模星链卫星发射失败,是太空天气对空间探索活动产生影响的典型个例。事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有:

第一,重视太空天气对航天器发射和入轨的影响。灾害性太空天气可能引起航天器轨道衰变、电子设备损毁、姿态异常,进而导致发射和入轨任务失败,因此在选择发射窗口时必须考虑太空天气的影响。

第二,提高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和磁暴等太空天气的监测和预报水平。要想提高太空天气预报能力,必须加强太空天气监测,例如我们只有持续监测日冕抛射的物质经历了什么样的传输过程,才可能准确预报它引起的磁暴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强度有多大。

第三,针对灾害性太空天气趋于频发的实际情况搞好太空天气服务。当前正处于第25太阳活动周上升期,灾害性太空天气的频率和强度在未来几年将会明显增加。通常小磁暴不会对航天活动造成严重影响,但此次事故表明,航天活动需要从任务约束、成本、必要的冗余、影响应对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提供有针对性、精细化的太空天气分析和预报服务。

猜你喜欢
日冕星链阻力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小心那个星链
基于Faster R-CNN的日冕物质抛射检测方法*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Task 3
“星链”第22组卫星发射
“星链”第18 组卫星成功发射
Task 3
零阻力
“星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