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图案元数据规范设计及应用研究

2022-08-30 10:42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肩背衣袖

王 尧

(吉首大学图书馆,湖南 吉首 416000)

蜡染图案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的核心内容之一。蜡染既是一种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品,又是一种重要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载体,具有重要的美术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虽然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民族研究所已经着手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并力图实现数字化保存,但由于缺少统一的规范与标准,蜡染图案资源在组织整理上显得比较混乱,也无法实现资源关联与互操作,导致其价值远未得到充分开发。因此,对蜡染图案开展元数据规范研究,是推进蜡染图案资源整理保存工作、深化蜡染图案资源挖掘研究的关键环节。

一、蜡染图案元数据方案参考依据

因没有现成的蜡染图案元数据标准,因此蜡染图案元数据标准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整理、提炼:

一是研究参照现有的元数据标准。为实现蜡染图案描述元数据与国内外元数据的互操作,作者在元数据设计过程中参照或复用了一些国内外有关机构发布的元数据规范标准[1]。

二是对比参考国内外类似网站的图案元数据。在设计过程中作者参考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网站,如中国美术馆网站、蜡染博物馆网站、千图网等。博物馆网站上的图案包括物品、图案、来源、形态、尺寸、材质、工艺等多种元素,这些元数据和蜡染图案所需要的元数据可复用率最高,而一些专业的图片设计网站提供的检索功能更符合用户的检索习惯,因此博物馆网站和专业图片设计网站最具参考价值。

三是调查分析用户的检索行为和需求。调查分析用户的检索行为和需求,能够归纳出最有利于提高用户检索效率的检索词。如艺术创作用户在查找蜡染图案时,需要检索图案的图像、色彩、工艺、风格、尺寸、创作者等元数据,而民族文化研究者在检索蜡染图案时,更多的是使用图案形象、人物、年代、历史事件等元数据。不同用户偏好的检索词,为设置蜡染图案元数据规范的核心元素和个别元素提供了有效参考。

二、蜡染图案描述元数据设计原则

(一)体现学术研究价值

一方面,蜡染图案既具有动人的艺术性,又具有厚重的历史性,还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对于同一个图案,不同的人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可能存在较大区别,如蜡染图案中的蝴蝶纹,源于对“蝴蝶妈妈”的纪念,苗族艺人对蝴蝶纹进行创作之后,呈现或飞舞、或爬行、或抽象、或具体、或寓意、或写实等形象,如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用户则难以理解图案的内涵。因此,对蜡染图案进行元数据描述要求参与者具备艺术学、美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背景,这样才能了解蜡染图案资源产生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背景,以便对图案进行深入分析[2]。另一方面,蜡染图案要实现更广范围传播、更深程度开发就必须实现共建共享和互操作。因此,在蜡染图案元数据设计过程中必须紧紧把握住蜡染图案的内容特征,建立规范的知识管理体系,制订并严格遵守一整套统一的学术标准和工作细则。遵照国际互联网有关框架协议及国际上通用的工作规范和标准,保持数据的描述语言及语法结构严格的一致性。选择领域标准词汇,在最大程度保留蜡染图案的原始性特征前提下,提供多维度的知识节点,构建知识图谱[3],从而强调和保证蜡染图案元数据选取的科学性和学术性。

(二)突出开发利用价值

突出开发利用价值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元数据的设计要遵从人的使用习惯与需要。元数据设计的目的在于科学合理的组织资源,而科学合理组织资源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方便用户使用。因此,元数据结构与格式的设计、语法与语义的制定、元素的增加与删减都要尽可能地与用户的使用习惯与需求相适应,包括用户对检索工具的使用习惯、用户对检索词的偏好习惯、不同用户对检索主题词的理解等。二是要清楚的界定元数据的性质与属性。蜡染图案虽然与美学、艺术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都具有密切的关系,但制定蜡染元数据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对蜡染图案进行检索与关联。只要尽可能全面地描述蜡染图案的表征信息和内容特征,做到明确、统一、简单、实用就可以,而无须过多从美学、艺术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角度进行阐释。三是要充分考虑蜡染图案元数据的兼容性与拓展性问题[4]。既要保证能够随时增删元数据,又要能够实现蜡染图案元数据在各种网络协议上流通与共享,提高互操作性。

三、蜡染图案描述元数据设计流程

在语义层面上,首先对蜡染图案属性特征分析提取,确定所需元数据的基本范围与类型,然后对有关元数据标准进行调研,因蜡染图案元数据没有现成的案例作为参考,设计的元数据描述方案主要来源于国内外已有的相关元数据标准。同时根据蜡染图案自身属性特点及便于开发利用的要求,借鉴有关专业图片设计网站元数据,并调研部分专业用户的使用习惯作为补充;在结构层面上,采用树形结构,力求层级尽可能少,而拓展性尽可能强;在句法层面上,则适用市面上主流元数据描述工具,减少使用困难。具体的元数据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蜡染图案描述元数据设计流程图

(一)蜡染图案描述元数据结构设计

元数据的设计结构一般分为平面结构(如DC)与树形结构(如IEEE LOM)两种。这两种结构在功能上没有本质区别,之所以结构不一样,主要是与所要标引的资源对象属性特点、元数据方案的应用目的和应用需求有关[5]。由于蜡染图案属性比较复杂,既要对其表征进行描述,还要对其内容进行揭示,因此笔者综合考虑采用树形结构。采用树形结构以蜡染图案作为根节点,对不同元数据进行分类,可以得到分支节点,分支节点下则是各种具有特定描述功能的元数据,也就是叶节点。这样就能从整体上全面对蜡染图案进行元数据描述[6]。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分支节点的设置问题。因为分支节点是一个概括性的内容,其所包含的对象可多可少,所以对分支节点的界定是否准确、合理,会影响到叶节点的归属问题。对分支节点界定时必须认真思考,避免范围过大或过小。蜡染图案元数据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蜡染图案元数据结构设计图

从蜡染图案元数据结构设计图中可以看到,蜡染图案元数据这个根节点下生长出“通用类元数据”“管理类元数据”“介绍类元数据”“研究类元数据”四个分支节点元素。之所以生长出这四个分支节点元素,原因在于对蜡染图案表现的内容、蕴含的意义、相关的事物、有关的研究都还未有一个统一且全面的揭示方法,因而对它进行元数据构建一方面要能够实现全面的标注与灵活的管理,另一方面还要有利于广泛传播和拓展研究。通过这四个分支节点,则可以形成一个立体多维的蜡染图案元数据展示结构,从而实现上述目标。“通用类元数据”下生长出“题名”“主题/关键词”叶节点。分支节点不是具体的元数据,它是元数据的高度概括,也就是元数据的属性,它不能直接用来对图案进行描述,只能用来对元数据管理平台的管理,因此没有具体值、大小,不分配字段和空间。而叶节点元素则可以对蜡染图案资源进行某种特征、属性的描述,其数据类型、取值大小、分配的字段、空间等都由其所需描述的具体对象决定。如“题名”叶节点,它的数据类型为多语言字符串、取值唯一且必须唯一。而“主题/关键词”叶节点数据类型为多语言字符串,取值则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但不能超过五个。随着对蜡染图案研究的深入拓展,今后如需引入一个新的元素对图案的某一特征进行描述,则可以根据新元素的属性和作用直接加入到已有分支节点(叶节点)或新建分支节点(叶节点)。

(二)元素的选择和定义

前面提到文中的元数据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中复用引申已有元数据的难度不大,困难的是对于新创造元数据的选择与定义。在新创造元数据之前,必须首选对蜡染图案资源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尽可能全面采集实体对象,从内容、描述、管理、应用、研究多个角度提炼蜡染图案实体对象属性的元素集合。在元数据的自创造过程中,笔者与美术学、图书馆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专家进行访谈,收集他们在查找有关图案时的关键词选取习惯与认知倾向,使对采集物件的描述更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对一些专业图片设计网站的图片元数据进行调研,然后进行综合,提炼出本文所需要的元数据,但这种元数据属于非规范化数据,需要依据有关元数据标准进行规范化处理[7]。从元数据的规范性与通用性来说,通常元数据的设计应该尽可能的避免自创造元数据,除非所描述的特征具有独特性。目前没有对应或者相关的元数据,但凡能够从现有元数据获取的元数据,应尽可能的复用或引申,从而保证蜡染图案实体元数据的语义兼容性和可理解性。因此文章以上述四个分支节点所涵盖的主题为基础,寻找已有的元数据标准,如有对应的元数据则直接复用,如有相关的元数据则在元素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从而建立起元数据结构关系。表1是依据蜡染图案资源属性参照的相关元数据标准,其中通用类元数据与管理类元数据主要参照《Dublin Code》(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美术图像数字化元数据标准规范》、《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CDWA)、《Visual Resources Association Data Standards Committee》(VRA)[8];介绍类元数据和研究类元数据主要参照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元数据标准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文新闻图片内容描述元数据规范》。上述元数据标准中,大部分元数据都出自于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标准,其他所有标准也都与它建立了映射关系,因此能够保证设计的元数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三)元数据表达形式

市面上现有DTD、XML Schema、RDF三种主流元数据描述工具,简单易学。其中DTD和XML Schema是XML中常用的进行标记扩展的工具,RDF是专用的元数据描述工具。使用元数据描述工具将元数据一一录入之后,就能在前端以可视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四、蜡染图案元数据描述方案结构和内容

从通用类、管理类、介绍类、研究类四个类别对蜡染图案元数据进行设计,共涉及22个元素,其中直接复用或引用相关标准元素19个,自创造元素3个,详细结构和内容见表2。

表1 文章主要参考元数据标准

表2 蜡染图案元数据结构和内容表

(一)通用类

题名和主题/关键词两个元素在所有元数据规范中都是必须具备的,因此这两个元素的通用性最高,通过这两个元素可以大致上对蜡染图案资源进行概括。

(1)题名(Title),是指蜡染图案的名称。如具体蜡染图案资源有特定名称,则以对应的名称作为题名,如没有特定名称,则根据图案的内容、特征、来源等进行命名。题名往往能够反映图案的显著特征和具体内容,是必备的元数据,不可为空,且只能唯一。例如:“涡妥旋纹”。

(2)主题/关键词(Subject),是指蜡染图案的主题内容,即用最简明的关键词对图案从一个角度或者多个角度进行高度概括,不可为空,可以有多个主题/关键词。因主题/关键词是用户检索蜡染图案最常用的检索词,因此,尽可能选取通用关键词进行概括。该元素取值可以为多个。例如:“涡妥旋纹”的主题/关键词可以是“旋线纹”“涡妥”“旋纹”“肩背”“衣袖”等。

(二)管理类

管理类元数据是为了蜡染图案资源在网络上更广泛地传播和更便捷地利用,因此它对蜡染图案资源的资源特征、产权特征等进行规范。本文对蜡染图案管理类元素主要从7个方面进行设计。

(1)标识符(Identifier),是指按照相应的规则分配给蜡染图案的唯一身份代码,该标识符不可为空,且唯一。标识符编码由数据库自动生成。

(2)创作者(Creator),是指蜡染图案的创作者。蜡染图案往往是由一些蜡染手工艺人事先绘制好,然后再染到布料之上,因此图案的绘制者就是蜡染图案的创作者。因有些手工艺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设置创作者元素可以起到知识产权保护和宣传介绍的作用。该元素如果有则必须填写,如无则可为空,取值可以为多个。例如:“杨春燕”。

(3)其他责任者(Contributor),是指蜡染图案数字化的其他责任主体,如参与图案拍摄、图案修复、图案数字化处理的有关人员。该元素可以为空,但建议填写,以此来体现有关责任主体在该项工作中的贡献。该元素取值可以为多个。例如:“XX大学XX课题组拍摄”“XXX修复”。

(4)资源类型(Type),是指蜡染图案资源的图像体裁,可以是原图拍摄、矢量绘制、视频解说、音频介绍等体裁。丰富的资源类型有利于丰富蜡染图案的传播利用方式。该元素取值唯一。例如:“原图拍摄”“矢量绘制”“音频介绍”。

(5)文件格式(Format),是指蜡染图案描述数据保存在文件或记录中的规则,如图片格式有jpg、jpeg、psd、png、bmp等,音频格式有mp3、wma、wav、ogg等,视频格式有rm、rmvb、wmv、avi、3gp、flv等。不同格式展现的方式不同、保真程度不同。该元素取值唯一。例如:“涡妥旋纹.jpg”。

(6)日期(Date),是指与蜡染图案有关的时间,可以是创作时间,也可以是数字化时间、重绘时间等。该元素有则填写,无则为空,取值唯一。例如:“2019.12.12”。

(7)版权(Right),是指为了保障创作者和其他责任者的权力,避免蜡染图案被非法利用而设置的元素。该元素非必填,可为空。例如:“所有作品均是XXX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三)介绍类

介绍类元素的主要作用在于对蜡染图案的外表特征和独特属性进行描述。如果说题名、关键词等元素是从宏观上对蜡染图案属性进行概括,那么介绍类元素则是从微观上对蜡染图案属性特征进行揭示,从而更直接的表达蜡染图案知识。文章从以下十个方面设计介绍类元素。

(1)尺度(Measurement),是指蜡染图案的尺寸大小。该元素属于非必须元素,如需填写,则需要尽可能精确。例如:“28*54cm”。

(2)体裁归属(Genre),是指蜡染图案在专业领域内的类别属性。取值范围可为蝴蝶纹、鱼鸟纹、龙纹、旋涡纹、花草植物纹、铜鼓纹、星辰山川纹等。该元素可选。例如:“旋涡纹”。

(3)风格描述(Style),指蜡染图案代表的风格、流派等。中国蜡染的风格可分为不同的类型、特征,有丹寨型、重安江型,织金型、榕江型、川南型、海南型、文山型等。该元素可选。例如:“丹寨型”。

(4)图案主体(Main object in the image),是指图案中与图中主题密切相关的主体及其特征。该元素可用来描述图案中图案形状、人物、动物及其动作行为等。通过该元素用户可以知晓该图案内容的基本形象。该元素可选。例如:“螺旋纹”“龙”“牡丹”“蝴蝶”。

(5)材料和技术(Materials and Techniques),是指作品图像的材料及生产流程技术,如:木板、布面、纸本、绫本、绢本、设色、水墨、前处理、点蜡、染色、去蜡、漂洗等。该元素可选。例如:“布面”。

(6)来源地点(Resource),是指蜡染图案来源地。如来源于网络、蜡染图案创作地、蜡染图案拍摄于何地。该元素可选。例如:“拍摄/丹寨县排调镇双尧村”。

(7)使用范围(Coverage),是指蜡染图案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和位置,不可随便更改。该元素能够向用户展示出图案在服饰中的应用部位、应用效果和图案的设计初衷。该元素如有,则必须填写,取值不唯一。例如:“衣背”“衣袖”。

(8)民族(Nationality),国内蜡染主要是在少数民族中流传与使用,如苗族、布依族、瑶族、水族、彝族、土族、白族等。不同民族的蜡染图案有其自身特点,因此该元素能够让用户了解该图案体现出哪个民族的特征。该元素如有,则必须填写,取值唯一。例如:“苗族”。

(9)用途(Usage),是指蜡染图案所代表的用途和场景。蜡染图案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图式注解,反映了他们的风俗和审美观念,生育、祭祀、婚嫁、丧葬都有其特定的图案,不能混淆[10]。如丹寨苗族蜡染的代表性图案“涡妥旋纹”,只能固定使用在女性盛装上的肩背、衣袖处,不能更改。该元素如有,则必须填写,取值不唯一。例如:“盛装”“结婚”。

(10)描述性注解(Descriptive Note),是指对蜡染图案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的详细描述。蜡染图案的创造和发展过程即图案文化,在图案展示过程中需要将图案的抽象形成过程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些描述是学习研究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其他人群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窗口,元素描述性注解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案的形成过程,图案的象征寓意等。该元素可选,但建议填写。例如:“丹寨苗族蜡染的代表性图案——‘涡妥旋纹’,它是一种旋线纹,据说是祖宗传下来的,固定在女性盛装上的肩背、衣袖处,不能更改。”

(四)研究类

研究类元素的作用在于描述蜡染图案与其它资源之间的关系,为具有研究需求的用户提供更多相关知识来源。具体分为相关著作或作品(Related works)、相关的可视资源(Related visual references)、相关的文本参考信息(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三个方面。例如:蜡染图案相关的文本参考信息“丹寨苗族蜡染中的传统图案应用研究——以银饰手镯设计应用为例”。

五、蜡染图案元数据方案描述实例

为从整体上说明蜡染图案元数据规范及其应用,下面以“涡妥旋纹”图案(图3所示)为例介绍应用元数据开展蜡染图案资源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描述实例如表3所示。

图3 “涡妥旋纹”图案

表3 “涡妥旋纹”图案元数据描述实例

续表3 “涡妥旋纹”图案元数据描述实例

六、总结

由于蜡染图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设计元数据过程中要研究许多相关问题,且研究结果还需经过实践检验。但我们希望文章探讨的问题能够有助于业内人士了解蜡染图案元数据规范的设计思想与过程,在今后蜡染图案元数据标注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框架和标准,使各类型元数据在统一的框架结构和扩展规则下实现彼此兼容[11],为数字环境中蜡染图案元数据间的互通有无、互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让蜡染文化得到可持续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肩背衣袖
黄帝内经
落花时节
肩背疼痛、难忍受?中医特色来帮忙
精致收纳
衣袖飘飘真好看
他的词语 如同独臂男孩的衣袖
衣袖
点绛唇·春夜独酌
背带键盘
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