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茶歌的艺术特征

2022-11-21 22:24姚梓煊鄢志莉
黄河之声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民歌旋律音乐

姚梓煊 / 鄢志莉

引 言

紫阳茶歌是紫阳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曲种,是紫阳民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紫阳茶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劳动人民在采茶、制茶过程中,借词传情,表达情感的一种寄托。因其委婉秀丽而又不失豪放洒脱的音乐风格和细腻、流畅、明朗的曲调风格,逐渐形成一个音乐流派,流传至今。

一、紫阳茶歌的形成

“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这句诗出自清代的《春日兴安舟中杂咏》一诗中,为清朝时期安康府知府叶世倬游汉江所云。历史上,早在唐代紫阳毛尖茶就已经被作为上贡茶,供宫廷享用,因此紫阳茶在唐代就被列为仅次黄金的第二大特产。而紫阳不仅是有名的茶乡还是有名的歌乡,茶中有歌,歌中有茶,茶与歌紧密结合,共生共荣。

紫阳茶歌在紫阳民歌中占据了较大的分量,茶叶从种、採、制、说、饮的各个环节都有描述其过程的茶歌。採茶唱歌是很常见的事情,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根据当下的情绪和环境即兴演唱,在劳作过程中,他们或是低吟浅唱,又或是一展歌喉放声高歌,久而久之便创作下无数首脍炙人口的紫阳茶歌。

紫阳茶歌是紫阳民歌中描写茶香茶情的歌谣,《顺采茶》便是一首流行范围较广的民间茶歌小调,歌曲从正月唱到腊月。

《顺采茶》

正月采茶是新年,收拾打扮看娇莲,

自从今日看过你,朋友约我上茶山,

你在家中放耐烦。

二月采茶百花开,收拾打扮看乖乖,

自从今日看过你,朋友约我做买卖,

你在家中放开怀。

三月采茶是清明,收拾打扮看情人,

自从今日看过你,朋友约我出远门,

你在家中放宽心。

四月采茶四月八,收拾打扮看冤家,

自从今日看过你,朋友约我去采茶,

别人采花莫许他。

五月采茶是端阳,雄黄酒儿待小郎,

郎喝三杯出远门,早早出门早回乡,

丢下奴家守空房。

六月采茶三暑热,采茶哥哥听奴说:

热天热地路难走,热天热地路难行,

冷茶冷水少喝些。

七月采茶七月七,收拾包袱出门去,

你在路上要过细 ,免得奴家多着急,

柑子橘子解渴的。

八月采茶是中秋,难舍难丢心肝肉,

难舍难丢在外头,难舍难丢心肝肉,

难舍难丢在外头。

九月采茶是重阳,菊花造酒满缸香,

人家造酒有人吃,奴家造酒无人尝,

前世烧了断头香。

十月采茶小阳春,抽签卜卦问神灵,

个个庙上都问到,茶山没有半个人,

眼泪汪汪转回程。

冬月采茶雪花飘,采茶哥哥回来了,

两脚尖尖往前走,双手接住呵呵笑,

这是天上星来了。

腊月采茶又一年,采茶哥哥听我言:

世上生意由你做,明年不许上茶山,

丢下奴家受孤单。

腊月采茶又一年,采茶妹妹听夫言:

世上生意我不做,明年我还上茶山,

茶山顶上真好玩。

紫阳茶歌《顺采茶》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分手,小伙因出远门而与爱人依依不舍地告别的故事。歌曲前四段唱出了小伙要出远门向爱人告别,后八段则是唱出了小妹对小伙的难舍难分的情意。以此歌为例,能看出在歌曲中,歌与茶的关系并不大,因此在茶歌中,反而“采茶”被用来“起兴”的时候要更多,这种以“采茶”作为起兴的民歌形式,想是身为茶乡的紫阳才会有的艺术特色。事实上,属于传统原生态茶歌的较少,而新编的《春到茶山一片新》《清明已煮紫阳茶》等这些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创作的关于茶文化方面的茶歌。

另一首《倒采茶》,则是从腊月唱到正月。

《倒采茶》

腊月采茶下大凌,王祥为母卧寒冰,

王祥为母寒冰卧,天赐鲤鱼跳龙门。

冬月采茶冬月冬,秦琼打马过山东,

他在山东为好汉,丢下妻子受孤单。

十月采茶冷凄凄,孟姜女子送寒衣,

走一步来哭一声,万里长城一齐崩。

九月采茶是重阳,菊花造酒满缸香,

太白喝罢菊花酒,下笔作诗几十张。

八月采茶是中秋,张飞打马站桥头,

站在桥头一声吼,大吼三声水倒流。

七月采茶七月七,牛郎织女两夫妻,

天河从中来隔断,隔断夫妻两分离。

六月采茶热茫茫,磨坊受苦李三娘,

白天挑水三百担,夜晚磨面大天亮。

五月采茶是端阳,刘秀十二走南阳,

姚期马武双救驾,二十八宿闹昆阳。

四月采茶正栽秧,真武娘娘去采桑,

遇着齐王射猎转,桑阴树下凤朝阳。

三月采茶是清明,包公的官儿坐得清,

赏是赏来罚是罚,不论你王侯与公孙。

二月采茶龙抬头,官家小姐抛绣球,

绣球单打薛平贵,薛家代代坐诸侯。

正月采茶是新年,黄氏小姐把书念,

黄氏小姐行善好,后代儿孙点状元。

《顺采茶》《倒采茶》等这类茶歌均属于传统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采茶、捻茶等劳动过程中,有感而发即兴创作的歌曲,在创作上更加贴近老百姓的思想与生活,没有固定的音乐技巧。这一类传统民歌,代表着一种原始的,原生态的民间民歌文化。

而新编民歌则是随着民歌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从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兴民歌形式,它是在原民歌的基础上,根据当下的时代发展和音乐艺术审美所创作出来的新编民歌。如《三月三上茶山》《游客醉茶乡》等,这些都属于紫阳茶歌的新编创作歌曲。

二、紫阳茶歌的调式特征

紫阳茶歌的形成离不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紫阳的方言口语习惯。紫阳茶歌在传统的五声调式基础上,大量运用“宫”“商”“羽”“徽”四个调式,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徵调式,数量达到了90%以上。而宫调、商调、角调这三种调式,只存在于少部分山歌、小调中。

紫阳茶歌的调式以徵调式和羽调式为主,这是紫阳茶歌中最具代表性的调式特征。在紫阳茶歌中,徵调式强调I、II、IV、V级各音对主音的支持,其中I、IV、V级为骨干音,II级为辅助音。不同的骨干音呈现出不同的徵调式的调式风格,也反映出调式骨干音的多样性以及徵调式的稳定性。

这个调式特点说明了紫阳徵调式民歌是一个同时拥有南北徵调式特点的大融合民歌,这与紫阳县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这也代表了紫阳民歌在创作以及调式上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三、紫阳茶歌的旋律特征

旋律,是构成音乐的首要要素,旋律也是民歌中最重要的表现成分,紫阳茶歌的旋律主要以悠扬明朗的旋律特征为主要表达方式。它结合了当地不同的人文风貌和语言艺术等特点,形成了形式多样丰富的旋律结构。

在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常常把方言语调的自然声韵与音律结合起来,以其独特的声调变化,对音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音程对一首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和风格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紫阳方言语言既糅杂了本地方言语言特色,又结合了外来移民的外籍家乡话。遗传了古老的特点,运用了新的元素,形成了它所独有的语气语调。

音程的运用分为两种方式,级进和跳进。紫阳茶歌中,旋律多以级进为主,主要进行一、二、三度的小跳,以四、五度的小跳为辅。

紫阳茶歌的旋律运用中,旋律音程多以二度、三度的级进为主而较少出现四度、五度的级进,所以它的旋律起伏小,流畅秀丽,体现了陕南茶歌独特的旋律特征。跳进是指在特性环境下六度及六度以上的特定跳进。多用于紫阳山歌,凸显山歌的豪放、洒脱的旋律特征,在茶歌小调中不常出现。

四、紫阳茶歌的节奏特征

紫阳茶歌中常用的节奏型可分为五种,分别是:平均型、长短型、短长型、短长短型和特殊型。其中,短长短型是被运用最多,色彩性也是最具鲜明的一个节奏型。它的词组规律、语言的停顿、句子长短都是有讲究的,擅长运用切分节奏,中间长音通常强调着一首歌的某些关键词或是语气衬词,与前面的“短”和后面的“短”相互影响。这种“短长短”节奏型通常一般出现在曲调的开头和中间部分,将音乐节奏由平稳推向高潮,曲调结尾通常以“平均型”结尾,将音乐推向最后的长音结束。

曲调旋律总体特点为句式较短,尾声长,余音较重,音韵强,词调汇广,人物形象多,怩味浓。其缺陷是:魄力不足,有些缠绵,特用字、词多,局限性较大,地方色彩过于深沉。在这种语言习惯的影响下,势必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节奏形态与组合。例如《郎在对门唱山歌》的节奏结构就有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大小切分节奏等,同时在复杂的音乐结构中还伴有滑音、上滑音下滑音等。这都与紫阳方言语调习惯密不可分。

五、紫阳茶歌的“润腔”特点

“润腔”是指在歌唱中使用装饰音对歌曲旋律节奏加以修改、润饰,使旋律更为生动活泼,更加具有感染力的韵律手段和歌唱技法。一种歌曲的表达方式,不只是旋律本身的结构不同,更取决于润腔技法的发挥。同一旋律的歌曲,或许只是有几个润腔不同的处理方法,其色彩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

紫阳民歌传承人夏清华老师就提到过,原生态民歌最初的传承方式都是口口相传,听得多了,自然也就会唱了,而今只根据保存的曲谱来学唱的话是无法唱出它原生态民歌的味道的。这都是因为不同的民歌都有不同的技巧特色在其中,一首同样旋律的民歌,若是让不同地方的歌手来演唱,可能就会把一首歌唱成几首歌。

概括而言,紫阳茶歌中常用的润腔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音高性润腔。是指在演唱中通过不同的倚音、波音、回旋音等多种润腔技巧对其进行修饰,通常在骨干音的音头或音尾上添加装饰音音符。

第二,音色性润腔。是指在演唱中,更加强调音色的修饰与改变。紫阳茶歌中的音色性润腔技巧主要有真假声结合与微颤音两种方式。

第三,力度性润腔。是指通过力度的强弱变化来实现对音乐的表现方式,紫阳茶歌中主要分为两种方式,音头滑音和音尾滑音两种。

六、紫阳茶歌的“衬腔”特点

由衬字或衬词构成的唱腔称作“衬腔”。在紫阳民歌中,衬腔分为衬字、衬词、衬句三种结构类型。它最早源自于人们的语言习惯,在歌曲中衬词的本身意义并不大,它依附于歌词本身,是歌词的重要补充,也是音乐情感自由抒发的载体。

衬字一般是对正词的补充延续,不具有独立性,依附于正词,衬字分为句中衬字和句尾衬字两种类型。句中衬词往往处于语气比较弱的位置,不影响旋律结构变化,主要作用为加强语调,增强音乐性。句尾衬词在演唱中出现时,如“哎、哟、嗬”等,语调中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停顿,通常为长音性的旋律停顿,从而增强了音乐的整体呼吸感和节奏感。如茶歌小调《手提二封茶》(之一)中的歌词:“客(哟 哦 嗬)官(咧)打(呀 哦 嗬)扮(咧)一枝(哎 嗨)花(哟 嗬 嗨)。”衬字置于副正词间,是对正词的补充与补足,置于弱拍部分。使歌词语言更为的口语化,既带有当地口语特色,也更富有亲和力。

衬词是紫阳茶歌中最具特点的,它介于“衬字”与“衬句”之间,无论是它的“词”还是“腔”都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紫阳茶歌中的衬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本衬词,一种是特殊衬词。基本衬词是由多个基本衬词连续使用形成,没有特殊含义,根据歌词和曲调即兴自由发挥。特殊衬词是通过它浓厚的地域色彩体现的,如茶歌小调《倒采茶》:“腊月里采茶下大凌,(刘冬姐)王祥为母(牡丹花)卧寒冰(咧)(倒采茶)。”歌曲中衬词为“刘冬姐、牡丹花、倒采茶、”把原来的曲调拉长,形成一种整体,大大增强了整体的韵律感。

结 语

紫阳茶歌最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的情怀,倘若一首歌没有了情怀,那也便失去了灵魂。紫阳民歌传承人何耀信老先生曾说过,每一首歌都有它的故事,每一首茶歌都能聆听到它的歌美“茶香”。茶歌不仅代表着紫阳茶文化,也推动着紫阳富硒茶产业走向更大更广阔的市场。

紫阳茶歌是紫阳人在常年的劳动生产、生活中所创作而产生的民间音乐艺术结晶,体现了当地的人文风貌和传统艺术文化,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紫阳作为有名的茶歌之乡,展现了紫阳的茶文化,歌文化,以及它们独特的艺术情怀和特点。■

猜你喜欢
民歌旋律音乐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给你的信
音乐
7月,盛夏的旋律
穿花衣 唱民歌
大地的旋律
音乐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