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魔王》演唱分析

2022-11-21 22:24王泽佳
黄河之声 2022年11期
关键词:魔王舒伯特演唱者

王泽佳

作为演唱者,至关重要的就是把握好艺术作品的风格,以及学会针对音乐本体进行分析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在演唱过程中准确表现艺术作品的内涵。《魔王》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演唱这首作品时需要演唱者有一定的发声技巧,同时要准确地揣摩作品中的剧情角色,充分的感受作品的创作风格,以及戏剧表现力等。《魔王》是根据一首叙事诗改编的,这个作品足以代表舒伯特在创作高峰的水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鉴赏下这部上乘的艺术作品。

一、舒伯特简介

弗朗兹·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受家庭氛围的影响,他自小就精通钢琴和小提琴,音乐天赋过人。虽然他的一生贫困坎坷,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创作脚步,舒伯特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部各种形式和各种题材的音乐作品,其中仅艺术歌曲就有六百余首,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艺术歌曲就是从诗歌中找到音乐灵感,完美地将音乐与诗歌进行结合,给听众带来完美的视听盛宴。后人给舒伯特的评价是“在最小的空间展开最大的艺术创造”。

二、《魔王》创作背景及创作风格

(一)歌曲创作背景

《魔王》是舒伯特在18岁的时候,根据德国诗人歌德的叙事诗为题材进行创造的,那是1815年,舒伯特感慨于欧洲资本主义的飞速崛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贫富差距持续加大,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街头的画面可以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形容。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文艺诗人之一,传说中《魔王》这首叙事诗是根据他在朋友聚会上听说的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这个事件的大概内容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生了重病,农民带着儿子去看医生,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自己的孩子已经在自己怀中死去,农民伤心欲绝。在歌德的《魔王》诗歌中,详细描述了在一个刮着大风的夜晚,一位农民父亲骑着马抱着生病的儿子在广袤的森林中狂奔,一路上父亲怀中的儿子因为生病的疼痛,紧张惊恐地喊叫着,面带凶煞的魔王正在追赶者父亲,威逼这他的孩子随他而去。舒伯特在阅读完大文豪歌德的诗作《魔王》之后,对于诗作《魔王》的情思感触颇深,有感而发地创作出同名艺术歌曲《魔王》。舒伯特在整首歌曲中利用四位人物的不同语气和心情,将歌曲的阴森和紧张的氛围通过对比的调性和变化的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那个时候的社会乃至于现今社会上,舒伯特的《魔王》都是一部大胆、创新的反潮流作品,这也无疑不体现了舒伯特在18岁的年少轻狂和桀骜不驯。

(二)歌曲创作风格

在舒伯特创作的文艺歌曲《魔王》中,有4个人物角色,这四个人物角色的个性互不相同,在歌曲中分别都有不同特征的旋律。旋律与旋律相互交融,将整首歌曲带入了很强的戏剧性的氛围中。舒伯特采用高超的创作技巧将歌德的诗歌故事讲述的惊心动魄,通过完整的形式和统一的结构时时勾人心弦,将整个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行为都形容得非常贴切和恰当。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歌词和音乐的紧密结合不断深入,直至高潮,音乐和歌词也紧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四个人物角色分别是:叙述者、魔王、父亲、孩子,舒伯特从符合角色的音乐动机出发,为每个角色都赋予了各自的特征。其中叙述者的主要特征是同情而无奈、父亲的无助与慈爱与魔王的阴险狠辣形成鲜明的层次对比,更加凸显了孩子的可怜和胆怯。

《魔王》这部文艺歌曲以降e小调开头,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歌曲也跟着多次转调,最终在结尾的时候回归到降e小调结束全曲。作品从最开始的时候就营造了一种寒风中漆黑的夜里紧张不安的氛围,也将观众的情绪调动制高点。随着魔王一次又一次的出场,音乐层次也一次比一次丰富,专属独特的音乐将魔王的阴险狡诈描述的深入人心。前两次魔王的出场都是假意对孩子表现出友好亲切,在第三次出场前,随着故事情节达到高潮,音乐也到最高潮,魔王最终摘掉了虚伪的面具,带走了孩子。作品的开篇是用钢琴伴奏开始的,舒伯特利用钢琴伴奏模拟环境中的各种声音,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音乐氛围。在整个歌曲中的大小调性之间的转换,能够充分的表明人物特征和心理变化,同时也能够清晰地描绘歌曲中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也符合舒伯特在《魔王》中显著的艺术风格。

三、《魔王》作品艺术分析

(一)调性分析

《魔王》在调性布局上根据人物特性的不同选择采用不同大调,可谓是针对性强,独具匠心。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和语气,调性的变化也随着人物而变化。首先拿魔王这个角色来讲,在整个歌曲中总共出现子了三次引诱孩子的情况,三次都运用了不同大调来表现人物特征。第一次通过G大调的明朗,联合G大调的属调表现了魔王的虚伪。想用甜言蜜语哄骗孩子的特征;第二次是采用A大调,惟妙惟肖地刻画了魔王伪装成好心的模样,第三次魔王的出现则是采用了C大调,开始时魔王对孩子进行恐吓和威胁,当魔王耐心渐渐丧失时,调性又转为b小调,充分地将魔王的本性凶恶表现得淋漓尽致。相对于魔王的调性来讲,父亲出现时每一次都是采用小调来带入情境,父亲的特征也是比较鲜明的,对待孩子是温柔的,对待孩子的病是焦躁不安的。每当魔王出现伴随的大调打断父亲的小调时,父亲心底的焦躁不安就表现得更加鲜明,两种调性的冲突,也展现了父亲与魔王的对抗。当孩子出场时,再次以大调出现,与魔王不同的是孩子的旋律出现在较高的音区,也表现出了孩子对于魔王邪恶势力的害怕,也凸显了歌曲的戏剧张力。叙述者在叙述的时候伴随着不和谐的旋律,小二度与主和弦的切换,将孩子已经死去的事实暴露在听众面前,夹杂着叙述者的无奈,以及听众的同情和怜悯。整个歌曲给人的调性是一种不安的感觉,舒伯特在歌曲创作中也是极具匠心的。

(二)旋律分析

在《魔王》中,舒伯特采用不同的旋律,针对四个人不同的性格,赋予各具特色的音区旋律,充分的将是各种的故事情节通过歌词表现了出来。最终达成诗歌与音乐互相均衡,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1、叙述者

叙述者的旋律是安稳而平静的,叙述者的出现仅在音乐的开头和结尾,通过四度内不大的音乐跨度,缓缓向听众展开一个凄惨故事的叙述,营造一种清冷凄惨的故事氛围。叙述者的旋律充满了宣叙性。

2、孩子

孩子的旋律主要都分布在高音区,声音明亮而高亢,舒伯特采用尖锐的小二度和父亲的小调做对比,六度的大跳与父亲柔和的小调之间的对比,使孩子明亮的音色与父亲沉稳的隐私形成明显的对比。在这种反差对比中将孩子对魔王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音调和旋律的变化将歌曲整个旋律推向高潮,急切地表现了孩子对父亲求助的心情以及对魔王的愈演愈烈的恐惧,将观众的情绪一次又一次的引向高潮。

3、父亲

与儿子的旋律不同,父亲的旋律通常都是在比较低的音区,在平静舒缓的弱拍进入情境,舒伯特很好地利用了纯四度的音程关系,将父亲坚强、坚定的信念传递给所有的听众,也刻画出了父亲竭尽全力保持镇定的心态,是孩子的主心骨。

4、魔王

在进行魔王角色的旋律选择时,舒伯特采用了非常优美的旋律,既能生动地表现出魔王使用甜言蜜语引诱孩子的阴险狡诈,也能刻画出诱惑失败以后气急败坏的心情,在最后采用不协和的小二度音程,将大调急转为小调,也表现出了魔王在诱惑孩子不成后露出邪恶面貌的丑陋心理。

(三)钢琴伴奏分析

在歌曲《魔王》中钢琴伴奏创造了一种完美的意境,通过钢琴伴奏强烈的三连因表现了父亲骑着马飞奔的景象,利用低音旋律的伴奏描绘了黑夜森林中寒风的怒扣,通过不同的伴奏形式渲染气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烘托意境的作用,同时也让人物塑造更加丰满,增加了钢琴伴奏的戏剧性,使《魔王》这部歌曲充满了艺术魅力。舒伯特用高超的旋律创作技巧将四个人物的特点描述得栩栩如生,非常值得后人借鉴与学习。

四、《魔王》演唱分析

在《魔王》这个歌曲的演唱过程中,需要通过改变音色来刻画故事中的四个人物形象,想要把握好歌曲中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内心的丰富的变化,就需要充分地理解歌曲的音色与音量,并好好把握。

(一)叙述者

在演唱叙述者的部分时,为了清晰的为听众介绍故事发生时间与地点,以及故事中的人物,需要表现得有力量感,演唱者需要采用坚实的音色,略带些许的暗淡。为了准确的表现叙述者沉稳的一面,体现严肃客观的性格特点,演唱的音量要始终保持中等,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这样才能准确的体现叙述者压力与紧张的心理。演唱者在寻来拿过程中可以增加半声演唱练习,通过平稳且深沉的气息。控制发出的音量。在歌曲结尾的时候,演唱者需要表现瘠薄愤怒的心情,这个时候就需要演唱者将音色拉满,同时加强音量,以此来阐述自己的愤怒及担忧。过程中主义头腔与胸腔共鸣平衡,奠定整个歌曲的情感基调。

(二)父亲

在演唱歌曲中父亲的角色时,需要演唱者选择沉稳、厚重的音色,通过男中音的气息下沉,给观众营造一种深沉平稳的安全感。歌词“我的孩子,你为何这样惊慌?那是烟雾在飘荡。”,演唱这句时需要与其他父亲的歌词进行对比,前期明亮后期暗淡。演唱者在平时可以加强个人声腔的练习,提升气息的深沉感和稳定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父亲在歌曲中的韵味与矛盾心理。

(三)孩子

演唱者要尤其注意孩子的演唱部分,孩子是一个重要的角色,音色需要偏向明亮,音量要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进行变化,需要根据剧情演唱除紧张而恐惧的感觉,演唱者需要在日常训练时加强声音的穿透力及音色的凝聚力的锻炼,口腔内部的空间要足够的宽阔,软腭要高高地抬起,横膈膜的压力要控制住。保证声音大的同时具有圆润饱满的感觉。演唱者在演唱孩子声部过程中,咬字需要比较靠前,适当地减少胸腔比例,由此增强对孩子形象的刻画效果。

(四)魔王

歌曲《魔王》中的“魔王”是以诱惑、威逼孩子的邪恶形象出现的,魔王的出场演唱总共分为三个部分,演唱者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变化,灵活地变化自己的音色,配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情节逐渐推向高潮。演唱者在演唱此部分时需要不停地变化情绪,要求歌曲演唱者必须拥有丰富的音色,也能够将自己的声音变得充满诱惑力。通过G大调进入歌曲,在三种大调之间灵活变换,在第二场将自己声音加上梦幻的韵味,结合半声的柔美配合,刻画充满诱惑力的画面。在第三段的时候,在最后魔王漏出狰狞面目的时候,演唱者需要采用悲怆、冷峻的b小调来刻画魔王阴暗的心理,这个需要采用低沉的音色,加入凶狠的语调和尖锐的音色,充分的表现魔王的凶狠。

结 语

总体来说,为了表现魔王的艺术特性,舒伯特采用诗歌与音乐高度统一的形式,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的艺术思考,将整部音乐作品的结构刻画得完整而细腻。在艺术特征方面蚕蛹形象化的人物旋律,极尽地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的艺术色彩。通过对《魔王》这部歌曲的全面分析,我们也了解到了舒伯特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每位人物不同的情绪与特征,塑造出不同的鲜明性格,是艺术歌曲的情感更加饱满和与众不同。■

猜你喜欢
魔王舒伯特演唱者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论发声练习与歌唱的关系
觉醒的舒伯特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舒伯特的小夜曲
舒伯特与《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