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歌曲《大豆谣》的演唱及解析

2022-11-21 22:24张泽艳
黄河之声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王洛宾丽丽听众

张泽艳

一、演唱《大豆谣》的缘由

2022年五月的一天,山西的退休干部王毅平女士给笔者打来电话询问能否演唱一首歌曲,献给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所说的就是这首王洛宾的作品《大豆谣》。在只有曲谱的情况下,笔者同王女士委托山西的音乐人王辉老师做了伴奏配乐,然后在海口的如云音乐工作室文海云老师帮助下进行了歌曲录制,经过山西上美音乐工作室时杨老师的后期制作,终于赶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和听众见面。

二、王洛宾创作《大豆谣》的故事

《大豆谣》这首歌是由有着“西部歌王”美誉的王洛宾先生于1943年在兰州沙沟监狱作词作曲的。

在我演唱前获知了这首歌的来历:这首童谣是王洛宾写给他当时在兰州沙沟监狱的狱友丽丽小朋友的,那年小丽丽只有三岁,也就是现已83岁高龄的罗力立老人,被称为“活着的小萝卜头”。(沙沟监狱为当时国民党关押政治犯的秘密监狱。1940年,时任中共甘肃工委副书记的罗云鹏和妻子樊桂英、8个月的女儿罗力立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罗云鹏在狱中牺牲后,1946年,罗力立与母亲被营救出狱。)

一天,在狱中放风的时候,小丽丽拉着母亲的手想要找平时教她唱儿歌、跳新疆舞的大胡子王洛宾叔叔。在人群中找到后,小丽丽稚气地问:“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在片刻后“神秘”而又“骄傲”地从口袋里掏出一粒大豆(蚕豆)递给她最喜欢的王洛宾叔叔,认真地说“W,它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站在旁边的母亲看着眼前天真的小丽丽,又想起入狱后即被杀害的丈夫,忍不住背过头悄悄擦眼泪。王洛宾面对头大身小的小狱友,从她那干瘦的小手中接过这枚大豆,随后回到囚室用卷起的空牙膏皮在小小的纸烟盒上为小丽丽谱写了这首《大豆谣》。

王毅平女士是罗力立多年的好朋友,现已年近古稀,多年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她一直希望这首歌能让更多的小朋友们听到,所以才找到笔者以完成心愿。

三、《大豆谣》歌词赏析

蚕豆杆,低又低

结出的大豆铁身体

牢房的丽丽夸大豆

世界上吃的数第一

小丽丽,笑咪咪

妈妈转身泪如雨

街头上叫卖糖板栗

牢房中大豆也稀奇

小丽丽,有志气

妈妈的哭声莫忘记

长大冲出铁大门

全世界大豆属于你

歌词的开头两句以物喻人,低矮的蚕豆杆能抗风吹日晒,结出颗粒饱满坚硬的大豆,写物的同时隐喻小丽丽在狱中营养不良,外形头大身小,但内心刚强如铁又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段后两句和第二段的前两句写实,描写了狱中刚刚发生的那充满稚气又催人泪下的画面:丽丽夸耀大豆,妈妈转身抹泪。能感觉到王洛宾当时心头也在绞痛,前不久刚发生家庭变故又遭遇国民党的政治迫害,满身的音乐才华却没有了人身自由,眼前的小丽丽是那么天真烂漫,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可是她才只有三岁……他噙着眼泪,带着“感激”的笑容收下了小丽丽的“最高”馈赠——这颗蚕豆可能是小丽丽心中最宝贵的东西,她舍不得自己吃、舍不得妈妈吃……歌词写实,避免空洞,由小见大,又并未陶醉于自我,是作者多年创作的积淀后借着深刻的感悟反复吟诵后创作出来的。没有太多说教,让人感到亲切。

第二段后两句是对以上画面发出的感叹,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狱中物质生活的匮乏以及对丽丽出生不久就丧失自由的同情。

第三段是作者对小丽丽的期望和祝福,希望她要有志气地活着、长大,将来拥抱光明,迎接美好的新世界。

故事发生的空间很小,但歌词却写出了广阔的胸怀和深远的意境。韵脚根据“丽丽”的发音采用“衣七韵辙”押韵:“丽”、“低”、“体”、“一”、“眯”、“栗子”、“奇”、“气”、“忆”、“你”,这属于以汉语普通话标准建立起来的十三韵中的“细微级”。韵母都是一音到底,无韵尾,口型始终不变,截气收声,是个高位,前元音。

几个动词,例如“夸”、“转身”、“冲”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把人的感情也描述得准确到位。不由让人感叹作者文字功底的扎实、词汇朴素、逻辑构思缜密、观察细致、用心良苦。几处动情点都让人听之后怦然心动、泪如雨下。

整首歌词根据词语的含义分别由六、七、八字自然地组成各句。虽然没有像格律诗那样严格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但歌词配合着旋律和感情起伏带来的轻重变化,体现出和谐的音律美和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好的作品就是像这样通俗易懂,流畅好记,立意高、落笔轻,“润物细无声”,在观察、捕捉、表现现实生活的视角上,以情出发,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段来表达主题思想,可谓是“绚烂之极复归平淡”。朴实无华的歌词直达人心,将小丽丽的天真可爱,妈妈的凄苦无奈和作者对小朋友的期许配合着舒缓情深的旋律娓娓道来、像涓涓细流温暖地流淌。

四、《大豆谣》的旋律

《大豆谣》的旋律与歌词的韵律产生了“共振”、“共鸣”,词语的声调、音韵和语势与旋律的音程、节奏等都高度匹配。

通过对旋律的分析,让我们真正理解和把握了作品的艺术真谛和作者所运用的技术手段与匠心所在,进而从中获得了教益和启示。

总体来看,歌曲旋律为D大调,采用节奏为“强-弱-弱”的3/4拍,全曲共65小节。其音域不宽,旋律只局限在一个八度之内,对演唱者技术要求不高。

从曲式来看,歌曲为三段体结构,前21小节是歌曲的第一部分,以“3(mi)2(ruai)1(dou)”三个音为基础音,四分音符为主组成旋律,基本上采用一字一音的方法来表现歌曲内容。歌曲的第二部分自第22小节开始,形成21小节的一个完整乐段,将第一乐段进行了反复。

从乐句关系来看: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铺陈、重复、发展的创作手法写成。第二乐段开头结尾的旋律和第一段是完全一样的,第三段又发展变化,给人以非常统一又对比鲜明的感受。

整首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连贯,节奏鲜明生动,虽短小简单,但让人感到亲切,有很强的可唱性、可听性。

五、《大豆谣》的演唱

拿到曲谱以后,我轻声的哼唱了一遍,又在键盘上核对了一遍,之后到了录音棚用时不长就结束了录制,其间数度滴落眼泪打在曲谱上,当走出录音棚的时候成了一只花猫:眼睛还红着,脸上的妆也花了。

我过去唱过一些歌曲,有老师和听众感觉音质干净清亮、比较“集中”,唱这首歌很适合。歌曲制作出来后有数以万计的听众点击量,各界的反响很好,收获了不少赞誉。

这次对《大豆谣》的演绎我主要侧重了“以情带声”,注重情感的注入和传达,力图引起听众的心理共鸣。

演唱时带着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进入了旋律所营造的意境,堆积了饱满的情感,此刻,可能心在轻轻地颤抖、眼在滴泪,而声音又处于在技术上受控制的状态。

这也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在个别词语的强弱上、换气口的选择上、泛音的运用上都作了反复推敲。没有刻板的“念”歌谱,力求透过曲谱还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融入自己的阅历、性情、技术特点所产生的个性。这首作品在之前有童声、合唱的版本,我希望通过我的演绎。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在声音上我运用了以假声为主的“混合声”,追求吐字清晰、音色明亮、真假声转换上不留明显痕迹。在情感表达上,既有小丽丽的天真可爱“笑眯眯”,又有妈妈的“转身泪如雨”,注重分寸的掌握、过渡的自然,使听众不感到做作,避免“没有深度或太过外在”。在演唱风格和韵味上,结合多年对民族声乐的学习和消化以及近年对海南当地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歌曲的了解、研究,自然的根据作品的特点进行了处理,有一定自己的演唱风格和特色。

六、歌曲的意义

好的歌曲可以塑造人、引导人向善。正如荀子在《乐论》中提出的:“…乐者,…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认为:“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

2021年兰州全市1600多所学校的46万名中小学生的“秋季开学第一课”在《大豆谣》的深情吟唱中开课。青少年们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罗力立在狱中觉得一颗大豆都很稀奇,现今更应该怀着感恩的心,珍惜美好生活。当地教育工作者也表示通过对《大豆谣》的学习宣传活动,更好地激励了新时代孩子们学习红色文化,继承革命优良传统,赓续先辈精神血脉,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结 语

现今的社会环境,知识面空前宽泛、传媒形式空前多样、科学技术空前发达、文化艺术空前多元、物质生活又空前丰富,想要用一首歌曲打动听众绝非易事。

王洛宾先生与他的作品在人们心中总是有着太多的传奇,似乎让人感觉到他的作品描绘所在是那遥远的地方,他的生活所在是那遥远的地方。这首《大豆谣》也许会让人们看到王洛宾的另一面侧影,他正拉着小丽丽的手,从远处走来,看着现在的人们传唱这首童谣。

感谢罗力立老师的《大豆谣》一书,感谢王毅平老师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大豆谣》,感谢世间无处不在的爱,感恩我所在的这个伟大而不平凡的时代。■

猜你喜欢
王洛宾丽丽听众
画一画
“西部歌王”王洛宾和马步芳的半世交往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咔嚓!老田就爱高丽丽》
“西部歌王”王洛宾和马步芳的半世交往
听众
I love my family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丽丽的周末
王洛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