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

2023-01-05 23:39蔡其伦李芳芳
邯郸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成果教学效果

蔡其伦,李芳芳

(邯郸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这里明确了课程思政就是要积极发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作用、课程建设的“主战场”作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就是要求所有高校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承担好育人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2]22020 年5 月,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3]面对教育改革的机遇和挑战,《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也明确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4]1-3《大学英语》系列课程作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通识必修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语言综合素质、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外语类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重要阵地。目前,全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都在积极探索实施课程思政。很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围绕课程思政在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但是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略显不足,尤其是基于OBE 教育理念(全称“Outcomes-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亦称“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更显薄弱。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

OBE 教育理念主张成果导向教育能够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OBE 理念强调“让学生学会了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和“如何知道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中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如何有效考核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即学生通过某一阶段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

(一)评价方法的传统机械

当前,全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积极实施并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有些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富有校本特色。但是鉴于班容量大、学生水平分化严重、重视度不足等情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仍较为简单机械。

首先,以教学设计的落实程度来衡量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效果。这种评价方式主要体现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是典型的以“落实程度”偷换“教学效果”的简单粗暴模式,即“我落实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就等于落实了课程思政目标”,带有强烈主观预设意识和明显的思想怠慢情绪,无法有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无法有效评价学生通过某一阶段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

其次,以传统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来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是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而如何有效评价学生通过课程思政所能达成的学习成果更是许多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在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时面临的痛点,更多的老师采取传统简单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来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例如课堂提问、单元考核等,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

(二)评价标准的隐形缺失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有总的课程目标,更有以单元章节为基础的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一般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三个要素构成。大学英语课程一般均有相应的考核与评价标准来衡量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课程目标的达成,但是传统的考核与评价标准更多地是针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针对思政目标的评价标准往往是隐形缺失或者不到位。

首先,在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中关于思政目标的评价标准不够完善。对于绝大部分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包含思政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也涵盖思政教学设计元素,但是大学英语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中关于思政目标的评价标准确实存在不足,不够完善,甚至形同虚设。这主要是因为大学英语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的形成与制定受长期的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倾向于易量化、易操作、易显现、易举证的传统考核与评价机制。尽管大学英语课程不断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但是缺乏OBE 理念的考核与评价标准更容易以教师为中心,更容易体现在考核学生的语言“工具性”,即更多地考核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和语言技能运用,而针对思政目标的评价标准相对薄弱,甚至是缺失。

其次,在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中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不够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往往是融合与教学单元(章节或文章)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来实现的,其教学过程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价值引领,对于课程思政目标的落实更具有内隐性、体验性和价值性。这些思政教学特点增加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难度。很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中涵盖了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模块,但是因为课程思政的内隐性、体验性和价值性,教学评价目的需要进一步明确,评价内容需要进一步规范,评价指标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合理。

(三)评价机制的滞后低效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需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其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也需要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当前,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更新迭代的周期较快,而且依托现代的信息技术构建的在线课堂、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课堂模式和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微课教学等教学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随着全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和深化,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也得到进一步挖掘、拓展和融合,思政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手段也不断得到创新。

然而,很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却显得传统保守,滞后低效。导致出现这种被动局面,除了前面所讲到的一些因素,更主要地还是在“人”。并非所有的大学英语课程教研室主任、教学团队负责人、任课教师在评价标准修订、评价方法运用、评价机制运行、评价结果反思等方面能做到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确保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运行的及时高效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任何一种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也不例外。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融入OBE 理念的重要性

OBE 理念为我国高校专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针对传统教育理念,OBE 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突出“成果导向教育”的特点,更为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辨、分析、研究、整合、策划、组织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能力。OBE理念也充分体现在教育部推行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将OBE理念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中,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以学生的达成度为依据,这样的评价结果是客观而准确的,所以OBE 理念的应用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基于OBE 理念的教学评价设计创新

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OBE 理念不仅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对标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制定也要对标学生的学习成果,始终围绕“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取得成果”“怎样评定已取得的成果”这三个“成果”导向进行教学评价设计。[5]38-39基于OBE 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遵循“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原则,这时“学习成果”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最终学习成果),以最终思政教学目标(预期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思政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评价设计),促使学生的学习目标聚焦在终点(最终学习成果),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确保了教学效果(包括实现课程思政目标)。

(二)基于OBE 理念的教学评价角色转变

传统保守的教学评价受制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正向设计理念,即“教什么”“怎么教”,教学评价重点为“教得如何”,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典型的“学科导向教育”特点。而基于OBE 理念的教学评价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反向设计理念,即“学什么”“怎么学”,教学评价重点为“学得如何”,强调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的确定,这是典型的“成果导向教育”特点。

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而言,基于OBE 理念的教学评价更聚焦于学生学习效果与表现,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优秀学生,强调个性化评价和达成度评价,教学评价结果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基于OBE 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坚持“以学论教”的教学原则,即“教什么取决于学什么,怎么教取决于怎么学,教得怎么样取决于学得怎么样”。

三、基于OBE 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三个相结合”原则

传统的教学评价更多关注在易量化、易操作、易显现、易举证的内容转化、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方面,这是典型的“重教轻学”传统教育痼疾。而基于OBE 理念的教学评价聚焦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主张采用评价的多元化、立体化和梯次感,强调学习学习成果的内涵和个人的学习进步,不强调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个别优秀学生,重视教学评价结果反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内隐性、体验性和价值性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呈现出学生在行为规范、学习态度、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家国情怀、意志品质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这些难量化、偏隐形、易内化、重感悟的素质与能力很难通过传统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来进行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因此,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基于OBE 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可以遵循下面的“三个相结合”原则。

(一)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大学英语课程必须结合学生所在专业的毕业要求进行课程目标的反向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目标在课程目标框架下进行按照学期课程、章节单元进行教学设计的层级分解,以每个单元的篇章分析中的每个思政元素教学设计为起点到大学英语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政整体目标的实现,形成“点、线、面”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坚持“定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动态评价为主,静态评价为辅”的评价原则。

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均可运用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等方法与手段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通过学生在课堂互动(观察学生表现)、章节学习成果(非知识性)、阶段性考核(针对思政元素的隐性知识)、课外主观性作业、作业论文、课外实践活动、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等方面的表现或者反馈信息来评价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达成度。终结性评价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结束时任课教师针对学生的整个课程思政学习成果的结论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实际学习成果与学生预期学习成果(最后取得的顶峰成果)的达成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能够有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与预设思政目标的达成度,能够确保有效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6]47-52

(二)表象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OBE 理念强调学生完成所有学习过程后获得的最终结果,基于OBE 理念的教学评价主张学生通过自己给出的解决方案(非选择答案)、操作演示(能力表现)、作品展示等方式来体现学生所获得的思政学习成果,这也是表象性评价的主要特点。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的课堂演示(presentation 或freetalk)、观点阐述(含口头描述和读后感)、主题演讲、情景再现(含话剧表演)、学生互动、成果展示、小组活动、项目汇报(实验、实践或者调查研究项目)等来评价学生的思政学习成果和检验教师的思政教学效果。

表象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判断和综合分析来完成,主要针对任务驱动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突出阶段性、任务型和项目化。但是对于评价学生较为复杂的能力或素养,尤其是学生的表现任务具有迁移性、发展性时,表象性评价的实施就比较困难,评价效果也不理想。这样,发展性评价成为有力补充。发展性评价强调建立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发展。常见的发展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档案袋评价法”,即学生通过建立学习过程(成果)档案袋(含电子形式)用于记录和储存自己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进步与不足),与同学之间的互评和交流。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一般是以系列课程方式呈现,从系列课程的起点开始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袋,档案袋内容分模块设置(含思政模块),到系列课程的结束为终点,档案袋的完善和管理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随时可以针对学习效果与个人发展进行对话和交流,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发展,又有利于教师较为全面地评价学生。发展性评价注重过程的动态监测与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主张学生自我评价。表象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是典型的“点”与“面”有机融合,这种多元化评价模式也正是OBE 理念所强调的“人人都有进步,人人能成功”内涵要求。

(三)个性化评价与规范化评价相结合

OBE 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评价。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方案,并适时进行评价,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与专业课小班制相比,公共课性质的大学英语课堂的班容量一般较大,人数较多,任课教师一般倾向于采取规范化评价模式。但是,想要有效评价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和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个性化评价也是必要选项。其实,上文提到的发展性评价也是一种个性化评价方式。

个性化评价聚焦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学习进步和学习成果,不针对优差甄别,不强调学生之间的比较,充分体现了“学生中心”理念。个性化评价更注重达成性评价,强调是否已经达到了预设评价标准或达成标准(含学生自我评价),其评价结果往往用“符合/不符合”“达成/未达成”“通过/未通过”等表示,而非“优/良/中/差”等级表示。个性化评价要求教师根据每名学生的学习基础、成长轨迹和发展特点,结合课程思政目标及时持续性的教学改进和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和建设性的学习指导,其评价结果不用于比较性评价。

规范化评价主要通过统一规范的标准来进行整体性评价,能够有助于任课教师整体衡量大学英语课程是否很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思政目标是否落实到位,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令人满意,评价结果如何促进教学持续改进。例如,大学英语课程可以根据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思政目标、教学设计,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含达成度调查)、自我评价(可用量化表)、心得体会等方式来实施规范化评价,从而达到整体性评价目的。以个性化评价为主,规范化评价为辅,个性化评价与规范化评价有机结合,让基于OBE 理念的教学评价更趋层次感、立体化和全面性。

结束语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教师的教,更是为了学生的学。基于OBE 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是一次创新尝试,它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三者更加融为一体,确保落实大学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3]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成果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