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气、指、舌”技法处理分析

2023-03-06 03:54贺俊宇
参花(上) 2023年2期
关键词:南派吐音竹笛

◎贺俊宇

传统竹笛艺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乐器领域吹奏乐器的代表,风格流派已经成熟,并对我国音乐艺术体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竹笛艺术韵味丰富,魅力独特,日益受到推崇与喜爱,在群众之中也广为流传,因此本文对竹笛艺术的演奏技法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以利于进一步推动竹笛演奏水平的提高。

一、竹笛的主要演奏风格

(一)南派竹笛

我国的传统竹笛演奏主要可以分为南派和北派两种独特的演奏风格,其中南派竹笛整体风格细腻柔和,气息平稳顺畅。南派竹笛的传承和影响区域主要为我国江浙地区和广东地区,这些地区全年气候舒适、温度适宜,再加上南方人细腻的性格特征,在竹笛演奏中逐渐显露出南派竹笛的演奏者所演奏的小调和戏曲音乐等,往往会给人带来更为典雅、精致、秀美的感受。例如竹笛演奏家陆春龄和赵松庭等的竹笛演奏都属于南派演奏风格特点。从南派竹笛的最主要风格特征来看,最为明显的是演奏过程中对呼吸更加强调均匀性和稳定性,即使在演奏腹震音类型的竹笛音乐时也会更加注重气息的平稳和流畅性,但是在演奏戏曲音乐或昆曲音乐时,南派竹笛的气息线条带有相对的起伏性,与戏曲唱腔的变化更为契合,南派竹笛在演奏技巧中往往会应用颤音、叠音等打造意犹未尽的演奏感觉。[1]

(二)北派竹笛

与南派竹笛演奏风格迥异的是北派竹笛,二者在风格特点和演奏技巧方面有极大的差异。北方受到气候条件因素和民风习俗、历史文化因素等影响较多,北派竹笛往往集中于我国西北地区、山东地区和河南等地,北方受到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多民风淳朴、粗犷,也正因如此,在进行竹笛演奏时,音乐风格也更加粗犷,贴合了山歌、梆子戏等音乐的艺术特征,往往能够给听众带来更好的听觉效果。北派竹笛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时气息更为刚劲有力,主要模拟戏曲唱腔和自然声响的发音特点。例如冯子存在进行竹笛演奏时,气息更为深厚,整体演奏特点更加刚劲有力,往往会带给听众更为热情的感受。所以北派竹笛的演奏者往往会应用吐音、花舌、滑音等多种类型演奏技巧,以进一步表达更为强烈的气息和影响效果。[2]

二、竹笛演奏中“气、指、舌”技法的重要性

(一)气息

对于竹笛演奏而言,在现有演奏技巧中气息始终是重中之重,对竹笛演奏者的气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不仅能够强化演奏者对气息的运用效果,同时也能帮助其提高对竹笛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进而实现成功演奏的目标。与竹笛演奏的其他技巧相比,气息技巧有较强的主观性,难以直接通过锻炼和模仿来实现,但是气息的作用也直接影响了竹笛演奏的综合水平,竹笛作为吹奏乐器,气息的良好运用是核心要素。演奏者通过气息带动竹笛管壁的振动,从而发出声音,进而完美演绎竹笛的音色。因此竹笛演奏者在进行气息针对性训练时要进一步加大练习比重,并学会将气息与手指、舌头、身姿训练等协同发展,将气息完美融合于竹笛音乐的其他演奏技巧之中,既实现了良好的气息控制,也能在不同演奏技巧中发挥气息的重要支持作用。

(二)手指

人类在控制人体的不同关节和部位时,手指部位的感知是最为灵活有力的。在竹笛音乐演奏中,手指需要保证高水平的灵活性和敏感度,竹笛演奏不仅需要气息的强大,同样需要手指与舌头紧密配合,其中手指的演奏技巧非常繁杂,演奏者手指运用的灵活性和放松性,都直接影响了竹笛演奏综合水平和竹笛音乐作品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无论是哪一流派的竹笛演奏者和竹笛乐曲在演奏过程中都需要强化对手指的锻炼,确保能够将手指与气息、舌头等技巧有效统一,提高手指的灵活度和敏感度,为竹笛演奏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3]

(三)舌头

舌头能够辅助进食、感知味道,同样也能满足人们的日常语言表达,舌头肌肉异常强劲有力,在音乐艺术中大多会被赋予更为灵活轻巧的形象色彩。竹笛演奏需要综合应用舌头的演奏技巧,例如在竹笛演奏中,中间快板段落大多需要以舌头进行辅助演奏完成,此类快板部分整体节奏更加欢快灵活,情感表达方面有较强的活跃感。如果竹笛演奏者在快板部分演奏中舌头运用水平不高,综合表现过于滞后且笨拙,则会导致竹笛音乐作品风格散乱呆板,缺少了竹笛音乐特有的活力色彩。与舌头技巧相对应的是手指和气息技巧,三者相辅相成,通过密切配合和协调运用,提高演奏者的技巧成熟度,同时也可以结合不同演奏需求运用舌头的演奏技巧,进一步保证竹笛音乐作品的综合演奏水平。

三、竹笛“气、指、舌”技法处理

(一)气息处理技巧

竹笛是吹奏乐器,气息的流畅性和对气息的运用直接影响了竹笛音乐演奏的音色及音质水平,更加关乎作品的情感表达效果,因此,竹笛演奏者要进一步提高对气息的综合应用技巧和水平。对于每一个竹笛演奏人员而言,气息是基本功,针对不同类型的气息表达要素,需要应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表达技巧和表达方式,以此保障情感的多样性和艺术色彩的多元性。在竹笛演奏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气息控制技法为逐渐增强的方式,进一步传达出竹笛艺术作品中递进的情感要素,逐渐将整体演奏情绪推向高潮。另外,气息的控制水平直接影响了竹笛音色,需要通过气息和口风的处理,合理调控音准和音量的强弱大小,竹笛的中低音需要放缓气息,加大口风,而高音演奏则需要气息急促,口风更紧。值得注意的是,竹笛演奏者在进行气息控制和口风处理时要时刻以自然协调为主,避免过于紧张而导致对气息的控制水平不佳,气息整体感觉过于生硬,口型可以保持含蓄微笑状态,双唇两边要自然放松,腮帮不要鼓气。吹气时要相对含蓄,类似口含水,只有持续练习才能保障气息的综合控制水平。例如《妆台秋思》一曲,整体情感风格凄楚哀怨,以昭君出塞表达对国对家的思念,因此在进行竹笛演奏时,要注重连接、暂停位置的婉转效果,可以通过气息的运用表达似断非断、如泣如诉的情感意蕴。[4]

(二)手指演奏技巧

竹笛演奏中手指技巧并不逊色于其他弦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了进一步保障竹笛演奏过程的流畅自然和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效果,需要着重练习手指技巧并注重将手指技法与气息等进行有效融合与处理。演奏者的手指要保持弧形放松的状态,按音孔时力度要保持适中,避免过于僵硬或按孔用力、松懈问题,确保整体演奏更为顺畅。由于我国南派与北派竹笛演奏风格有一定差异,因此在进行竹笛音乐作品演奏时,对手指技巧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情感表达均有其独特韵味,演奏者要结合不同的演奏需要和竹笛音乐作品情感表达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指技巧训练。例如,北派风格浓重的竹笛音乐作品或演奏者可以着重练习滑音、吐音、剁音,而南派则需要注重叠音、颤音、震音等。演奏者要注重心情放松,避免在演奏过程中因过于紧张而导致气息节奏混乱,出现失误问题,同时过于紧张的状态也会引发手指肌肉的紧张,无法充分保障竹笛音乐的演奏质量。因此,在进行手指技巧练习时,需要强化气息与手指之间的协调一致性,避免手指落后或提前于气息的运用。例如,在演奏《春到湘江》时可以着重练习手指的快速运用,凸显旋律主干音,但对于北派演奏者而言,可以应用半孔演奏方式演奏半音阶,在现有竹笛音乐作品中融入新的地域风格和特色。[5]

(三)舌头运用技巧

竹笛演奏中,运舌技巧与舌头的灵敏度息息相关,甚至会进一步影响气息的运用和手指技巧的灵活性,如果在运舌方面出现失误或控制不利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气息、手指的运用方面受到影响。运舌技巧需要强化与气息之间的协调性,既要保障音准和音色,同样也要对风门和吐奏力度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合理调整气息喷口的轻重程度和缓急效果。运舌技巧始终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而我国竹笛演奏中对舌头的运用技巧相对繁多,例如花舌、吐舌,等等。另外,在非传统类型的竹笛演奏技巧中,进一步演变出唇击吐和弹吐等多种类型的运舌技巧,演奏者要根据不同演奏作品的需求,提高运舌技巧水平,特别是在整体风格相对热烈欢快的作品中,运舌技巧的应用更为频繁。例如,在演奏《姑苏行》时,演奏者要着重练习花舌和吐音,《姑苏行》这一竹笛作品集中演绎了江南园林的秀丽风光,通过优美婉转的音色表达舒缓悠长的韵律。

(四)身姿搭配技巧

对于竹笛演奏而言,演奏的身姿搭配尤为重要,同样也是最为基础的演奏技巧之一。良好的演奏姿势能够让演奏者的形象充分展现给听众,同时也能以演奏姿势进一步提高整体音乐艺术的表现效果,听众可以通过演奏者的神情和外在身姿强化对音乐的共鸣,加深自身感受。在竹笛演奏过程中,主要可以采取站姿或坐姿两种演奏姿势类型。例如很多民族乐队和小型乐队中往往会应用站姿的演奏形式,确保竹笛能够在独奏或重奏中充分发挥作用。站立的演奏姿势是绝大多数竹笛演奏者广泛采取的姿势类型,演奏者采取站姿状态时,要保障身体重心位于人体中线,头、肩、腰保持平直,可以配合手持笛略向左或向右倾斜,要保障持笛手的手肘和脚尖、鼻尖在一条竖线上,笛身要垂直于演奏者的头和手,这样的规范演奏姿势能进一步提高演奏者对姿势运用的灵活性,也能助力其在演奏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放松的状态。相比之下,坐姿的演奏姿势综合要求相对较少,但最主要的手、头、肩位置与站立姿势保持一致,此类规范化的姿势有利于演奏者充分发挥演奏技巧,提高音乐情感的感染力。

(五)其他非传统演奏技巧

1.喉音

喉音属于非传统类型的竹笛演奏技巧,在演奏过程中需要用气息冲击声带,以喉咙发出“呼”“呜”的声音。可以在演奏中将笛声和喉音并存,同音同度,也可以打造多重声音效果。由于人体所发出的喉音与竹笛音色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会为原有的竹笛演奏带来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类喉音对作品中的啸鸣声模仿更为贴切,表达丰满,对营造音乐作品意境、烘托环境氛围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2.指击音

指击音在弦乐等乐器演奏中应用更为频繁,作曲家谭盾的《竹迹》应用了指击音这一技巧。通过演奏者以手指尖敲击笛孔发出更为空灵的音效,在模仿风声和水声等特色音效中有重要优势。同时,指击音在音色表达中更加强化了竹笛的乐器本体音质效果,自然色彩更为浓重,仿佛在大自然之中传出了竹节击打的声音。实际演奏中指击音音量相对较低,因此无法在室外或相对嘈杂的音乐现场进行演奏,其更加适合安静的音乐环境。

3.气声

气声与气息技巧和运舌技巧类似,在演奏过程中要将吹孔放置于嘴唇下方,通过对气流的控制发出“呼”声,可以配合嘴唇和气息,让气流以缓慢或猛烈的速度冲击笛孔。气声在表达效果方面相对宽松,情绪表达和环境氛围营造效果更为独特,演奏者要变换口风和气流吹入角度,如果整体乐曲演奏速度过快,则无法充分保证气声的应用水平,因此这一演奏技巧更为适用相对慢速的乐曲类型。

4.唇击吐与弹吐

唇击吐和弹吐的演奏技巧发展时间较短。唇击吐为竹笛演奏家俞逊发先生发明的,借鉴小号的演奏技巧,将竹笛的吹孔看作小号的吹口进行直吹,让气流迅速冲击发出“破”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唇击吐类似于吐音,音效更为明显。在应用唇击吐的演奏技巧进行演奏时要注意其与吐音之间的差异,明白唇击吐技巧的实际应用意义,避免流于形式。弹吐的演奏技巧类似弹拨乐器,弹吐与传统吐音的最大差异在于延音效果和发音的弹性化,此类吐音与传统吐音差别相对细微,往往需要在实际演奏和创作中进行仔细斟酌,确保能够将竹笛作品中委婉细腻或灵动活跃的音乐色彩全方位表达出来。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民族乐器中,竹笛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竹笛艺术是我国音乐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音色美妙婉转、自然纯净,是吹管乐器的代表。在历史的发展中,竹笛演奏技巧逐渐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竹笛演奏者和作曲家深入钻研,共同推进了我国竹笛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本文主要结合竹笛气、指、舌技法的处理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论述了当前我国竹笛主要演奏风格类型;其次探究了气息、手指、舌头技法在竹笛演奏中的重要性;最后深入探究了具体的竹笛技法处理技巧,如气息处理技巧、手指演奏技巧、舌头运用技巧、身姿搭配技巧以及喉音、指击音等非传统演奏技巧类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竹笛演奏艺术的蓬勃发展,让更多的演奏者能够不断加深对竹笛演奏技巧的理解,为我国音乐体系的繁荣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南派吐音竹笛
吐音在长号演奏中的运用分析
My Mother
南派戏装道具的创新特征
浅谈小号吐音的吹奏技巧
家班聚散:福建南派布袋戏微观察
我的坚守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萨克斯演奏中吐音技巧的应用
竹笛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