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问题与路径

2023-06-27 19:07谷红丽
英语学习 2023年6期
关键词:三新文学素养教师素养

谷红丽

摘    要: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和英语高考题型的更新,英语课程的测试目标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考查。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内容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文学转向。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成为一个不可回避和亟需关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中小学英语教师对文学文本的重视不足,一些教师所具备的文学素养尚不足以让他们从容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小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并非易事。本文通过分析“三新”背景,探讨中小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提升存在的问题及路径。

关键词:“三新”背景;英语教师;文学素养;教师素养;教师发展

國外学者自197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语言学习者的文学素养问题。乔纳森·卡勒 (Jonathan Culler,1975)曾经把它和乔姆斯基(Noam Chomsky,1965)提出的语言素养相类比。目前已经有相当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讨了文学素养对于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和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如Lazar,1993;Soetaert & Mottart,2003;Nuzzaci et al.,2016)。然而,在我国外语教育领域,当谈及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或学科素养时,不少人默认所指是语言素养,而文学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中的原因既有学科传统问题,也有认识问题。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英语高考题型的更新,以及新课标的发布和新教材的使用,如何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成为一个不可回避和亟需关注的问题。那么,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以下简称“三新”)何以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提升的外部动力?什么样的因素制约了中小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如何有效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学素养?笔者拟就这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新”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要求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在此背景下,英语高考试卷的题型结构和内容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201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实验省份试用)(第一版)》,提出了写作新题型,即读后续写或概要写作。其中读后续写2016年首次被纳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英语高考题型中,2020年正式进入新高考英语全国卷,成为新高考背景下英语科目考试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教育部考试中心评析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时指出,读后续写题型能够“充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读后续写题型的研究专家王初明教授(2021)认为,读后续写是一种“创造性模仿”,“创造”的是内容,“模仿”的是语言。他还特别强调,“模仿”不是对前文语言的重复,而是由意义表达驱动的语言模仿,是发生在丰富语境中的语言模仿(王初明,2021)。可见,前文所提供的“丰富语境”非常重要,它为续写提供了可模仿的对象,也为学生提供了内容创造的基础。那么,前文在内容上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故事性,在语言上也需要有一定的审美特征,否则学生就很难发挥想象力,也很难表现出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于这样的要求,兼具故事性和审美性的文学语篇比较适合用作读后续写的语篇材料。从某种程度上说,高考题型的变革提高了文学语篇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在此背景下,教师应思考如下问题:我是否储备了足够的文学知识?我是否具备开展文学语篇教学的能力?我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可见,高考题型的变革对教师自身文学素养的新挑战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除了新高考,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也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学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英语课程的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内容。同时明确指出,人与社会主题语境包括“文学、艺术与体育”主题群。而其中的第四条内容“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文学简史、经典演讲、文学名著等”直接指向文学语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主题语境的内容要求与高中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接近,在7?9年级(三级)主题内容要求中也提出了与文学语篇直接相关的内容,如“中外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故事语篇的比例明显增高。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为例,整本书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阅读部分都包含了一个故事语篇。虽然语篇长短不一,主题内容各异,但是它们都具备了文学语篇的基本特征,即:人物(character)、故事情节(plot)、主题意义(theme)、叙事视角(point of view)、作者态度/语调(tone)、风格(style)。由于单元主题意义的不同,每个语篇中的文学要素各有侧重。

当然,“三新”体现出来的对于文学语篇的重视,究其根源,是由文学文本的特点决定的。正如南帆教授(2022)所言:“文学是印刷品之中最富魅力的类别,文学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人们认识广阔的世界。”哈佛商学院使用文学作品对学生开展道德领导力(moral leadership)培养(Sucher, 2007),剑桥大学的教师培训与发展丛书中包含了著名学者吉莉恩·拉扎尔(Gillian Lazar)的《文学与语言教学》(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文学文本语言的审美性、主题的丰富性、主题意义的深刻性及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类型的文本无法比拟的。

但是,笔者发现目前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所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所具备的文学素养大都是在大学时代获得和养成的,缺乏持续性的发展。因而他们在面对当下不断涌现的优秀和新型的文学作品以及不断发展的文学批评理论时,难免力有不逮。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学素养并非易事。笔者将在下文尝试分析相关问题,并探讨有效的解决路径。

中小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提升存在的问题

“三新”的时代背景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学素养亟待提升。然而,笔者认为有如下四个重要因素制约着该问题短期内的有效解决。

一是中小学英语教师对于文学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职前教师教育阶段中文学课程的边缘地位不仅客观上造成了中小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欠缺,主观上也会使他们忽视文学素养的提升。这种忽视自然也会投射到他们职后再学习的态度及教学实践中。教师信念和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动态的”(Borg, 2006:272),其联系是非常密切的。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中学教师会以比较浅层的方式处理文学语篇,而没能深入挖掘文学语篇的思想价值和审美特征,自然也错过了以文学语篇开展德育和美育的良好机会。

二是缺少针对文学素养提升的、持续系统的专题培训活动。中小学英语教师离开大学校园之后,往往缺少高质量、系统的专业培训机会。即便有短期的教师专业培训,其中也鲜少包括文学类专题。据了解,即使在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如“国培计划”)或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如“省培计划”)中,文学课程也大多是点缀性的存在。不断涌现的优秀文学作品、不断发展的文艺思潮对于大多数中小学英语老师来说是很陌生的。所以,当他们面对新教材中的文学语篇时就会无从下手,只能将其作为传统语篇进行常规的语言教学。

三是缺少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提升的、持续系统的专题教研活动。各级教研活动对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英语教研活动的主题都与语言学和教育学相关,如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等,较少有针对教师文学素养提升的教研活动,也缺少关于文学语篇教学的研讨。教研活动对教师文学素养提升的忽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相关负责单位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的认识不够全面。

四是缺少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提升的优质教育资源,乡村地区尤甚。中小学英语教师对于文学素养认识的不足导致他们较少关注文学研究领域,因此难以及时触达优秀的文学图书资料和教学资源。不少中小学英语教师对文学作品的关注主要受教学任务驱使,比较熟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小王子》等青少年读物,而对于近现代的中外文学名著和文学批评理论等则缺乏历时和共时性认知,也就谈不上收集和共享资源。由于地域和师资问题,乡村地区文学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会更严重一些。

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学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中小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路径。

第一,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对于文学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外语教育领域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外语教育就是语言教育。这种认知容易导致外语教育走向片面化和工具性,使外语学科的人文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在此背景下,外語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往往就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人文素养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素养也因此受到冷落乃至忽视。在“三新”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迫在眉睫,人们要更新对教师素养的认识,这种教育工作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在职前发生,也需要在职后阶段持续进行。

第二,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文学素养提升专题培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可见,教师素养提升是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文学素养作为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教师专业培训中予以关注。为持续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学素养,及时更新他们的中外文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定期举办专项研修班或培训会,在各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增加相应的课程安排。具体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中外文学经典、中外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艺批评理论、美学知识、中西方思想经典等专题。最终使中小学英语教师在专家引领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更好地完成“三新”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工作。正如唐纳德·弗里曼(Donald Freeman,1993)所说,培训项目有利于增强教师信念的活力。在教师专业培训中加入文学类内容,势必会引导教师关注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第三,以教研活动为抓手,把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落实到位。教研活动是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各地可依托省、市、区、校等各级教研组织机构分层次开展专家讲座、文学名著阅读活动、文学语篇教学设计比赛和教学展示等,以“指导—实践—分享”的模式逐步全面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教学能力。

第四,构建城乡英语教师发展虚拟教研室,数字化赋能英语教师文学素养提升,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本科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标志着我国本科院校专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虚拟教研室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经验(郑小军、何媚,2022)。有条件的地市先行先试,积极建设跨地区英语教育虚拟教研室,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就文学素养提升而言,各地可以共建共享文学作品资源库、文学语篇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例等多模态资源,还可以共享专家讲座信息源和视频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力偏远地区和乡村地区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

第五,开设英语文学经典阅读特色校本课程,在实践中提升文学素养。中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英语文学经典阅读特色校本课程,自创一个类似“沉浸式学习”(immersive learning)的文学素养提升环境,在教中学、学中教,从而不断更新文学知识,不断提升文学作品解读能力,并把这种知识和能力运用到课堂之中,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

综上,在“三新”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升文学素养迫在眉睫。各地各级教研院或教研室应在教研员的引领下,以多种途径开展提升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活动,以满足国家对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Borg, S. 2006. Teacher cogn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 [M]. London: Continuum.

Chomsky, N. 1965.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Culler, J. 1975. Structuralist poetics: Structuralism, linguistics, and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Freeman, D. 1993. Renaming experience / reconstructing practice: Developing new understandings of teaching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9(5/6): 485—497

Lazar, G. 1993.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uzzaci, A., Nirchi S. & Luciani, L. 2016. The “competent literary” teacher: The new perspectives of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J].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6(5): 530—548

Soetaert, R. & A. Mottart. 2003. Teaching literature. Confronting repertoires [R]. Symposium on Reading & Interpreting Literary Texts. Presented at the IAIMTEs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ucher, S. J. 2007. Teaching the moral leader: A literature-based leadership course [M]. New York, NY: Routledge.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5.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实验省份试用)(第一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20. 落实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考查关键能力彰显改革方向——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评析[J]. 中国考试, (8): 35—38

南帆. 2022. 以文学这门“世界语言”沟通心灵[N]. 光明日报, 2022-03-24(14).

王初明. 2021. 语言习得过程:创造性构建抑或创造性模仿?[J]. 现代外语, (5): 585—591

郑小军,何媚. 2022. 教育信息化 2.0 与数字化转型时代的虚拟教研室:概念、种类、特点、功能与模式[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6): 14—23

猜你喜欢
三新文学素养教师素养
浅谈师生问答细节的教育思考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试论文学素养的内涵与古诗积累的意义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