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023-07-06 11:36王晨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3年28期
关键词:叠韵声韵仄仄

王晨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汉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其中,音美即汉语的声韵给我们带来的美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中对“音韵”有这样的要求:“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非常重要。那么,应如何培养语感,感受汉语声韵之美呢?

首先,应明确汉语声韵之美的特点。

1.汉语的声韵之美体现在平仄的划分上。平和仄的划分,让声调产生抑扬顿挫之美。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平仄: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仄仄平平),小桥流水人家(仄平平仄平平),古道西风瘦马(仄仄平平仄仄)。夕阳西下(仄平平仄),断肠人在天涯(仄平平仄平平)。虽然散曲对句式、字数、平仄等没有律诗那样严格,但也有相应的要求,这样,朗读时才有抑扬顿挫之美。

2.汉语的声韵之美体现在押韵上。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就是一首五言律诗,除了要遵循格律且颔联和颈联要对仗工整外,还要押韵,“前”“悬”“年”“边”就是这首诗的韵脚,而且都是平声韵,读来朗朗上口。

3.汉语的声韵之美体现在重音和停连上。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重读,以引起听者注意。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如朱自清《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朗读时,应将“盼望”“东风”“春天”“近”重读,突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一句,可以在“风”“草”之后稍作停顿,读出春天里风和草给人带来的温暖、轻柔之感。

4.汉语的声韵之美体现在朗读节奏和句读上。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这两句里,“/”代表长顿,“//”代表短顿,“阔”“生”是单音节,语言节奏不能读错。只有将句读和节奏读准确,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意。

5.汉语的声韵之美体现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句上。如崔颢的《黄鹤楼》,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多次出现,“黄鹤”“复返”等双声词,“此地”“江上”等叠韵词,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让这首诗音调铿锵、韵律和谐。

6.汉语的声韵之美还体现在回环往复和一唱三叹上。词、句、段的叠加和一唱三叹,更容易让读者在朗读中感悟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余光中的《乡愁》,每一小节在同样的位置上出现“乡愁是……”,形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出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

其次,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应重视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快慢、升降、重音、停连等,根据句段的含义感悟汉语的声韵之美。在感悟声韵美的同时,可以领略自然万物之美,可以欣赏到诗歌中描绘的画面,还可以与作者建立对话,真是一举三得。

最后,运用好课本的助读系统。统编版教材的课后题中有不少关于汉语声韵的要求。如《春》的课后题:朗读并背诵全文。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济南的冬天》的课后题是这样要求的: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针对這些朗读提示和要求,可进行专门的训练,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

猜你喜欢
叠韵声韵仄仄
当代诗词史稿(十二)——声韵改革成果概览
艰难昧生理 飘泊到如今
——杜诗双声叠韵对新考
《诗经》联绵词的分类解析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探赜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偶感
学诗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普通话声韵配合表的规范问题
深研句式 探寻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