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绿色贸易壁垒影响下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优化路径研究*

2023-09-04 19:12李亚敏
农业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贸易壁垒贸易出口

◎李亚敏

近年来,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各种冲突与摩擦层出不穷。自2017 年以来,美国不断采取各种不平等的政策措施,例如强行套用“301 条款”中的不合理规定[1],在2017 年8 月至2020 年年底分别6 次对我国的出口商品增加关税税率,并不断加大对我国企业投资的限制,打压中国外贸经济的发展,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与此同时,2020年初以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新冠疫情不断蔓延,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的外贸经济也受损严重,出口贸易额在2020 年1 月至9 月同比下降约0.8%。面对国内外紧张的经济形势、各种严苛的市场准入和不同程度的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必须积极做好应对措施。

一、新时期我国农产品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

对于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至今尚无定论,我国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其基本内涵为开展国际贸易的进口国假借优化生态环境、维护公众健康以及适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名义实行的各种限制乃至禁止贸易的手段,也可称为环境贸易壁垒。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常见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严格限制。由于受到各国的自然地理位置、科学技术水平、农产品种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国在生产农产品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品种、规格、数量等都会有较大不同。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往往比较高,采用高科技手段生产出无农药或极少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所以发达国家在进口农产品时,会对标本国农产品的相关标准,例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严格限制了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那些不达标的农产品就会被其挡在本土市场之外,而这些发达国家通过绿色贸易壁垒有效保障了本国农产品产业链的利益。然而,遗憾的是,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还相对落后,为保障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优势,往往会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这直接导致了国内农产品在出口到发达国家的时候会遭遇阻碍和限制。

(二)对检验检疫措施的严格限制。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一般是通过法规提高相关商品的进口检验检疫标准和制定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等形式实施和开展。例如,韩国对出口到本国市场的农产品提出必须通过四个步骤严苛的检验检疫程序,一是要求出口国提供相关农产品所有病虫害历史记录,二是分析农产品相关病虫害对本国的影响程度,三是对出口国农产品的种植情况开展实地考察,四是审核是否签订相关农产品进口的贸易协议等;而向日本出口的农产品必须通过其烦琐的命令检验,即对出口到日本的所有农产品均要一一进行检验检疫,只要有其中之一不合格,将全部退回涉及批次的农产品。

(三)对绿色标签与包装的严格限制。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进口限制体现在多方面,除了农药残留超标检测、农产品质量检验以及检疫措施等方面外,还包括十分严格的包装要求以及绿色标签等方面的限制。例如,要求必须使用可分解的环保材料来包装农产品、农产品的绿色标签在文字、图案等方面都要保持完整。美国的做法最为严格,不仅要求农产品包装上标注营养成分,还要求在口岸严格检验农产品的标签、包装等方面。我国一些农产品曾因包装不合格被发达国家拒之门外。

二、新时期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绿色贸易壁垒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一)新时期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1.在贸易规模上增长显著,但仍存在明显的贸易逆差。自2001 年正式加入WTO 以来,我国便积极投身于国际经济全球化建设上来,国际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在农产品对外贸易方面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截至2019 年底,农产品贸易规模从不到300 亿美元翻了将近8 倍,迅猛增长至2284 亿美元,特别是近十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农产品进口额每年增长约10.8 个百分点,出口额每年增长约6.1 个百分点[2]。在农产品进口规模上,我国位居全球首位,在农产品出口规模上,我国位居全球第四。

2.农产品贸易仍较为结构单一。从农产品比较优势来看,我国属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以农产品出口的品类为视角,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 年至2017 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排名依次是:鱼类,肉类、蔬菜、水果以及坚果等,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我国一直在实施相关措施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但是从数据显示来看,成效并不显著。以农产品进口的品类为视角,则以谷物、大豆等粮食类为主,均属土地密集型,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3.农产品出口多元化已初步形成,但种类集中度仍较高。2019 年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方式包括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及其他贸易三类,在进出口双向贸易中,一般贸易方式地位显著,占比均在85%以上,出口、进口贸易额分别为654.24 亿美元、1274.97 亿美元,其次是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在出口方面,农产品贸易额分别达到90.62 亿美元和18.10 亿美元,占比分别约为11.88%和2.37%[2]。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国的农产品种类过于集中,且多以直接产作物对外出口,忽视了农产品的再加工环节,从而导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

1.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致使竞争力减弱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制定了十分严苛的进口贸易标准,尤其是利用绿色壁垒对进口农产品蓄意设置过高的安全性和技术性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为了农产品顺利出口国外,就必须投入大量的技术投资、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与技术水平以及创新农产品种植方式,突破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各种绿色贸易壁垒,但这也会致使我国农产品成本的大幅增加,使原本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逆转为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品,原有的竞争优势将被大幅度削弱。

2.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动性。我国入世20 年来一直寄希望于以会员国身份扩大国际贸易主动权,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与修订,改善国际贸易环境,进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然而,由于发达国家常单方面制定出种类繁多的绿色贸易壁垒,致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贸易伙伴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严重受阻,常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发达国家制定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表面上是符合法律要求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上则是充分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创新优势限制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出口,保护本国农产品发展以及保障自身利益。

3.使贸易摩擦明显加大。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各种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标准不合格、抗生素标准不合格、添加剂标准不合格等。我国在农产品出口之前,已经通过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严格检验,且远远超过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然而,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的发展,打压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出口,还会制定一些冠冕堂皇的严格检验标准。对此,我国也会进行相应的维权措施,从而导致各国贸易摩擦明显加大,严重影响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3]。

三、新时期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一)建章立法,促进绿色核算体系的建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空前未有之力建设美丽中国,因此全国各地应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并且将生态效益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框架内,走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其次,在合理利用外资的同时,我国应制定相关措施严控外资产业的环境污染情况,必须治理好外资带来环境污染的源头,严格落实执行《食品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保护农产品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切实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

(二)对我国受“绿色壁垒”限制贸易的农产品,应客观及时地查找原因。我国在出口农产品过程中如遇到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应沉着冷静对待,立即召回所有不合格农产品,认真检测,客观分析发生问题的环节,并针对相应环节进行技术改造与升级;如遇到进口国故意刁难歧视的情况,我国应积极运用WTO 法等国际法律以及仲裁等方式,依法依规维护我国农产品产业的相关权益。

(三)建立绿色管理机制。绿色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完善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势在必行的工作。首先,我国需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意识,尤其是在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中,提升全民对环保标准的重视程度,将污染防患于未然,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严控污染企业的开工与运行;其次,在绿色环保上,实行严格的精细化管理,将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绿色环保的意识延伸到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四)ISO 质量认证体系的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产品的质量保障已成为全球公认的重要问题,在农产品生产和贸易过程中,我国积极主动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尽早建立ISO 质量认证体系,切实提升农产品技术性与安全性,自觉增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彰显农产品竞争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贸易壁垒贸易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对策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贸易统计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