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过程评价的信息素养模型研究

2023-12-25 03:25周静范广秀徐正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31期
关键词:结构模型过程评价信息素养

周静 范广秀 徐正东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解析并发现信息素养水平由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家庭因素和过程因素5个维度共同决定,并利用LISREL构建信息素养水平结构模型发现5个维度中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权重最大,过程因素和家庭因素其次,学校因素正向影响不明显,结合模型提出了提升信息素养水平的建议路径。

关键词:信息素养;影响因素;过程评价;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31-0079-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为争夺信息时代的话语权,提升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当今世界各国均把实施国民信息素养战略作为支撑性国家战略,将信息素养作为公民需要优先掌握的技能。自1999年6月开始,《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全民信息素养提升,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均指出信息素养是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中人们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和素质,提升国民信息素养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迫切需要,是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举措[1]。

1 文献综述

1.1 文献来源

中国知网与全球近2万家出版机构合作,文献数据库囊括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文献近3亿篇,服务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教、科、研等行业近2亿机构和个人。鉴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数量大、品种全、范围广、用户多、搜索快、影响深,课题组将中国知网的文献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库进行文献收集和总结,所有文献数据搜索时间截至2023 年2月。

1.2 信息素养

以信息素养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总库4.11万篇相关文献,其中学术期刊2.36万篇,学位论文3 961篇(博士论文177篇),会议论文939篇,图书16部。从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运用信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信息素养这个概念之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理论界开始意识到信息素养对个人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之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学者对信息素养的定义、分类、作用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国内自1989年熊扬华开始对信息素养进行探讨,2006年开始每年国内研究论文超过1 000篇,2012年开始每年国内研究论文超过2 000篇,分别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的构成因素、信息素养的作用、信息素养的评价、信息素养的反馈等方面从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对信息素养进行研究。

1.3 多维过程评价

以多维、过程和评价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总库1 646篇相关文献,其中学术期刊390篇,学位论文1 041篇(博士论文488篇),会议论文4篇,图书2部。从1991年罗竞就开始从事相关研究,自2016年开始每年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就突破100篇,主要研究领域覆盖了计算机技术、工控技术、互联网技术、教育、语言学和经济管理学等众多方向,其中尤其以教育管理领域研究最集中,多维过程评价注重被测试者在目标领域内较长时间跨度范围内的全过程、多方位体验,注重被测试者的参与及其和周边环境的互动及所带来的获得感。业界学者分别从研究纬度的全方位拓展、研究过程的全生命周期覆盖和研究结果的综合评价进行了各种尝试和深入探索。

1.4 综述

目前,多维过程评价在教育界的研究多集中于学校教学应用领域,信息素养水平提升的制约性影响因素分析、信息素养水平培养過程中涉及的时间跨度的各阶段研究,以及整体结果的综合运用研究还处于分散研究状态,未能进行整体研究,造成信息素养的综合评价体系处于零星、自发的不完整状态,需要在综合前期研究基础之上,引入多维过程评价对信息素养提升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整合。

2 调研分析

2.1 调研设计

课题组运用德尔菲法,结合ICILS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背景框架[2],通过多轮专家意见交互和反馈后,得到一致的信息素养形成特点的意见后,再运用过程和多维视角将信息素养水平影响因素确定为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过程5个维度,每个维度5个测量项目共25个,各研究变量的测量项目统一采用李克特9分制进行设计,请被测试者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对问卷测量项目的赞同程度从1~9从低至高进行赋值。

前期对5个维度和信息素养水平进行初测识别信息素养维度,根据初测结果利用Cronbach's a系数、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以及相关系数删除了部分效果较差的测量项目,使得研究变量得到优化,同时对测量项目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保证了测量项目的内部一致性和有效程度。最终得到学校和家庭各3个测项,其他3个维度各4个测项,信息素养水平结果维度4个测项的调查问卷。

根据前期初测结果提出信息素养水平与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过程5个维度呈正相关的理论假设。

2.2 调研过程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本研究计划收集600份以上的有效问卷。为了保证问卷能够满足样本的上述要求,课题组成员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均进行了数据收集,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91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700份。

3 影响因素研究[3]

3.1 信效度检测

3.1.1 信度分析

课题组利用软件SPSS22.0,通过计算样本数据的Cronbach's a系数来进行信度分析,一般而言,Cronbach's a系数越大,说明研究变量测量项目的相关性越强,也就是数据的内在一致性也相应地越高。对6个研究变量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各研究变量的Cronbach's a系数都在0.65以上,最高的达到0.85,可以认为各研究变量测量项目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调查数据是可靠的。

3.1.2 效度分析

本研究利用软件SPSS22.0,通过相关系数矩阵的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检验测量项目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否过小,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本次研究的KMO值为0.922,远高于一般的接受程度,完全满足分析的要求,本次研究的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测量项目之间不相关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各测量项目相关系数矩阵不是单位矩阵,同时测量项目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模型。

3.2 因子分析

本研究旋转方法选用最大方差法,使用主成分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看,第1个因子主要由测量项目A1、A2、A3、A4决定,它们在此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780、0.776、0.754和0.643,而A1、A2、A3和A4又是与教师层面相关的测量项目,因此把第1个因子命名为“教师因素”;第2个因子主要由测量项目B1、B2、B3和B4决定,它们在此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799、0.826、0.824和0.780,由于B1、B2、B3和B4又是与学生层面相关的测量项目,因此把第2个因子命名为“学生因素”;第3个因子主要由变量C1、C2、C3和C4决定,它们在此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738、0.801、0.739和0.656,而C1、C2、C3和C4又是与过程层面相关的测量项目,因此把第3个因子命名为“过程因素”;第4个因子主要测量项目由D1、D2和D3决定,它们在此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687、0.715和0.763,由于D1、D2和D3又是與学校层面相关的测量项目,因此,把第4个因子命名为“学校因子”; 第5个因子主要测量项目由E1、E2和E3决定,它们在此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743、0.758和0.748,由于E1、E2和E3又是与家庭层面相关的测量项目,因此,把第5个因子命名为“家庭因子”;第6个因子主要由F1、F2、F3和F4决定,它们在此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728、0.709、0.824和0.710,由于F1、F2、F3和F4又是信息素养水平的测量项目,因此把第6个因子命名为“素养水平”。

通过因子分析,笔者发现本研究可以从6个因素入手,即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家庭因素、过程因素和信息素养水平。

4 结构模型研究

课题组利用软件LISREL8.7,通过计算协方差系数矩阵,路径系数和残差,RMSEA为0.062,p-value为0,证明该模型具有好的拟合度。对22个研究变量与6个潜在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通过结构模型可以发现,假设中信息素养水平与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过程因素和家庭因素正相关得到验证,信息素养水平与学校因素正相关不成立。信息素养水平由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家庭因素和过程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其中学生因素是根本的内在因素,教师是主要的外在因素,过程因素和家庭因素是次要因素,而学校因素的作用未显现。

5 结束语

通过对被试者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与信息素养水平的结构模型分析,笔者发现信息素养水平主要由被试者内在的学习欲望、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学习方法[4]决定,而在学习阶段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和知识储备[5]也有决定性影响,而不同阶段的不同提升策略以及家庭的促进程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被试者的信息素养提升程度,而学校层面的政策由于无法让被试者直接感知而未见明显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1) 塑造学习力。个体内心的学习需求、学习欲望是让个体主动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不断激发个体的内在学习力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触类旁通,真正提升个体的信息素养水平。

2) 增加舆论力。加强宣传教育,形成舆论氛围,使整个社会明晰未来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获取、辨别、运用和加工等是未来工作、生活的基本能力,信息素养不高,会被整个时代所抛弃。

3) 加强教育力。学习阶段是一个人求知欲最强的阶段,通过对教师进行专业引导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多样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教师的案例库。

4) 强化过程力。信息素养提升具有长期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反馈,及时进行纠偏,强化正向激励,消化负面影响,不断积累,达到过程强化。

5) 凝聚向心力。个体是容易受到家庭氛围影响的,在信息素养提升过程中加大家庭的关注度,加大家庭的沟通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能促进个体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信息素养。

但由于接受问卷调查的对象集中在江苏省内,且重点围绕学生群体展开,地区和人群的差异性可能会导致结果存在幸存者偏差的现象,也可能会导致采样信息失真的问题存在,课题组下一步将扩大测试样本的区域和行业,探讨隐藏的更多影响因素,进一步调优问卷题项,优化结构模型,减少误差,提升显著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 [2023-03-04].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

[2] 唐晓玲.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框架、方法与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5):12-19,121.

[3] 徐正东.网络品牌忠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9(16):120-122.

[4] 周静,徐正东.疫情下的《信息检索》教学质量提升实证研究:基于网络教学视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2):68-70.

[5] 胡小勇,徐欢云,陈泽璇.学习者信息素养、在线学习投入及学习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7-84.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结构模型过程评价信息素养
结构模型设计制作与分析
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中级数控车工职业资格过程评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