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宁服装在中国发展演变解析

2023-12-28 06:06李京平
关键词:土布丹宁牛仔裤

李京平 李 斌 李 强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0 引言

丹宁服装实质是劳动服装,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时尚的宠儿,这绝对是服装史上的奇迹。但对于丹宁服装在中国的变迁研究并没有引起过多关注。高新华、张文心、包铭新认为丹宁服装源于1872年Levi's 的第一条蓝染牛仔裤,并是Levi's 推动了世界牛仔裤的发展[1-3]。赤桦认为中国丹宁服装开始于改革开放后,也就是1978 年[2]。余戡平和W·大卫·马克斯认为丹宁服装发展中美国、日本、欧洲、东南亚地区起到关键作用,并产生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牛仔服和牛仔文化[3,4]。由此可知,学术界对丹宁服装的认知是不完善的,均认为丹宁服装起源和发展主要依靠美国Levi's,且认为中国是改革开放后才接触到丹宁服装,没有将早期劳动服归入丹宁服装发展历程中。并且丹宁服装在中国的研究也都集中在工业生产技术升级、中国传统纺织工艺与丹宁的融合设计、中国丹宁产业集群研究、中国丹宁服装销售等方面,缺少对于中国丹宁服装的溯源与各时代丹宁服装发展和流行因素的探索。笔者认为,棉纱浆洗加固、经纱靛蓝染色、纬纱保持本色、梭织且具有良好耐磨性的斜纹棉布即丹宁布;用这种棉布制作的满足百姓生活、劳动所需的服装即丹宁服装;劳动布是劳动人民为满足劳动所需,生产的结实耐穿的靛蓝色斜纹粗布。劳动布与丹宁布也有所区别,劳动布虽然与丹宁布极其相似,但因制作工艺有限,面料不如丹宁布细腻结实,未达到国际丹宁布标准,呈现出不同风貌。使用劳动布制作的工作服即为劳动布服装。中国蓝染土布在工艺流程、织造工具、棉花品种、劳动布特点等方面与丹宁布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可以说中国蓝染土布为牛仔布与牛仔服装的流行打下了一定的民众基础,而劳动布经过发展在20 世纪70 年代成功转型为牛仔布。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与图像信息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分析丹宁服装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变,探究丹宁服装在中国流行经久不衰的原因。

1 丹宁服装在中国流行的历史原因

众所周知,丹宁布最早出现在法国罗纳山谷(Rhone)纳梅斯(Nimes)地区。牛仔布一开始是一种经纱靛蓝染色、纬纱保持原色的机织棉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耐磨[5]。而掀起丹宁时尚浪潮的则是美国商人Levi Strauss,他在1873 年抓住了美国淘金热的契机向淘金者出售耐穿的牛仔裤,从此Levi’s 的牛仔裤就和丹宁服装的发展密不可分了。丹宁服装最初是指牛仔裤,牛仔裤是采用靛蓝色斜纹牛仔布制作的厚实裤子,多为直筒裤,贴紧臀部以展现臀部紧俏,前后都有口袋,前袋里还有表带进行装饰,且多用铜扣装饰裤袋[6]。而广义上的丹宁服装是指用各种丹宁布制作的一切具有健美、耐磨、耐脏特点的服装。

传统丹宁布是靛蓝色粗支斜纹的纯棉布,经纱靛蓝染色、纬纱保持原色,织造采用三上一下右斜纹织造;广义的丹宁布泛指用染浆联合机或球经染浆设备染色的各种纤维织造的具有粗犷舒适特点的面料;仿丹宁布像匹染丹宁布这一类就是指面料有丹宁风格,但不是采用传统丹宁布制作工艺织造的面料;针织丹宁布顾名思义就是将经纬线采用丹宁布染色方法,但用针织方法制作面料,这类面料依旧具有牛仔布粗犷舒适的特点[7]。土布是中国传统布匹,历史悠久,可分为色织土布、蓝染土布、挑花土布3 种,土布多为平纹、斜纹、缎纹3 种织物组织。中国蓝染土布中的斜纹土布与丹宁布有相似性。

丹宁布主要的蓝染、棉纺、斜纹技艺在中国流行已久,并且中国土布在织造工序、织造工具、劳动布特点上与丹宁布是近似的,所以中国百姓喜爱穿着耐磨的蓝色棉质土布的特点为后期丹宁布在中国的流行打下了一定的民众基础,即民众对蓝色舒适耐磨的斜纹棉质面料的喜爱。在斜纹工艺上,中国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斜纹图案的织物,并且丝织物中的绮和绫都是斜纹织物。在蓝染工艺上,中国早在黄帝时期就开始使用植物染织。据古书《夏小正》记载,人们在农历五月就要栽种蓼蓝。可知,中国早在夏代就开始种植蓝染所需的蓝草。春秋《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描绘了蓝草提取靛蓝染料的工艺[8],证明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发明了蓝染最关键的靛蓝染料,升级了蓝染技术。在棉纺织工艺上,上古时期印度植棉技术就传入中国西南、西北地区;在东汉时期,中国不仅会种植棉花,还学会了纺纱织布,《梁书·高昌传》中白叠子就是棉花,介绍了棉花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的特点,还描绘了人们多用棉花织布,织出的布料又软又白的场景[9]。可知,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棉纺织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宋末元初黄道婆的出现将棉纺织技艺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棉纺织技艺和棉花种植得到大力推广,并且发明了脚踏式织机;明代时棉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种植,各地织造技术都十分精湛,棉纺织业一片欣欣向荣。土布也开始出现,土布和牛仔裤一样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威县土布(图1)起源于元末明初,按布面纹理可分为平纹和斜纹两种,色彩丰富,图案精美寓意吉祥。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工序繁杂,织造工序多达十余部。浦东土布(图2)编织起源于明代,在清代时曾有描述“周浦新厂大小布,斜纹稀布更精良”,可见浦东土布中的斜纹布甚是精美。浦东土布织造工序复杂,图案丰富,色彩以蓝色为主。

图1 威县土布

图2 浦东土布

丹宁布是劳动布这一特点,在中西方是一致的。丹宁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耐磨、不易破损,而正是这一特点让它从出现就深受中外劳动人民的喜爱。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丹宁布是用来做船帆的,后被美国商人Levi Strauss 以西部牛仔服装为灵感制作成牛仔裤供淘金工人穿着,在二战时牛仔裤被当作美军军服。在中国受农耕文化影响,民众对服装实用性要求很高,和牛仔服一样具有耐磨舒适特性的靛蓝土布服装成为劳作时的必备服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加强工业建设,劳动布(丹宁布)服装成为工服,因为耐磨的特点劳动布制作的服装在整个社会流行。20 世纪90 年代末中国南下打工大军也流行穿着牛仔布制作的服装。众所周知,现在中外劳动人民在工作中也多喜欢穿着丹宁布制作的服装,牛仔裤也依然是美军特种部队常备服装(图3),其他国家的特种部队在反恐时也会穿牛仔裤。可见丹宁布在美国和中国都是为满足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耐磨、方便工作的需求而产生的,并且流行都与劳动人民密不可分,所以说不论中外丹宁布都具有劳动布的特点。

表1 中外牛仔面料服装对比表

图3 穿着牛仔裤的美国特种部队

图4 窄幅梭式织布机

笔者对土布与牛仔布进行比较发现:①从织造工序来看,中国的靛蓝色土布纺织工序与丹宁布织造工序的主要工序相同,均为“原纱-浆线-染线-织布-防缩整理-晾晒烘干-成品”,中国土布款式丰富,斜纹、经线靛蓝色、纬线原纱色的是其中一款,这种土布可看作广义上的仿丹宁布;②在织造工具上看,丹宁布最早和土布一样采用有梭织机,只是丹宁布是机器化生产而土布主要是纯手工织造,所以从纺织工具上看丹宁布和土布的纺织工具可以说是同宗同源;③在原料上看,牛仔布和中国土布亦是同族都是非洲棉花。3 世纪时非洲棉花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唐代时中原地区也开始种植棉花,至宋代长江流域也开始种植棉花,元代黄道婆普及了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元代时南北方种植棉花种类不同,北方种植的是埃及棉,南方种植的是非洲棉,并且江南的“南京布”开始大量出口欧洲深受喜爱。欧洲是从10 世纪开始在西班牙种植非洲棉花,12 世纪初开始在意大利北部,后传入法国。④从服装来看,苗族服装与牛仔裤制作工序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纺纱-浆线-染线-织布-上浆-缝纫-成品”,苗族服装制作中的上牛红、猪红涂层和牛仔裤上浆一样增加了服装的耐磨度,延长了服装的使用寿命。并且牛仔裤和苗族服装都是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服装,都采用靛蓝染织,同样以耐磨、耐脏、方便生产工作为出发点。苗族服饰面料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材质的厚重和耐用[10]。且靛蓝色粗棉布、猪红或牛红涂层亮布是传统苗族女装的基本面料之一。可见,丹宁服装在中国传统服装中亦有很好的民众基础。无论从面料还是服装来看,丹宁布与丹宁服装都在中国有较好的民众基础,并且丹宁面料和服装的耐磨、耐脏、环保的特性也与中国土布和苗族服装特点相同,甚至连穿着受众也相同。可以说中国悠久的蓝染、棉纺工艺为中国“丹宁布”的流行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续表

2 丹宁服装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丹宁布在中国又称“劳动布”或“坚固呢”,是蓝色粗斜纹棉布。[10]在1993 年出版的《简明纺织品词典》中将牛仔装定义为“面料采用石磨蓝劳动布”[11]的流行服装,可见丹宁布早期在中国就称为劳动布。自20 世纪7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交流增加、思想更为开放、技术升级,布料达到国际丹宁布标准,才将“劳动布”改称为丹宁布或牛仔布,劳动布制作的服装改为牛仔服。丹宁布与丹宁服装是作为外来概念引入中国的,中国的丹宁服装与丹宁布并不是同步发展的,起初两者是分离的。丹宁服装的发展历程基于布与服的关系可以分为5 个阶段。

2.1 20 世纪50~60 年代丹宁布与丹宁服装

二战美军以牛仔裤作为军服,中美合作让中国大众也知道了牛仔裤。美军士兵会将军用品在市场中兑换成其他生活用品和钱,这让牛仔裤也出现在了天津的市场,但是中美关系破裂牛仔裤市场也随之消失。20 世纪50 年代就有粤语歌曲谈到了牛仔裤,当时牛仔裤是帝国主义的标志,但也足以证明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美军接触到牛仔裤。粤语歌是这样唱的:“着起牛仔裤,等于认美帝(帝国主义)做契爷(干爹)”[13]丹宁布的生产还是在20 世纪50 年代生产劳动布才开始。

建国后工人阶级地位提升,20 世纪50 年代人们流行穿劳动布,也就是质量较低的丹宁布。中国各地也开始生产“劳动布”和“坚固呢”。1956 年国营山东淄博织染厂是全省生产规模最大的劳动布生产厂家之一,主要生产兰雁牌靛蓝坚固呢,并且引进了众多国外生产牛仔布的机器,如联合浆染织机、片梭织机等等,生产工序完整[14]。山西省襄垣县色织厂建于1959 年,位于城内东关,, 10 年来一直以生产劳动布为主。1958 年广州星洲服装厂(后改名广州市东方服装厂) 曾以珠帆为面料生产友谊牌牛仔裤,由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出口到欧洲,年产10 万条。1962 年采用广州第一棉纺厂的纯棉坚固呢为面料,生产任务不断增加[15]。显而易见,“劳动布”的生产在50~60 年代已经形成规模,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还出口了欧洲。

20 世纪50~60 年代中国正处于由贫穷向工业化转变的重要时刻,中国人民大力发展工业,对服装的要求也以耐脏、耐磨、方便工厂工作为主。靛蓝色的纯棉“劳动布”因为物美价廉和切合了这一需求而被大众喜爱,悠久的土布基础也让人们更易接受蓝色、纯棉的“劳动布”。并且工人阶级地位的上升也让工人服成为流行,不论男女老少都以穿着“劳动布”工人服(图5)为荣。

图5 “劳动布”工人服

2.2 20 世纪70 年代丹宁布与丹宁服装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强了与世界的交流,国人思想更为开放、生产能力也大幅提升,劳动布成功转型为丹宁布,耐磨个性的牛仔裤开始在中国生产。丹宁布和丹宁服装的生产是由中国台湾和香港向内陆辐射的。20 世纪70 年代中期香港和台湾率先生产丹宁布和丹宁服装,20 世纪70 年代末广东等邻近省市也开始生产,各地牛仔布和牛仔服生产公司如雨后春笋,广州第一棉纺织厂和上海申实纺织有限公司就在此时建立[16]。第一个进入中国的牛仔裤品牌就是中国香港的。20 世纪60 年代中国香港就有企业为Levi’s 做牛仔裤代加工,这个企业是谭兆的“德士活有限公司”。但他并不满足于代工,在学习了技术后谭兆在70 年代自创了“萍果”牌,1979 年萍果牛仔裤广告已经在大陆播放。同时1978 年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首批“三来一补”企业,开始了牛仔裤的生产与出口,并向美国出口了第一条牛仔裤。

牛仔裤并不是一传入就受到中国人民喜爱的,它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改变。1978 年喇叭牛仔裤传入,因为打破了女装裤右开衩的定式和受政治思想影响,喇叭牛仔裤被打上了“不男不女”和“模仿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标签而受到人们的排斥。因而牛仔裤改名为工装裤,使其更有劳动人民味道。1979 年极具影响力的《中国青年》杂志提出将青年人衣着风格与思想境界分开,并且1979 年《大西洋底来的人》的热播也带火了喇叭牛仔裤和蛤蟆镜的时尚穿搭,如图6。

图6 喇叭牛仔裤和蛤蟆镜

牛仔裤在20 世纪70 年代成为潮流是因为符合了改革开放后人们对于打破传统禁锢的心理需求。同时,人们开始在审美角度对性感有了追求,喇叭牛仔裤让服装不仅仅满足了阶层划分和保暖的需求,更满足了年轻人打破常规、自由选择的心理需求。

2.3 20 世纪80 年代丹宁布与丹宁服装

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开始了丹宁布的自主生产。黑牡丹开创了国内丹宁布行业之先河。1981 年初,该公司提出了研制靛蓝丹宁布的初步方案,当年底,国内第一台丹宁布染浆联合机组安装成功[17]。1983年该品牌的“靛蓝防缩劳动布(牛仔布)”获得国家色织行业产业最高奖“国家银质奖”[18]。1981 年是国内销售的牛仔裤面料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均为进口,此后开始自主生产。最早自主生产丹宁布的上海新风色织厂,之后各地都有企业加入丹宁布自主生产的行列。自产的丹宁布质量愈来愈好,如湖北省丝绸科技开发中心研制的高档真丝丹宁布面料,为丹宁服装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19]。中国自己掌握了牛仔布的生产让牛仔布的产量更大、价格更低,为丹宁服装进一步发展打下物质基础。

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影视剧发展迅速,影视剧的热播也带动了丹宁时尚的传播。20 世纪80 年代牛仔裤因性感自我的特点在青年人间流行。1980 年《庐山恋》女主张瑜着牛仔裤拍摄杂志封面(图7),因为人们对《庐山恋》和张瑜的喜爱许多人开始模仿她穿着牛仔裤。到了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在霹雳舞等潮流文化和香港娱乐文化的影响下,丹宁服饰开始在中国普通大众中流行起来(图8)。丹宁服饰也逐渐从牛仔裤辐射开来,有了各式各样的牛仔衣、牛仔裙、牛仔背心等。

图7 张瑜穿着牛仔裤拍摄杂志封面

2.4 20 世纪90 年代丹宁布与丹宁服装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服装业发展节奏基本与国际运作同步,丹宁布产业由“粗犷型”向“细腻时尚型”转变。台山纺织厂为生产优质牛仔布从欧洲各国整套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1990 年产值就超过了亿元,并且产品获全国丹宁布评比“金牛奖”,产品已经达到国际标准。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黑牡丹还注重研发自主核心技术。例如,预缩率稳定控制在1991 年就优于国际标准,只有2.5%左右。进口热定型机均匀轧车电气同步控制在1998 年打破了许多前期难以解决的桎梏。1999 年“染液组分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自主研发成功,中国在染色自动控制方面有了一席之地。

20 世纪90 年代人们不再盲目跟风赶时髦,开始追求多样化和个性,丹宁布和丹宁服装也开始变得多样,如图9。20 世纪90 年代丹宁服面料有很大发展,丹宁面料不仅仅只有传统的棉。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纤维的发展,合成纤维和新的纤维材料出现,新材料让丹宁面料功能性更好,设计的服装更美观修身。彩色丹宁布的问世,进一步扩大了牛仔服装的市场,各种款型、不同厚度、不同颜色的丹宁服装数不胜数[20]。改革开放后深圳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去深圳打工,丹宁服装耐磨经穿深受打工大军的喜爱,街头巷尾每一个人都穿着丹宁服饰工作(图10),可以看出90 年代末南下打工大军将丹宁带回了工装属性。

图10 穿着丹宁服装工作的人

2.5 新世纪丹宁布与丹宁服装

2000 年以来,以广东为首的沿海省份成为中国丹宁服装产业的聚集地,特别是广东地区拥有4 个超千家企业的丹宁产业集群。但是丹宁布和丹宁服装的大规模生产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洗水工艺会浪费大量水资源,并且污水常有工厂私自排入河流,未经处理的污水会带来大量纤维沉淀,就像洗衣机滤网中的污垢一样。污水中还含有铅、铜、镉,会造成当地的重金属超标。纺织工人更是直接受到伤害,丹宁面料生产需要用到大量化学试剂,空气中弥漫着硫化物的刺激性味道,化学试剂和刺激性气味都伤害着工人的身体。2008 年金融风暴以后,中国开始重视环保,环保丹宁服装崛起。

为了让丹宁生产加工更环保,中国在技术上不断革新,升级了丹宁的后整理工序和成衣水洗工序。其中运用到了丝光碱回收技术、印染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泡沫技术、臭氧水洗、低浴比水洗、全酶法水洗和激光雕花技术[21]。除此之外,杨箭和王丽华开创了牛仔的高压上浆技术。高压上浆是实现低碳生产的一个途径,结合“两高一低”上浆的思路,在生产实践中结合工厂设备的特点,适当降低浆液浓度,选择合适的压浆力, 从而使棉纱获得均匀上浆。实践证明, 这样做既保证了纱线的断裂强度和耐磨性,同时上浆质量也没有受到影响;既达到了减少浆料用量、降低上浆成本的目的,又减少了后道退浆工序的工作时间和水资源的使用[22]。李瑞卿等用新研发的环保型复合还原剂来替代保险粉,有效减少了臭气和含硫废水的产生,符合环保、绿色生产的主题[23]。不只有科研人员在为丹宁服装的生产技术革新努力,丹东优耐特纺织品有限公司也推出了环保型绘染面料。该面料不仅生产周期短、无需制网、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水,而且在专用设备上首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印染手法多样,使花型图案时尚、动感、抽象的个性化丹宁面料的生产具有了可操作性和持续生产性,突破了传统丹宁面料花型单一、排污严重的技术瓶颈[24]。中国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技术的革新,让中国从生产源头上减少了丹宁服装带来的污染,使中国丹宁布的发展持续向好。即使2020 年疫情对我国丹宁布行业影响巨大,但未伤及根基,运行良好,展现了我国丹宁布产业强大的韧性[25]。

新世纪商务休闲风丹宁服装流行,丹宁服装不再仅仅是耐磨的劳动服装,而是展现人们轻松舒适生活态度的休闲服装,即使是正式会议也可以穿着牛仔裤替代西裤搭配西服(图11),这与欧美传统牛仔大胆追求自由个性的风格已有不同,更具中国“中庸”色彩,在追求休闲舒适的同时又不张扬的展现个性。世界舞台上,丹宁服装设计不局限于展现西方美,更融入了东方元素。服装设计师创作出了极富中国韵味的丹宁服装,引领了中国丹宁服装新风尚。如金顶奖设计师陈闻在2017 年发布的“闻所未闻”系列(图12),将中国的昆曲、木版年画与硬挺野性的丹宁服装相结合,极具中国特点的门襟和戏曲头饰为牛仔蓝增添了一抹中国红,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牛仔的魅力。

图11 雷军穿着牛仔裤出席发布会

图12 陈闻2017 秋冬“闻所未闻”主题设计

3 丹宁服装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1)丹宁布抢占土布市场,使土布市场缩小。自二战后,国外倾销的大工业生产的棉布性价比更高,且生产规模更大、更适合工业化发展需要,加之丹宁布因特性与靛蓝土布极其相似且更受世界各国喜爱,所以抢占了土布的市场,使得土布市场迅速缩小。

(2)中国穿着蓝色土布制作的服装的习惯,为丹宁服装在中国流行奠定了民众基础。蓝染、棉纺、斜纹这些丹宁布的关键元素,在中国流行甚久。蓝色土布在工艺流程方面、织造工具、棉花品种、面料特点等方面与丹宁布具有极强的相似性,蓝色土布服装与丹宁服装一样具有性价比高、耐磨、平民性的特点。中国民众习惯穿着蓝色土布制作的服装(图13),所以更易接受丹宁服装,这为丹宁服装的流行奠定了良好的民众基础。在中国劳动人民是最广大的群体[26],而丹宁服装本质上也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工作而产生的,具有坚固耐磨的特性,符合了中国广大劳动者的需要。

图13 穿着靛蓝土布装的老人

(3)牛仔精神与中国民众的心理契合促成了丹宁服装在中国的流行。丹宁服装蕴含了“自由、勇敢、坚毅、百折不挠”的牛仔精神,使丹宁服装具有平民化、自由、时尚的气质,同时切合中国民众打破陈规、努力拼搏、勇敢创造新中国的心理。另外,丹宁服含蓄地展示了人体的性感,不但切合原始本能也切合了人们追求自由、展现自我的心态,是意识观念的变化促成了丹宁服饰的流行[26]。

(4)世界时尚风向与品牌效应的影响。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强了与世界的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尚不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小范围的流行而是影响世界的大流行,丹宁服装设计师紧随潮流,加强设计创新。款式上,打破了仅有牛仔裤的单一;色彩上,不再局限于靛蓝色,有了丰富的色彩;面料上,纯棉靛蓝色丹宁布不再是唯一选择,各种纤维的运用,丰富了丹宁布的面料特性[27]。丹宁服装品牌也利用广告、联名、影视等各种营销方式增加了人们对丹宁时尚的认同。随着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丹宁设计师和丹宁品牌开始推出极具中国风的丹宁服饰(图14、15),使得牛仔服装更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图14 陈闻2019/2020 秋冬“牛仔侠客”风格设计

图15 中国李宁2021 年牛仔外套以莫高窟329 窟“莲花飞天藻井”为灵感

4 结语

丹宁布是劳动布的特点在中外是一致的,满足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耐磨需要是中国土布、劳动布和丹宁布的共性。中国悠久的蓝染、棉纺工艺孕育了与丹宁布有诸多相似性的靛蓝色土布和劳动布,也让中国民众有了穿着蓝色耐磨棉质服装的习惯,这些均为丹宁布与丹宁服装的流行奠定了极其重要的民众基础;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劳动人民地位的提升和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丹宁布和丹宁服装的发展,人们用劳动布服装展现自己的工人身份;20 世纪7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丹宁布制造技艺得以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更为开放,劳动布与劳动布服装正式转型为丹宁布与丹宁服装,丹宁服装成为人们打破思想枷锁展现自我的物质承担者;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开始了丹宁布的自主生产,影视的流行推动了丹宁时尚的发展;20 世纪90 年代中国服装业发展节奏基本与国际运作同步,丹宁布生产更为精细向多样化发展。丹宁服装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个性化追求的精神需求,也满足了生产生活耐磨经穿的物质需要;新世纪中国丹宁布生产向绿色生产转型,丹宁服装也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丹宁服装也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因此,丹宁服装在中国的流行是中国土布基础与丹宁服装源自劳动阶层、牛仔精神与中国民众的心理契合、世界时尚风向与品牌效应的影响共同作用的成果。

猜你喜欢
土布丹宁牛仔裤
三民文化村里的土布博物馆
兼收并蓄
丹宁环保织造新概念——ISKO推出R-TWOTM
唤醒沉睡的民间技艺——浅谈土布发展现状与未来
宁可丹宁
夹缝中求发展:高阳商会与土布运销
与众不同的牛仔裤
土布不『土』
多变丹宁定律
穿BOYFRIEND牛仔裤的女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