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琴书:老北京人钟情的声音

2024-01-03 03:16李石
北京纪事 2024年1期
关键词:琴书大鼓唱段

李石

北京琴书是流传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曲艺剧种之一,2007年4月“北京琴书”被列入第一批原宣武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7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北京琴书属于中国曲艺艺术中鼓曲类的一个曲种。是由清朝末年流行于大兴的采育、通县的马驹桥和河北的安次(廊坊)一带的“五音大鼓”演变而来的,20世纪30年代经翟青山先生改名为“单琴大鼓”。形式是一人站唱,以左手敲击铁片,右手执鼓槌击扁鼓,伴奏乐器为扬琴和四胡(四胡比二胡多了两根琴弦,比二胡发出的声音大,所以四胡演奏的指法不是跟二胡和其他弦乐器那样用指尖按弦。而是用手指的第二关节奏出各种音色。四胡和二胡两个弓子也不一样,四胡的弓子是分为两股,分别放在一弦二弦、三弦四弦之间)。

北京琴书是用北京的方言土语进行演唱,基本句式为四、六句(头句、二句、三句、四句、落腔、结尾),一句有四小节,后又发展了垛句、多垛句和特殊句。唱腔属于板腔体,在原来一板三眼的板式上,又增加了一板一眼的快板、有板无眼的上板和无板无眼的散板。唱法是“初眼开始唱、末字落板上”。

北京琴书的三大特色是:“说新唱新”“京腔京韵”“说似唱、唱似说”。要求是:“说在调儿上、唱在腔儿上”,所以北京琴书是:“好听不好唱、简单不易学”。说到北京琴书的“说似唱、唱似说”,就是唱腔中夹用说白,突出表现北京的京腔京味老北京话,其板式唱腔快、慢、架、散,极大丰富表演和演唱效果,深受大众喜爱,并且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教育价值。

北京琴书早期以说唱长篇大书为主,有《七国演义》《回龙传》等十余部;短篇唱段有《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等;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以《考神婆》《一锅粥》较为有名。到清代,北京琴书的前身以三弦、扬琴等乐器伴奏的五音大鼓在河北安次县一带及北京郊区农村中开始流行开来。19世纪末,逐渐有职业五音大鼓艺人在北京、天津演唱。20世纪30年代,北京通县乐亭大鼓艺人翟青山等在广播电台播唱时,改三弦为扬琴伴奏演唱,唱腔曲调与乐亭大鼓近似,被称为单琴大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正式定名为北京琴书。

说到北京琴书,必须要说关学曾老先生(1922-2006),关学曾老先生是最出色的传统艺术家之一,称他为北京琴书泰斗一点儿也不为过。

 骆玉笙:中国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派”京韵大鼓创始人

20世纪40年代,关学曾和琴师吴长宝合作演唱琴书,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了这一曲种。他们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唱词注重口语化。伴奏乐器除扬琴外,又增加了一把四胡,板式一板三眼,有疾有缓,宜于现实题材的叙事。经过他们的长期探索,进行了进一步的艺术革新,唱腔借鉴京韵大鼓说唱转圜自然的风格技巧,创造了多板式的不同节奏的唱法。使北京琴书的唱腔旋律简洁,板式变化较丰富,宜于叙事。

令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关学曾老先生演唱的著名唱段《鞭打芦花》。《鞭打芦花》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在这里就不再介绍了。此故事经关学曾先生改编成北京琴书,其唱腔处理非常细腻,故事生动多波折,曲调委婉动听,在扬琴和四胡的伴奏下,极富特色,令人感动。这出唱段作者认为是关学曾老先生改编成琴书最具巅峰之作之一,至今许多老北京人和北京鼓曲迷们耳熟能详,并可以唱出几句。

有许多老北京人和北京鼓曲迷们都很喜欢《刘二姐拴娃娃》。它是一部富有情趣的北京琴书作品。这出《刘二姐拴娃娃》唱段,由北京琴书翟青山先生最先表演,但最出彩的还是吴长宝先生和关学曾先生共同出演的版本。在他们两个人演唱的版本中,通过二姐的所见所闻,对庙会盛况的描摹十分精彩:其间人头攒动,拥挤不堪,道旁的摊贩高声叫卖,除了生活日用品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这边吆唤一声酱牛肉!那边吆唤一声馅饼多刷油……”把老北京庙会的热闹景象一览无余,简直就是一幅老北京节日期间的民俗画卷。进庙之后,二姐在观看、挑选娃娃时,关学曾先生运用“砸挂”的方式,唱出了“娃娃”的各种形态:“有一个娃娃拉四胡把乐曲奏,有一个娃娃打扬琴不敢抬头……”这时,琴师吴长宝看了关学曾一眼,引起了观众会心的微笑。至今深深留在许多老北京人和北京鼓曲迷们心中。

说到琴书的传承,据作者从《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书中得知,王树才于2001年6月始师从关学曾先生学唱北京琴书,成为北京琴书第四代传人。2003年9月考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琴书表演专业,2005年7月调入北京曲艺团演唱北京琴书至今,继承了不少关学曾老先生如《鞭打芦花》《杨八姐游春》等经典曲段。2008年11月被列入第一批原宣武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11月被列入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白云鹏:中国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

张小轩:中国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张派”京韵大鼓创始人

关学曾老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经他打造的北京琴书却仍在我身边唱响,只听那:“我从小在北京土生土长,没招过谁,没惹过谁,总想要点强……”从鼓楼大街、到老舍茶馆,响彻前门大街、大栅栏,扬琴声声伴着那鼓声,为首都北京的中轴路申请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再度唱响,为北京人民留下那精彩的声音和唱段!

编辑 宋冰华

猜你喜欢
琴书大鼓唱段
绵绵古道连天上
大鼓声声
一弯新月挂半天
大鼓
简述乐亭大鼓
大鼓敲响基诺山
火呀火呀
淮河琴书的现状调查及其传承与保护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