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健脾针法联合常规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30例

2024-02-22 02:24吴炳煌刘金勇蔡树河
福建中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针法活动度肌力

林 坚,吴炳煌,陈 辰,刘金勇,蔡树河*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3)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引起腰腿部疼痛的主要疾病[1]。据统计,LDH 国内患病率达15.2%,总数超2 亿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根据LDH 的症状及恢复情况,可将其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及康复期。其中缓解期是本病的关键时期,对本病的发展和转归起到决定性作用。LDH 缓解期病机多属本虚标实[3]。《医学心悟·三卷·腰痛》曰:“腰痛,有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瘀血、有气滞、有痰饮,皆标也,肾虚其本也。”临床上LDH 患者以肾虚为主,多夹杂风寒湿邪[4],其中以寒湿痹阻证最为常见。针灸作为LDH重要的保守疗法之一,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及改善腰腿部功能[5]。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LDH 缓解期处于正邪抗争的阶段,因此针灸治疗时应注重扶助患者的正气[6]。《证治汇补·湿症》中记载“治湿不理脾,非其治也”,治湿当注重健脾,故针对寒湿痹阻型LDH 缓解期当注重补肾健脾。近年来,笔者运用补肾健脾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LDH缓解期患者30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 LDH 缓解期的诊断标准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7]判定。

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辨为LDH 寒湿痹阻证。

1.3 纳入标准 ① 年龄20~55 岁;② 腰腿部疼痛VAS 评分<8 分;③ 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 腰椎结核、骨折、滑脱、恶性肿瘤者;② 腰椎手术史者;③ 腰椎间盘脱出、腰椎管狭窄者;④ 妊娠期女性;⑤ 局部皮肤有溃破、出血者;⑥ 凝血功能障碍者;⑦ 拒绝接受针刺治疗者;⑧ 无法配合治疗者。

1.5 脱落标准 ① 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② 依从性低、拒绝接受相应治疗者;③ 主动要求退出者。

1.6 一般资料 收集2022 年1 月—2023 年1 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骨伤康复一科的寒湿痹阻型LDH 缓解期住院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试验通过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2021KY-021-01)。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0 30性别男12 17女18 13年龄/岁45.27±10.64 47.36±9.85病程/月19.74±9.56 20.56±8.83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参照“十四五”规划教材《针灸推拿学》[9]中治疗LDH 常规针法。① 选穴:腰阳关、命门、肾俞(双)、大肠俞(双)、委中(双)、环跳(双)。② 操作:患者采用俯卧位,常规消毒,选用0.3 mm×40 mm 的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货号:216144),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每10 min 行针1 次,共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 次,每周6 次,疗程2 周。

2.1.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健脾针法。① 选穴:选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吴炳煌教授临床经验穴[3],取双侧肾关(阴陵泉下1.5 寸处)、足三里、曲池、下巨虚。②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上述穴位,进针后行补法,每10 min 行针1 次,共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 次,每周6 次,疗程2 周。

2.2 观察指标

2.2.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评定。① 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②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③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2.2.2 腰部疼痛程度评估 治疗前后采用McGill疼痛量表[10]评分进行评估。此问卷从3 个方面对腰部疼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分别为疼痛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目前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PRI、VAS 及PPI 评分越高表示腰部疼痛程度越严重。

2.2.3 腰部功能障碍评估 治疗前后使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量表评分[11]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疼痛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等10 个问题,每个问题共有6 个选项,分值为0~5 分。ODI 评分越高表示腰部功能障碍越严重。

2.2.4 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及最大肌力测试 指导患者进行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及等长肌力抗阻,采用脊柱功能测试训练系统[12](德国Proxomed 公司,型号:Tergumed710)检测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及最大肌力。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2 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疗效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疗效比较

3.2 2 组治疗前后McGill 疼痛量表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PRI、VAS 及PPI 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RI、VAS及PPI评分均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McGill 疼痛量表评分比较(±s) 分

表3 2 组治疗前后McGill 疼痛量表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PPI评分16.59±5.21 7.89±2.921)17.75±4.88 5.38±2.241)2)组别对照组例数30治疗组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PRI评分3.63±0.67 1.44±0.491)3.51±0.62 0.95±0.311)2)VAS评分6.55±0.88 3.35±1.151)6.34±0.84 2.05±0.911)2)

3.3 2 组治疗前后ODI 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ODI 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ODI 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 组治疗前后ODI 评分比较(±s)

表4 2 组治疗前后ODI 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ODI评分/分25.24±6.24 9.45±3.011)24.88±5.68 5.67±1.891)2)组别对照组例数30治疗组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3.4 2 组治疗前后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及最大肌力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及最大肌力均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及最大肌力均增加更明显(P<0.05)。见表5。

表5 2 组治疗前后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及最大肌力比较(±s)

表5 2 组治疗前后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及最大肌力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组别例数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活动度/°前屈14.64±2.88 37.87±7.561)15.23±2.64 45.98±9.571)2)后伸11.69±2.67 17.68±4.921)12.12±2.35 22.47±6.741)2)对照组30治疗组30最大肌力/N前屈175.29±30.57 246.28±35.291)188.45±26.74 291.67±45.821)2)后伸287.67±39.81 385.61±78.851)301.26±45.62 450.34±95.671)2)

4 讨 论

LDH 因椎间盘纤维环退变破裂,纤维环内的髓核向外突出,进而压迫及刺激坐骨神经而发病[13],手术、西药治疗及中医治疗是其常见治疗手段。但手术治疗对患者有一定的损害性,且易反复;西药治疗方法单一,毒副作用明显;中医治疗对患者进行整体论治,无明显毒副作用,疗效好,不易反复[14-15]。

LDH 属中医学“腰痛”“腰脊痛”等范畴[16]。《黄帝内经》记载:“脾主肌肉,肾主骨”,脾肾与脊柱疾病关系非常密切。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腰痛》中论述了腰痛的病机主要是风寒湿热、跌打挫伤、气滞痰积,肾虚其本,可见腰痛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脾肾亏虚,筋骨不健,在此基础上兼杂风寒湿邪,气血痹阻经络,不通则痛。针对此病机,众多医家提出补肾健脾为治疗腰痛的关键[17-18]。脾胃健运,水谷精微得以濡养肌肉百骸,维持筋肉的正常生理功能。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关系密切,两者相互滋养,则骨正筋柔[19],故治疗LDH 当注重补肾健脾。

补肾健脾针法取双侧肾关、曲池、足三里、下巨虚,共计8 穴[3]。肾关为治疗肾亏之第一要穴,可治疗肾虚引起的各种疼痛,针刺此穴多采取迎随补泻法中的补法。曲池、足三里、下巨虚是吴炳煌教授开四合针法中的3 个配穴,开四合针法可健脾胃,调胃肠,扶正祛邪[20]。《黄帝内经》曰:“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因此合穴可以治疗相对应的脏腑病变。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五行属土,可健脾和胃;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有调正气、补气血、散阴邪之功效[21],正如《通玄指要赋》所述“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土”,常用于肾虚冷痹之腰痛;下巨虚是小肠经的下合穴,具有升清降浊、通调肠腑的功能。上述各穴配伍,共奏补肾健脾之效,使得脾气健运,内湿无以化生,外湿无以侵袭,激发肾气,驱寒外出。

腰椎常规针刺法在腰椎局部取穴,起到疏通腰背部经络、减轻局部疼痛的作用。补肾健脾针法除了具有局部疗效外,还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具有补精益血、调节全身阴阳、调畅气机、疏通经络的作用。彭卓龙[22]发现:肾着汤治疗寒湿型LDH 患者能够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提升压痛阈值。魏礼红等[23]运用具有补肾健脾功效的盒灸治疗寒湿型LDH 患者,在缓解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根据“骨肉相亲、脾肾同治”的原则,补肾健脾法多用于治疗骨科疾病,如原发性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24-25]。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针刺法联合补肾健脾针法较常规针刺法有更好疗效,治疗组治疗后McGill 疼痛量表评分、ODI 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说明常规针刺法联合补肾健脾针法能更好地缓解寒湿痹阻型LDH 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组治疗后腰椎屈伸活动度、最大肌力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提示常规针刺法联合补肾健脾针法在改善腰部活动性及肌肉力量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法。总之,补肾健脾针法联合常规针法治疗LDH疗效佳,且操作简便,易于复制,在减轻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方面有确切疗效,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针法活动度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