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情而造文

2024-03-08 02:11杨广伟
关键词:藤野真情亲人

杨广伟

缺乏真情实感是目前作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为此,我们提出了区域作文教学“为情而造文” 的理念,通過适当的指导,学生的思想感情可以融入作文,并与读者产生感情共鸣。

一、情感迁移触动真情

情感迁移法指的是在特定情境下,将个人与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融合相一致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在分析《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利用情感迁移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情感表达。首先找到共鸣点,例如“你看”一词读来亲切与温和,仿佛看到了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耐心指导;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身边之师对自己的关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提问启思:“你身边的老师有没有类似的事例呢?”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师生之情。以此类推,用情感迁移法学习《黄河谣》可以触动爱国之情,学习《秋天的怀念》可以触动母爱亲情。

二、片段细写抒发真情

教师还需要具体而明确地细化作文教学的情感目标。比如要描述具体的细节,包括场景、人物表情或动作等;要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多种感官描写,更加全面地感受到情感;在描写中要自然地表达如快乐、悲伤、愤怒等情感;要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的效果等。最重要的是要真实,过于夸张或虚构的情节无法激发读者的真情实感。

三、分享吟读感悟真情

教师还可以采取互动式分享方式,让学生选择好文,当堂分享。在听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者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例如,某篇习作写的亲人在贫困山区为孩子们教授音乐课的经历。有的同学感受到这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的同学也联想到自己亲人支援边疆的经历,这样的体验也激发了学生内心中的善良和美好。

文学作品多以情动人,《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通过情感教学、个性化写作、分享交流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情感素养。

猜你喜欢
藤野真情亲人
我用真情守护你
你是我的亲人
亲人
藤野先生谈鲁迅
亲人(连载二)
写自己的亲人
以心换心见真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真情扶贫见实效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