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场域下初中生创新素养培育探究

2024-03-11 13:20王俊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

王俊华

摘要:目前县域初中创新素养培育中存在许多问题,而成长型思维有助于初中性创新素养的培育,由此提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班会课程中构建成长型思维“信念场”和“训练场”,有助于调整学生的认知、感受,训练学生基本的自我管理策略,以细化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在学科教学中构建成长型思维“策略场”和“评价场”,为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提供策略指导和评价激励;社会实践活动的监督机制可促进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设计与创新素养培育之间的有机结合,构建了成长型思维“结合场”。

关键词:创新素养;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5-0064-05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从目前中学教育的发展来看,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双减”政策的实施,创新素养成为核心素养的核心成分[2]。创新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长型思维作为一种内隐信念和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创新素养培育的现状分析

(一)创新素养的内涵

2018年,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提出21世纪基本素养的5C模型,认为创新素养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三个要素[3] 。创新人格包括个体的好奇心、开放心态、勇于挑战和冒险、独立自信等特质;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探索性、求新性、综合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是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和重组思维等多种思维的高度结合;创新实践是学生参与并投入旨在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成果的实践活动,主要包含澄清目标(或表征问题)、搜集信息或资源、实施操作(创意产生或问题解决)三个环节。

(二)初中生创新素养培育的现状

1.教师对创新素养的认知不足

为了解中学创新素养培育的现状,就以下问题对初中学校的教师进行了访谈。

(1)你知道创新素养包含哪些要素吗?请你谈谈对创新素养的认识。

(2)你在自己学科教学中设置过提升学生创新素养水平的教学目标吗?又是如何完成的?

(3)你參加过有关创新素养的教学比赛、培训或者研究吗?

(4)你认为自身是否具备创新素养?你觉得这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有什么影响?

(5)你觉得在自己学科教学中哪些方法有助于创新素养培育,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水平?这些创新素养的培育又是如何有助于学生解决学科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的?

通过访谈,除两位参加过有关创新素养教学比赛的教师了解创新素养的内涵以外,其他教师均只是熟悉创新素养的名词;大多数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曾经设置过提高学生创新素养水平的教学目标,只是对于如何完成和评价难以讲清;大部分教师还主要停留在通过多媒体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由此可见,教师对创新素养的认知水平有待于提升,在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教师缺乏细致的思考和具体的策略。

2.学生创新素养现状水平居中等

通过学生创新素养水平现状调查问卷发现,学生的创新素养水平在2.78~3.58之间,说明参与研究学生的创新素养现状处于中等水平。针对学生的创新素养量表测评发现,学生创新素养有待提升的部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2)培育学生独立自信、敢于挑战和冒险的创新人格。

(3)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为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实践的机会。

(三)初中生创新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在初中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创新素养各方面的培育落实有待细化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对“创新素养”的概念理解不明确,且缺乏对创新素养培育的重视,更多地把“创新”当作一个整体性的教学目标,不能细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缺乏独立自信、敢于挑战和冒险、自主研究探索的创新人格品质,需要培养发散、辐合等多种思维能力,并拥有更多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如何落实创新素养的各级目标,需要探讨更多有效的途径。

2.创新素养培育过程中缺乏策略指导和评价

从教学设计上看,初中生创新素养的培育还简单地停留在创设鼓励创新的“氛围”上,比如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体现在仅限于少数学生参加的以创新为目的的“活动”上,如创客大赛,大部分学生缺乏参与创新的机会和动力。这些问题源于,在教学设计中或者活动设计中缺乏对创新素养培育过程中呈现问题的策略性指导,以及缺乏对创新素养培育中的阶段性评价。

3.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设计与创新素养培育之间缺乏有机的结合

创新人格的培育和创新思维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在创新实践中解决具体的问题,创新实践的积极开展又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如何落实创新素养的培育,创新素养的培育又如何有助于解决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是教师在教学安排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成长型思维对初中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意义

面临着社会上日益激烈的竞争,要开展新的学习模式,必须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的出现为创新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了关于智力和能力本质的信念体系,将其区分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2005年之前的研究主要属于理论建构时期,近十多年来则逐渐进入干预的研究。这些研究对初中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有重要意义。

(一)成长型思维的理论建构

从个体潜能来看,持有成长型思维的个体认为智力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提升的,作为一种内隐的信念,成长型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不断努力,培养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和独立自信的创新人格品质。从挫折归因来看,持有成长型思维的个体遇到挫折时会选择掌握取向的反应,更为关注对失败的补救措施,会积极尝试更多的问题解决策略。因此成长型思维面对挫折的归因取向有助于突破习得性无助,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勇于挑战和冒险的勇气等创新人格。从成就目标来看,持有成长型思维的个体追求的目标是掌握知识和发展自身能力。青春期恰好处于个人意识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学生面对同伴和成人的评价往往难以客观分析。如何实现个体的同一性发展,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成就目标取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学会客观地面对竞争和批评。

(二)成长型思维干预的实践意义

从国内外研究来看,成长型思维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同理心、缓解压力、降低应激水平、增强心理韧性和适应性。国外学者通过干预表明,仅仅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大脑可塑性知识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兴趣,还逆转了学生数学成绩下降趋势[4]。在国内,王欣华[5] 结合英语教学案例发现,“成长型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减低厌学现象;金桂花、蒋泽华和王淼[6]研究表明,持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中小学生的成绩显著优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此外,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干预对个体的情绪有调节作用,比如缓解压力或焦虑

等[7]。王陈丹[8] 在美術教学中结合了成长型思维,结果发现,激发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和接受挑战性。

三、成长型思维场域下的创新素养培育

创新素养是学生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养成及创新实践的参与,是学生实现自我终身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体现自我存在价值所必需的品格和能力。“创新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化的教育过程,在学校课程中,需要渗透于各个学科中才能得以实现”[9] 。成长型思维干预提供了创新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班会课程为载体的成长型思维场

针对“创新素养各方面的培育落实有待细化”的问题,在成长型思维的引领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班会课程中开展通识课程,能系统培育学生的创新人格品质,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细化创新素养目标的落实。

1.以创新人格培育为目标的成长型思维“信念场”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初中生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发展迅速,是个体品质塑造和发展的关键期。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初中生面临同一性获得对角色混乱的矛盾,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青少年时期是好奇心、求知欲最旺盛,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创新人格是与创造性相关的非智力因素,是创新素养培育的基础,因此创新人格的培育在初中生创新素养培育中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不足和学生的独立自信和敢于挑战、冒险的创新人格有待提高两种状况,主要通过认知调整和感受突破两种途径培育学生的创新人格。

(1)认知调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内驱力等创新人格品质

认知制约着行为背后的动机,既会产生有益行为,激励我们去做那些与目标一致的事情,也会产生消极行为,阻碍目标的实现。进入初中以后,很多学生面临着学习适应性困难的问题,会认为自己成绩的下降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也有的学生会因为成长中莫名其妙的情绪而不知所措,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脾气坏;面临着初中学习难度的加大,很多学生开始感到吃力,内心会产生自我怀疑,自卑心理十分严重……以调整认知为主的成长型思维课程促进大脑可塑性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大脑的结构、功能和工作机制,了解睡眠和营养均衡对大脑的重要性,了解记忆和遗忘规律曲线及神经元的重塑原理等,这会打破学生“不可能”“没能力”等限制性信念。

(2)感受突破有助于提升学生勇于挑战和冒险的人格品质,激发其好奇心和内驱力

信念的形成往往受亲身经历、观察他人、信念转移和自我总结的影响。初中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对于“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充满困惑和期待,正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学生的自我认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比如有的学生在反复的挫败经历中或者“你真笨”等评价的长期影响下,会形成习得性无助;又比如有的学生会因为同学在尝试新做法的时候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产生对尝试新做法的恐惧;还有的学生会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或者在自己以往的经验中总结出比如“我不擅长……”的自我认知等。因此对于有太多的消极经验的初中生而言,有时候需要用与过去不同的感受来打破以往的情绪体验,从而让学生由内而外地产生自信,激发对新事物的好奇,获得勇于挑战和冒险的勇气。

“自画像”“房树人”等为主题的系列课程能助力学生认识自我的优势和不足,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周围的资源。还可以通过自我整合练习和小组合作等让学生重拾信心,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人生,面对生活。还有“突破习得性无助练习”“挫折归因训练”和“合理目标确立”为主题的系列课程,通过投射理论的使用、给求助者写信和大方向小目标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内心的力量,种下希望的种子。“情绪特工队”“我的情绪我做主”等主题的课程能提升学生对情绪的感知和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还可以通过开展“手机的利与弊”等主题的辩论赛,突破学生固有的感受和认知,渗透成长型思维,奠定创新人格品质。总之,“一个人拥有成长型思维,将会乐于接受挑战,并积极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重要的创新人格品质[10]。

2.以创新思维培育为目标的成长型思维“训练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青少年时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思维方式上逐渐具有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和组合推理的能力,是思维发展的成熟阶段。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和重组思维等多种思维的高度结合,是学生创新实践的心智基础和能力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借助目标管理、多元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培养学生的目标设置技能、问题发现和解决技能、学习过程监控与管理技能、时间和环境资源管理技能。让学生在有策略的练习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网课(班级)公约”“微习惯”等主题的课程的开设,让学生逐渐学会管理时间,养成内在的秩序感,在每一次小的进步和成功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力和主动性;“脑洞大开”“我有锦囊妙计”“成长型思维与固定性思维”等形式的课程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多种创新思维能力;“我的能量盘”“我的时间我做主”等形式的课程启发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在成长型思维“训练场”的实施过程中,“团体辅导方案坚持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 以心理资本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以‘去问题化’的视角看待每一位成员,促进他们的积极成长,重视从他们身上挖掘优势”,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11]。

(二)以学科教学为载体的成长型思维场

针对“创新素养培育过程中缺乏策略指导和评价”这一问题,在成长型思维的引领下,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探讨如何细化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策略和方法,以促成创新素养目标的落实。拥有成长型思维并非单纯地相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它需要恰当的策略。德韦克[12]认为,帮孩子建立自信时,还要帮孩子建立自信的前提,即有知识、有技能、有策略和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深度建构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其开展持续性的自主建构,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反思性批判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对不同的观点的质疑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树立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的意识。

1.以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培育为目标的“策略场”

当学生非常努力却还是失败了,这时教师和家长就不能一味地鼓励其努力,需要教给他学习方法。德韦克指出,保护孩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给予他建设性反馈,帮助他找到转变策略,而非做被动的无效的努力。元认知策略是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包括知识的认知、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及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自觉监督和调控。

在初中地理“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学习的相關内容,启发学生构建学习区域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引导学生设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任务,准备需要的学习材料,即计划策略。在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清晰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根据学习目标和导学案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继而教师通过头脑风暴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水平,并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展示的方式使学生对自己的看图读图方法和信息收集的广度及思考的深度进行监控,即监控策略。在学生对自己看图读图方法和信息收集的广度及思考的深度进行监控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思考和实施相应的补救措施——读图方法的修正、知识体系构建方式的学习、理论结合实践意识的提升等,即调节策略。

2.以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培育为目标的“评价场”

在课堂上教师侧重什么样的评价,学生就有什么样的方向。成长型思维更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提供成长型思维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进行前后自我测评,包括知识、能力、积极性、专注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自我测评。学生逐渐形成对自己学习方法、思维特点、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认识,也看到了自己在生物课学习中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初中作文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在作文题目和要求的设置中遵从“最近发展区”原理,从学生个体素养出发,坚持“从起点看发展”,以纵向增值程度评价学生的成长变化,通过肯定学生在一个阶段内的成长变化激发学生创作的内驱力,并通过生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批判思维和整体视角。

总之,成长型思维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以掌握知识和发展自身能力为目标的成长型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创新的内驱力,形成创新思维。

(三)以创新素养培育为目标的“结合场”

针对“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设计与创新素养培育之间缺乏有机的结合”这一问题,创新实践是实现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主阵地,而创新实践过程中的管理和督导则是将创新素养培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以寒假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为例,以春节购物为契机,以了解各地生产生活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之间的关系为主题,以为家乡发展谋策略为创新点,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评和他评促进学生自我监督,利用腾讯会议对学生实践中存在的困惑进行小组讨论和指导,激发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与现代化的呈现手段相结合的创造性。这样的创新实践活动既提升了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内驱动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生成了创新成果,体现了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中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师保国,刘霞,余发碧.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创新素养内涵及其落实[J]. 课程·教材·教法,2017,37(2):55-60.

[3]甘秋玲,白新文,刘坚,等. 创新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57-70.

[4]Blackwell L S,Trzesniewski K H,Dweck C S.Implicit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predict achievement across an adolescent transition:a longitudinal study and an intervention[J]. Child Development,2007(1):246-263.

[5]王欣华.“成长型思维能力”的理论构建及教学实践[J]. 校园英语:基础教育研究,2021(43):193-194.

[6]金桂花,蒋泽华,王淼. 中小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现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 家,2020(20):122-124.

[7]张阔,杨宁,顾家月,等. 儿童成长型思维干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取向[J]. 心理学探新,2021,41(3):195-203.

[8]王陈丹. 华师一附中成长型思维模式美术教学实验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9]刘燕飞. 指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素养的课程转化[N]. 山东教育报(综合版),2022-01-28.

[10]崔巍巍. 中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2):60-62.

[11]申喆,周策. 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羞怯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1):18-20.

[12]Dweck C S. Self theories:their role in motivation,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M]. Hove,UK:Psychology Press,1999.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师角色转换与素养提升
大学生创新素养影响因素探究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养能力
浅谈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策略初探
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问题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路径分析
从“文化践行”到“学子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