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晋”在眼前

2024-03-15 05:08周世俊
记者观察 2024年1期
关键词:山西省山西转型

周世俊

产业升级 引领未来 取“进”之道 在于转型

在晋中市寿阳县新元煤矿数百米深的矿井下,脸沾煤灰的工人被来回穿梭的巡检机器人替代,这是全国第一个5G煤矿,从一键启动到万物互联,5G技术正在让煤矿采掘变得更加透明和安全;

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全国最大规模的碳化硅产业基地攻克了研发碳化硅晶片的两大核心技术,从被“卡脖子”到完全自主供应,小小的一块碳化硅晶片撬动起千亿级别的产业集群;

在晋中市烟气微藻固碳减排实验中心,一套完整的工业烟气减排系统末端连接着一套微藻自动化培养装置,从火电厂的废水尾气到人们口中的微藻食品,一个个低碳“黑科技”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

在大同市云州区杜庄乡,有两只被人们戏称为会用“可爱”发电的“大熊猫”,这是全球首座以大熊猫为造型的光伏电站,从火电到风电再到光电,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正在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助力……

这是山西,崭新的山西,转型中的山西。

转型,这是近年来能源大省山西的关键词,也是国家赋予山西的历史使命。

一直以来,山西因地下深藏的巨量煤矿而被人们熟知,但_度也出现了“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的发展困境。如何摆脱资源依赖?这是山西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指出,党中央赋予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任务,山西要用好这一机遇;2017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2019年5月,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山西成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语重心长地表示:“对山西来说,转型发展既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的战略谋划,不能等到资源枯竭了再来搞转型。”

殷殷期盼激起澎湃动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山西锚定转型发展不动摇,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松劲,转型发展呈现强劲态势——传统产业创新升级,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绿色动能澎湃强劲,数字经济赋能干行百业,营商环境持续创优,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曾被贴上“煤老大”标签的山西,如今正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不断从概念变成现实。

“全力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强力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时值岁末年初,在2023年12月25日—26日召开的山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山西省委书记唐登杰作了2023年工作报告,并部署2024年经济蓝图,他表示,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在践行领袖嘱托、担当重大使命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

从新

2023年12月,朔風严寒,大同经开区医药专业镇的园区招商如火如荼地进行。这里是国家火炬计划医药特色产业基地,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硫酸核糖霉素等多项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园区产值占山西医药行业产值的比重达四成左右。依托“园主”企业山西双雁药业有限公司,大同经开区启动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帮助企业解决辅料、下游产品生产等问题,初步形成了功能互补的产业集群。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县域经济发展习惯于依赖矿产开发,人们称之为“煤焦冶炼”。为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山西省以“传统、特色、专业、优势”为标准,重点打造了一批专业镇。“专业镇建设是‘各做一盘菜,共做一桌席,这桌‘席就是县域经济。专业镇建设让山西县域经济发展跳出了‘煤焦冶炼的惯性思维。”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岳磊说。一镇带一方,一方促全盘。如今,定襄法兰、祁县玻璃、杏花村汾酒等18个省级专业镇和74个市级专业镇,正在成为山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镇”兴促进振兴。在2023年6月举办的首届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上,签约合作项目135个,交易额103亿元,投资总金额850亿元。山西省工信厅厅长潘海燕表示,2023年的前10个月,山西首批省级重点专业镇产值同比增长19.3%。

在做强专业镇的同时,产业链也成为三晋大地上一个闪亮的发展“航标”。

走进太重集团智能高端液压挖掘机产业园,数百台自动导引的小车来回穿梭。在这座充满科技的“黑灯工厂”,平均每4.4分钟就有一台挖掘机下线,智能化生产设备占到了98%。作为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一挖一铲背后是蓬勃涌动的科创活力。

产业链是制造业的“硬核”支撑,在畅通国民经济内外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山西实施“链长制”,确定十大重点产业链和20家“链主”企业,将制造业链成一片。十大重点产业链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山西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毋庸置疑是带动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

产业链链出成效、链出机遇、链出速度。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山西首批省级十大重点产业链营收4077.9亿元,同比增长23.49%。

2023年3月,在山西数字化转型推进大会上,走进数字经济成果演示厅,能感受到“产业链、专业镇”双引擎加速运行的澎湃动能。晋南钢铁集团,无人驾驶的铁水运送车有序运转,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山西焦煤霍州煤电庞庞塔煤矿,“AI+视频”赋能多个作业场景,助力安全与效率双提升;太原酒厂,扫一扫酒瓶上的工业互联网标识码,即可实现产品追溯……

是专业镇,也是转型镇、特色镇;是产业链,更是创新链、价值链。专业镇和产业链作为山西促进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抓手,更是山西创新谋变的生动缩影。

除以生存力、发展力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外,山西还以加快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经济转型,出路在创新,难点也在创新。从过度依赖要素驱动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山西创新引擎迸发出更强劲动力。作为全国唯一的“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综改试验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不负众望:中电科建成全国最大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衬底材料基地;百度建成全国最大的人工智能标注中心;智奇高铁打造了全国最大的高铁轮对生产基地;上海凯赛生物与示范区共建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零到一,从一到多,形成燎原之势。

“‘十四五时期,是山西完成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的关键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重要支撑和承载。”山西省工信厅投资与规划处副处长王彦君分析,按照山西“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12%左右,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引领山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接下来,山西将着力推动重点产业链跨市域融合联动,加快培育新增重点产业链和“链主”企业,全面推行“政府+园区+链主”产业链招商模式。在政策优势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产业、资金、科技和市场,与本土特色、资源、优势相嫁接,“双向奔赴”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强劲新动能。

降碳

山西之重,在乎能源!山西转型的关键也在于能源转型。

山西是产煤大省,累累乌金是稳定经济的方向盘,更是能源保供的压舱石。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山西焦化和钢铁产业也十分发达,产能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五。然而,长期以来,山西的煤炭行业存在“大而不强”的突出问题。为此,山西在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坚决淘汰落后煤炭产能,“十三五”期间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5685万吨,规模全国第一,一大批资源枯竭的老矿退出历史舞台,全省煤矿数量减至900座以内,先进产能占比由不足30%提高到68%。

2023年,山西省上下坚定扛起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政治任务,加快推进“五大基地”建设和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全力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迈上了新台阶。出台《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和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78座智能化煤矿,拥有1316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加快建设国家绿色焦化产业基地,焦化总产能由1.88亿吨压减至1.44亿吨,5.5米以上大机焦占比达77%以上,4.3米焦炉全面淘汰并全面实现干熄焦。截至2023年12月29日,山西省2023年原煤产量累计达到13.65亿吨,不仅产量位居第一,还瞄准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三大方向,成为能源革命“排头兵”。

——突出智能化,運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的山西华阳集团一矿井下的采煤工作面,综采工作面智能作业、井下设备集中控制、运输皮带微波感应降低煤尘……通过智能矿井的建设,煤炭生产实现了低碳与效率的同步提升;位于晋城市金匠园区的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全国煤炭行业首个科研创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这座“超级大脑”能够以每秒两亿亿次的算速运行,可为能源领域生产系统的自主思考、决策提供算力支持……这些都是山西煤炭行业智能化、低碳化转型的缩影。

智能化是传统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山西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主抓手。近年来,山西先后出台煤矿智能化建设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技术引入煤矿,推动煤矿装备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突出绿色化,构建绿色多元能源供给体系,高碳地区凸显低碳作为。

1月4日,阳泉高新区储能电站成功并网。这是目前山西省投产规模最大的独立储能电站。它如同一个巨大的“充电宝”,每次充电时长2~4小时,1次储存400兆瓦时电能,可满足8万余户家庭1天的用电需求。储能电站可有效为电网“削峰填谷”,缓解高峰期供电压力,保障用户稳定用电。同时,储能电站的接入能有效减少新能源弃电量,促进了周边区域的新能源消纳。

“风光天上来,电从空中走。”作为能源大省,山西锚定“双碳”目标,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碳基新材料、氢能、储能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截至2023年6月底,山西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5334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比例的42.9%。

——突出服务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

煤、焦、冶、电是山西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山西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山西支持煤电行业向绿色低碳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钢铁、焦化、建材、有色、化工等行业向基础产品高端定制供应商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由服务制造环节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全产业链条。

孝义市是山西煤焦大市,焦化产能达1800多万吨。通过将焦化副产品整合再利用,当地在发展煤炭经济的同时,催生出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煤焦油深加工等多条高端产业链。如今,走进孝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一辆辆氢能重卡往来穿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山西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3.1%,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增长39.7%,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68.5%。低碳转型持续加速,成为推动山西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重要动力。

寻绿

随着冬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太原汾河湿地公园里,数百只野生白鹭时而展翅翱翔,时而与野鸭低头嬉戏,为冬日的汾河湿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游人沉浸在怡人的风景画卷中,享受生态、园林、人文、科技完美结合带来的惬意时光。

母亲河的蝶变是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山西的缩影。过去,汾河因过度开发和破坏,一度惨遭“毁容”。为了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山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殷殷嘱托,发起强力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围绕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战略目标,山西省立足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重点加强“七河”的水源防护林带、水土保持林建设和小流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2023年6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在临汾侯马召开“一泓清水入黄河”誓师大会及全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开工仪式,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坚定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截至2023年11月20日,山西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累计开工187个,年度开工率87%;累计完工46个,年度完工率47.9%。“一泓清水入黄河”正在一步步由“大写意”变为“实景图”。

尽管已是寒冬腊月,行走在吕梁山区,黄河岸边油松、侧柏依旧苍翠挺拔。临县位于黄河中游,曾是山西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当地人说,20多年前,这里满眼是荒山,刮大风时黄沙漫天,下大雨后满地黄泥。

如今,临县组建了200多个造林专业合作社参与到植树造林和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当中,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综合治理理念,因地制宜在沟、坡、梁、峁、川栽植侧柏、连翘等适宜树种。经过多年努力,黄河岸边已满目苍翠。

近年来,山西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以科学绿化为遵循,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发挥“四库”功能为方向,推进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重点抓好晋北风沙区、晋西南汾河谷地、吕梁山和太行山四大区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布局国土绿化、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全力构建生态大动脉,提升全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

最新數据显示,2023年,山西省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山西省“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突出扩绿、经营双“提质”和省直林区、自然保护地双“升级”转型方向,完成营造林任务456.7万亩,其中黄河流域327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人工造林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平定县娘子关镇坡底村,桃河和温河于此交汇,村民沿河而居。隆冬时节,村支部书记、河长高海柱每周都要开展日常巡河。“要到重点水域去巡查,看是否有安全隐患。能处理的,我们会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会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定位、拍照、上传……一连串的熟练操作,“山西省河长制、湖长制移动应用平台”APP全程详细记录了他的河道实地巡查工作。

在山西,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02条,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一项项政策陆续出台,如何让这些政策的成效落地到“河湖边”?山西健全机制、多措并举,打通河湖巡查管护“最后一公里”。

2023年,山西发布省总河长令第02号《关于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决定》,出台省级地方标准《幸福河湖建设导则》,建立省级幸福河湖项目库。修订《山西省河道管理条例》,开展全省域河湖安全专项执法行动。省林草局与省水利厅联合起草《山西省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协同联动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长效机制,共同开展河湖林草保护活动。

“进一步加快美丽山西建设,久久为功擦亮生态底色。”2023年10月28日,山西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会上,省委书记唐登杰强调。初心如磐,不负青山。新的一年,山西省将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良好生态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三晋大地更加美丽宜居。

出圈

随着一声轰鸣,从运城开往永济的南同蒲铁路8165次列车缓缓驶入站台……以前,这是一趟通勤车,服务对象主要是每天往返于两地的上班族和学生,列车上乘客寥寥;现在,这趟列车变得越来越热闹,熙熙攘攘的乘客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挤满了车厢,只为一睹“水上列车”的“芳容”。8165次列车因途经硝池滩、伍姓湖,人们在车内就能欣赏到“一半山川一半湖”的独特风光,这一梦幻场景使得动漫《千与千寻》的“水上列车”从童话驶向现实。

山西转型,文旅先行。“水上列车”,这是山西文旅的又一次“出圈”,也是山西进一步壮大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缩影。

2023年是山西不断“出圈”的一年。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统计,2023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达到67.34亿元,其中仅有《满江红》与《流浪地球2》票房突破20亿大关,而这两部电影都与山西有着不解之缘。《满江红》让其取景地太原古县城成为“热门打卡点”,这股热潮从年初一直延续到现在。电影里那一条条交错纵横的狭长走道,像极了山西的文明之脉。从古到今,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代代传承。

虽然历史丰厚,但山西并不是“老古董”,这里的科技感与现代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诞生《流浪地球》和《三体》等经典科幻的摇篮,并不是一座充满科幻气息的未来之都,而是一座硬核的重工业城市——山西阳泉。不来阳泉,人们或许无法想象,《三体》里被毁灭的宇宙竟然源自一座现实中被关停的电厂(娘子关发电厂)。“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个刻在电厂外长墙上的标语,有着历史的痕迹,更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科幻的质感。如今,电厂虽然关停,但中国的科幻电影宇宙却从这里起航。而这恰恰契合了山西“转型”的主题。

“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2023年5月末,几乎每个山西人的社交平台都会被这则短视频刷屏。东方甄选团队在山西开展文旅专场,俞敏洪、董宇辉等主播,带着一波巨大的流量,来到了山西。过去,在很多人眼里,山西在文旅宣传方面,多少带着一些山西人的性格——“实在”“木讷”。而东方甄选的到来,像是为大家打开了一扇看山西的“窗”。

他们对山西古建的详细推介,为悄然兴起的“山西古建游”埋下了伏笔。山西成为2023年前半年继淄博后又一个现象级“明星地标”。数据是最为直观的印证:东方甄选一次直播,销售额达到1.3亿元,140款产品款款卖爆。山西文旅局也发布数据称,2023年上半年文旅康养市场消费供需两旺,66个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853 24万人,累计经营收入2119亿元。特别是省外游客数量大幅提升,占比41.38%。从“流量”到“留量”,山西实现了华丽转身。

滚滚“流量”自带红利,也会增添压力。既然选择了“流量”,就无法避免它的流动、多变和分散等不确定性。对于山西来说,在找到“流量密码”之后,还当思考如何开启“留量密钥”。

“出圈”的不仅有文旅,还有营商环境。

2023年11月5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之际,“山西之夜”在上海闪亮登场。非遗面食、翼城腰鼓,杏花村汾酒、怀仁陶瓷,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一个个山西特产惊艳众人,这不仅是一场精心准备的文化展演会,也是一场山西产业发展的招商会,更是一次开放合作的对话交流。

营商环境是经济生态的核心,从夏季达沃斯论坛到东盟博览会再到进博会,“山西之夜”不断发出邀请函,已成为山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的一张特色名片。

体现在细节中的开放,源于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顶层设计。近年来,山西省将加快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出台了对外开放“1+N”政策体系。同时,培育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努力没有被辜负,2023年12月27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山西省位列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份。

转型山西正在被全世界看见。

九曲黄河奔腾不息,八百里太行绵延不绝。古老厚重的三晋大地犹如“凤凰涅槃”,焕发出崭新气象。古语有云:晋者,进也!山西的取“进”之道在于转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山西最鲜明的主题、最激扬的旋律。踏上新征程,山西将继续循“新”出发,向“新”而行。

猜你喜欢
山西省山西转型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