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数字经济企业分布与发展研究

2024-03-16 10:10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队课题组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4年1期
关键词:标准差椭圆服务业

□ 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队课题组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其作为新兴经济形态的影响愈发显著,已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不仅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地理学认为,区域地理要素在空间上是相互关联的,数字化技术创新会发生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深入了解数字经济企业在特定区域内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可以为区域数字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参考和支持。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2017 年,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全面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积极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2021年,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旨在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体系,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2023年1 月,浙江省提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要求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领域,浙江省已取得显著成就,形成独具竞争优势的数字经济企业集群。在成功走出一条具有浙江范例的高水平数字经济发展道路过程中,数字经济企业作为动力源泉的基本载体,将愈加发挥重要基础性作用。

本文聚焦浙江省数字经济企业,以地理空间分布为切入点,研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的空间分布与格局演化,以期为全省数字经济实现优化空间布局与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助力勇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峰提供参考。

| 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

各个国家和地区关于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统计分类等尚未形成标准化、统一化的理论共识。充分考虑浙江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实际与研究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以2018 年浙江省经信厅(原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浙江省统计局联合印发的《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为标准,共7 大类。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据来自浙江省统计局统计单位名录库的企业信息,相比于其他有关研究的数据来源,统计单位名录库数据具有维护及时、时效性好、准确性高、覆盖面全等特点。依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7 大分类,选取2012—2022 年统计单位名录库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名录,再从中筛选出在2012 年、2017 年和2022 年等3 个年度时间节点在库且经营状态为正常营业或临时歇业的企业。通过地名地址与经纬转换技术,结合2022 年全省普查区村级边界更新维护工作成果数据,确定企业空间地理坐标,并以2022 年统计用行政区划边界为基础,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进行分地区处理。

(三)研究方法

1.核密度分析:核密度分析法可根据输入要素计算整个区域的数据聚集状况,重点反映一个核对周边的影响强度。核密度估计值越大,表示点越密集,区域事件发生的概率越高。计算公式为:

其中,f(x)为核密度估计值;K()为核函数;n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h为带宽;x-xi表示估值点x到xi的距离。

2.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Moran’s I)统计分析方法能分析总体的空间关联和空间差异程度,判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的空间分布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集聚或分散现象。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区域数量,为区域观测量的均值;Xi、Xj为第i、j个区域的观测量;Wij为空间权重矩阵。在给定显著性水平时,当GMI为负,说明企业分布在空间上趋于分散;当GMI为0,观测值独立随机分布,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当GMI为正,表示空间正相关,说明企业分布在空间上显著集聚。

3.局部空间自相关:通过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来测度局部的分布特征,能更好地探索局部企业分布在空间上的集聚相关度,公式如下:

若LMI显著为正,说明存在“高-高”或者“低-低”值集聚现象;若LMI显著为负,说明存在“高-低”或“低-高”值集聚现象。

4.标准差椭圆:标准差椭圆可以从椭圆方向、重心、覆盖范围等多个角度反映研究区域内点位分布在空间方位上的变化。本文利用标准差椭圆和重心迁移来揭示不同类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空间演化特征。

| 浙江省数字经济概况与空间分布

(一)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近些年,浙江数字经济发展动能不断增强,规模快速壮大,占GDP 的比重逐年攀升,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2022 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有8008 家,比2016 年的4740 家净增加3268 家,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逼近9000 亿元大关,达到8977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3%,增速比全省GDP 高3.2 个百分点。2017—2022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8%,比同期GDP 年均增速快3.6 个百分点。五年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依次分别为9.5%、10.0%、10.9%、11.4%和11.6%,累计提高2.1个百分点。

(二)企业数量结构特征突出

根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7 个类别,整理得到2022 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共27.3 万家。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按产业类别大致可分为三级梯队: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首的第一梯队具有绝对优势,总量达到16.5 万家,占比为60.8%;第二梯队为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企业数量为4.3 万家,占比为15.9%;第三梯队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企业数量占比均在7%以下。

(三)区域分布差异显著

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区域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图1),从上至下可分为三个层次:顶层为杭州,拥有全省43.8%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具有绝对优势;之后是宁波、温州、金华构成的第二层,占比分别为14.8%、11.9%和8.1%;余下7 市构成第三层,均未超过5%。

图1 2022年浙江各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与比重

(四)区域内部结构异同并存

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在区域内的结构特征各有特色,异同并存。一是各地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均占主导地位,末位的台州也达到34.4%,其余市均在40%以上。二是各地各类别结构差异明显(表1),杭州拥有的企业数量最多,但内部两极分化也较大,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占所在地区的比重达到76.9%,但其余类别除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外占比均在5%以下,特别是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企业数量占比仅为0.8%。温州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三个类别发展较为均衡,占比均达到10%以上。湖州和金华的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数量占比相对其他城市具有一定优势,分别达到10.2%和19.5%。宁波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较为突出,占比达到13.8%。台州作为浙江省较发达的制造业城市,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比达到14.7%。

(五)企业密度呈现“一极两翼一斑”式发展

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可进一步探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的空间密度特征。在核密度分布上,总体分布可以概括为“一极两翼一斑”式空间发展特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杭州市主城区,形成“极核”,并向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连片成“两翼”分布,东南部地区的温州密度也有较好表现,形成另外“斑块”;台州密度不高,衢州、丽水和杭州西部分布较少。

按照核心产业类别细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宁波附近密度较高并向杭州方向延伸,与另一高密度点温州呈“一极一核”式;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温州和杭州湾沿线,呈现“一核一带”式发展;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呈现“一极一片”式发展,温州地区密度最高为全省密度极点,同时以杭州、湖州、嘉兴构成的三角区为核心并延伸至宁波,形成“连片”式发展;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数量较少,分布较为单一,以杭州为“极核”点,东部沿海以台州为纽带南北连接,形成连片区域;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与总体分布特征相似,以杭州为极点,金华和宁波为两翼,同时温州地区密度也较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杭州为主,向宁波延伸,其他城市密度相对不高;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在杭州呈现明显的集聚中心,次中心在金华,为“一极一核”式,且两者有融合趋势。

| 空间演化特征

(一)全局空间演化

基于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分布数量,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得到3 个时间点的莫兰指数(Moran’s I)值,分别为0.29、0.48 和0.54(表2),所有年份指数的Z 检验值都为正,在0.01 条件下显著,且显著性逐期加强。这表明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基础良好,从2012 年起就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态势。从莫兰指数逐期提升看,说明10 年里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空间集聚特征呈现明显加强的趋势,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全面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积极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战略取得了扎实成效。

表2 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全局自相关情况

(二)局部空间集聚特征

为进一步探究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局部空间关系,了解高低值集聚分布情况,计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的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统计量。整体来看,在局部空间演化特征上,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呈现高-高集聚区扩张、低—低集聚区收缩特征,企业的空间关系趋向稳定,集聚带动效应趋向良性发展。一是西南部低—低集聚区减少明显,如开化县、江山市、衢江区由低—低集聚转变不显著;二是杭州主城区联动作用强劲,在西湖区、滨江区和萧山区带动下,富阳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由低—高集聚区变为高—高集聚区。值得注意的是,分属不同地级市的柯桥区和海宁市由不显著变为低—高集聚区。

(三)标准差椭圆及重心变化

进一步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得到分类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标准差椭圆及重心分布图。总的来看,各期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标准差椭圆方向均呈“西北—东南”分布,椭圆重心向西北偏移后趋于稳定,与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强劲,以及不断提升的辐射效应密切相关,椭圆覆盖范围趋向逐步缩小,表明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日趋集聚。

各分类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在十年中数量分布上的空间演化特征各有特点: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标准差椭圆在方向上基本呈现“南—北”分布,椭圆重心经历“北西—西”等方向的偏移,椭圆覆盖范围略有扩大;2.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标准差椭圆在方向上呈现“东南—西北”分布,椭圆重心经历“北西—南”等方向的偏移,椭圆覆盖范围略有缩小;3.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标准差椭圆在方向上呈现“南—北”分布,椭圆重心经历“北—西南”等方向的偏移,椭圆覆盖范围先扩大再缩小;4.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标准差椭圆方向由不明显转为“南—北”分布,椭圆重心经历“西南—东南”等方向的偏移,椭圆覆盖范围逐步扩大;5.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标准差椭圆方向呈现“东南—西北”分布,椭圆重心经历“西北—南”等方向的偏移,椭圆覆盖范围先缩小再扩大;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标准差椭圆方向有自“西北—东南”向“南—北”分布变化的趋势,椭圆重心先往西再往东南偏移,椭圆覆盖范围扩大;7.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标准差椭圆方向由“南—北”转为“东南—西北”分布,椭圆重心往东北偏移后趋于稳定,椭圆覆盖范围扩大。

|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利用统计单位名录库数据,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的点状数据出发,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总体和各类别企业的空间分异与演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结构不均衡,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地区分布上差异显著,杭州具有很强的首位度。2.各地区数字经济企业的结构特征明显,杭州数量多,但两极分化明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一枝独秀;宁波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好优势;温州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和专用电子设备制造较强;衢州、舟山、丽水等地在种类和数量上均较弱。3.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分布存在较强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北部高—高相互集聚、西南部低—低相互集聚特征。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分布重心有向西北偏移趋势,发展方式日益集聚。

从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结构不平衡特征看,建议在追赶信息化建设的浪潮时,确保工业强省的基本盘不能丢,一手抓信息产业建设,另一手始终不放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以信息化促进制造业活力提升,达到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双顶峰。

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空间分布差异成因看,其中有自然条件原因,但更多的是社会经济的影响。当前“强省会”的时代特征愈发明显,各类经济要素向省会集聚,出现“虹吸”效应。建议在加强省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加强对浙西、浙西南地区的政策倾斜,发挥好先发地区对落后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引导数字资源、创新要素向低值区流动,促进数字资源、创新要素的合理布局,为数字经济全局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猜你喜欢
标准差椭圆服务业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一道椭圆试题的别样求法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