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一体化背景下政府会计课程教学研究

2024-03-21 08:13吕杨杨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2期
关键词:财务会计会计核算行政

吕杨杨

(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一、全面预算一体化概述

1.全面预算一体化进程

2019年,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一体化系统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办〔2019〕35号)文件,标志着全面预算一体化的开始;2020年,财政部门发布《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的通知》(财办〔2020〕13号)文件,预算一体化进程全面推进;2020年,黑龙江省与博思软件合作共同开发预算一体化系统;2021年,预算一体化扩至大庆市和杜蒙县,2022年,推行实施,覆盖全省13个市(地)、125个县(区)20 073家预算单位和292家代理银行机构。[1]黑龙江省预算一体化建设目标任务完成度高、覆盖面广,预算一体化系统在财政部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实践工作中稳定运行,实现了政府预算一体化目标。

2.全面预算一体化的作用

(1)“制度+技术”的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政府预算质量。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下梳理项目支出,建立标准体系,未通过测试的项目不能纳入项目库管理。在预算源头进行管理,发挥制度与技术的双重作用,从而使预算内容更加符合科学标准。同时,对预算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预算项目前期谋划、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项目实施、项目结束和终止等各阶段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完善以项目库为源头的预算管理机制、完善项目预算分年度安排机制、实时记录和动态反映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预算管理信息。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打通,通过对绩效管理流程化、系统化,保证预算编制能够实现目标化、过程监控、结果评价与反馈,这样使得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实现衔接,从而实现了提升政府预算质量的目标。

(2)实现了数据资源的纵向与横向管理。全面预算一体化进程统一了全国各级财政预算管理规则和管理要素,建立健全上下级预算的衔接机制,实现逐级汇总编制真实完整的全国预算,动态实时反映全国预算资源的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并对非财力性转移支付项目跟踪问效,及时掌握各级预算,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情况,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同时,各部门及所属单位依法依规将取得的各类收入纳入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统一的预算管理制度。各部门统筹使用好本部门非财政拨款收入等各类收入和存量资金资产,突出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实现财政资金的横向管理。

(3)发掘财政数据价值。依托预算一体化平台,财政部门及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践工作中积极探究“大智移云物区”技术在财政大数据方面的应用,着手构建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于一体的财政大数据中心。预算一体化系统是财政数据的主要来源,依托财政数据,综合运用智能化、云计算等技术,拓展财政收支预测与分析、财政资金的运行监管。通过对微观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支持财政宏观决策,实现财政管理模式从“经营管理”到“数字管理”的转变。

3.全面预算一体化中的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在预算一体化中属于衔接预算数据与报表数据之间的环节,通过会计核算让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的预算数据转变为会计数据,通过会计的记录、计量、报告等环节,完成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工作。预算一体化平台模型见图1。

图1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一体化平台

依托预算一体化平台,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汇总单位部门项目基础信息,对项目库进行维护,根据单位项目进行预算申报、调整、执行工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将财政数据信息通过预算一体化平台由单位会计核算模块核算生成会计信息,并利用一体化云平台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工具,实现财政数字信息一体化,达到信息共享支持决策的目标。[2]在此流程中单位会计核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政府会计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培养掌握政府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并能熟练处理日常业务核算,满足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工作需求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但是,随着预算一体化的推进,单位会计核算工具和内容发生了相应变化,在会计核算中增加了机制凭证节点,负责联结预算执行信息,通过系统预算规则,自动生成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分录。此项功能大大节约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也给初次接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毕业生带来挑战,因此在高校本科学生政府会计教学过程中要做出相应调整与改进。单位会计核算如图2所示。

图2 机制会计凭证流程图

预算一体化下机制会计凭证生成功能大大提高了会计处理的效率,其前端预算执行数据主要依托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电子证库系统和代理银行,通过预算一体化外部财政端、银行端接口的配合,使得预算执行数据能够在一体化平台中作为机制生成会计数据的基础。而机制生成凭证则需要提前在一体化系统中设置平行记账规则,增设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和部门经济分类科目,通过预算一体化系统按照预算规则自动将预算执行数据生成会计数据。根据机制凭证生成原理,导致个别不满足平行记账规则的业务仍需要手动编制凭证,同时个别自动生成的机制凭证也需要按照实际业务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故预算一体化下自动生成机制凭证功能还有进一步提升与改进的空间。

二、预算一体化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特点

1.会计核算与项目管理结合愈加紧密

预算一体化下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收支数据直接形成相应财务信息。会计核算及时记录项目进展的情况,通过会计核算数据能够对项目管理提供决策数据。同时,全生命周期下的项目对于会计核算是有益处的,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供了流程化和规范化的标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高效便捷,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业务报销不规范的情况。在一体化进程中,项目管理的每个环节与会计核算都息息相关,相互关联,达到核算和管理的规范化。[3]

2.机制凭证功能简化了会计核算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增加机制凭证功能,实现了预算执行信息直接生成会计凭证。在此过程中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预设好支出功能科目、部门经济科目和平行记账相关规则,使得基础业务都能够实现机制记账,简化了日常会计业务核算,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精力更多的集中在管理与监督上。

3.预算外资金需要单独进行会计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会涉及个别预算外资金业务,比如基本户存款季度结息和手续费支出等。这些业务属于财政预算外资金业务,因此在日常核算中并未进行预算管理,此类业务无法通过机制凭证功能实现自动记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需要对此类业务单独进行会计处理,这种情况也是预算一体化下会计核算的特别情形,区别于预算内资金的会计核算业务。

4.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期末结转业务流程化

预算一体化下会计核算模块的期末处理业务实现流程化。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特点,在系统中设置财务会计按月结转流程,通过系统节点操作简化了繁琐的期末处理,并设置自动核对功能,实现了财务会计数据结转自动化的目标。同时,针对预算会计特点设置年末预算会计结转流程,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区别,分别设置行政事业单位各自的结转程序,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自动结转。

三、政府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政府会计课程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为核心,属于非营利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以往会计学专业企业会计课程相比,其会计核算有其独特之处,并且随着2019年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开始实施,在原有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基础之上引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实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因此,在政府会计课程教学中要区别于企业会计,突出政府会计课程特点。

1.政府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比较

由于新政府会计核算引入了财务会计,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一些业务的财务会计处理与企业会计大致相同,针对此类业务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习的企业会计知识,例如,差旅费的业务处理等。通过对以往知识的回顾,让学生掌握政府会计中的财务会计处理。对于与企业会计不同的规定,重点突出政府财务会计的核算特点,通过与企业财务会计比较,让学生迅速掌握政府会计内容,如政府财务会计中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期间的规定等。[4]

2.突出“平行记账”的特点

新政府会计体系包括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个部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在功能、基础、报告、要素上都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

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平行记账方法和特点,对于预算管理内的同一笔业务在做财务会计处理的同时也要做预算会计处理,分别按照不同的基础、科目进行业务处理。

3.政府会计案例辅助教学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很难有机会实地考察实习,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成效,在课堂上可使用教师开发的案例辅助教学。案例来源于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通过模拟真实业务,让学生能够通过案例业务练习掌握政府会计知识。课堂案例环节是嵌入教学全过程的,通过理论讲述与案例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总结,分析在处理案例业务过程中的收获,从而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目标。[5]

4.政府会计专题教学

运用专题教学法可以突破现有章节、教材甚至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政府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了解和政府会计账务处理相关的其他知识和背景(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改革背景和内容。例如,在讲解资产核算时,加入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发展专题,让学生了解政府会计中资产的核算不能为核算而核算,应遵循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规定,保证国有资产真实、可靠,为编制国有资产报告夯实基础;讲解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固定资产、存货时,加入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专题,让学生了解政府采购的流程、优势以及具体运用,更好地理解政府采购的账务处理。[6]

四、全面预算一体化背景下政府会计课程教学探究

1.增加预算一体化专题章节

在现有教学大纲中加入预算一体化专题章节,介绍预算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全国政府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部门预算一体化的情况,让学生对政府主体预算一体化政策有宏观上的把握。同时,介绍预算一体化机制建设以及预算一体化下的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为后续政府会计教学奠定基础,让学生了解目前政府主体核算的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

2.引入实践教学

现有的政府会计教学中并没有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但其他会计课程在教学中都匹配了相应的实践课程,并且新政府会计实行平行记账方法,采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并行的模式,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快速消化吸收。因此,在全国预算一体化的背景下,政府会计课程有必要拓展实践教学。高校可以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预算一体化模拟软件,以应用于政府会计课程教学,从而满足课堂教学需求。

3.编写应用型预算一体化政府会计教材

目前,政府会计教材是依据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编写的,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在地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中,还应突出应用型特色。对政府会计教材的编写与开发是人才培养和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因此高校应依据地方特色以及全国预算一体化背景,组建政府会计教材组,开发预算一体化背景下的政府会计实务教材。教材要突出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行政事业单位案例。同时,教材内容要与实践教学相匹配,二者相辅相成,满足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

五、结语

随着全国范围内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推广,高校在政府会计教学中要融入预算一体化专题,让学生了解政府会计核算技术背景和政策背景;要引入实践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政府会计实务;要组织教师编写预算一体化背景下应用型政府会计教材,配合教学使用;同时,教师也要在政府会计最新领域不断深耕探究,从而为社会培养适合新时代的政府会计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会计核算行政
行政学人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