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乳仪在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泌乳效果的影响

2024-03-27 13:50李金芳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初产妇

李金芳

【摘要】 目的 探究催乳仪在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泌乳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永新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于产后开展常规干预实施乳房护理,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利用催乳仪开展乳房护理,比较2组产妇泌乳开始时间、泌乳情况、乳房胀痛程度及心理状态。结果 实验组泌乳开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泌乳量足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SDS、S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应用催乳仪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乳房胀痛程度,缩短泌乳开始时间,增加泌乳量,改善心理状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催乳仪;初产妇;乳房护理;泌乳量;泌乳开始时间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044-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714.6

母乳作为婴儿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最佳营养品,其中富含的抗体及营养成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慢性病及感染病的发病率,对婴儿智力的发育及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影响[1]。受乳汁积聚、乳房血液循环缓慢、体液聚集等复杂因素影响,初产妇出现乳房胀痛、泌乳量减少的情况,母乳喂养率明显降低[2]。不良情绪的影响也是促使产妇乳汁分泌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多采用产后护理予以干预,提升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缓解乳房胀痛,提升母乳喂养率[3]。催乳仪通过电刺激生物系统,对新陈代谢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使生物组织不断吸收生物电以扩张毛细血管,使乳腺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加速,提升泌乳功能[4]。目前,针对初产妇产后乳房予以催乳仪干预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鉴于此,本研究拟讨论催乳仪在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泌乳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永新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7.15±2.42)岁;孕周39~41周,平均(39.15±1.21)周;顺产33例,剖宫产7例;新生儿体质量2.6~4.5 kg,平均(3.75±0.86)kg。实验组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26.58±2.01)岁;孕周38~41周,平均(39.58±1.21)周;顺产32例,剖宫产8例;新生儿体质量2.5~4.5 kg,平均(3.52±0.95)kg。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产后乳房肿痛的相关诊断标准;均为初产妇;伴随不同程度乳房肿痛;单胎头位;新生儿均无母乳禁忌证;均未伴随出血倾向;知情并同意实验。

排除标准:合并分娩综合征;合并乳腺疾病者;无母乳喂养意愿者;认知及精神障碍者;新生儿无吸乳能力。

1.3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乳房护理。于产后对产妇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母乳喂养知识讲解、喂养方式培训等相关产后护理,为产妇制定合理的运动及饮食方案,解决产妇提出的疑问。增加新生儿哺乳次数,通过此种刺激提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催乳仪进行产后乳房护理。(1)按摩油乳房护理。产后针对产妇乳房采用按摩油按摩。产妇取仰卧位,将一侧乳房充分暴露。护理人员在手心中涂抹按摩油,以产妇耐受力度由乳腺管向乳头实施乳房基底按摩,以膻中、乳根等穴位为按摩重点。按摩过程中,针对乳房中硬核部位实施重点按摩。为刺激乳头分泌乳汁,可利用中指及食指模仿新生儿吮吸样碾压、挤压乳头。双侧乳房采用相同方法按摩,每次按摩时间为15 min,1次/d。在产妇哺乳前用约40 ℃的热毛巾拧干后敷在乳房两侧15 min,之后挤出部分乳汁,并让新生儿吮吸相对奶涨一侧的乳房。协助产妇采取舒适的喂养体位,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益处。对于奶涨明显产妇,护理人员需给予挤奶处理,或指导产妇自行挤奶,必要情况下根据医嘱予以通乳药物。(2)催乳仪护理。按摩后进行乳房清洁,涂抹耦合剂于电极板、乳房部位,在乳房皮肤表面覆盖电极,调整电流强度至产妇耐受度,通过电流刺激的方式使乳房基底运动,25 min/次,1次/d。(3)临床指导。产后疼痛易影响产妇产后泌乳,因此需要在分娩后按照产妇的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如采用聊天、看书等方式转移疼痛注意力,或根据医嘱给予物理性疼痛缓解方式。

2组产妇停止护理时间为出院当天。

1.4 观察指标

(1)泌乳开始时间。记录2组產妇从产后到泌乳开始时间。双侧乳房均呈饱满状,实施乳房按压有清澈或淡黄色初乳溢出时,为泌乳开始。(2)泌乳情况。记录2组产妇泌乳情况。按压乳房,乳汁溢出呈清亮状,哺乳期间需配合奶粉和水分满足新生儿需求,为量少;新生儿吮吸过程中吞咽声连贯且能够安静哺乳,每日哺乳次数≥8次,新生儿小便≥6次、大便≥1次,为量足;按压乳房,乳汁呈喷射状,新生儿哺乳后乳房无法排空,为量足。足量率=(总例数-量少例数)/总例数×100%。

(3)乳房胀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产妇干预前后的乳房胀痛程度进行评估,评分范围0~10分,得分越高视为胀痛程度越明显。(4)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估产妇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SAS评分临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说明产妇的焦虑程度越严重;SDS评分临界值为53分,得分越高说明产妇的抑郁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泌乳开始时间、乳房胀痛程度、心理状态比较予以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产妇泌乳量比较均予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泌乳开始时间比较

实验组泌乳开始时间为(20.12±3.25)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3.65±4.9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51,P<0.05)。

2.2 2组产妇泌乳量比较

实验组泌乳量足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2组产妇干预前后乳房胀痛程度比较

干预前,2组产妇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2组产妇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2组产妇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母乳喂养为临床极力倡导的新生儿喂养方式。母乳中含有新生儿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能够进一步提升新生儿认知及感觉的发育潜力。乳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大量生长因子,可确保机体器官迅速发育。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加新生儿机体免疫能力,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对新生儿健康发育有积极的影响[6]。相关研究表明[7],乳汁由气血而生,女性在初产后会面临严重的气血不足,并伴随心理及精神压力,导致血液循环缓慢,机体出现严重的内分泌及机体功能紊乱,乳汁分泌不畅。疏通乳腺、促进血液循环是缩短泌乳开始时间、提升泌乳量的关键。临床主要研究产后护理促进产妇产后泌乳量提升及泌乳开始时间提前,以改善母乳喂养率。

产妇产后由于孕激素及雌激素迅速下降,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内催乳素的拮抗作用,造成泌乳量迅速增加,但初产妇产后乳腺导管处于阻塞状态,在乳汁迅速增加的情况下会发生乳汁大量积聚无法排出的问题,进而诱发乳房肿胀,对母乳喂养产生严重影响。基于上述因素,母乳喂养率明显较低[8-9]。临床现有的促进乳汁分泌手段中主要有物理热敷、乳房按摩等。这些手段操作性内容较多且烦琐,需要长时间实施才可发挥作用,单独应用情况下难以达到理想效果[10]。催乳仪作为一种无创物理干预仪器,可刺激乳房内循环,加快乳腺通畅,继而改善乳汁分泌情况。本研究针对初产妇产后予以催乳仪联合乳房护理,效果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泌乳开始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泌乳量足量率比对照组更高。催乳仪刺激乳汁分泌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电极发生低频脉冲刺激模仿新生儿吮吸,在促进乳腺周围组织局部运动的基础上对乳腺产生刺激,使乳腺局部兴奋性迅速上升,由此对垂体泌乳素的增加产生刺激作用,提升泌乳量。相关研究发现[11],产妇乳房胀痛不仅会增加身体不适

感,还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继而更担心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形成恶性循环。心理状态关系到产妇的泌乳状态,解决产妇的负性情绪对于改善泌乳情况尤为关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后VAS、SAS及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产妇产后乳汁淤积是影响泌乳开始时间及泌乳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若不及时处理,产后乳汁淤积会增加产妇的乳房疼痛感和负性情绪。常规产后护理中的饮食、运动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可提升产妇相关认知,建立哺乳信心,缓解内心不良情绪,促进哺乳的顺利开展。但产后劳累过度、疼痛及压力等复杂因素会明显造成产妇乳汁减少,泌乳开始时间延长[12]。采用催乳仪实施乳房护理,可通过不接触乳头的仿生学原理对乳房形成电流刺激,不断促进乳房被动运动,使乳房局部兴奋性不断提升,且可基于患者耐受调节电流强度,利用独特的脉冲电流完成乳腺疏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乳腺代谢反应,降低乳房胀痛感。催乳过程中,可根据产妇耐受程度调节电流强度,有效保證了患者的依从性及舒适性,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身体负担。联合乳房护理,给予乳房按摩和临床指导,可进一步缩短泌乳开始时间,改善乳房胀痛程度,消除不良情绪,继而使产妇保持良好状态面对哺乳期。

综上所述,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应用催乳仪进行乳房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乳房胀痛程度,缩短泌乳开始时间,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初产妇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分析个体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期产程进展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助产士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影响的分析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缩宫素鼻喷雾剂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泌乳的效果观察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