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训练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效果观察

2024-03-27 13:50李莹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呼吸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训练

李莹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训练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南平市第一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训练。观察2组临床疗效、呼吸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5.0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率(FEV1/FVC)均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6 min内行走最大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呼吸困难、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训练应用于COPD患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呼吸功能改善,提升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阶梯图;康复训练;呼吸功能;运动耐力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047-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563.9

COPD表现特征为持续的气流受限,是呼吸内科一种可预防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1-2]。COPD發病主要与长期暴露于有害颗粒与有害气体中有关,好发于老年人群[3]。对于COPD患者,日常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常规护理重点在于护理操作,对患者日常康复训练关注较少,且患者多为老年人,对康复训练的耐受性及依从性相对较差,因缺乏锻炼而导致复发率较高。寻找适合的干预手段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康复阶梯图具有起点难度小、易掌握的特点,便于老年人学习锻炼,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4]。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训练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南平市第一医院与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7.13±6.25)岁;病程2~

13年,平均病程(8.47±2.54)年;疾病程度,轻度29例,中度31例;肺功能分级,Ⅰ级25例,Ⅱ级15例,Ⅲ级20例。观察组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58.12±7.89)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44±2.52)年;疾病程度,轻度32例,中度28例;肺功能分级,Ⅰ级24例,Ⅱ级18例,Ⅲ级18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5];无精神障碍,可配合治疗者;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肺部肿瘤者;合并肺结核者;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1)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增强对疾病的了解,使患者主动配合进行长期规范治疗。(2)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养环境,避免二手烟、粉尘等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产生影响而加重病情。(3)呼吸康复训练。叮嘱患者进行适当的呼吸功能锻炼及全身运动锻炼,包括腹式缩唇深呼吸、四肢腰部拉伸运动、仰卧位腹部沙袋抗阻运动、仰卧蹬车运动及早中晚吹气球锻炼。(4)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训练。(1)制作康复阶梯图。康复治疗师查找参考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制作康复阶梯图,具体包括四大类(呼吸阶梯、运动阶梯、睡眠阶梯和心理阶梯),每类分为5个等级。呼吸阶梯,患者静止不动时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情况;患者行走缓慢,行走最大距离为50 m;患者于平地行走感到呼吸困难;患者平地行走无异常,上下楼梯较难;患者与健康者一样可正常活动。运动阶梯,患者垫上轻微运动且坐位平衡;患者站立平衡;患者可正常行走于平坦道路;患者可正常上下楼梯,行走于斜坡;患者回归社会。睡眠阶梯,患者入睡困难,睡眠浅;患者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常起夜;患者入睡较困难,睡眠质量一般;患者较快入睡,起夜次数少;患者睡眠正常。心理阶梯,患者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拒绝治疗;患者认为身边人不正常,影响治疗;患者自我认知障碍,影响治疗;患者出现短暂情绪异常,抵触治疗;患者短暂低落情绪,但不影响治疗。(2)应用康复阶梯图。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不同颜色的磁扣标识贴于病床,轻度为蓝色,中度为黄色,重度为红色。患者入院时,由护理人员对根据康复阶梯图对患者初期情况进行评价,并将代表相应情况颜色的磁扣贴于床头。每周由护士对患者进行再次评定并更新颜色磁扣标识,便于患者观察治疗效果。每周为表现良好、进步最大的患者颁发奖状,使同病房患者间形成良性竞争,鼓励患者按时进行训练。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根据临床症状、肺功能恢复情况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明显改善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其肺功能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其肺功能无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现象为无效[6]。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呼吸功能。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肺功能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评定患者呼吸功能,包括FEV1、FVC、FEV1/FVC。(3)运动耐力。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6MWD对患者运动耐力进行评定,具体操作为指导患者在病房外走廊内快步行走,记录6 min行走距离。(4)生活质量。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 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该问卷包括54个条目,共3个维度,各维度总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反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呼吸功能对比

干预前,2组呼吸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FEV1、FVC、FEV1/FVC均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6MWD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6MWD(315.42±53.81)m,对照组(309.88±51.65)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38,P=0.592);干预后,观察组6MWD(359.64±61.88)m,对照组(334.16±58.43)m,观察组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統计学意义(t=3.174,P=0.002)。

2.4 2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2组呼吸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呼吸困难、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COPD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COPD患者主要病情特征是气流受到限制,常表现为气急、气短、咳嗽、呼吸困难等[7],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有一定的效果,但患病人群多为老年人,自身免疫力低下,康复锻炼依从性差,导致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因此,寻找恰当的干预手段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康复阶梯图通过细分康复治疗内容,将患者状态进行等级分化,便于患者进行锻炼,起点难度小,易掌握,能在增加患者自信心的同时,促进康复。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训练应用于COPD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原因,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训练通过制定康复阶梯图并在患者入院时进行等级评定,对患者实际病情更加了解;康复阶梯图难度适中,学习较容易,患者可轻松完成目标;患者清晰地了解自身的进步,可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及锻炼自信心;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支持,患者间相互鼓励,消除因疾病造成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显示,COPD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较大,可导致患者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咳嗽、咳痰或呼吸衰竭的情况,影响患者肺功能或运动能力。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对提高治疗效果起积极作用[8]。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FVC均较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6MWD长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训练应用于COPD患者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提高运动耐力。究其原因,康复阶梯图分为不同的阶梯并分为5个等级,使患者病情程度更加清晰,便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9]。每周进行磁扣颜色更新并贴于床头,便于患者观察,使患者清晰认识自己的进步。对表现好的患者颁发奖状,促进患者良性竞争,提高锻炼依从性,从而增强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运动耐力。

COPD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等症状,虽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0-11]。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呼吸困难、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训练应用于COPD患者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适当的环境适应对恢复呼吸功能、改善日常活动具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康复阶梯图的康复训练应用于COPD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值得借鉴并推广。

猜你喜欢
呼吸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维生素D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呼吸功能分析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与未合并肺气肿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
胸外重症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呼吸康复方法对COPD气流受限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