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维度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3-27 01:13陈珍何英曾维香王玲刘陈莎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

陈珍 何英 曾维香 王玲 刘陈莎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维度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多维度康复护理,2组连续护理8周后,对比护理前后2组患者个人与社会功能评分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以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分,同时使用生活质量评分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SP评分、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而PAN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多维度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对患者精神状态的提升有较大帮助,减轻精神症状,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多维度康复护理;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依从性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105-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4

精神分裂症作为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多发于中青年,病情可持续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精神衰退、生活能力下降、性格改变等。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上升,该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危害[1]。目前,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方式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精神分裂相关症状,但药物治疗无法改善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精神分裂患者多伴有明显负性情绪,思维与情感容易受外界影响,不利于疾病控制[2]。研究表明[3],优质的护理模式能进一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延缓疾病进程,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常规护理模式服务范围有限,不能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殊性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而多维度康复护理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供多维度、规范化护理服务,让患者重拾对抗疾病的信心。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多维度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5.67±3.1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2±1.46)年。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8~49岁,平均年龄(35.80±3.42)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38±1.29)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标准[4];年龄为25~50岁;临床资料完整;无自杀倾向。

排除标准:合并语言功能障碍;有明显攻击倾向;伴有严重躯体功能障碍;伴有传染病史;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提供日常生活管理,并进行健康宣教,根据医嘱进行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多维度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多维度康复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应经过相关技能知识培训后上岗。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症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2)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帮助患者纾解不良情绪,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后续护理、治疗流程,并告知患者康复经验,不断鼓励患者,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可为患者播放疾病相关视频,主动询问患者疑难,帮助患者解決问题,指导患者调节呼吸,放松情绪,播放舒缓类音乐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告知患者转移注意力的技巧。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家属联系,让家属多探望患者,给予患者家庭情感支持。(3)用药指导。遵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为患者发放药物治疗手册,告知患者及时、按量用药对病情恢复的作用,护理人员需提醒患者用药,并在患者服药时进行看护。(4)日常生活锻炼。组织患者读书、看新闻,指导患者进行洗漱、穿脱衣物、整理床铺等日常生活活动,规范患者作息时间,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可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运动喜好,每周开展2~3次乒乓球、气排球等活动,鼓励患者参加。护理人员可定期为患者讲解不同社交场合的注意事项,模拟社交场景,帮助患者掌握基本沟通交流技巧。(5)环境干预。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定期消毒打扫病房,维持病房内光照,注意通风,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病房内温度与湿度。(6)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喜好制定健康饮食计划,让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

2组均持续护理8周。

1.3 观察指标

护理过程中,主要观察指标如下。(1)社会功能。应用PSP量表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社会功能,评分维度包括自我照顾、干扰和攻击倾向、社会认知等,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社会功能越好[5]。(2)精神状况。采用MMSE量表评价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状况,总分为30分,分值越高表示精神状况越佳[6]。(3)精神症状。应用PANSS量表对2组患者开展评估,量表包括一般精神病理、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共30条评分项目,采用7级评分法,分值越高代表精神症状越严重[7]。(4)生活质量。利用SF-36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生活状态、生理功能、情感状况、肢体状况4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水平成正比[8]。(5)心理状况。采用HAMA量表和HAMD量表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况。HAMA量表总分为64分,分值越高代表焦虑情况越严重。HAMD量表总分为68分,分值越高代表抑郁情况越严重[9]。(6)治疗依从性。对比护理前后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其中患者能完全按照医师嘱咐进行用药,配合护理人员操作为完全依从;患者能遵从部分医嘱,部分配合护理人员操作为部分依从;患者不遵医嘱,不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则为不依从。治疗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PSP、MMSE、PANSS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PSP、MMSE以及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SP、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而PAN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的生活状态、生理功能、情感状况、肢体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状态、生理功能、情感状况、肢体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异常、思维紊乱,且症状复杂多样,病程多数较长,病情容易迁延。对于精神分裂症,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虽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对于患者社会功能方面的缺陷干预效果不佳。因此,需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护理手段干预,加快患者康复进程,让患者在出院后尽早回归生活、融入社会。

常规护理模式以改善患者精神症状为主要目的,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该护理模式计划性、针对性不强,不能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优质的全面性护理服务,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多维度康复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能将护理流程明确分为多个维度,可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殊性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生活能力锻炼与康复训练,使护理工作更规范,对于病情的好转有积极意义[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PSP、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而PAN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多维度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与精神状况。这是因为在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并鼓励患者参与集体活动,锻炼社交技能,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与参与体验感。患者通过读书、看新闻得到充分学习锻炼,在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有较大改善,提高了患者的认知与理解能力,有效控制病情。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但多数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有限,加上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往往忽略患者心理需求,干预效果不佳。多维度康复护理能给予患者用药指导,让患者充分认识遵医用药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患者能按时、按量用药,药物治疗效果得到巩固,精神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有助于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减少患者心理应激,避免出现过激行为。在多维度康复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具体喜好定期开展户外活动,增进患者间的交流,定期的社交知识培训能让患者掌握基本沟通交流技巧,设置社交模拟情景让患者亲身体验,有效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加速患者康复进程[11]。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维度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因为在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锻炼,有效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时刻给予患者关心照料,并看护患者用药,护患关系良好,进一步强化治疗效果,改善预后[12]。在多维度康复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深入患者生活,给予患者相应饮食、运动指导,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切实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表明采用多维度康复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这是因为在多维度康复护理干预下,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通过深呼吸训练和注意转移法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改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定期组织活动能帮助患者通过积极、正向的方式调节自身情绪,保持健康积極的生活态度,进而改善负性情绪。多维康复护理从多方面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鼓励患者参与集体活动,促使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状的全面改善。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多维度康复护理能提高患者对于临床工作的配合度,这是因为多维度护理干预模式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充分尊重患者意愿,组建护理小组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护理服务,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较为舒适,家属在护理人员的提醒下陪伴患者,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强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13]。在多维度康复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均经培训后上岗,专业知识能力较强,可为患者提供精准服务,帮助患者解答疾病相关问题,纠正患者对于疾病的错误认知,促进患者对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治疗依从性较高[14]。本研究选取病例较少,受时间因素限制,未能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具有一定局限性。

综上所述,多维度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对其精神状态的提升有较大帮助,能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应用效果良好,对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积极促进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浅谈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