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

2024-03-27 01:13李丹敏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依从性

李丹敏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采用分级心理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選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分级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症状积分、6 min步行距离。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中采用分级心理护理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 分级心理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依从性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112-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类疾病,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不完全的可逆气体受到限制[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于免疫力较低的中老年人群。在流行病学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致使患者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因素。该病在现阶段暂时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通常以控制患者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并将延缓疾病进程作为主要治疗目标,因此如何延缓患者的疾病进展、降低疾病急性发作情况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2]。护理干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有效积极的护理方式提高治疗效果,还能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主要探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采用分级心理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3.5±6.1)岁;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26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3.49±6.8)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临床均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排除标准:已参与类似研究者;沟通障碍以及有严重精神疾病者;肾、肝、心功能严重障碍者;对此次研究不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患者入院后做好病情观察,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采用一定的护理措施预防呼吸道感染,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及呼吸指导训练。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分级心理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对患者心理健康程度进行分级。(1)SCL-90量表各项评分≤

2分、SCL-90量表总评分≤159分为较轻型,提示患者负性心理或负性情绪不明显,可给予一级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治疗环境,给予共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与患者沟通时要有耐心,认真倾听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及预期效果,并以较为亲切的语气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帮助患者尽快融入医院的氛围当中。与此同时,还可以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用亲切的话语耐心、详细地对患者进行指导,增强护患关系,减轻患者抵触感。(2)SCL-90量表各项评分在3~7分、160分≤SCL-90量表总评分≤250分为偏重型,提示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明显,需给予二级心理护理。对于偏重型患者,可在一级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别心理护理干预,按照每个患者的具体心理和情绪状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法,并及时调整,与患者多沟通、交流。每天按时向患者讲述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引导患者家属一同参与。深入了解患者心理,患者讲述时应认真倾听,并给予有效回应,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以缓解患者内心的负性心理和不良情绪,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解决心理困扰。(3)SCL-90量表各项评分>7分、SCL-90量表总评分>250分为严重型,提示患者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较为严重,甚至可能会出现自杀倾向,需要给予三级心理护理。处于该类型的患者心理障碍较为严重,需要由心理医师进行专业诊断,通过专家给予专业调节,并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摒除患者轻生的心理。同时,主管护理人员需要逐层分析患者心理疾病的具体病因,并根据病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家属需要24 h陪同。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后,可以鼓励同类型的患者之间进行相互交流、鼓励,给予彼此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1.3 观察指标

护理过程中,主要观察指标如下。(1)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丹江口市第一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问卷总分为100分,满意为≥90分,不满意为≤59分,一般满意为60~89分,总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2)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依从性。采用依从性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依从性调查,包含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依从为80~100分,部分依从为79~60分,不依从为≤59分[4]。总依从率=依从率+部分依从率。(3)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用SDS量表[5]、SAS量表[6]进行评估。SDS量表中共有20个条目,使用Liket 4级评分法评估,全部时间均发生为4分,经常发生为3分,有时发生为

2分,从没有发生或者是偶尔发生为1分,分越低表明患者症状越轻,<53分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SAS量表中共有20个条目,使用Liket 4级评分法评估,全部时间均发生为4分,经常发生为3分,有时发生为2分,从没有或者是偶尔发生为1分,分越低表明患者症状越轻,<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4)观察并记录2组症状积分、6 min步行距离。症状积分为0~3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重。6 min步行距离为让患者在走廊上不间断行走,记录患者6 min内所走的距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73.58%(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患者依从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6.79%(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症状积分、6 min步行距离比较

护理前,2组症状积分、6 min步行距离对比,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見表4。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喘气短、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病程较长,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对肺部会造成严重损伤,同时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病情会逐渐加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7]。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身体机能、免疫功能均明显下降,并且多数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给疾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老年患者的耐心、理解力、记忆力和听力等都有一定的减退,沟通难度较大,在治疗过程中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及最终的治疗效果[8]。临床给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如饮食指导、用药护理以及病情监护等基础性的护理服务,虽可获得一定的护理效果,但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护理过程中通常流于形式,总体护理质量仍有待提升[9]。近年来,分级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逐渐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分级心理护理是根据临床分级护理的概念与模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相关症状(如轻、重、慢、急)进行评估,进行不同层次的心理干预。相关研究指出[10],分级心理护理的程序和概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是可行的,采用分级心理护理能够有的放矢地对患者进行定期护理,协助患者管理好自我情绪,改善睡眠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73.58%(P<0.05),由此可以看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分级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原因为分级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分型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被关爱和被尊重,使其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将分级心理护理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分析原因为分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之前对于疾病的错误认知,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检查,提升患者主观能动性及依从性[11]。分级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心理情绪分级给予不同心理干预,达到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和负性情绪的目的,增强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心[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SDS、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由此可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级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分析原因为分级心理护理对不同层级的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分层照顾,安慰、鼓励患者,对患者内心存在的疑问和顾虑给予耐心解答,进而有效缓解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感和恐惧感。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由

此可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级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中采用分级心理护理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依从性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