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联合健康行为干预对腰部麻醉无痛分娩初产妇心理状态 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4-03-27 01:13熊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初产妇

熊丽

【摘要】 目的 探究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联合健康行为干预对腰麻无痛分娩初产妇心理状态、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于高安市骨伤医院行腰部麻醉无痛分娩的8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联合健康行为干预。比较2组心理状态、应激反应、分娩自我效能、护理满意度。结果  入院时,2组心理状态、应激反应、分娩自我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肾素(renin,R)、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the simplified version of childbirth

self-efficacy inventory,CBSEI-C32)中自我效能期望(efficacy expectancy-16,EE-16)评分、结果期望(outcome expectancy-16,OE-1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联合健康行为干预可有效减轻腰麻无痛分娩初产妇的不良情绪、应激反应,增强分娩自我效能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初产妇;无痛分娩;腰部麻醉;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健康行为干预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122-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1

无痛分娩指应用各种药物或非药物方式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防止因疼痛应激刺激诱发不良细胞因子的激活,改善分娩结局[1]。腰部麻醉(以下简称“腰麻”)是临床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可有效缓解产妇疼痛,促进宫颈口扩张,利于产后恢复。多数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无痛分娩相关知识认知不足,普遍存在焦虑、紧张等情绪,围产期极易产生应激反应,严重影响分娩结局[2-3]。临床需加强对初产妇的护理干预,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其负性情绪、应激反应。多模式心理护理是根据患者心理需求的不同,从多角度收集问题并汇总,开展个性化护理[4]。健康行为干预以产妇为主体,将产妇在无痛分娩期间自我效能、自身生理储备功能等要素作为靶点,通过指导促进产妇养成并维持健康行为,以改善分娩结局。本研究选择行腰麻无痛分娩的80例初产妇,通过分组对照,分析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联合健康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于高安市骨伤医院行腰麻无痛分娩的8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93±2.12)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12±0.46)周。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89±

2.16)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17±0.51)周。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无痛分娩指征;均为初产妇,且单胎妊娠;凝血功能均正常;胎儿发育正常。

排除标准:合并认知、沟通障碍者;合并器质性疾病者;合并多种妊娠并发症者;存在感染性疾病者;围产期存在重大负性事件;缺失临床资料。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产前向产妇口头讲解无痛分娩相关知识、注意事项,进行心理疏导,教会产妇如何控制情绪;分娩期间提供全方位身心护理,进行调整呼吸、摆放舒适体位等分娩指导,与产妇持续沟通,疏导负性情绪;产后持续监测产妇、新生儿生命体征,讲解产褥期知识,告知母乳喂养的优势,并进行母乳喂养指导。

观察组开展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联合健康行为干预,具体如下。

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1)多角度发现问题。护士角度,利用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自产妇入院起,持续观察其饮食情况,同时询问家属产妇妊娠期间身心状态,了解其心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亲属角度,护士从家属与护士、家属与医生、家属与产妇间的沟通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分类,包括分娩、胎儿、产妇身体状况3类。产妇角度,护士与产妇加强沟通,并利用问卷评估,发现问题,最终将问题汇总。(2)询问原因。护士向产妇提出问题,如为何选择无痛分娩、家属是否支持等,访谈期间不可进行诱导性提问。(3)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整合收集的信息,评估产妇心理需求。例如本研究纳入的产妇中有位医护人员,一定程度上了解无痛分娩,获得家属同意后选择无痛分娩。针对该产妇,护士从即将分娩胎儿、对自身分娩期间的期望值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防止其因无痛分娩提高对自身要求,形成心理落差。同时,针对极为依赖无痛分娩的产妇,需适当增加其紧迫感,告知可能存在的临床症状,防止由于术中出现不良反应引起产妇恐慌。(4)活动干预。护士指导产妇进行腿部、摆动骨盆、推动骨盆运动等肢体放松训练。

健康行为干预。(1)赋权健康管理。护士产前了解产妇对无痛分娩的认知度,可选择一对一沟通、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线上联合线下针对性宣教,宣教内容主要为无痛分娩优势、局限性等。同时,赋予产妇主体职能作用,引导产妇共同参与,从规律作息、饮食调整、功能锻煉等多方面养成健康行为。(2)应激刺激保护。护士掌握产妇心理特点,通过鼓励、安慰等,帮助产妇建立分娩自信,提高心理、行为效能。同时,密切监测、维持产妇循环代谢功能,减轻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尊重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主诉,指导产妇通过合理调节呼吸、放松身心等方式缓解疼痛。会阴保护干预中指导产妇分娩期间正确使用腹压,促进会阴、阴唇合理扩张,避免机械应力下会阴损伤或撕裂。

2组护理均持续至出院。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心理状态、应激反应、分娩自我效能、护理满意度。(1)心理状态。入院时、产后24 h后采用SDS、SAS量表[5]评估。SDS、SAS量表均包含20个项目,评分1~4分,总分×1.25取整数,即为标准分,标准分总分100分,分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评分越高则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2)应激反应。入院时、产后24 h抽取产妇5 mL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ACTH、COR、R水平,采用血压仪(徐州市永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型号YK-BPW2)检测患者DBP、SBP。(3)分娩自我效能。入院时、产后24 h采用CBSEI-C32量表[6]评估,包括EE-16、OE-16 2部分,均为16个项目,各项目均采用10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强。(4)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内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包括服务、技能等方面,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1~89分为部分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部分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入院时,2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观察组SDS、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应激反应

入院时,2组ACTH、COR、R、DBP、S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观察组ACTH、COR、R、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分娩自我效能

入院时,2组CBSEI-C32中EE-16、OE-1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观察组CBSEI-C32中EE-16、OE-16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无痛分娩又称为分娩镇痛。腰麻镇痛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感,避免由产痛引起的强烈体征波动、强烈宫缩等,提高产妇分娩质量及舒适度,保障母婴安全[7]。然而,无痛分娩技术在国内尚未普及,产妇对该技术认知不足,极易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导致应激反应明显,影响分娩顺利进行,故需要加强护理干预[8]。

常规护理存在一定经验性、盲目性,未根据产妇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干预。产妇在常规护理模式下仍存在较重负性情绪,难以养成并维持良好的健康行为,不利于产后恢复[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24 h SDS、

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CTH、COR、R、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BSEI-C32中EE-16、OE-1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腰麻无痛分娩的初产妇中实施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联合健康行为干预对减轻负性情绪、应激反应效果显著,利于增强产妇分娩自我效能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不同产妇心理需求不同,本研究采用的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根据产妇心理需求的差异,从护士、親属、产妇3个角度发现问题,并进行分类汇总、询问原因,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使产妇从心理上接受无痛分娩,增强分娩自我效能感,主动转变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10-11]。在心理层面干预的基础上加强活动干预,指导产妇进行肢体放松训练,能够帮助产妇放松身心,减轻分娩应激反应,确保分娩顺利进行。健康行为干预将可能影响产妇无痛分娩的各因素作为靶点,从认知、行为等方面加强健康宣教、指导,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教育,能够帮助产妇逐渐养成健康行为,在依从无痛分娩基础上,积极应对其所诱导的生理负性反应,最终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12]。产妇无痛分娩期间应激源包括会阴损伤、麻醉。加强会阴保护护理,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可避免会阴损伤或撕裂,减轻创伤应激刺激。进行麻醉不良反应预防护理,可控制麻醉效应对呼吸、循环等系统造成的不良刺激,进一步减轻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多模式分层心理护理联合健康行为干预能够减轻腰麻无痛分娩初产妇的应激反应,缓解产妇的负性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初产妇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