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理念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情绪状态 职业倦怠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4-03-27 09:01刘菁程凌鸿林贇饶萍萍余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情绪状态

刘菁 程凌鸿 林贇 饶萍萍 余英

【摘要】 目的 探究柔性管理理念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情绪状态、职业倦怠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19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柔性管理理念,比较2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柔性管理理念前后情绪状态评分、职业倦怠感评分和应对方式评分。结果  柔性管理理念实施前,2组护理人员情绪状态评分、职业倦怠感评分和应对方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柔性管理理念实施后,2组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方面的情绪状态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焦虑、抑郁方面的情绪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2组护理人员的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方面的职业怠倦感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方面的职业怠倦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2组护理人员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2组护理人员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柔性管理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中,能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情绪状态,减少职业倦怠感,促使护理人员更积极应对工作。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人员;柔性管理理念;情绪状态;职业倦怠感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154-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

手术室是救治危重病患的重要科室。术中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工作难度较大、强度较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高、压力大,容易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和职业倦怠感,严重影响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护理质量、护理效率会对手术室患者救治效果及生命健康产生影响,手术室护理人员需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掌握更多的护理理论[1-2]。传统的护理管理理念具有机械化、灵活性差等劣势,不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3]。柔性管理理念凭借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通过非强制性管理模式致使护理人员从服从意志转变成个人自愿行为,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本研究探究柔性管理理念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情绪状态、职业倦怠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的19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名。对照组男性5名,女性94名;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1.06±4.39)岁;文化程度,本科64名,专科35名。观察组男性4名,女性95名;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2.41±4.23)岁;文化程度,本科61名,专科38名。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护理人员均属于手术室;配合度高、依从性优者;能清楚表达自我意识者。

排除标准:重要器官障碍者;全身性感染者;具有精神病史者。

1.2 方法

对照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共干预管理6个月,按照手术室管理制度和护理规章制度进行正规操作。手术室护理人员熟知且掌握相关技能,能熟练完成生命体征监测、药物补给、生活护理等常规操作。

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柔性管理理论,共干预管理6个月。(1)柔性管理理念学习。通过讲座、交谈会等方式学习柔性管理理论。定期开展视频教学,护理人员可利用空余时间观看视频学习柔性管理概念、理论知识及措施。采用小讲会、演讲比赛、交流会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个人素质,巩固柔性管理理念相关知识。(2)疏导护理人员情绪。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管理人员应多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护理人员情绪低落并进行疏导,给予护理人员鼓励和支持。(3)奖罚机制改革。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奖罚体制,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的方式激励优秀的护理人员。(4)鼓励每人参与管理。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小组内分设设备仪器、隔离消毒、危重患者管理、急救器械等相应的质管人员,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5)岗位轮换制。实施岗位轮换制,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采取老员工带新员工的工作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合理安排值班或弹性值班。

1.3 观察指標及评价指标

(1)比较2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柔性管理理念

前后情绪状态评分、职业倦怠感评分和应对方式评分。

(2)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2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分值>50分表示患焦虑情绪,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3分表示患抑郁情绪,分值越低表示护理人员的情绪状态越佳。(3)使用郭月明等[5]研制的工作倦怠感量表评估2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情况,含去人格化(总分42分)、个人成就感(总分48分)等维度,分数越高表示职业倦怠感越明显。(4)使用陈树林等[6]研制的成年人应对方式量表评估2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应对方式,含消极应对评分(总分40分,分值越高表示应对越消极)和积极应对评分(总分40分,分值越高表示应对越积极)两大维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柔性管理理念前后情绪状态评分情况

柔性管理理念实施前,2组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方面的情绪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2组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方面的情绪状态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焦虑、抑郁方面的情绪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2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柔性管理理念前后职业倦怠感评分情况

柔性管理理念实施前,2组护理人员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方面的职业怠倦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柔性管理理念实施后,2组护理人员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方面的职业怠倦感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方面的职业怠倦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比较2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柔性管理理念前后应对方式评分情况

柔性管理理念实施前,2组护理人员消极应对、积极应对方面的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柔性管理理念实施后,2组护理人员的应对方式评分中,消极应对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通常都是超负荷工作,还需要承受死亡事件带来的人际关系冲突及心理压力,而长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便会出现情绪波动及职业倦怠感,严重影响护理服务质量[7-8]。管理人员除了要注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水平外,还要留意护理人员的情绪波动和职业倦怠感情况[9-10]。柔性管理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基于研究人的心理及行为规律,以人的个性、欲望、情感、能力等因素为作用重点,使用非强制性方法,让人内心产生潜在说服力,将护理行为变为自觉行动。以护理人员及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管理措施,可以起到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及效率的作用[11]。

经研究分析发现,实施柔性管理理念后,2组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柔性管理理念能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负性情绪。采取柔性管理理念,主要是通过定期约谈护理人员,时刻关注护理人员的情绪变化,营造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疏导护理人员的情绪波动;管理人员要经常关心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变化,并且及时给予护理人员鼓励和支持,了解护理人员的需求,及时协助解决。定期开展野餐、球赛、唱歌、野外拓展训练等团体活动,疏导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性情绪,释放工作压力,达到缓解负性情绪的目的。

本研究結果发现,实施柔性管理理念后,2组护理人员的去人格化评分、个人成就感评分方面的职业怠倦感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人格化评分、个人成就感评分方面的职业怠倦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许梦清[12]研究报道中柔性管理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中能显著改善职业倦怠感的结论类似。这主要是因为柔性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宗旨,通过创造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幸福感,并通过激励制度,最大程度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直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潜力,避免职业倦怠感的发生。通过岗位轮换,让手术室护理人员能接触到不同岗位的工作,产生新鲜感;采取讲座、交谈会等方式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柔性管理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修养,加强自我学习,使其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护理工作更得心应手,对工作态度也变得越来越积极,从而降低职业倦怠感。实施柔性管理理念后,2组护理人员的应对方式评分中消极应对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护理人员的应对方式评分中积极应对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柔性管理理念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究其原因,柔性管理理念通过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让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以一种愉悦的心情面对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岗位轮换能提高护理的积极性,使工作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应用柔性管理理念,能明显改善护理人员的情绪状态,消除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猜你喜欢
情绪状态
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化疗期的临床护理
大学生人格特质、情绪状态对特质信息加工的影响
高校辅导员情绪调节能力与职业认同的关系探讨
分析《傲慢与偏见》中非言语交际的作用
家庭心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情绪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性别和情绪状态对学前儿童在独裁者游戏中分配决策的影响
情绪状态对社会促进现象影响的研究
信息、情感支持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生存质量及照顾负担者情绪状态的影响
中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情绪状态的关系
浅谈情绪状态对音乐表演实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