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模式下城轨车辆检修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4-04-08 10:09班希翼张琼洁
电脑迷 2024年2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信息化教学模式

班希翼 张琼洁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迅速,运营规模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的局面使行业内的车辆检修与车辆驾驶等工作岗位人员的需求大幅增加,城轨交通车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为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不断输送合格的高技术技能人才,高校需要积极推动城轨车辆专业核心课程“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解决传统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与行业新技术脱节等问题。以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城轨车辆检修为对象,结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研究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实施模式的优化及改革措施,渗透理实一体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所获经验可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岗课赛证”模式;教学改革;城轨车辆检修;信息化教学

我国“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赋予城市轨道交通新的广阔发展前景;此外“云物移大智”技术飞速发展,现代轨道交通技术不断升级的步伐对城轨车辆专业技术技能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发紧迫。

一、传统城轨车辆检修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城轨车辆检修课程育人理念陈旧

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传统城轨车辆检修专业课程育人偏重理论教学,对接岗位需求不够深入,教学内容融入行业新标准、新工艺、新标准存在严重滞后性。一是重传统理论知识与技术、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不能完全匹配现场岗位需求;二是传统专业课堂育人培养模式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设置,通常是理论课程结束后才开始进行对应的实操课程,长时间的间隔增加了学生将理论融入实践的难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技能培养目标;三是传统城轨车辆检修课程教学知识及技术规范因为教材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与城市轨道车辆运营行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人才培养要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交叉融合程度不够

过于专业的城轨车辆检修课程建设模式,数量不多的城轨车辆现场检修案例,难以适应城轨车辆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交叉融合的需要。一是传统城轨车辆检修教学更加关注于课程本身的车辆结构及检修工艺,新时代信息化背景下城轨车辆检修人才的培养需具备城轨车辆专业知识、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等不同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二是城轨车辆检修应用于现场作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库缺乏。传统的城轨车辆检修实践教学资源缺乏与现场作业过程深度融合的交互式虚拟仿真模型、实验平台,学生难以身临其境地真实体验城轨车辆检修的相关操作技能。三是城轨车辆应用检修工艺不断优化更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而传统教学缺少与时俱进的产教融合教学案例库。

(三)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城轨车辆检修教学实施模式以线下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形式单一且理论和实践难以有效协调。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理论讲解结合现场案例展示,学生无法结合实训平台完成实践,很难充分理解课堂知识。此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度依赖教师讲授,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不能很好掌握相关检修技能。

(四)实践育人平台缺乏

传统课程以校内为主,无法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行业新标准、新工艺、新标准的更新存在滞后性。同时牵引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缺乏协同育人环境和平台,无法满足学生从实践中獲取经验、解决问题、提升创新能力的需要。

二、城轨车辆检修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对照上述城轨车辆检修专业课程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课程教学团队以标准为出发点,重构设计教学内容;以数据为切入点,精准诊断学情分析;以岗位为对标点,科学制订教学目标;以学情为依据点,深入优化教学策略;以过程为控制点,多元交互教学评价;以思政为根本点,层次推进素养提升。

(一)重构教学内容

依据学校《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明确城轨车辆检修是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城轨车辆检修工作,能对城轨车辆机械及电气部件进行检修运用维护的职业技能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方面占重要地位。车辆检修技能是学生入职岗位后任职能力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体现了理论学习须服务于工作实践、理论学习方法须结合工作实践、理论学习成效须在工作实践中检验并深化等哲学思想。

(二)精准诊断学情分析

以授课班级为对象,依托大数据技术,不仅化解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掌握班级整体情况及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等难题,还通过捕捉学生学情的“蛛丝马迹”,将学生进行画像分类,进行“一对一”个性化帮扶。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获取班级整体及学生个人的学情走势图,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学习特点及认知和实践能力。

(三)科学制订教学目标

结合学情分析中的具体情况,对标岗位制订教学目标,立足轨道车辆技术赛项平台,力求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兼具入职后所需的设备检修及电路系统分析等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及个人品质等综合素质,达到“知识、能力、素质齐头并进”的三维教学目标。

(四)深入优化教学策略

针对学情分析中学生存在的不具备系统的自主学习能力,且空间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但乐于并善于动手操作的情况。参照“1+X”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护与保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体考核标准,将其最新技术融入课堂教学。

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融入教学,从职业素养与职业特质两个方面培养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关注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依据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设计为四个阶段,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课堂理论教学阶段、课堂实操实训阶段、课后巩固提升阶段。

(五)多元交互教学评价

课程目标的实施必须具备完善的考核制度,团队把握城轨车辆专业学科特点,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平台测评、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点评、企业导师专业点评五维评价体系,全面考查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等多重能力。

(六)以思政为根本点,多层次推进素养提升

以思政教育为根本点,以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为着力点,搭建系统化课程思政体系,围绕车门系统检修课程四个项目,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做地铁安全守护者、劳模精神践行者的职业担当和信念。

三、结论

(一)教学效果

教学团队通过合乎学情的教学设计,实施多元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1. 多样化教学活动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经过教学实践检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查看职教云平台和中国大学生MOOC的学习访问次数和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

2. 多样化信息手段运用,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结合校内实物实训平台,最大限度贴近现场,借助虚拟仿真系统平台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教学平台课后任务测试和成绩统计分析,学生答题正确率明显提高,大幅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教学创新

1. 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挖掘轨道行业特色

针对轨道交通行业的特点,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行“教师+企业导师”,“线上+线下”,“实训室+工作现场”的“2,2,2”模式。探索校企在教学过程中的配合和任務的分配,将深入融合的理念体现在现代学徒制改革实施过程中。

2. 信息平台,助力人才培养出彩

依托网络系统,学院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合作,邀请现场资深工程师、技师搭建一个“大师进课堂”平台,一方面实现学生深度了解未来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作业环境等各个方面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另一方面通过平台让现场工作人员将自己多年工作中所积累的宝贵操作经验、工作感悟及岗位责任感等许多方面内容讲给自己的“准后辈”们,让学生能直接获取宝贵实操经验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企业认同感、岗位责任感、大国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 曹炳坤.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前景广阔[J]. 交通与运输,2010,26(03):18-19.

[2] 蒋薇. 高职轨道交通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1):113-114.

[3] 张程光. “1+X”证书制度下高职教育工作与三教改革经验探索:以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 知识经济,2022(03):168-169.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信息化教学模式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提高高中英语阅读信息化教学效率的措施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