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专业助推“新年味”文旅产品创意设计研究

2024-04-09 00:53
纺织报告 2024年1期
关键词:创意设计艺术类文旅

卢 翼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1 高校艺术类专业文旅产品创意设计的价值研究

1.1 高校艺术类专业文旅产品创意设计研究现状

高校文化存在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中,艺术类专业在高校系统中是一个能体现其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等的文化综合体。随着高校艺术类专业各方面的发展,其文化内涵也随之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品位,成为高校精神层面上的内在支撑力量。高校艺术类专业开放包容且具有创新精神,能与时俱进地发展。文旅产品的创意设计研究需要结合相关专业的特性,综合各方面因素,将文化内容恰当且巧妙地融入载体中。高校艺术类专业具有文化性、创新性、实用性及艺术审美性,而文旅产品是以上诸多因素融合的结果。高校艺术类专业将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并结合现代社会的技术手段和受众的审美特征进行创意设计,为高校打造独特的文化形象。

1.2 文旅产品创意设计在高校艺术类专业中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艺术类专业对于文旅产品的研发意识也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文旅产品的设计及研发,研究体系日益完善、产品风格不断增多、推广渠道呈现多样化趋势,整体发展趋势处于上升阶段。结合高校艺术类专业的特色,将文旅产品的创意设计融入教学和科研中,既能有效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又能完善相关教学和科研内容,还能作为高校文化建设和高校形象打造的重要手段[1]。

2 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在文旅产品创意设计方面现存问题及相应举措

2.1 现存问题

文旅产业是一个不断发展且在持续上升的行业,发展前景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在文旅产品的研发方面现存诸多问题,从产品本身出发,产品定位、品牌特征、创新性及文化内涵的融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2]。(1)产品定位不够清晰。这是高校艺术类专业在开发产品时遇到的基础性问题,这类现象比比皆是,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师生对于市场受众群体的分析缺乏实战经验,导致现阶段高校文旅产品的受众多为在校师生,忽略了其他受众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调研人群有限,导致调研结果有偏差,在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即受众需求与实际产品开发不匹配。(2)产品品牌缺乏标志性。品牌特征是一个产品的无形资产,我国高校文旅产品的研发对于产品品牌的构建有一定的缺失。高校艺术类专业在大量的产品研发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产品的品类和数量,忽略了产品品牌的打造,结果就是产品的存留性低、受众的黏性弱等,使用者对于产品无法产生深刻的印象,高校艺术类专业文旅产业也无法长期且稳定地发展。(3)产品类别相似度高。近年来,市场上常见的文旅产品大同小异,如明信片、帆布袋、马克杯、书签等产品。虽然在元素提取及图形创意的过程中投入了一定的精力,但很难与市场上其他特色鲜明且辨识度高的产品竞争,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贴图设计的现象,缺少材质变化和工艺的创新,难以与市场上其他类别的产品竞争。(4)产品缺乏创新性。高校通常以校园环境、标志性建筑、四季景观等元素作为产品创作的主要素材,通过摄影、手绘、后期处理等手段将元素平面化,再选择载体与图形相结合构成产品[3]。这种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导致产品缺乏创新性,让受众对校园文旅产品失去兴趣,也对新产品没有期待,这无益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2.2 结合“新年味”设计主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2.2.1 前期调研

受市场发展、政策变化、技术革新等因素的影响,文旅产业正在快速发展。目前,各高校多以校园元素作为创作素材进行产品设计,与当地自然资源或旅游产业相结合的较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媒体行业不断涌入市场,文旅行业也迎来了更大的机遇。通过多种线上平台和渠道,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产品相关信息,包括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受众群体对某一类产品的审美偏好、对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线上线下销售数据等相关信息。产品研发人员可以最快的速度提取相关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2.2.2 高校文旅产品的定位

中国传统年节中以春节最具特色,近些年越来越多人喜欢在春节期间走动,在旅行中度过春节,一边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一边庆祝新年,但春节的伴手礼似乎并无新意,因此,高校艺术类专业可以通过产品形式的创新,结合当地的特色元素打造出一系列具有“新年味”的文旅产品。高校受众群体主要分为4类,分别是在校师生、毕业校友、社会人士和学校事务。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也是学生们离校时,学生们希望可以将既有校园特色又有新年气息的礼品带回家。无论是在校师生、回到母校的校友还是来参观游览的游客,具有文化性、创意性、纪念性、美观性的文旅产品都是他们直接了解校园文化和当地风土人情的契机。

2.2.3 高校文旅产品品牌的建立

高校文化承载着历史的积淀,高校形象和高校精神可以通过文旅产品品牌展现出来。高校艺术类专业可以利用专业特质将产品品牌作为载体,以视觉化的方式展现高校形象和高校精神,因此,高校文旅产品品牌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艺术类专业可以结合课程实际打造具有校园文化的产品品牌,通过文化内涵、具体事迹、特色元素的融入,深入挖掘创作主题、产品背景、使用功能、外观设计及产品材质,形成独有的品牌特色。例如农业类院校可以在新年期间推出学校研发的特色农产品,艺术类专业师生可以将学校的特色产品与艺术的包装形式相结合,这样的产品作为新年的伴手礼具有既美观又实用的特点。

2.2.4 高校文旅产品的创新方法

以主题概念作为一个产品创意的出发点,通过对校园元素的了解,将身边熟悉的元素进行抽象化处理,将实际的事物转化成二维图像巧妙地展现出来。例如新年主题的文旅产品,可以利用文化原型的迁移,将门神、财神、鼓励神、灶王爷等与新年相关的神话人物提取出来,再结合校园特色元素和审美趋势,呈现出既具有高校文化符号又符合现代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新年味”主题文旅产品。

高校文旅产品的诞生并非来自设计者的突发奇想,而是需要将每一个想法反复研究、推敲、打磨,最终汇聚到一起的完整过程。因此,无论是前期调研、产品定位、品牌建立还是产品设计的创新方法,在整个产品研发过程中都至关重要。通过对开发流程中的各环节展开深入分析,解决产品定位不够清晰、产品品牌缺乏标志性、产品类别相似度高、产品缺乏创新性等问题,为后期的产品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3 高校文旅产品研发的创新策略

3.1 探究多元的风格及形式

3.1.1 多元的视觉风格

经过前期调研发现,高校文旅产品样式单一、缺乏创新的现象比较严重。要想摆脱这种困境,首先要从产品的平面视觉效果出发,对产品的形式、材质、工艺、结构进行深入挖掘,从产品的视觉风格入手,这是最简单、最直观的一种创意手法。高校艺术类专业作品创作类课程中的设计方法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利用艺术类专业课程的特性丰富产品的多样性,提高产品的识别度。

3.1.2 新颖的产品外观形式

产品的外观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产品类别的影响,各高校现有的产品类别重合度较高,存在产品开发同质化现象。无论是通过课程实习训练或教师项目研究,高校艺术类专业在产品外形创新的过程中能尽可能地在一个主题表达上寻求多种可能性,这一点是其他商业机构无法实现的[4]。利用高校艺术类专业优势能做到文化、创意、视觉3个方面的完美融合。

3.2 高校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碰撞—以新年文化为例

3.2.1 融入地域文化

文化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文旅产品为载体,通过生态、民俗、传统等呈现出来。高校作为文化输出地,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承担着文化输出及传扬地域文化的责任。高校艺术类专业利用专业特征对其所在地域的文化元素进行剖析、解读、归纳、总结,并转化成抽象的设计元素,融入高校文旅产品设计中,这样不仅能体现当地的特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通过艺术手段将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升级,透过产品形式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5]。

3.2.2 结合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元素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此文化背景的加持下,高校从传统文化脉络着手,为产品注入多元文化。从表现性、文化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角度全面解析传统文化元素,采用刺绣、扎染、剪纸、编织等传统技艺,融入书法、国画、传统纹样等元素,再与高校的特色文化相融合,不仅能使产品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还能给高校文旅产品的创新带来无限可能。

3.3 高校师生原创实践

3.3.1 举办相关设计比赛

目前,行业内关于文旅产品设计的比赛非常多,高校可以举办或者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相关设计比赛。参赛学生可以完成相关设计研发工作,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展现出原创精神。大量相关赛事的开展不仅可以锻炼参赛学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行业的发展。

3.3.2 征集相关设计作品

除了举办比赛或者组织学生参赛,还可以创建校园品牌文化店。在传统文旅产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校园文化,打造高校品牌,线上线下同时运行。店面在传统文旅产品售卖区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学生创意作品区、校园纪念区、品牌联名区等。艺术类专业学生以团队形式分工合作,力求每一个设计环节都精益求精,让每一个设计方案都能实施。向学生征集相关设计作品既能让学生得到一定的专业实操锻炼,又能展现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3.4 创建校企合作机制

文旅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使高校文旅行业能稳固发展,应该积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文旅产品研发及交流平台,促进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3.4.1 建立文旅产品研发平台

为了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高校应该积极搭建文旅产品研发平台,让学生能在更加专业的环境中进行创作,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为新产品的研发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同时,高校建立文旅产品研发平台也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借此平台教授学生课程内容及科研项目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4.2 建立文旅产品交流平台

有竞争才有发展,适当的交流和竞争能促进一个行业的发展。高校文旅产业并非个体的独立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相关平台保持与各高校及其他相关行业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文旅产品交流平台的建立,形成一个成熟稳固的文旅产业链,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培育孵化文旅产业成果,在交流平台的引领和支持下,推动文旅产业及相关行业积极发展。

4 结语

高校文旅产品的文化内涵、情感寄托、价值展现对其本身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审视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突破高校文旅产品的发展瓶颈,打造新型文旅品牌。本研究以高校艺术类专业文旅产品创意设计相关理论为基础,总结出目前高校文旅产品定位不够清晰、产品品牌缺乏标志性、产品类别相似度高、产品缺乏创新性等普遍性问题,并寻求创新策略。各高校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创新产品形式、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产品品质,从而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最终使文旅产品从模仿到创新完成蜕变。

猜你喜欢
创意设计艺术类文旅
甜甜圈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月满中秋
大树
宇宙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艺术类专访心得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