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2024-04-09 09:17孙婧瑜褚航钟菁陈颐清卢天凤
高教学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体育教学

孙婧瑜 褚航 钟菁 陈颐清 卢天凤

摘  要: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构建是新时期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深入挖掘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提出在高校运动健康教育中并行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在构建高校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时,需从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该研究,以期充分释放高校运动健康教育的思政育人魅力,实现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运动健康教育;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体育教学;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086-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nergistic education system of sports health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nitiative for the reform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By deeply exploring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sports health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paralle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sports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eed to improve and innovate in term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structure in constructing a synergistic education system of sports health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roposed, and an outlook is made. Through this study, in order to fully release the char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best effect of synergistic educ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realized.

Keywords: exercise health education; ideological education; synergistic education system;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的重要使命,而思政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如今,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提升学生思政水平的方式已不能满足高校立德树人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办好高校思政课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强调了思政元素要有效地蕴含在课程教学中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思政育人功效。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体育类课程要秉承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促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合,推动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2]。这些指示既提供了高校办好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发展的根本遵循,又指明了高校运动健康课程教育改革的具体方向。因而高校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并非简单提出的思政话语,而是要实打实将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思政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教育,与运动健康教育结合后,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运动健康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发展,而且有利于构建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形成强大的思政教育的合力[3]。

一  高校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运动健康教育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开设运动健康课程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院校及大中专院校所有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核心所在[4]。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长期的运动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有助于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品质。高校运动健康教育课程应不仅侧重运动健康知识和运动保健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等工作。将“课程思政”理念与运动健康教育密切联系,达成高校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把握运动健康教育课程的独特价值,发挥“育体铸魂、德体兼修”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参与运动过程中不仅提高对体育锻炼的热情、掌握健康知识,还能培养其坚韧的意志品质,拥有强健体魄和健全人格,实现全民发展,成长为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深化教育改革、贯彻教育大会精神的需要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5]。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高等教育中,每一门课程都是以人为本的,每一位老师也都是以教育人为己任,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三者都汇聚于高校思政工作的育人之本——立德树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结合为提升学生知识技能、锤炼意志提供了有利载体,这也正是立德树人的价值。因此,高校各类课程都应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并与其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推动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认识到运动健康教育在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上所起的积极作用。长期以来,大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参与等目标,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运动健康。高校运动健康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工作会议和教育大会精神的要求所在,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次重大尝试。

(二)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培养有能力承担国家复兴重任的新一代的人才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为了遵从党的教育方针,培养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开展好运动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以体育人”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意义[6]。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各种类型学习课程中,是为了解决以往很多学习课程仅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德育与人文的作用与使命。在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全面提升学生意志品质在内的综合素养,实现铸魂健体的统一,通过运动健康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和意志得到健全。高校运动健康教育应该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7]。

(三)  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各类体育课程是高校通过体育教学全面育人的重要载体,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基石。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体育教学注重学生体质、运动技能的培养,而体育教师更多地注重实践而非理论、技术而非文化。体育教师普遍认为,思政课教学是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承担的,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思想政治因素,更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师在构建大学德育工作中的角色与职责[8]。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指出了体育对于德育和智育的重要地位,他提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9]。因此,应重新审视包含运动健康教育的各类体育相关课程的固有功能,课程的固有功能应是传授课程知识和育人相统一,体育课程也不例外,应顺应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发展趋势,深入挖掘内在的思政元素,引领教师将运动健康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对大学生健全人格有机结合起来,在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要把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回归高校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

二  高校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

推进高校体育思政课程建设,实施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优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10]。因此,需将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相结合,要切实打破日常管理和学校纪律制度之间的壁垒,在科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

(一)  高校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基本框架

1  体育课程目标构建

体育课程目标是指体育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高校应从制度上对体育课程进行重新审视,强化思想引导,突出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的价值。体育课程的目标应体现五种属性:运动认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和运动乐趣[11]。

1)运动认知: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有关的认知活动,包括体育运动中的知觉、记忆和思维[12]。通过参与不同种类体育运动项目,可以完善大学生关于空间、时间、速度等方面的认知,从而运用体育运动思维,更好地去掌握各项运动技能。

2)运动能力:高校大学生运动能力是身體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13]。在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大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开拓创新、自我管理、适应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条件等能力,促使每个大学生掌握1~2项运动项目,进而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3)健康行为: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发泄不良情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运动能调整情绪,提高精力,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能有效地进行自我保健。

4)体育品德: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具有自尊、自强、积极进取、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在比赛中正确地处理胜负,体验不同的运动环境,真正做到胜而不骄,败而不馁。

5)运动乐趣: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味到的乐趣是学习和挑战的成功。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应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注重教学和比赛中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帮助学生挑战自我,体验运动的乐趣,享受运动的成功。

2  体育课程内容构建

落实体育课程内容是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核心所在。要将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关键在对体育课程内容的重构。第一,在高校体育课程教材选取方面,不仅要考虑引导学生学会运动、提高运动能力、激发运动热情等方面,还要根据地区文化、民族宗教信仰将思政教育元素编入教材,以引导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第二,在教学大纲编写上,要认真对待教学运动项目的筛选,以学生心理作为切入点,将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切不可模棱两可、生硬结合。第三,在体育课程设置上,高校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及总体课程安排情况,尽可能设置适宜各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在这些体育课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应将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理念有机地融合到整个体育课程教学中去,力求做到人文性和技术性的有效结合[14]。第四,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精准把握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拓宽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利用新形式、新方法,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使学生能真正融入课程思政的氛围中去,避免其对思政教育产生厌煩心理,让学习变得鲜活生动,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运动健康知识,真正做到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15]。

3  体育课程结构构建

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组,是以课程标准的框架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均衡的过程。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然会改变现有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模式,从而加速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新的体育课程建设中,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16]。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时,将课外运动健康活动参与情况纳入到当年的课程考核之中,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建立和参加体育社团。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时,为有运动健康学习热情的学生专门开设高级选修课,因学校实际情况安排,对标其他选修课程,设置2~4学分,系统地安排学生从理论知识到专业技能再到等级考核和就业指导的全过程培养。

(二)  高校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展望

1  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多平台协同育人

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有效措施,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本质上就是教育与产业经济发展间的一体化互动关系。产教结合是企业和教育的深度合作,是大学发展和提升人才素质的必然选择[17]。第一,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将学校现有的技术、资金、设备及师资重新分配于思政教学和运动健康教学,让学生掌握思政知识的同时,拥有良好的运动健康能力,打造实力强劲、体系完善、架构清晰的协同育人体系。第二,多平台资源共享,构建更加智能、创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政府、行业产业、用户进行跨界整合、协同创新,面向体系构建需求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以学科前沿、行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内容。第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对高校青年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深入探讨,提出了促进高校青年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邀请专业运动员、运动健康专家到大学兼职讲授,并为青年体育教师进行实训指导,支持企业为青年体育教师提供实习岗位和实习机会等措施,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实现产教结合。

2  科技创新与教学提升融合,实践与理论协同发展

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如今,高校积极将自身教学规律与高层次人才、高科技创新有机结合,以科学为基础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已然变成知识创新与转移的交汇点[18]。科学与教育的结合意味着在“研究-教学-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知识转移、传播和捕捉,从而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一个科学共同体中互动。将研究和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创新、教学、传播和转让培养人才。当科学和教育结合起来释放人才时,教学和研究总是相互加强,相互补充。第一,运用数字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这个教学体系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重新定义了学习场景、授课教师、学习者、学习课程、学习流程和其他形式因素,并深刻地改变了大家的学习方式。原有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原有个人学习转变为同伴互动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会更具有趣味和新鲜感,旧有传承学习也将被创新学习思政知识替代。第二,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学以致用、以学促学、扎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19]。

三  结束语

作为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高校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既能充分反映体育的精神价值效益,又能扩大体育教育的覆盖面,使体育教育更具活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体系尚处在摸索的阶段,其实施框架、合作方向、合作方式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因此,我们应把体育作为一种载体,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挖掘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素质和激发学生兴趣等手段,将高校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延伸到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并在实践推进中,积极与高校课程改革和学科评估紧密结合,构建重点明确、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充分释放高校运动健康教育的思政育人魅力,实现运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2-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 /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杨福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4):65-68.

[4] 黄玉艳.新时期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创新思路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2):281-282.

[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 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551583.

[6] 高泳,牟铁成.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徑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6):151-155.

[7] 陈克正.新时代高校“体育+思政”协同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9):152-154.

[8] 武冬.体育课程思政原理、设计、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6):12-24.

[9] 张晓林,关清文,舒为平.《体育之研究》融入体育课程思政的具身认知、价值意蕴及实践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39(5):618-624.

[10] 吴向宁,汪胜.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问题检视及实践路向探寻[J].山东体育科技,2021,43(5):63-68.

[11] 李洁,边永红.新时代内蒙古高校“体育+思政”协同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5):157-160.

[12] 尹志华.论核心素养下运动认知与运动能力的关系[J].体育教学,2019,39(3):6-9.

[13] 李家晞,赵超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互关系、形成条件与培养路径[J].体育教学,2019,39(1):17-19.

[14] 范峰,李守培.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育专业教材设计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6):86-92.

[15] 杨若愚,柳洋,王丽岩,等.“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2(42):88-91.

[16] 蔡珍珍,彭洲恩,范冠玺,等.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J].体育教育学刊,2022,38(3):1-7.

[17] 袁晋文.“课程思政”视角下应用型高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之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5):168-170.

[18] 何立新,魏玲玲,侯毅凯.高校“三融合三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4(2):85-91.

[19] 陈育亮,陈盈.“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6):128-131.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