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混合式教学探索

2024-04-09 09:17马俊军王贞贞
高教学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线下教学资源

马俊军 王贞贞

摘  要:探索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基于对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概括与分析,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点多、线长、面广”的课程特点,选择Blackboard作为线上教学平台,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混合式教学进行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层面的设计,探讨教学实施中的主体和主导,继而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Blackboard平台;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098-06

Abstract: Exploring the hybrid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with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has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acceptanc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selecting Blackboard as the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to design the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of the hybri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body and leading role in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mak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accepting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Blackboard platform; hybrid teaching

探索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混合式教学有大量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生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方式自主完成的,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时更多地考虑到当代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结合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  当代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

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面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的不断冲击,形成了具有一定特征的接受心理。

(一)  要求平等互动,希望深度参与

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觉醒,对全面参与教学设计有强烈要求,要与老师形成无固定的传、受角色,并且传、受角色适时地在参与课堂的人员之间转换,实现师生平等的互动对话。这验证了对话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的判断:“人类必须平等对话才能保障生命的健康延续,而对话必须在两个以上的‘声音之间进行,单一的声音什么也解决不了![1]”

(二)  关注宏大叙事,体察日常生活

当代大学生渴望了解本质规律、永恒真理、终极价值和终极目标的宏大叙事,同时也关注普通民众的日常小事。他们希望了解中国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也会关注亿万民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总体提升。教学中将大学生自身日常生活的“小叙事”与国家民族的宏大叙事相融合,更容易被其接受和理解。

(三)  回避强行填鸭,主张自主选择

伴随着民主意识增强和自我意识完善,大学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权利。大学生倾向于对知识信息的自主选择,要求教学活动所有参与人员之间以“平视”的而不是“俯视”的姿态进行互动。“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可以为之付出必要的经济上、精力上、时间上的代价,但是不会愿意为之付出人格上的代价。[2]”

(四)  冷淡居间传递,推崇零距关注

零距关注是指认知主体要求尽可能零距离地了解与感受认知对象。人类探索世界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在不断扩大,个体近距离直接接触和关注外部世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在很多情况之下,依靠一个甚至多个中介者进行传递知识的“居间传递”成为必要。不过,当自媒体等新兴网络传播形式能够逐步“去中介化”,且被大学生迅速接受之后,对认知对象可能产生“失真”“扭曲”“转换”的居间传递越来越被冷落。

(五)  厌烦枯燥说教,热衷生動实例

网络世界的直观性使得当代大学生越来越热衷选择生动具体事件来咀嚼、玩味,对于枯燥说教的“空谈”越来越提不起兴趣。生动实例的故事性叙述往往第一时间就能够吸引学生挑剔的目光,特别是能够把学生自己命运与社会历史发展联系起来的新闻性叙述受到学生的欢迎。

(六)  注重理论深度,兼具视听快感

网络传媒通过具体、逼真和不断流动的形式,声画并茂地呈现出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使得知识传递走向了通俗化、娱乐化和休闲化,增强了受众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快感;但是,这不能完全替代口耳和纸笔在传递知识信息过程中的作用。大学生对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的渴求程度,不亚于对那些具有五光十色、短时快感信息的喜爱。

二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混合式教学的线上平台选择

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环节需要使用到专业的网络平台。此类平台较为丰富,经过对比分析决定采用Blackboard作为此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下简称“德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验平台。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是由美国Blackboard公司推出的一款互联网教育教学平台[3]。

(一)  Blackboard平台的主要功能

Blackboard平台依托5个模块的组合,实现课程教学的课程管理、师生互动、学习评价、工具管理4项主要功能。5个模块分别是课程信息、课程内容、互动专区、学习评价及控制面板,如图1所示。

1  课程管理功能

课程管理是Blackboard的基本功能,其他功能的实现需要以此功能为依托。使用这一功能,教师能够上传和管理课程内容,学生则可以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终端设备使用学习资源。

2  师生互动功能

为了实现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随时随地进行通信交流、传递资源、解答问题和分享体会等互动要求,不但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还使得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的及时沟通成为可能。

3  学习评价功能

Blackboard有着完整的学习评价体系,能够将教师上传的作业、习题、考卷和考核标准等资料安全地保存在系统之中,并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开放给学生完成。测试或考试完毕之后,还能够自动生成统计数据报告,供师生查阅。

4  工具管理功能

Blackboard创设和集成了网络教学常见的多种工具,包括评价考核的评分工具、实时沟通互动的网络交互工具、学生小组用户的分组工具、资源和档案管理的实用工具等。如果教师的工具使用存在困难,可以借助平台提供的“帮助课程”及时寻找解决办法。

(二)  Blackboard平台与德法课混合式教学的适配性

德法课是高等学校思政课系列课程之一,突出特点为“点多、线长、面广[4]”。“点多”是指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从人生观到世界观、从理想信念到中国精神、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法律意识,知识点众多且分散。“线长”是说课程讲授的主线较长,思想、道德和法治部分混合成有较强关联的逻辑主线。“面广”是指涉及的学科广泛,包括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基于以上特点,线上线下高效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特别适合德法课的教学改革,而Blackboard平台的多功能、宽覆盖、易操作等特性与德法课混合式教学又有着良好的适配性。

三  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德法课混合式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需综合考虑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德法课知识点、Blackboard功能模块这三项核心因素,对混合式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开展如下设计。

(一)  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德法课混合式教学资源设计

德法课混合式教学资源由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教学资源两部分组成。其中,线上教学资源主要通过网络资源的筛选获得,线下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所涉及的现实环境中的教学资源。

1  线上教学资源设计

线上教学资源包括MOOC课程、课堂讲授录像、教学课件、经典回顾、热点新闻和工具书籍等。线上教学资源的设计不是简单地将原有的线下课程资源照搬到网络上,而要兼顾学习内容的有效性与趣味性,前者保证课堂的效率,后者有助于学生的深度参与[5]。例如,对“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以下简称“第三章”)的线上教学资源进行了如下设计,见表1。

在第三章线上教学资源的设计中,既提供了国内知名高校MOOC的链接网址,又上传了本校任课教师的授课录像,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经典回顾板块上传了经典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反映藏族同胞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电影《红河谷》,使得学生通过形象的文字和电影感受民族精神;在热点新闻中展现了有关“伟大抗疫精神”“女排精神”“大国工匠”等新时代愛国主义精神,通过生动实例突出观看体验并挖掘理论深度。

2  线下教学资源设计

课堂教学资源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不但要严格按照教材和大纲准确、科学、合理地准备,而且要有“大课堂”的视野,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扩展和补充,需更多考虑资源的可获得性,应高效利用校内外的实践资源,见表2。

在第三章线下教学资源的设计中,充分考察校本和校外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在线下课堂和实践学习中都有较多的可选择性。学生可以选择倾听教师的课堂讲授,也可以选择倾听书记和校长的“思政第一课”等讲座。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也很丰富,不但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阅读空间和新时代思想学习书坊,还有本地的红色景区、现代科技园区、各类场馆可供学生选择进行实践教学。

(二)  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德法课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6]。教学活动的分类有多种,分为学习支持类、反思评价类、交互分享类、学习指导类和理解创建类[7]。学习支持类旨在诊断、导航、交互和评价反馈等;反思评价类用于评价、总结反思;交互分享类用于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习指导类在于课程导学、营造基调与氛围、增强学习兴趣与明确努力方向;理解创建类可以现场指导实践活动,见表3。

(三)  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德法课混合式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测查学生在知、情、意和行等方面的学习效果[8]。思政课相较于主要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塑造。因而,在进行混合式教学评价设计中除了注重考查形式要满足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以外,内容上要更加注重“情、意、行”的表现,见表4。

四  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德法课混合式教学实施

混合式教学设计实施的关键是处理好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关系,注重发挥两种教学形式结合的优势,避免二者之间产生重复与干扰[9]。整体教学实施如图2所示。

(一)  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德法课混合式教学主导

思政课教师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负有主持和引导职责[10]。在线上教学中,教师需要遴選出适合德法课教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并上传到平台的模块之中;结合德法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发布学习任务;按照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活动;适时在平台上与学生互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每一阶段的专题教学结束之后,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予反馈。在线下教学中,教师需要完成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师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时,应该兼顾与线上教学的有效融合[11]。

(二)  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德法课混合式教学主体

学生是德法课混合式教学的主体,特别是线上教学实施环节,由于缺乏教师“面对面”的敦促与鼓励,更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线上教学中,学生首先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自学Blackboard平台的帮助课程,掌握线上学习的基本方法,之后就可以在平台中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线上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设备进行学习。为了保证按照既定进度展开学习,学生需要按时上传“读(观)后感”“短视频”“问卷调查”等方式完成“打卡作业”等任务。规定时段的学习完成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考试意向进行小测验,了解学习情况并得到教师的评价。在线下教学中,学生需要融入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可以将线上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与困惑带到现实课堂中与老师及其他同学展开互动讨论。限于线上条件不好开展的小组讨论与展示,也是学生需要完成的重要学习环节。学生还需要走入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参观访学、走访调研、社会实践等形式,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三)  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德法课混合式教学效果

为了考察教学效果,需要将混合式教学班级的学生成绩与同一学期线下单一方式授课的对照班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如果发现混合班学习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还应对混合班学生的成绩与其线上学习的频率相关性进行考察,以证实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德法课混合式教学有着良好的效果。

1  混合班与对照班学生成绩的比较

采用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要求实验班与对照班的选课学生均应来自大学一年级新生,并且男女学生比例接近。为此,在2020—2021(1)学期的同一位教师授课的6个班级中随机选取了2个班(每班50人)作为教学实验班级,即混合式教学班50人(简称“混合班”),单一线下教学班50人(简称“对照班”)。

混合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平均分、方差和优秀率方面显示显著差异。混合班平均分比对照班高出了9.4分。混合班成绩方差为5.4,对照班成绩方差为12.1,即混合班学生成绩差异更小、更接近。按照成绩大于等于90分为优秀标准来看,混合班学生成绩的优秀率高出了对照班14.1个百分点,达到了35.3%。具体情况见表5。

对混合班与对照班学生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二者有着显著性差异。因为在a=0.05的水平上,可以看到p值是0.000 11,明显小于0.01。具体情况见表6。

以上两项统计结果说明,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德法课混合式教学实践有着良好的效果。与单一线下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心理需求,突出泛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能够在“知、情、意、行”方面达到德法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  混合班学生成绩与Blackboard平台资源访问频率的相关程度

为了确认混合班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班是由于对线上教学资源的更多浏览,对混合班学习成绩与Blackboard平台资源内容的学生浏览频率进行了皮尔逊相关检验(表7)。发现课程通知、教学资料、习题作业、讨论展示和考核测试的资源访问频率与混合班学生成绩显著相关,显著性概率的数值分别是0.008、0.033、0.001、0.007、0.041,都小于差异性系数0.05,其中习题作业和讨论展示两项的资源访问频率与混合班学生成绩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和0.518,两者都大于临界值0.5。

基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混合班学生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班,而良好成绩的取得与更多的线上学习有着密切关系,这足以说明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德法课混合式教学能够产生较单一线下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  结束语

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德法课混合式教学探索,从国家统编教材的知识点出发,基于当代大学生接受心理的特征重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泛在”特性展开教学,经过对对照班和混合班学习成效的比对,认定这种教学探索有着良好的效果。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德法课等思政课将会更多地被应用并持续创新线上线下等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蒋建英.巴赫金语言符号的物质性探析[J].今古文创,2023(32):35-37.

[2] 赵青梅.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87-89.

[3] Blackboard中国.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EB/OL].[2018-03-05]. http://www.Blackboard.com.cn/.

[4] 吴敏洁.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22):229-232.

[5] 彭红超,祝智庭.学习架构:深度学习灵活性表达[J].电化教育研究,2020(2):1-8.

[6] 朱云平.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效性[J].中国冶金教育,2022(3):57-60.

[7] 刘名卓,王永玲.MOOCs学习活动分类研究与设计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4):103-113.

[8] 王磊,王晨晨,林炜斌,等.Blackboard网络平台支持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195-197,214.

[9] 吴争春,于天真,狄神武.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之“道”“术”“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3):63-67.

[10] 赵兴宏,徐晓宁,罗敏.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障碍及其优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0(9):50-54.

[11] 牟智佳,高雨婷,吴宝锁,等.技术驱动下的教学评价国际动向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8):22-30.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线下教学资源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