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课程体系的产教融合方法研究

2024-04-09 09:17匡彬汪涛
高教学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项目化理实一体化环境工程

匡彬 汪涛

摘  要:当前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过程普遍存在理科化现象,重理学分析而轻工程实践。产教融合是将传统的工科教学过程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案例 “纸面化”等问题,从而无法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因此,开展项目化教学,构建课堂内外一体化的项目课程体系对产教融合至关重要。经过研究发现,以企业教师和高校教师为教学团队,能丰富教师结构;以企业项目和典型项目任务为教学指引,能使企业的项目与课程的内容衔接;以高校和企业为教学平台,能使高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行业的需求相互补充;以“1+X”证书为教学评价标准,能丰富课程的评价方式。该逻辑及方法对产教融合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环境工程;产教融合;项目化;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104-04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s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phenomenon of science, which attaches more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analysis than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teaching proces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but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re are often problems such as "paper" cases, so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an not reach the goal.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project-based teaching and build a project curriculum system integrating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It is found that taking enterprise teachers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as teaching team can enrich the teacher structure. Taking enterprise projects and typical project tasks as teaching guidelines, it can connect enterprise projects with curriculum content; taking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s the teaching platform can make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universities and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industri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taking "1+X" certificate as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tandard can enrich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courses. The logic and method have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 curriculum system of production-teaching integration.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projectiz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当前工科专业教学过程普遍存在理科化现象,重理学分析而轻工程实践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内容重理论化,在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设计上的欠缺。产教融合是將传统的工科教学过程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尽管近年来各大高校都高度重视产教融合的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产教融合流于课堂案例教学而缺乏实践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案例 “纸面化”等问题,从而无法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1]。因此,开展项目化教学,构建课堂内外一体化的项目课程体系对产教融合至关重要。项目化教学,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案例教学,其主要由课内和课外实际项目化的动态学习和实践教学组成。其实施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工科专业传统教学的理论化和完全知识化的弊端,提升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以企业项目和典型项目任务为教学指引,能使企业的项目与课程的内容衔接;以高校和企业为教学平台,能使高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行业的需求相互补充;以“1+X”证书为教学评价标准,能丰富课程的评价方式。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动态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的逻辑和难点,完善构建方法和核心内容,以期进一步完善基于项目化课程体系的产教融合实践体系。

环境工程是一门工科类学科,其专业领域包括: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垃圾填埋、废物管理、固体废物处置和环境监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也不断加剧,我国也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大量具备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环保技术人才,所以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非常重视在环保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发展,这使学校在环境领域的科研成果开始向生产部门转移,据中国环境报报道,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未来将继续发挥“绿色引擎”的作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环保产业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有专业学位授予权高校共有537所,其中大学452所、学院431所。截至2020年9月底,全国高校总数为749所(含独立学院)、专科(高职)院校1 094所、中职学校2 814所。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的提出,社会对环境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对行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环境领域人才培养工作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为契机,积极推动各院校间教育资源共享,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校企合作培养方案。

一  环境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理科化”问题,重科研重理化分析而轻工程实践,导致学生能力培养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结构失衡,有必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进行调整,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应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同时还要与国内其他专业进行有效融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急需,当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2-3]:①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②课程体系不完善;③教学方法单一;④师资队伍不健全等;⑤社会服务功能不强;⑥产学研协同机制缺乏。从人才需求来看,中国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缺口比较大,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专业的毕业生,而很多本科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从目前高校情况来看,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社会需求与经济发展,进行适时的调整。目前本科阶段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掌握水、气、土壤等环境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规划、设计、管理和运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因此,构建环境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了紧密理解行业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高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主要有:校企合作(企业、学校联合办学)、校校合作(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以及多种融合模式。在“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提出要堅持需求导向、质量为先的原则,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围绕专业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等产教融合方式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学校的创造性,结合以学生为本,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推动产教融合模式的动态调整。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需要深入探讨环境工程专业教育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产教融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二  动态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是产教融合模式的核心和关键

动态产教融合是将教学过程与企业产品制造、生产过程融合为一体,即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其重心在于教学的实践和专业知识的培养。产教融合可以有效地整合行业、企业与地方高校的优势,培养一批具有技能、创新能力的人才。除此之外,产教融合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地方高校以及各大企业行业等多方的支持。

项目化课程体系是将传统的课程体系中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它是以项目为中心、以专业为基点、以能力为核心、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体系[4]。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和关键,要从思想观念、价值导向、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和深入实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推进以项目导向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在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新的知识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课程体系依据项目的需求进行构建,使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从而达到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来说,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可以对企业的相关岗位工作流程进行梳理,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构建基于项目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和项目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开展项目化教学。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如何才能有效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项目式课程体系,将是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和关键。因此,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便显得格外重要。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能提高院校的教学质量,也能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

三  动态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难点

产教融合过程中,高校想利用行业、企业丰富的资源,进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完善教学体系等;而大多数行业、企业在合作中,会追求利润,不会进行具有风险性的投资。大部分高校与企业、行业合作没达到预想的要求且资源共享有限,合作企业、行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没有很好地发挥资源作用,合作过程中所呈现的成果不显著。原因是参与产教融合的各方,如高校、行业、企业各方的利益点和关注点不同,导致结合效果较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求同存异,找到各方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共同推动产教融合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落地。目前大部分项目化课程构建过程中会存在各样问题。在构建过程中,教学项目比较陈旧、较少且不全面、典型性不强、可操作性不强、综合性较差、与课程衔接性较差等[5]。缺少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缺少合理的课程定位,缺少科学的课题选择,缺少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设计,缺少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还会使产教融合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是不利的。另外,还会导致学校在教学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受到限制和影响,以及导致高校不能很好地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和课程资源共享。因此,在产教融合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重视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  动态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建设逻辑与方法

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模块化教学方法构建了一套以“需求为导向、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高度整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并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职业能力素养。

(一)  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逻辑

“项目化”,是指通过建立在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基础上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线性模式,以企业真实案例作为基本素材,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职业岗位中,实现教学与实际生产密切结合。高校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构建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应遵循以下基本逻辑:一是从职业岗位出发设定专业任务或项目;二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课程结构。“理实一体化”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二)  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块化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模块化课程,我们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化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项目化课程体系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将专业核心课或主干核心理论知识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讲授。每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是一种高度综合的系统化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身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发展需求,结合项目化的“理实一体化”学习内容和模块划分来选择自己适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对行业、企业生产实践的认知。通过该教学模式构建“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教师向学生发布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以及指导下完成的项目内容就是项目化课程。在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请企业人员作为教师与高校内的教师共同制定符合双方要求的教学项目。高校、企业都需要考虑题目的合理性,并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产教融合项目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其构建是高校和企业共同探讨的结果,是双方利益的平衡点。通过项目教学完成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样既能实现高校教学的目标,也能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真正做到產教融合[6]。同时项目化课程体系要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由高校和企业教师共同制定项目化课程。高校方面,要以现有的课程体系标准作为参考来对接行业、企业标准。高校和企业要将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标准进行整合,细化出适合教学的项目。在课程构建体系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不仅能满足产教融合的发展需求,还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得学生对专业、企业、行业更加了解。教师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现有教师队伍结构,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项目化课程团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进行充分整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并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7]。

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逻辑及方法为[8]:通过真实项目的导入结合学生沉浸式教学,从而实现产教结合。课程建设的重点是真实项目的动态建设,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化特色教材建设,并配套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考核体系,最后可颁发“1+X”证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此外,可以将项目内容以学习任务的方式下发给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品以项目书形式呈现,进行课程项目化考核。由此可见,动态项目化课程体系在产教融合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课程的设计要开放化,课程的组织要团队化,课程的成果要产品化,课程的实施要生产化,课程的评价要多元化[9]。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确定对应的实训岗位,并根据课程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内容和开展方式。项目化课程的构建包括提出项目任务、方案制订、知识讲解、方案实施和课程考核。项目化课程的构建包括制定项目方案、任务实施、评价考核[10]。项目化课程教学的方法包括探究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展现演示法和小组协作法等。项目化课程的构建包括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教学方法的项目化,课程评价的过程化,教学效果的成果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包括明确岗位需求,确定培养方案;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课程方案;改革课程标准,选取典型项目。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面向岗位定位专业,通过工作任务分析与岗位描述明确任职要求,根据岗位描述和任职要求开发项目化课程。总的来说,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提倡校企合作,打造卓越工程人才新模式。

五  结论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应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同时还要与国内其他专业进行有效融合。企业教师与高校教师合作,丰富教师团队;以企业项目和任务为指导,与课程内容相衔接;整合高校和企业资源,满足行业需求;以“1+X”证书为评价标准,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62-64.

[2] 蒋有录,查明,任拥军,等.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优质专业教学平台[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34-36.

[3] 刘雨心.高等工程教育如何推动区域产业转型——谢菲尔德大学先进制造研究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1):157-163.

[4] 柴如瑾,郭晓蕾.创新产教协同机制造就卓越工程人才[N].光明日报,2022-06-14(13).

[5] 王晓娟,韦韫韬,刘世民.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项目化课程教学的研究与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6):190-192.

[6] 孔翔,吴栋.以混合式教学改革服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21(Z1):59-62.

[7]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8] 袁月梅,姚美村,潘明皓.以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为引擎加速推进“双一流”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J].高教学刊,2020(9):15-17.

[9] 张勇,王珊娜.我国专业教育链的双断点现象致因与弥合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22(8):89-96.

[10] 吴飞,吴超,朱强.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促进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2(Z1):15-19.

猜你喜欢
项目化理实一体化环境工程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