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2024-04-10 13:43谢朝晓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策略

谢朝晓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生涯规划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规划未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可以从唤醒学生生涯规划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生涯规划的社会意识、开展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等三个方面去思考,引导学生体悟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世界的关系,根据自身的兴趣与专长进行生涯规划。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涯规划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4-0025-03

生涯规划是以人的生命历程中的事业生涯发展为核心,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对一生当中的教育、职业及相关角色进行思考、选择、发展和创造。生涯规划的核心是获取社会信息,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明确自身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追求美好的未来。生涯规划教育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年龄段和活动空间以及相关外在环境等角度出发,给学生普及生涯规划知识,唤醒学生认识自我、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潜能和优势制订生涯规划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课程理念涵盖了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目标,比如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特点,编写生命教育、理想教育、自我认识、角色与责任等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将学科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体悟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世界的关系,深刻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系,增强生涯规划意识。本文从唤醒学生生涯规划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生涯规划的社会意识、开展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自己,唤醒学生生涯规划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的特点,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调节、监控、矫正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生涯规划意识。针对七年级学生,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要善于结合教材中的学业规划、认识自己、情绪管理等内容,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

(一)规划学业,明确目标

学业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业,明确学习目标。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题“学习伴成长”主要讲述中学生活是初中生生命历程的新起点,包括学习不局限在学校、学习没有终点、学习点亮生命等内容。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概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明白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让学生知道今天努力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发展积蓄力量,从而明确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因此应珍惜当下,把握学习机会。教学本课第二框题“享受学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航天员桂海潮的事迹,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苦乐交织的,引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制订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享受学习的苦与乐,解答“我的学习目标可以实现吗”“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时间都去哪儿了”等一系列生涯规划问题。

(二)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

生涯规划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明白如何做更好的自己。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题“认识自己”时,教师让学生制作“我的个性名片”,要求名片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自我评价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让学生制作个性名片并且向他人介绍自己,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我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从而促进自我发展。教学本课第二框题“做更好的自己”时,教师可以开展“夸夸我自己”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悦纳自我、欣赏自我。教师也可以开展“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白欣赏自我既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既能够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够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够为自己鼓掌,也能够为他人喝彩。教师还可以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思考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三)学会情绪管理,树立自信

情绪管理是指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学会情绪管理是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一课。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题“青春的情绪”时,教师可以开展“你演我猜”活动,请学生演绎各种各样的情绪,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分类。学生在讨论“李某某同学一天的生活”时,会明白影响情绪主要有哪些因素,结合李某某同学一天的生活,分析问题“是生活影响了我的情绪,还是情绪影响了我的生活”,从而意识到情绪对生活、学习以及生涯规划产生的影响。学习本课第二框题“情绪的管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费斯汀格法则,让学生明白情绪会相互感染,要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还可以向学生讲解情绪ABC理论,让学生认识到改变认知评价对调节情绪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寻找自我认同和制订规划的起步阶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发展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二、认识社会,理解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八年级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生涯规划的社会意识。生涯规划的社会意识是指個体在其整个生命活动中所经历的社会活动,以及个体的一切意识要素和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八年级学生要了解社会,包括“我”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以及新时代青少年如何担负起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等。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可以渗透我与社会、社会职业要求等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生涯规划的社会意识。

(一)了解社会,树立远大理想

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积累社会经验,把个人志向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逐步建立与他人、与社会、与未来的联系。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题“我与社会”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农村、社区、工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生活,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师可以绘制“身份和社会”关系网图,让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理解我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要在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走向成熟。教学本课第二框题“在社会中成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和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扶老人》《高铁霸座男》,讨论谦让、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引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二)了解职业素养与职业要求

职业素养可以分为岗位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公共职业素养三个不同的层次。公共职业素养是指所有职业都应具有的素养,是所有职业人都应具有的公共的基础性的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是指某一个行业从业者应当具备的共性职业素养,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岗位职业素养是针对某一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和特定要求。要求初中生了解职业素养及其要求,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2023年河北遭遇水灾得到众人帮助的视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救灾过程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他们分别承担什么责任,还有哪些人为救灾承担责任”等问题,再探讨“自己能够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自己可以独自承担哪些责任”“哪些责任本该由自己承担却由他人代替自己承担”等问题,最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环卫工人”等,讲述他们担当责任的故事。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意识到社会中的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明白认真履行责任的重要性,要勇于承担责任。

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公共职业素养,明白实现生涯价值需要公共职业素养,教师要善于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与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内容,如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题“善用法律”、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题“服务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将其与生涯规划教育联系起来开展教学。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结合职业需求、就业环境等外部条件,组织学生探讨工人、教师、警察、检察官、律师等行业要求与岗位职责,让学生熟悉不同的行业,初步认识职业,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发展信息,明确各个行业的特点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

三、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

九年级学生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体验式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参与社会和接触社会的机会,在社会实践中丰富体验,提高适应能力,具备决策能力。九年级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生涯规划体验的实践性,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长、能力、兴趣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体验活动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初步的规划。

(一)培养学生规划人生的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生涯规划教育,不是让学生立刻对自己进行规划,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成长的内驱力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规划学业、规划人生的意识。只有意识到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人生需要进行规划,才能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坚定信念,构建完整幸福的人生。九年级学生面临着择业还是升学的选择,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题“坚持改革开放”时,教师可以播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视频,分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原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现实的认知,对未来充满期待,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学本课第二框题“走向共同富裕”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共同富裕的内涵,让学生了解贫富差距,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题“创新改变生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创新产业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关注职业规划与未来就业趋势,提高竞争意识。

(二)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职业体验

初中生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就很难体验不同的职业,认识不同职业的社会价值,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有效的规划。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职业体验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自然、接触社会,思考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九条提出:应当鼓励和支持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劳动教育。丰富多样的职业体验,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对职业有初步的认识,了解职业的具体要求,熟知工作内容,建立对职业的认知,全面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促进知行合一。例如,教学九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二框题“多彩的职业”时,教师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开展工作选择讨论、社会职业调查、生涯人物访谈、职业规划手抄报等活动,讓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选择职业,明白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专长是什么,以及拥有什么样的经验和能力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与兴趣的关系,为职业发展做准备。

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因此,教师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设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相应的能力,为职业生涯奠基。教师可以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在研学活动中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访企业、商场、科研单位、党政机关等,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熟悉工作的种类和不同职业的行业规则,提高职业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探究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仅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生涯规划教育还不够,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学校领导要具备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落实生涯规划教育。

注: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2年度B类课题“初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2022B124)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高校辅导员创新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索
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