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一核五翼”区域教研模式建构策略

2024-04-10 13:43刘琴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

刘琴

摘 要:学前教育区域教研通常存在制度不健全、教研内容浅表化、教研形式单一化等问题。为解决学前教育区域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南宁市良庆区提出学前教育“一核五翼”区域教研模式,从建设与完善区域教研机制、开展教研互助活动、构建梯队教研队伍、发挥优质园辐射引领作用、深化区域教研主题研究等五个方面,助力区域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前教育区域保教质量整体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一核五翼”;区域教研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4-0034-03

《“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推进学前教育教研改革,强化教研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服务,完善教研指导责任区、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制度,实现各类幼儿园教研指导全覆盖。教研工作既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具有广覆盖、涉面宽的特点,对促进区域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大多数学前教育区域教研缺乏顶层设计,存在区域教研制度不健全、区域教研形式单一、区域教研“孤岛化”、区域教研内容浅表化等问题,不利于区域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南宁市良庆区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构建了学前教育“一核五翼”区域教研模式,从完善区域教研制度、开展教研互助活动、构建梯队教研队伍、发挥优质园辐射引领作用、深化区域教研主题研究等五个方面提升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水平,促进区域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整体提升。

一、建立机制,保障区域教研工作开展

建立机制主要指向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用于解决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工作中制度不健全、教研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不够全面等问题。区域教研机制是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建立学前教育区域教研运行机制和一系列规章制度,可以保障区域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南宁市良庆区通过成立组织机构、明确教研目标、建立程序化的运行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机制,有效推动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工作的开展。

(一)成立區域教研组织机构

学前教育区域教研组织机构的成立,有利于推动区域教研的开展。南宁市良庆区成立的学前教育区域教研组织机构为南宁市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以下简称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由良庆区教研室、良庆区学前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良庆区各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教研骨干组成,共有18人,包括教研室专职教研员1人、幼儿教育专干2人、高校教师4人、良庆区核心保教管理人员11人。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负责学前教育教研工作业务指导,制订区域教研工作计划,参与区域教研活动,组织幼儿教师学习培训,跟踪指导、监督和检查区域教研情况,确保区域教研工作扎实、深入地展开。

(二)建立目标与保障机制

目标是行动的导向,保障机制是确保任务完成和目标达成的重要制度。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坚持目标统一,以解决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学前教育区域保教质量整体提升为目标,建立了相关保障机制。如,为达成学前教育区域教研目标,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建立了区域教研互助制度、人才梯队培养制度、项目园培育制度等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区域教研的作用,促进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区域幼儿园保教质量。

(三)探索区域教研“三步”运行机制

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结合本区域学前教育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开展调研、确定教研主题、学习培训—教研实践、深化主题教研—教研评估、提炼教研成果”的区域教研三步运行机制,使区域教研活动得以稳步推进。首先,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对区域内幼儿园的教研现状、师资水平、保教情况等进行调研,确定区域教研主题,同时组织幼儿教师围绕区域教研主题开展学习和培训。其次,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根据区域教研主题,引导幼儿教师通过工具量表、观察记录、教育反思等形式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深化认识,促进专业成长。最后,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对区域教研活动进行评估并提炼教研成果,如在“幼儿园户外游戏材料的投放”区域教研活动中,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运用评估量表对教研前、教研中、教研后三个阶段的教研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幼儿教师是否掌握户外游戏材料投放方法、能否凝练出可复制可借鉴的教研成果。区域教研“三步”运行机制有利于优化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活动设计,提升区域教研活动的质量。

二、教研互助,实现区域教研资源共享

为解决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孤岛化”的问题,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构建了三级教研互助共同体,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区域教研网络,定期开展现场联动教研、区域联动教研、网络联动教研,实现三级教研同频共振、共同发力,促进区域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整体提升。

首先,建立横向教研互助网。横向教研互助网主要由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项目龙头园(以下简称“龙头园”)、项目孵化园(以下简称“孵化园”)、以及项目龙头园、孵化园之外的幼儿园(以下简称“普通园”)组成。近年来,良庆区全力推进区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从2019年至2022年,公办幼儿园从28所增至60所。截至2022年,良庆区共有幼儿园116所。为提高学前教育区域保教质量,良庆区将116所幼儿园划分为三个层级,构建了三级教研互助共同体。目前一级教研互助共同体成员为6所“龙头园”,二级教研互助共同体成员为20所“孵化园”,三级教研互助共同体成员为90所“普通园”。横向教研互助网成员单位定期开展区域主题教研、联动教研,共同探讨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问题。

其次,建立纵向教研互助网。良庆区以“龙头园”为引领,以片区划片、专题划片为原则,构建纵向教研互助网。每个纵向教研互助网由“龙头园+孵化园+普通园”构成,串联各级各类幼儿园,形成学前教育区域教研纵向学习共同体。纵向教研互助网可以起到以强带弱的作用。如,在“创设以儿童为本的游戏环境”主题教研活动中,不同层级的幼儿园可以通过研讨、观摩等教研活动形式,共同推进教育实践研究,探索创设富有童趣、开放、自主的游戏环境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师创设儿童游戏环境的能力。

构建纵横交错的区域教研网络,有利于实现区域教研资源的共享,促进优质园与薄弱园建立联系,确保各级各类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既能够找到“最近发展区”,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梯队引领,促进区域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培养幼儿教师人才梯队,可以解决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力量薄弱、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低的问题。为培养学前教育区域教研骨干力量,推动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活动的开展,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非常注重幼儿教师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培养,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首先,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成立了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小组。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小组由兼职教研员、教研中心成员、骨干教师构成。兼职教研员包括内聘兼职教研员和外聘兼职教研员,教研中心成员由管理团队、教育团队、保育团队三类团队的人员构成。其次,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非常重视培养教研人员,如在培养人才梯队过程中,为教研人员设置了培养目标,明确工作职责,搭建学习平台,指导他们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开展推广典型经验、举办专题讲座、上示范课、送教下乡、观课议课评课、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业务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教研人员在区域教研活动中的示范作用。此外,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将兼职教研员、教研中心成员、骨干教师纳入区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库,为他们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构建了“教研骨干+名园教研骨干+高校教师+教育部‘安吉游戏试点园指导专家”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成员围绕幼儿教育问题或教研主题,开展“线下+线上”联合教研活动,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教研水平。最后,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抓住每一次业务竞赛的契机,以赛促研,搭建“赛、研、训”平台,促进区域教研人员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如,在“2023年南宁市幼儿园教师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与参赛园教师共同讨论备赛方案,组织参赛教师、指导教师围绕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游戏活动策略支持、一日活动设计等内容进行联合教研、模拟练习,做到研中有训、以赛促教,有效提高了学前教育区域教研骨干教师的专业技能。

四、项目培育,发挥优质园的辐射引领作用

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以项目培育、协同发展、优质园带动薄弱园的形式,充分发挥优质园的辐射引领作用,逐步提升区域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遵循“双向甄选、试点先行”的原则,从城区内116所幼儿园中遴选一批幼儿园作为项目园培育对象。城区教育局、高校、项目园三方协同,分期分批组织项目园教研骨干外出培训,通过专家讲座、跟岗研修、名师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开展研修活动。项目园教研骨干外出学习培训返岗后,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利用先进地区学前教育的资源优势、渠道优势和平台优势,与项目园共同针对幼儿园保教问题开展实践研究,从办园品质、保教质量提升、教研团队打造等方面展开交流,培养项目园骨干教研人员。此外,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通过“一晒二帮”的形式培育教研“实验田”,以点带面,提高区域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一晒”是指不同层级的项目园定期通过教学成果汇报、教研活动展示、教研成果分享等,推进项目园教学改革,发挥项目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壮大学前教育区域教研团队。比如,在“放手游戏,发现儿童”保教提升行动中,“龙头园”定期开展成果汇报活動和教研展示活动。“二帮”是指“龙头园”帮助和指导“孵化园”开展教研活动,“孵化园”再协助和指导“普通园”开展教研活动,通过研究真问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培育优质园教研“实验田”,使其在区域教研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五、深化主题研究,提升区域教研质量

教师内驱力不足、教研内容浅表化、教研形式单一化、教研不深入等是影响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活动效果的主要因素。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从教研内容、教研形式等方面进行延伸与拓展,形成了以提升学前教育区域保教质量为中心的教研“深化圈”,解决区域教研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单次教研活动如果聚焦的问题过多,教研重点就不够突出,很难进行深入的研究。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立足问题开展深度教研活动,要求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再开展案例分析、交流讨论、实践反思等教研活动。比如,在“看懂游戏,改变儿童观”主题教研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围绕幼儿游戏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而且要聚焦“看懂”这个词语深入挖掘教研内容,做法如下。首先,幼儿教师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关于游戏观察的“最近发展区”相关问题及困惑。其次,幼儿教师结合幼儿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及发展目标,了解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明确教师支持策略,并通过自主学习寻找理论支撑。最后,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幼儿教师要复盘幼儿游戏经过、明确幼儿在游戏中的需要,在实践探索中进行总结与反思,深入探究问题。

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鼓励区域幼儿园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落实教研常态化,形成教研范式,同时组织区域幼儿园持续开展教研活动,尝试将课题研究成果向区域幼儿园进行推广。如,良庆区学前教育教研中心依托南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普及普惠视域下构建学前‘一核五翼区域教研模式良庆样本的实践与探究”这一课题,引领区域幼儿园开展了“‘靶单式园本教研的策略与方法”等子课题研究,鼓励区域幼儿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

学前教育“一核五翼”区域教研模式具有系统化和整体性的特点,为区域幼儿教师搭建了专业共建、联盟共享的教研平台,培养了一批教研骨干,初步探索出适合学前教育的区域教研范式,总体上促进了区域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发展,提升了区域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但是目前良庆区学前教育区域教研阶段性研究成效还无法完全应对学前教育发展要求,“一核五翼”区域教研模式有待优化与完善,因此,必须加强区域协同教研指导,创新“一核五翼”区域教研模式,探索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新范式,促进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区域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提升。

注: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普及普惠视域下构建学前‘一核五翼区域教研模式良庆样本的实践与探究”(2023B246)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
论我国学前儿童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不足及其完善
例谈微视频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从学前教育的前景和就业状况谈幼教学生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实习日记在师范生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之初探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