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读书 可慰平生

2024-04-11 07:50程广海
共产党员·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驼峰边城沈从文

程广海

我永远忘不了读初三时的那个冬天。那一天,雪花飞舞,到处白茫茫一片。办完辍学手续离开学校时,班主任老师早已等在了大门口。他显然等了很久,不停地跺着双脚以抵挡寒冷的侵袭。他说:“凭你的成绩,考个高中或中专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一辍学,真是太可惜了。”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家里穷,母亲长期身体不好,几乎不能参加地里的劳动,生活的重担都落在父亲一个人的肩上。我又是老大,弟弟妹妹还要上学,看着日益憔悴的父亲,不得不作出了辍学的决定,想早点儿帮父母擔起生活的重担。分别时,老师送了我一本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的《猎人笔记》。他知道我一直很喜欢作文课,作文也经常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他嘱咐道:“虽然不上学了,可别忘了学习啊!”我把那本书小心翼翼地夹在单薄的棉袄里,目送着老师走远了,终于忍不住掩面哭泣起来。微弱的哭声回荡在那个寂寥干冷的冬天,无助又悲凉。

我很快就参加了工作,成了鲁南一个偏僻矿区的一名矿工。在矿上,闲暇之余大家除了喝酒就是闲逛。我也渐渐“入乡随俗”,任凭青春岁月就这样悄然溜走,却不懂得珍惜。有时候也想着应该读读书,但繁重的体力劳动让我太过疲惫,很难有读书的心情,只能偶尔看看老师送给我的那本《猎人笔记》。每次翻看,都忍不住有几丝怅惘,感慨自己的生活离读书学习越来越远了。但是手摸纸张的那种触感,又让我觉得人生似乎还有那么一点点若隐若现的希望。

鲁迅有句诗——“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这话同样适用于当初的我。我萌发买书、读书的念头也是缘于一次偶然事件。那时,我和其他三个采煤工住在一个宿舍里,平日里常疯疯闹闹。有一次他们三人喝醉后,把宿舍的暖水瓶全打坏了,闹得很不愉快。我一气之下,就去了矿区的新华书店看书,以打发无聊的时光。在书店,我被一排排崭新的书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并很快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书。那是一本小说集,是冯苓植所著的《驼峰上的爱》。小说中强烈的母爱和草原美丽的景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心中文学的种子开始萌芽,让我想要尝试创作。现在回头看,与书结缘的起心动念有些好笑,但读书确实是自那时起真正融入了我的生活和生命。

从那以后,每当生活中遭受挫折或者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时,我就默默地坐到书桌前,伴着缕缕青烟,还有《猎人笔记》和《驼峰上的爱》这两本书,尝试着提笔写点儿什么。有时候写着写着,会有眼泪情不自禁地滑落。是因为在风雪之中送我书的老师呢,还是因为诉说不尽的磨难?或许什么都不“为”,或许什么都“为”!但是我觉得,一个人能这样静静地读一会儿书、想一些事情、写一些字,又有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可以怀念,也是很幸福的。可惜的是,那本《驼峰上的爱》在一年后怎么也找不到了。我各处留心去买,也未能如愿,留下一桩憾事。

因为喜欢读书,我有幸慢慢接触到矿上的一些文学爱好者。走进他们的圈子,我才知道书的海洋是多么浩瀚,也了解到当时的文学思潮和动态,并因此知道了沈从文。1922年夏天,经历和目睹了漂泊、战争、生死的沈从文,从闭塞的湘西来到北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客店里。从此,这个极具个性化的“乡下人”开始了他人生的孤独之旅。许多年后,当孤独的我翻开《边城》,便立刻被那细腻的文笔和凤凰古城深深吸引。我一遍又一遍地重读着这本书,遥想着湘西的神秘,回味着边城淳朴的民风,也体味着作者的孤独。沈从文向往古老的、朴素的人性美,这向往使他将笔端转向自己魂牵梦绕的凤凰边城,描写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身上闪烁着的人性之光。他说:“我只想造座希腊小庙……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他通过这种理想主义的追求以及极其强烈的抒情色彩的描写,表现了“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种独特的文学创作注定了先生的孤独之路。就连沈从文自己也忍不住感慨:“很多人看我的书近似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视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视了。”

我从此对沈从文的作品情有独钟。当时,我们小地方很难买到他的书,我就托到上海购买机器的师傅帮我买。我还鼓起勇气,给《沈从文传》的作者——湖南师范大学的凌宇老师写信,询问从哪里可以买到《沈从文全集》。没想到,凌宇老师竟然在1991年12月24日给我回了信。虽然仍然没有买到心仪的书,但凌宇老师的鼓励更加坚定了我读书和写作的信心。1991年,我有幸参加了山东师范大学第二期作家班。那些日子,晚饭后我常独自一人漫步在校园里寂静的小路上,感慨人生际遇无常。

因为读书和写作,我的内心十分敏感,对一草一木以及一切的动物都充满了爱怜之心。我会为一株艳丽的花、一棵挺拔的树而激动,为一把闪亮的犁铧、一堆金黄的小麦而雀跃,会因为看到天鹅飞起来、听到杜鹃的第一声啼鸣而忍不住倾注笔墨,寄托深深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沈从文先生所说的“美,有时不免让人伤心”。生命的悲剧虽不可避免,生命本身却很美。越年长,经历得越多,就越能品味那苦后的甘甜,也越能释怀。诚如沈从文所说:“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

季羡林老先生在一篇散文里说:“有福读书,可慰平生。”读书,的确是人生美事一桩。一本好的书,它总能带来某些神圣的令人尊敬的意味,让人回味无穷。读着这样好的书,外界的纷纷攘攘便都丢开了,那颗被世俗熏染的心也得以沉静下来。我时常于夜里享受着这难得的意境和氛围,于孤独中感受着生命中另一种蓬勃的张力和回声,恍惚之间,仿佛又回到宁静的故乡。山顶,苍白的月亮挂着,远处的树木在朦胧之中显得黑幽幽一片。我信步而行,找一块光滑的石板坐下,遥望远处的灯光。天地间渐渐静得动人,空气更加清润凉爽起来。我就这样坐着,默默地把烟吸得一明一暗。直到烟味萦绕斗室,才恍然醒转……

猜你喜欢
驼峰边城沈从文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驼峰场编发线向到发场交授权电路探讨
驼峰第三制动位减速器夹停钩车问题的改进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对驼峰测长的改进设想
驼峰里面装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