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脑”到“深刻”:台剧逆袭

2024-04-12 08:45姜雯
南风窗 2024年8期
关键词:无脑偶像剧大陆

姜雯

对于“80后”“90后”来说,总有一部台湾偶像剧,打开了我们情窦初开的眼。

对于很多人来说,台湾偶像剧的鼻祖绝对是2001年播出的《流星花园》,这段穷家女与富家公子的爱情故事更是被各个国家抢着翻拍。在中国台湾,因着《流星花园》《麻辣鲜师》的爆火,“偶像剧”自此成为一个正式剧种。

对笔者来说,人生的第一部偶像剧是2001年12月开播的《薰衣草》。其实真正看到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距离开播日期已经过了一阵子,年少的我们通过DVD才接触到这部剧。

我还记得,那是周末的某个下午,我们几个闺蜜神神秘秘约在某个人的家里,小心翼翼将DVD推进播放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梁以薰带着自己和晴川的孩子离开人世,独留已成为歌手的晴川用一生回忆他们比薰衣草花田还美丽短暂的爱情,几个女孩抱头痛哭。

那时候,资讯不发达,电视被家长管控,加上看这种“会导致人早恋”的电视剧本身就犯了天条,所以为了回味剧情,我们往往会偷偷买一本《薰衣草》纸本书,茶余饭后默默抄下剧中的经典台词,并在每个放空的片刻,幻想自己成为偶像剧女主角。

伴随我们走过花季雨季的偶像剧有长长的一串名单:《海豚湾恋人》《MVP情人》《千金百分百》《王子变青蛙》《恶作剧之吻》《天国的嫁衣》《命中注定我爱你》《败犬女王》《痞子英雄》《我可能不会爱你》……

从2001年到2011年,台湾偶像剧经过了黄金十年。随后《我可能不会爱你》在第47届金钟奖上大放异彩,也成了台湾偶像剧最后的高光时刻。

2011年后,台湾偶像剧进入低潮。

然而伴随着偶像剧的式微,台剧的新气象开始蓬勃了。《一把青》《我们与恶的距离》《想见你》《做工的人》《俗女养成记》《有生之年》《八尺门的辩护人》《华灯初上》等电视剧的热播,让我们猛然发现,台湾电视剧正褪去“偶像剧”曾经千篇一律的外衣,开始探索多元题材和社会议题,而其尺度之大、制作之精良,也让人好奇—

台湾电视剧在这20年间,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流变与转型?

偶像剧时代

台湾偶像剧在中国大陆的流行,有着各种层面的原因。

首先,流行文化往往容易从发达地区输出到发展中地区。2000年代的台湾经济虽然开始走下坡路,但经历了30年的腾飞,还是拥有此前打下的良好地基。而中国大陆的经济虽然在飞速发展,但娱乐产业尚未发达,所以一直以来,中国大陆都是港台流行文化的输入地。台湾电视剧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看来是十分新潮的,有时候会成为学生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在台湾偶像剧盛行的时候,韩剧也曾短暂流行过,经典韩剧莫过于《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浪漫满屋》等。然而,两岸文化的同源性以绝对优势完胜了“韩流”。

就内容上来说,如今看起来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的剧情和台词,在当年的青少年眼里,却代表了挣脱现实枷锁的勇气和对浪漫爱情的无限向往。

以《流星花园》为例,虽然是老套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叙事,但是女主角杉菜的角色塑造并不扁平。杉菜自称“杂草”,自小出生在贫困家庭,却被父母逼迫进入贵族学校,而她顽强的“草根性”最终俘获了男主角道明寺的“芳心”—

面对校园霸凌,她会破口大骂;怒揍道明寺后,她会拔腿就跑;被富家女当众羞辱,她骄傲地说出“我是除不掉的杂草”;即便面对道明寺的势利母亲,她也会说出“死老太婆,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相较于“柔弱温婉”的传统女性形象,“强势”和“泼辣”的女主角在当年格外受到欢迎(又如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里的全智贤)。

《我可能不会爱你》在第47届金钟奖上狂揽7项大奖后,“李大仁”变成我们荧幕上的“最后一个老公”,台湾偶像剧在2011年正式进入尾声。

从《流星花园》开始,台湾偶像剧每年都有不少爆款:2002年的《超人气学园》《MVP情人》、2003年的《海豚湾恋人》《千金百分百》、2004年的《斗鱼》《天国的嫁衣》、2005年的《王子变青蛙》《恶作剧之吻》、2007年的《转角遇到爱》、2008年的《命中注定我爱你》……无论是主打浪漫唯美抑或是虐心搞笑,这些偶像剧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但与此同时,千篇一律的剧情和人物设置,也导致了台湾偶像剧进入它必然的疲软期。

2009年發生了一个小小转变。偶像剧《败犬女王》以一种“新潮的生活方式”,带着话题度进入观众的视野。剧中女主角单无双是30岁出头的女强人,没有结婚也没有男朋友,即便工作表现突出,也还是三姑六婆眼中的“败犬”。但“败犬”却遇到了小自己8岁的卢凯斯,对方对自己展开热烈追求,一段“姐弟恋”就此在屏幕上展开。借此剧,社会上开展出许多对“女人三十”“姐弟恋”“败犬”等话题的讨论。

将浪漫爱情与社会议题有机结合,给台湾偶像剧带去了转机。在《败犬女王》同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小高峰:《爱就宅一起》《痞子英雄》《下一站,幸福》《犀利人妻》《小资女孩向前冲》《我可能不会爱你》等不同题材的电视剧,因为将镜头对准不同族群不同世代,讨论了社会关心的各种话题,而备受欢迎。

《我可能不会爱你》在第47届金钟奖上狂揽7项大奖后,“李大仁”变成我们荧幕上的“最后一个老公”,台湾偶像剧在2011年正式进入尾声。

一起进入尾声的,也是“80后”“90后”的青葱岁月。

反向输入与挣扎转型

有趣的是,在台湾偶像没落的日子里,大陆电视剧—更确切地说,是大陆古装剧—正在“反向”输入台湾。

2012年,《甄嬛传》刷新了台湾各大电视台8点档的收视率。除此之外,《步步惊心》《武媚娘传奇》《琅琊榜》《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延禧攻略》等古装剧,都在台湾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热潮。相较于大陆古装剧庞大资金带来的优良制作,台湾偶像剧不论在审美上还是制作上都相形见绌。

其实,台湾失去的不仅是电视剧市场。随着内娱的壮大和发展,以及流媒体平台和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兴起,台湾观众开始主动接收大陆流行文化。除了电视剧,台湾年轻人也开始看大陆综艺,开始从抖音等平台学起了“大陆歌”。与此同时,台湾艺人纷纷来到大陆演艺圈寻求发展,而《康熙来了》于2016年的停播更像是一个“标示性”时间,宣告台湾流行文化的正式“退流行”。

不过,台湾电视剧也没有就此“摆烂”,而是开启了一番“自救”。

2016年,由王小棣、蔡明亮等八位导演牵头筹划的“植剧场”开始致力于投入单元剧制作,并力邀吴慷仁、杨丞琳、蓝正龙等演员加入合作。“植剧场”总共有四大类型,分别为“爱情成长”“惊悚推理”“灵异恐怖”“原著改编”,在两年间推出了8部戏剧,包括《恋爱沙尘暴》《荼蘼》《姜老师,你谈过恋爱吗?》《天黑请闭眼》《花甲男孩转大人》等。

可惜的是,这些电视剧大多叫好不叫座,在两岸的电视剧市场都没有激起太多水花。但“植剧场”起了一个转型的好头,也为日后台剧发力奠下基础。

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部电视剧—《一把青》。这部改编自白先勇小说的时代剧于2015年底上档,前期制作耗费3年,制作团队更是去到南京和上海取景和考据。

在台湾电视剧疲软的日子里,《一把青》让两岸观众眼前一亮。同时,主演男主角的吴慷仁也走进了大陆观众的视野。《一把青》也证明了台湾戏剧的实力—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台湾的制作团队和演员还是能够有不俗的表现。

也正是在这段艰难的转型时期,台湾电视台与HBO Asia合作试水,2017年播出的《通灵少女》成为第一部在HBO登陆的华语电视剧。《通灵少女》讲的是一个16岁少女拥有特殊能力,并帮助众生解决千奇百怪人生困惑的故事。作为HBO投资的第一部华语电视剧,《通灵少女》聚焦于闽南地区的风俗文化,这样的题材或许可以吸引海外观众,但对于本地观众来说,却没什么新意。

流媒体平台转型期,台湾电视剧牢牢把握住机会,2019年,终于迎来了集体爆发—由吴慷仁和贾静雯主演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开播即收获不凡的收视率,并引发台湾法律界、医学界、媒体界、社工界等各个领域人士对剧中人物和议题展开讨论。《我们与恶的距离》也震撼了大陆的观众,这部剧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4分,被网友誉为“十年来最好看的台剧”。

流媒体平台转型期,台湾电视剧牢牢把握住机会,2019年,终于迎来了集体爆发。

次年初,由许光汉和柯佳嬿主演的爱情悬疑剧《想见你》以极佳口碑打开了大陆市场。随着《想见你》的热播,伍佰的《Last Dance》更是被剧迷们送上热搜。这部剧在豆瓣收获9.2分的高分,以崭新的形态再次向两岸观众展现了“台式爱情”的魅力。

由此,台湾电视剧成功完成了转型。

台剧逆袭

紧接着,我们迎来了《俗女养成记》,它像是从台湾吹来的一股清新的风。《俗女养成记》改编自作家江鹅的同名小说,讲的是39岁的陈嘉玲在台北没房没车没老公,还丢了工作,从台南到台北,奋斗了近20年,却落得一场空。

不同于“败犬”单无双(本质上《败犬女王》还是没有脱离偶像剧的浪漫爱情),《俗女养成记》展现了一个“俗女”跌跌撞撞又踏踏实实的40年人生路,和她平凡可爱而理直气壮的生活。陈嘉玲不是那种只会在电视剧里出现的女人,而是真实到可以照见很多普通女性的身影。

从2019年之后,台湾几乎每年都会出一部现象级电视剧:2020年关注工人议题的《做工的人》;2021年的嫌疑犯罪剧《逆局》、生活剧《俗女养成记2》;2021年延续到2022年的爱情悬疑剧《华灯初上》;2023年讲述中年危机的《有生之年》、关注外籍劳工议题的《八尺门的辩护人》等。

《我们与恶的距离》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其对人性和社会议题的高度探讨:是什么原因让李晓明这样一个普通人成为随机杀人犯?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到底经历什么样的变迁?杀人犯的家人有权利好好生活在这个世界吗?没有杀人的我们,是否真的就是“好人”?隔着荧幕的“键盘侠”、掌握第四权的媒体,社会舆论这把隐形的利刃又“杀害”了多少人?人和人之间,是多么缺少沟通?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穿透剧情表面,让这部剧具有了其他台剧所难以匹敌的思想深度。

《华灯初上》则选择了一个在台湾很特殊的题材—酒店文化,并围绕妈妈桑罗雨浓和苏庆仪展开了一段对凶杀案的叙述。而林心如作为监制和主演,让大陆观众看到了“紫薇格格”的蜕变与成长—要知道,林心如可是比《流星花园》还早先出现在大陆观众视野里的“偶像”。

一部电视剧的成功,除了优质的内容,还需要演员的演技。在台湾偶像剧退潮的这些年里,台湾少了一些“偶像”,却多了一些实力派演员—吴慷仁就像一匹黑马,出现在大陆观众面前。除此之外,經历早期偶像剧的洗练后,像贾静雯、周渝民、杨丞琳、阮经天、杨谨华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早已脱去古早台剧中相对夸张、幼稚的表演风格,有了新的面貌。而新生代演员诸如许光汉、柯佳嬿、林柏宏等人,同样因着不俗的演技,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实力偶像”。

陈嘉玲不是那种只会在电视剧里出现的女人,而是真实到可以照见很多普通女性的身影。

除了上面提到的“现象级”电视剧外,其实还有很多讨论度不高,但题材多元、内容优良的电视剧。例如2020年关于另类婆媳关系的《我的婆婆怎么那么可爱》,2021年描绘消防员的《火神的眼泪》、讲述茶叶商战的《茶金》,2022年贾静雯主演的《妈!别闹了》、讲述女性遭遇性暴力议题的《她和她的她》,2023年吴慷仁主演的犯罪悬疑剧《模仿犯》,还有今年的大尺度爱情轻喜剧《爱爱内含光》,以及即将播出的由林依晨和许玮甯主演的《不够善良的我们》……

在不知不觉间,台湾电视剧正在悄悄逆袭。从浪漫爱情的单薄和“无脑”,再到现在的多样话题和多元文化,台湾电视剧的逆袭,是它讲过的最好故事。虽然不如大陆电视剧的“大制作”,但突破偶像剧桎梏的台湾电视剧,赢在了内容的多元和题材的丰富。关注社会议题、关注不同职业,以及从更细腻和新潮的角度探讨家庭和亲密关系,也让台湾电视剧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又切入当下社会,创作、表演和制作水平都在提升,台剧给我们无限启发,也让我们更加期待未来它所创造的惊喜。

猜你喜欢
无脑偶像剧大陆
偶像剧&生活剧
“无脑”机器人可逃脱复杂迷宫
美甲店女孩
埃及迷妹 为中国偶像剧痴狂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爱胸大无脑女的代价
冰之大陆
机器换人,并非用“无脑”换“有脑”
中韩泰的偶像剧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