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康复护理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PKP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4-04-12 10:18郭薇卓冬砚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性骨折多元化骨质

郭薇 卓冬砚

连云港市中医院骨科,连云港 222000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骨质疏松发病率逐渐增加,而骨质疏松常诱导骨折的发生,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1-2〕。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出现腰背部疼痛、行走困难等现象,而该类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案较为保守,护理不当极易造成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目前临床常采用经皮穿刺椎体形成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5〕。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期康复尤为重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机体的愈合。综合临床实践发现,常规护理较为单一、简洁,并不适用于PKP手术治疗。相关研究可知,多元化康复护理是以患者整体为出发点的一种全面、系统的护理,对患者早期临床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6〕。对此,本文主要分析多元化康复护理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PKP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接治的104例行经皮穿刺椎体形成术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模式的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行常规护理,51例)和多元化组(行多元化康复护理,53例),其中常规组男17例,女34例;年龄54~76岁,平均(59.72±4.16)岁;骨折类型:合并腰胸椎骨折12例、腰椎骨折18例、胸椎骨折21例。多元化组男20例,女33例;年龄54~78岁,平均(60.01±4.37)岁;骨折类型:合并腰胸椎骨折13例、腰椎骨折17例、胸椎骨折23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纳入标准:①符合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指标〔7〕;②出现明显的腰背疼痛、行走困难等表现。排除标准:①伴随严重心、肺、肾、肝等脏器功能障碍;②合并严重精神异常。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测并进行宣教,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多元化组:行多元化康复护理,①护理准备:术前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详细记录患者及家属信息,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病房设置。②多元化宣教:对患者展开系统性健康知识宣教,将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知识、PKP手术原理、并发症及康复相关知识通过图片、影像资料、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积极鼓励患者与病友进行沟通交流,建立治疗信心的同时舒缓患者情绪。③多元化康复指导:术后结合患者机体情况,为其制定系统化、多元化的康复方案,同时密切关注患者下肢及胸部感知觉、肌力等情况,预防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卧6 h,减少患者活动,可促进骨水泥的聚合,提高其硬化强度,6 h后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并帮助患者以轴线进行翻身,若患者未出现头晕恶心等状况,可在家属的帮扶下进行床下活动,术后2 d在康复师一对一指导下进行腰背部主动、被动康复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的康复原则进行;除了西医康复之外,根据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按摩、针灸等传统康复治疗。④多元化饮食指导:根据患者饮食习惯进行饮食计划,术后1~14 d避免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以清淡饮食为主,随着机体的恢复,将清淡饮食逐渐转变为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但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为骨组织修复提高营养支持。持续护理1周。

1.3 观察指标

1.3.1两组住院情况对比 由护理人员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进行比较。

1.3.2两组疼痛情况对比 由护理人员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8〕评估患者护理前、护理1周后疼痛情况,并记录其疼痛缓解时间,其中VAS评分量表总分最高分数为10分,从0到10分别表示无疼痛与难以接受的剧烈疼痛。

1.3.3两组运动情况对比 由护理人员分别在患者护理前、护理1 w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调查表(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9〕评估患者运动情况,Oswestry评估表按0~5级计分法,最高分为45分,分数越高表示受评者功能障碍越严重。

1.3.4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由护理人员分别在患者护理前、护理1 w采用Barthel指数(the Barthel index of ADL,BI)〔10〕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该量表最高分为100,当得分>60分时表示受评者生活能基本自理;当分数在41~60分时表示受评者日常生活需要帮助,中度残疾;当分数在21~40分时表示受评者日常生活明显依赖他人帮助,重度残疾;当分数在≤20分时表示受评者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帮助,完全残疾。

1.3.5两组睡眠质量对比 由护理人员分别在患者护理前、护理1 w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leep Dysfunction Rating Scale,SDRS)〔11〕评估患者睡眠情况,SDRS主要评估患者睡眠是否充分、其质量情况、睡眠时间、失眠情况等,以0~4级进行计分,总分为40分,分数高表示睡眠情况差。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比较

常规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长于多元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护理后常规组患者VAS评分高于多元化组,其疼痛缓解时间长于多元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Oswestry评分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Oswestry评分均下降,其中多元化组Oswestry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Oswestry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

护理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上升,且多元化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分,

2.5 两组SDRS评分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SDRS评分均降低,且多元化组分数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SDR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胸腰椎是人体重要的支柱,为机体提供运动、负重等功能,当其发生骨折性损伤后会引发机体出现剧烈的疼痛,严重还能致使患者丧失自我生活能力,导致残疾〔12〕。PKP治疗采用微创科技将骨水泥注入损伤椎体,保持椎体的正常高度,进而达到稳定脊柱的效果。对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而言,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自身对康复的主观意识,了解并患掌握康复相关知识及技能,对PKP术后机体修复有一定积极影响〔2,13〕。

本研究发现,常规组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长于多元化组;护理后常规组VAS评分高于多元化组,其疼痛缓解时间长于多元化组。间接说明多元化康复护理可加快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愈合,有助于患者的预后,与任莹莹等〔14〕在研究中所得出的结果一致。对结果进行分析可知,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多元化康复护理通过对患者展开多样化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为患者提供科学、全面、个性化的护理干预;通过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拉近护患关系,在有效增强患者康复积极性的同时也为患者诉说不良情绪提供了途径;同时在术后密切关注患者下肢及胸部感知觉、肌力等情况能预防并发症发生,保障机体预后。刘美金等〔15〕在研究中指出,多元化康复护理可改善机体运动功能,促进机体康复。本研究与上述结果相符,结果显示: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Oswestry评分均下降,且多元化组Oswestry评分变化更明显。同时结果还显示,护理干预后多元化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与梁丽霞等〔16〕所得结果基本吻合。推测该结果的原因可能为,多元化康复护理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图片、影像资料、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宣教,避免了常规健康手册的枯燥与单一性,将相关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在患者面前,有效提高了患者对信息的理解与把控;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系统化、多元化的康复方案,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患者进行一对一腰背部主动、被动康复训练,同时进行合理有效的中医康复治疗,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情况。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常规组与多元化组SDRS评分均降低,且多元化组分数下降更明显,与殷剑等〔17〕结论一致。进一步说明在多元化护理下,通过系统性的饮食指导及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指导,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入睡困难等给患者带来的困扰,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多元化康复护理能促进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PKP术后的恢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性骨折多元化骨质
老年糖尿病患者须警惕骨质疏松性骨折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骨质疏松知多少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超负荷运动时当心疲劳性骨折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及转归分析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