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信”作文导写

2024-04-14 06:58陈俊霖
中学生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天问中国航天团委

陈俊霖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嫦娥奔月”、屈原《天问》,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都寄托了古代先民与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的渴望与梦想。“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20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20世纪70年代,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神舟系列飞船遨游苍穹;如今,“天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成功着陆火星,举国欢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请你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尹军成)

审题指导

材料分析

从时间来看:材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列举了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于太空的向往和探索的事迹。考生在谋篇布局上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展现不同时期事迹之间的关联与联系,以此凸显航天精神以及“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的主题。

从内容来看:“嫦娥奔月”、屈原《天问》,表明人们对于太空的探索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没有由头的,而是源于先民对于美好的想象。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表明中国古代先民对于太空的想象并没有停留在头脑之中,而是付诸实践,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太空、探索太空,印证自己对于太空的猜想。先辈们对于太空的探索更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再仅仅局限于在地球上探索,而是通过发射卫星、航天飞船去探索太空。在新時代,对于太空的探索在前一代人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不仅仅停留于广阔的太空之中,而是深入到月球、火星之上,去进行探索和了解。考生在写作时应该抓住不同时期探索太空方式的共性与个性,去阐释“探索与超越”的主题和中国航天精神。

从主题来看:本文是一个双关键词主题,“探索”和“超越”在作文之中都要充分展现。首先,考生要理解何为“探索”,从“探索”的对象来看,探索的一般是未知的领域、未知的事物;从“探索”的过程来看,探索的过程常常伴随着艰辛苦难,有时可能甚至会伴随着失败,考生在写作时,可以从上述方面来突出探索的主题。其次,考生还需要抓住材料理解“超越”,从“超越”的对象和“探索”的方式来看,“超越”可以体现在探索太空手段的超越,从“浑天仪”到“东方红”再到如今的“天问一号”,探索的方式和手段不断精进。从“探索”范围来看,可以体现在探索太空范围的超越,从地球周边到月球再到火星,我们不断超越自己已有的认知,去认识更加广阔的星辰大海。从主体来看,“超越”可以体现为对别国的超越,也可以体现为对自己的超越,从停留于想象,到付诸实践,其实就是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最后,作为双关键词主题,考生要抓住“探索”与“超越”二者的关系,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抛弃一方去谈另外一方。正是有了不断的探索与接续奋斗,才能实现不断超越,也正是因为在技术与其他方面的超越,我们才能不断去探索更为广袤的太空。

从写作主体看:本文要求以学校团委身份给“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这要求考生明晰作者的身份不是自己,而是作为一个先进政治团体的一员。而这首先就要求考生要注意称谓的表达,应尽量多用“我们”,少用“我”;其次在语言表达上相比一般的信件要更加的严谨规范,并且应当要有呼吁性的语言,展现共青团这一先进政治团体的先进性。

写作格式分析

本文是一篇应用文,要求考生写一封“慰问信”。“慰问信”作为信件的一种,除了要具有一般信件的格式规范和写作内容之外,还有其作为“慰问信”的独特之处。

慰问信的格式与一般的信件相类似,都由标题、称呼、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首先是标题与称呼,慰问信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直接写“慰问信”,居中排列;另二种是写成“XXX致XXX慰问信”,称呼则应顶格写全称。其次是正文,正文首先要介绍“慰问信”的写作背景、原因,接着再写慰问的具体内容,先是对被慰问者的工作成绩和辛勤努力有针对性地给予肯定的评价,然后针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希望和勉励,号召人们向其学习。最后是祝颂语和落款,祝颂语可以是祝其身体健康、节日快乐,或是此致、敬礼等,都可以。落款要写明发信(电)单位名称(有时单位不止一个,均要署上)或个人姓名,以及时间。

佳作赏析

致敬航天精神,筑就无限未来

(题目紧扣“航天精神”,并且表示了对“航天人”的致敬与称颂,完成写作要求。)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5)班  刘佩垚(得分:54分)

尊敬的“天问一号”团队:

你们好!

我们是来自xx学校的团委(明确写作身份。)。值此“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之际,我们正如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一道欢庆着这航天史上更深远、更壮丽的一笔(明确慰问的背景是“天问一号”的发射,全国人民共同庆贺。)。纵观华夏航天事业发展的书卷,众多像你们一样伟大的航天人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探索,在这永无止境的过程中抒写华丽的篇章(对以“天问一号”团队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和辛勤努力给予肯定的评价。)。特此,我们对“天问一号”团队表示深切慰问与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慰问并致以敬意。)。

中国人的血液里,刻着对那无尽苍穹的向往与探索(分论点一:探索源于先民对太空的好奇与向往。)。在我们的心中,那月亮上住着奔月的嫦娥,玉兔在月宫下窝缩着(化用材料“嫦娥奔月”;联想丰富,从“嫦娥奔月”联想到“月宫玉兔”;用语简洁优美,“窝缩”一词形象生动,使玉兔形象栩栩如生。);那无垠的星河,更寄托着“不知江月待何人”的深沉思考(引用《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丰富论证材料,展现文学素养。),寄托着屈原于汨罗江畔发出那声最后的“天问”喘息,寄托着无数先民与科学家们观天象、制历法的孜孜探求(寄托“天问”喘息与寄托“孜孜探求”搭配不当,可进行修改调整表述。)。这份自古以来便绵延不断的探索与思考,悠扬地吟唱出华夏儿女航天精神的第一篇章,亘古不息(结尾再次回扣本段论点。)。

时间奔腾不息,探索与超越更将永无止境地发展着(分论点二:接续“飞天揽月”的奋斗探索历程。)。随着祖国隆重地站上历史的舞台,一次又一次的航天突破震惊着纵横天下人的目光:只见那“东方红一号”卫星直冲云霄,彰显着我们中国人踔厉奋发的航天精神;神舟系列飞船遨游苍穹,接续奋进着探索的脚步(化用材料中的“东方红一号”与“神舟飞船”展现接续奋斗的探索历程。)。我们中国航天人在荆棘之途中播下奋斗与超越的种子,时至今日,已开出满园的芬芳。而我们更待未来。(本段在论述上还可以进行改进,一是增加例子,三个例子更能增强文章说理的气势;二是本段对于探索与超越的论述较为空洞,能够体现探索不易的可能只有“荆棘之途”,可以改进的是在语言表述上可以使用与“探索与超越”主题更为相关的内容,在行文思考之中,对于探索可以思考当时国家所处的国内国际状况是怎么样的,对于超越则是可以思考所取得的成就在国际上是什么地位,对中国自身有什么作用,丰富论述的层次与说理的深度。)

今天,亿万中国人民高呼着由团队负责而成功着陆的“天问一号”(分论点三:新时代继往开来,协同攻坚。)。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升起的绝不仅是无数科学家的尝试、创新、突破,也不单是航天员们不断挑战着自我机能的极限(此处从科学家和航天员的角度说明了成就来之不易,突出探索的艰辛;也展现了航天精神中的团队精神,成就不是一个人能够取得的,而是需要团队的分工配合。),更是那份勇于探索、协同攻坚、不断超越的中国航天精神(谈论航天精神与“探索与超越”主题之间的关系,航天精神赋能探索之路,实现自我超越。)!回望航天史,经历一路的起伏跌宕,我们从未停下脚步;注视今天众多瞩目的航天成就,我们发出自豪的高呼;展望未来的航天事业乃至全部领域,我们都将更加坚定地以探索、超越的姿态将奔向永无止境的未来(从回望探索的艰险,到注视今天的成就,再到未来事业的进行,很好地紧扣“航天精神”与文章主题“探索永不停步,超越永无止境”。)!

我们再次对团队表示最高的敬意(结尾再次致敬,文体意识强。)。你们已然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给予当代新青年以敢于探索与超越的经验与教诲。我们坚信,在一代代人的接续砥砺中,未来迎接我们的将是芙蓉满塘与磅礴长虹!(最后两句交替使用“你们”和“我们”,并且再次称赞“天问一号”团队身上的航天精神,同时“当代新青年”的表述也符合“团委”这一先进政治团体的表述。最后憧憬未来,体现青年学生的朝气和对祖国发展的自信。)

此致

敬礼!

xx学校团委

2023年11月8日

【点评】从語言表达上看,本文表达凝练,言简意赅。“玉兔窝缩”等词语活灵活现,使得玉兔的形象栩栩如生;“芙蓉满塘”“磅礴长虹”等词语气势磅礴,展现了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

从文章内容上看,本文对材料层次划分准确,对“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的主题把握到位。以时间为轴,向我们陈述了人民对太空的向往、对航天事业的探索,以及新时代航天人对前辈事业的继承和接续奋斗。其次本文很好地完成了题干当中所规定的“慰问信”的写作要求,在开头段介绍了慰问的背景、对航天人的功绩进行了称颂和赞扬,并且在结尾处再次致敬,说其是最好的榜样。文中处处透露着“学校团委”这一先进政治团体的身份设定,以及“特此”“当代新青年”等表述都符合“团委”这一身份的表述规范。

稍显不足的是作者在部分词语的使用和句子的表述上还需进一步斟酌,并且文中部分段落对于“探索”与“超越”的论证稍显空泛,但是瑕不掩瑜,作为一篇考场限时作文,已经是实属难得。

传承航天精神,奔赴飞天梦想

(句式整齐对仗,紧扣“航天精神”。)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3)班  陈  易(得分:53分)

尊敬的“天问一号”团队:

你们好!

遨游苍穹、探索宇宙自古以来便是华夏子民的梦想,而正是有像你们一样日夜辛劳、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以“中国航天精神”书写着属于中国人的飞天蓝图,一步步走近了那看似遥不可及的宇宙之梦(对“天问一号”团队的工作成绩与辛勤探索表示称赞与肯定,略显不足的是没有介绍“慰问信”的写作背景就进行称赞,有点突兀。)。在此,谨代表校团委向你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切的问候(明确写作主体是校团委,语言表达严谨规范。)。

嫦娥奔月、敦煌飞天承载着古代人民对远方的美好遐想,也将更多目光聚焦于那未知的天空。中华民族是富有探索精神的(分论点一:探索精神自古有,代代接力永相传。)!为了那瑰丽梦幻的银河,一代代地探索,一次次地接力,万户身绑数十支“火箭”奔赴天际,辉煌而壮烈,他不是失败,而是以奉献之姿,带领着无数中华儿女继续奔向那未知的星河,这正是中华民族探索从未停步的鲜活写照(化用材料身绑“火箭”飞向太空,通过“举例论证”说明先民所蕴藏的探索精神,并且在论述语言上能够体现探索的不易。)。正如古代先民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当今的科研工作者们接过探索的接力棒,潜心钻研,你们正是其中闪闪发光的一员(此处的论述与前述“万户飞天”稍显割裂,逻辑关系不够清晰,并且比较单薄,可以继续优化。)。“天问一号”成功着陆,正回应了屈原“天问”之思,向那神往已久的宇宙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揭示探索与超越的关系,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探索,才使得我们对太空的认知不断超越以往。)。

探索从未停止,超越永无止境,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持久的,也是艰难的,但一代代像你们一样的航天人从来不惧困难,不仅从未停住探索的脚步,还不断超越着,向无止境的浩瀚飞跃(分论点二:艰难探索不停步,不断超越无止境。)。面对完全未知的天穹,万户超越了自己,超越了时代,在空中绽放了生命的绚烂,为后人的进一步超越指明方向;(举例论证,探索的困难体现在所面对的是未知的事物;超越的对象既是自己,又是时代;超越的意义在于为后人指明方向。)面对技术封锁与军备竞赛,中国航天人砥砺前行,超越封锁限制,不断攻关克难,让东方红在天际中奏响;(举例论证,探索的困难在于外国的技术封锁,超越的对象是自己,超越的意义是奏响东方红,展现大国风采。)前有阿姆斯特朗踏足月面,后便有嫦娥“玉兔”于月背开辟“月宫”,使神话不再只是传说,超越外国探月局限;(对比论证,探索的困难在于之前没有人在“月背”登陆,超越的对象既是别人,也是自己,超越的意义在于使神话变成现实。)而现今,更是有你们“天问一号”团队的不断超越,人类向火星的探索又迈开了超越的步伐(此处的探索和超越体现在向未知的领域继续进军,但是在论述上相比前述案例稍显浅薄,不够深入。)。超越永无止境!一次次地向前迈步,一点点地向远方奔赴,是中国航天人的使命与担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小结:超越永无止境,超越是航天人的使命担当,这里可以再提及一下探索的不易,更好地和段首观点形成呼应。)。(本段运用了大量的例证,古今结合,中外对比,论据丰富,论证详实,很好地展现了探索的艰辛和超越的意义。在这一部分,句式之间稍显有些杂乱,可以重新梳理,使得论述之间形成一种递进关系,如“万户飞天”是想象力的限制,“东方红一号”是自我的超越,“玉兔”月背登陆是同辈的超越等,并且本段部分语句之中对于超越的体现浮于表面,语言表述可以进一步精进。)

纵使眼前已有许多丰硕的探索成果,航天人仍应心中常念“探索从未停止、超越永无止境”的中国航天精神,带领着中华民族朝着实现飞天梦想步步前行(文体意识清晰,针对航天人今后的工作提出希望和勉励,表达中国人共同的愿望,再次回扣题目主题“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航天事业,是艰辛的,更是伟大的(表达航天人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也再一次展现了探索的艰辛。)。在此,再次向你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切的慰问(结尾再次表达致意,并且语言表达准确,符合规范。)。

工作顺利,再创辉煌(最后表示祝福,符合“慰问信”的写作规范。)!

xx学校团委

2023年11月8日

【点评】首先,本文在写作上紧扣“中国航天精神”这一特定内涵以及“航天”这一特定领域,但在举例论证时没有向外延伸。同时本文也很好地把握住了“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的主题,先是论述了探索精神自古就有,接续相传,再是论述了探索的道路虽然充满艰辛苦难,但是我们没有止步,而是勇于探索、善于探索,并且在探索之中实现了超越,超越时代、超越自我、超越同辈。材料丰富,论证详实,虽然部分地方有不完善之处,但是瑕不掩瑜。

其次,本文很好地完成了“慰问信”的写作要求,开头表示称赞,赞成其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文中的中间部分,交替使用“你们”和“我们”,符合“慰问信”的文体表达规范,文章结尾再次对其工作的不易和重要性进行描述,对其给予崇高的敬意,并且文章的祝颂语和落款也相当规范。稍显不足的就是在开头没有先进行背景的介绍。

最后,本文对于“写作身份”把握准确,认识到自己是代表“校团委”而不仅仅是“我自己”。

责编:黄宝婷     E-mail:zxsbhbt@163.com

猜你喜欢
天问中国航天团委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传”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天问一号”的绝招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读屈原〈天问〉之一》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屈原诗·天问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