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深思·详议

2024-04-16 05:07张文玲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灰姑娘绘本思维能力

张文玲

导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在学习数学、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学习行为息息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利用绘本持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将绘本作为一种工具,让学生可以借助绘本发现数学现象、结合绘本理解数学知识,不断深入思考、互相交流与评议。只有让学生在绘本的辅助之下经历细看、深思与详议的过程,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提供支持。

一、细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绘本一般都是包含丰富图示与数学知识的数学绘本,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获得启发。小学生自主阅读绘本,往往被绘本中曲折的故事、有趣的图画、丰富的颜色吸引,没有细细品味,没有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给予引导,一方面组织学生细致地看绘本,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现象,产生对数学现象的兴趣。另一方面,借助绘本中的图示,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细看绘本时获得学习成果。

(一)提出绘本细看要求,发现其中数学现象

教师利用绘本开展数学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先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学生才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出自身学习主体作用。数学绘本中,最具趣味的元素当属其中的数学现象。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认真看绘本,提出“看什么”“往哪个方向看”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学生细看之后,可以自己发现隐藏于绘本中的数学现象,对数学现象充满兴趣。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一)》教学为例,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对不同物体方向、位置的确定,要求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介绍位置,能够理解行与列这两个概念。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数学绘本《国王的生日》,让学生在绘本故事中发现“骑士方阵”的组合这一数学现象,引起学生对行与列的兴趣。为了让学生“细看”绘本,教师提出绘本阅读要求:1.请认真阅读绘本故事,说说人们是以什么方法为国王庆祝生日的?2.骑士团队想出了什么方法呢?他们是如何完成的人数统计,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呢?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绘本,自然会主动寻找相关内容,快速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学生纷纷表示:“哇,骑士们好厉害,他们设计了‘十行十列的方阵,利用每行每列固定人数的方法统计出了具体的人数,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呀?”至此,学生在看绘本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一数学现象,纷纷对“行”“列”产生强烈兴趣,为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二)观看绘本图示,直观展示辅助学生学习知识

依托绘本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当把握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看绘本,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小学生思维发展正处于具象化、形象化的阶段。一般来说,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吸收知识。比如,课堂中,教师采用摆小木棒的方法展示1+1=2,要比语言描述的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细细观察绘本中的图示。利用图示开展直观性的教学,辅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快速形成理解,让学生形成直观性的思维过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堂教学为例,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对这两个图形的基本性质、相关公式形成理解,掌握基本图形知识点。根据本节课内容,教师选择《图形王国》这册绘本,利用绘本中丰富多彩的平面图形辅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上讲到“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性质”时,教师提出看绘本图示的要求:“请大家观看《图形王国》,看看其中都有哪些图形呢?哪几个图形是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呢?”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认真观看绘本中的图形,通过“看”的方法,直观地形成对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初步形成图形思维。之后,教师继续提出要求:“在绘本中,这三个风筝都破了一个洞,而平行四边形的风筝被压了一个角,而三角形却安然无恙,结合我们上学期学习的三角形的图形知识,请大家看一看,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梯形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将绘本时的图形剪下来,拼一拼,看一看,是否如你想象中一样呢?”为学生创设更丰富的“看”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认真细致地“看”,形成对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间的图形相似之处的理解,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属性,理解图形的性质,从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二、深思,支持学生结合绘本思考

思考,是學生“看”绘本之后的下一步动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托绘本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然要支持学生在阅读绘本时自主思考。只有让学生真正经历思考的过程、产生思考,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生活化教学法,分别与数学绘本相结合,为学生搭建思考的阶梯,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水平。

(一)根据绘本创设情境,提问引起学生思考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历学习、认知与思考的过程。依托绘本开展教学,教师可以根据绘本内容创设相应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思维活动。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形成对某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尝试着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既可以经历自主学习过程,也可以在运用、归纳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优化》为例,本节课教材中以“倒茶水”“烙饼”、“田忌赛马”等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优化的意义,发展学生的优化思维。本节课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良好契机,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绘本《鼠小弟爱数学——一只老鼠一个窝》。教师利用绘本拓展学生的优化视域,让学生的注意力从教材中的简单优化案例中转移到绘本中提及的较为复杂的优化背景上。教师根据绘本给学生播放视频:“每只老鼠在厨房都有一个藏身之处,而老鼠群中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只老鼠一个窝,也就是说,每只老鼠只可以选择一个窝隐藏自己。”在动画视频辅助之下,教师创设了与绘本内容息息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之下阅读绘本。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假设厨房一共有三只老鼠,且厨房中恰好有三个藏身之所,它们如何选择呢?更优的选择方式是什么?2.若厨房中有三只老鼠、四个窝,请问,小老鼠们可以如何选择呢?最优方案是什么?3.若厨房中有四只老鼠,分别是A、B、C、D,老鼠A选择不靠近门的窝之后,其余三只老鼠应当如何选择呢?最优方案是什么?教师创设情境之后,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可以根据绘本中不同老鼠所处的位置,结合之前学习的优化思路,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这样的绘本数学学习,既可以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结合绘本有依据地联想,也可以使其自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以绘本故事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依托绘本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根源在于让学生在阅读绘本的同时逐步深入思考。只有持续推进学生的思考深度,让学生在深入思考时逐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思考的过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能够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最终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深入剖析教材内的课程内容,分析教材目标与绘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将绘本故事作为课堂数学学习主要线索。这样学生随着绘本故事阅读的深入,逐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既可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够通过绘本故事满足情感需求,更可以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长度单位》为例,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m=100cm,并且能够利用长度单位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引入的数学绘本为《灰姑娘的难题》的1—9页部分,将这部分故事情节转化为课堂教学主线,让学生先阅读这部分绘本故事,思考:“为什么继母给灰姑娘的纸条中的马甲尺寸不对呢?如何帮助灰姑娘呢?灰姑娘可以制作出大姐和二姐需要的马甲吗?”学生阅读这部分绘本之后互相交流教师提出的疑问,纷纷表示:“因为纸条中衣服尺寸标记的长度的单位是不同的,因此,做出来的衣服也是不合身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如何才能够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呢?”学生思考之后回答:“统一长度单位。”教师将“长度单位”四个字写在黑板上并且划重点。之后,教师对绘本故事情节进行改编,利用改编之后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厘米等长度单位。教师说:“在灰姑娘垂头丧气时,精灵婆婆出现了,她给灰姑娘一件宝贝(尺子),能够帮助灰姑娘渡过难关。”教师一边说,一边利用大屏幕播放尺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事物的名称。学生回答:“厘米尺。”教师表示:“这个尺子上面的长度单位是厘米,可以帮助我们统一长度,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之后,教师采用同样的方法改变绘本故事,引导学生利用米的知识调整灰姑娘衣服的长度单位,并且结合生活经历说说自己认识的以米为长度单位的事物。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归绘本故事,简单描述“灰姑娘的难题得以解决”,加深学生形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详议,鼓励学生总结运用数学知识

在组织学生阅读数学绘本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了较为深刻的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依托绘本进一步形成数学知识运用思维、数学迁移思维,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呢?教师可以依托绘本开展角色扮演,或者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课堂学习表现,在交流、议论、互动中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升华数学思维能力。

(一)组织绘本角色扮演,在议论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形式。在数学课堂的绘本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数学绘本阅读、数学知识学习之后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根据绘本中描述的数学现象,结合自己的理解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这样将绘本、数学与表演活动相结合,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绘本中数学现象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在准备环节、扮演环节通过交流议论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进一步强化数学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一)》教学为例,在学生阅读《国王的生日》绘本之后,绘本中的故事调动了学生对排与列的研究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从这本绘本中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将角色扮演与绘本故事回顾相结合,提出要求:“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你们的理解,扮演故事中的骑士团,采用他們的方法自己设计一个方阵,并且将这个过程表演出来吧!”这个绘本角色扮演中,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结合绘本故事,尽量地还原情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议论绘本故事中“方阵的组合方式”“骑士团摆方阵过程中的思路变化”,逐渐设计出“调整排与列时的台词”,进一步加深对“排”“列”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也会分别表达自己扮演的角色的位置,纷纷说出“我在1排2列的位置”“我在9排5列的位置”等,让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互相点评,让学生在议论中深化学习成果

依托绘本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评价引导学生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看绘本、思考问题的过程,既可以对自己做出评价,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课堂绘本阅读与数学学习行为做出评价,学习其他人优秀之处,提出其他人的不足,实现课堂学习成果的深化,进一步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长度单位》这节课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提出互相点评的要求:“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说说自己阅读《灰姑娘的难题》所得到的收获、发现的数学知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与表现作出评价,之后对同组的其他同学的绘本阅读过程、课堂学习表现做出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绘本开展数学教学,可以为小学生的思考提供更直观的依据,让学生产生更切实的理解,对数学概念、数学现象形成直观认知,也便于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思考,逐步内化知识,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在今后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数学绘本的教学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绘本,组织学生阅读绘本故事来发现数学现象,也可以利用绘本的图示与故事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可以依托绘本,搭配情境教学法、思维引导法、生活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互动点评法等,让学生在看、思、议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灰姑娘绘本思维能力
绘本
绘本
培养思维能力
绘本
培养思维能力
帮灰姑娘数红豆
那篮叫灰姑娘的插花
倒霉的灰姑娘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