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壮乡的新春祝福

2024-04-16 07:12唐娟何颖
新西部 2024年1期
关键词:铜鼓壮族习俗

唐娟 何颖

地处南疆的广西各族人民的春节,作为农历新年,是广西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一个集辞旧迎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共享饮食为一体的民俗节日,已成为维系各民族情感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春节起源于早期人类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秦汉时期传入广西,逐渐成为广西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文化互学互鉴,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春节习俗。

迎 新

广西传统春节共同主题是辞旧迎新、拜神祭祖、驱邪禳灾、祈求丰年,与汉族大致相同。在传承发展中因地域文化、民族习性不同,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壮族的迎新年活动,从正月初一至十五,以初一至初五最为热闹,正月十五各家吃了专供祖神的“母粽”(特大粽子)后即告“散年”,意味着年已过完。广西传统春节保留了与汉族相同相似的习俗,送灶王、扫屋、买年货、贴春联、贴门神、吃年夜饭、拜神祭祖、守岁、放鞭炮、拜年、舞龙舞狮、吃汤圆等。從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进入迎接春节的准备工作,农活暂停,外地同胞赶着回家。腊月二十三祭奉灶王,祈求家人平安,生活美满。同时,各家修建新灶,打扫卫生,清洗衣物、被褥和各类餐具。送完灶神后,家家户户又忙碌着杀年猪、包粽子、做年糕、打糍粑、炸油果、做米花糖等,准备好春节期间招待客人、自家美食和走亲访友的礼品。

在壮族地区,有无鸡不成宴之说。年三十晚(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为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叫“年三十晚”)最为隆重,家家户户杀大阉鸡,并备有鱼、肉、虾等,成为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种类丰富数量多。年夜饭及春节期间,与汉族吃饺子不同,壮族过年要吃年粽和年糕,民间流传“没有粽子不算过年”的俗语,年糕音似 “年高”,有吉祥如意的寓意。吃年夜饭前,各家各户要先祭拜祖先诸神灵,年夜饭要有剩余,以示“年年有余”,来年五谷丰登、米食充足。年夜饭所剩的饭菜越多越好,象征着来年丰衣足食,生活越来越好,越过越红火。年夜饭后全家围炉而坐、叙旧话新,通宵不眠,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称“守岁”为“守鸡嘴”,当晚各家留有火种,称“波肥”(火父),在一根耐烧的大硬木一端系上小粽子,另一端则插入灶灰中使其燃烧而不熄灭,直到初三或十五,寓意子孙万代,烟火不断。也有人家在院里彻夜燃烧一堆火,名曰“迎新火”,期盼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零点前,将自家神龛上的香灰倒净,用纸包好,拿到村边的墙上安放,名为“送祖宗”。

在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燃放爆竹除旧迎新。壮族同胞焚香点烛,在神台上摆放好猪肉、鸡、粽子、米酒等祭品,燃放鞭炮,以争得先响头炮为荣,放炮时,夹有十二个大炮,如十二炮全响,寓意全年大吉。有的壮家妇女则提着竹筐,挑着水桶,手持三柱香,争先去挑新水,将红纸包好的钱币作为利是投放在水里,挑回新年里的第一担水,认为新水是最干净的水,煮成姜糖茶,老人饮用后能健康长寿,小孩喝后能聪明伶俐,妇女喝后能添子添福。为此,壮族妇女常以抢到第一个打水为吉利。有的地方,妇女们还在河边路边挑拣石头,象征着猪羊牛马鸡鸭鹅等,装在竹筐里,并在回家的途中喊道:“鸡鸭肥,猪牛壮”“禽畜魂归来”。到家后,将石头分别放置在牛栏、猪圈、鸡笼等地,祈求新年六畜兴旺。

初一早上,家中晚辈向长辈拜年,送上祝福,长辈则向晚辈“打封包”(利是)。大人之间不走亲戚、不串门,街坊邻居遇见互道恭贺新春,邻里关系十分和谐。壮族男子在犁、耙、刀、斧等劳动工具上系上粽子,以表酬劳。男主人在田间地头犁两道垄沟,女主人则将少量的谷种撒在牛粪上,祈求新的一年生产顺利、五谷丰登。初二开始走村串寨,带上礼品探亲访友相互拜年。出嫁的壮族女子,则在这一天带着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拜年。汉族则有“出行”(亦称“行大运”)习俗,人们按当年历书所示吉利方向行走,意在求一年诸事顺利。亲友相互拜年,有“初一仔、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舅娘”的例俗,即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初二新女婿给岳父母拜年,初三后出嫁女儿携小孩回娘家拜年。

习 俗

在春节期间,壮乡还有祭青蛙(壮族土语称为蚂拐)、打铜鼓、开年、补过年等习俗。在广西东兰、南丹、天峨等壮族地区,每年正月举行蚂拐节祭祀。

蚂拐节是壮族春节一项重要活动,从正月初一开始,持续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之久。在祭奠中青蛙被尊称为“蛙婆”,蛙婆具有强盛的生育繁殖能力,是母神的化身。蚂拐节以大村寨为单位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整个活动分为请蛙婆、祭蛙婆、游蛙婆、葬蛙婆、蛙婆歌会等五个阶段,以赞颂蛙神为人间带来风调雨顺,保佑五谷丰登的功绩贯穿始终,既娱神又娱人,铜鼓阵阵、山歌声声,载歌载舞,人山人海,通宵达旦。

打铜鼓是广西红水河一带壮族春节一项重要习俗,几乎每个村寨都有铜鼓,过年过节都会打起铜鼓,欢庆节日。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打铜鼓活动,各村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空地处,悬于木架,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击打铜鼓的场景古老庄严,神圣热烈。男女老少随着铜鼓节奏和韵律跳铜鼓舞,沉醉在舞悠悠、乐融融的春节氛围之中。壮族铜鼓习俗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在广西南宁及周边的壮族地区,春节期间的开年习俗则是一年中美好的开端。各社区村屯都普遍遗存此古老习俗,每个地方开年的日期都不一样,据说是为了方便各村屯之间相互来往祝贺而特意错开,主要集中在正月初三至初十期间。开年习俗要祭土地神,开年当天各家各户准备鸡鸭鱼肉等祭品,在土地庙轮番进行祭拜,酬谢土地神一年的关照,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拜完土地神后,把自家祭品端回家中,祭拜祖先,保佑老幼平安、人丁兴旺;祭拜完土地神、祖先后,举行唱山歌、演大戏、歌舞表演等娱乐活动,最富有特色的要数师公开坛、纳福米开光、三娘浇福花和财神派福等开年祈福表演;最后在自家大摆宴席,宴请亲朋好友,互相恭贺新年伊始,祈求美好开端。壮族人好客,崇尚入门便是客的古朴礼仪观,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进了家门,便被视为尊贵的客人,受到热情款待。开年当天,亲朋好友越多,主人家就越高兴,证明人缘好,寓意新的一年更加兴旺发达。客人带长辈小孩到场,主人家还会分发红包。开年习俗是壮、汉民族交融,和谐相处的体现,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是古老农耕文化的珍贵遗存。

而在广西龙州、崇左等地则有“补过年”的习俗,与纪念当地冯子材抗法有关。相传光绪十年,法国侵略军入侵越南,于十二月二十九日攻陷凉山,又于正月初九攻陷我国镇南关(今友谊关),边关一带的壮族群众无法过年。名将冯子材率领士兵,浴血奋战,于正月十一日收复镇南关。边关壮族群众重返家园时,已是正月三十日,春节已过。为了振奋人心,壮族群众杀鸡宰鸭补过春节。随后,大家同仇敌忾,于二月初五在关前隘大败法军。从那以后,当地壮族群众有正月三十补过春节习俗,以示纪念。

娱 乐

春节期间,广西各地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歌圩、抛绣球、打舂堂、舞春牛、舞龙舞狮、唱大戏等,气氛热烈,场面热闹。

歌圩是壮族春节一项富有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也是男女青年社交的场所。歌圩规模大小不一,大歌圩有成千上萬人,小歌圩也有数百人。歌唱的内容广泛,除情歌外,还有农事歌、仪式歌、时政歌、生活歌等,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视为定情。抛绣球则是男女青年各自分行成阵,通过对歌、赛歌,姑娘们将绣球抛给自己钟意的小伙子,小伙子再将绣球抛过来,如此往返嬉戏,通过绣球传情达意,成就一段良缘。

在广西马山、都安、龙州、忻城等地举行打舂堂娱乐活动,南宁市邕宁区、江南区和百色西林县等地表演舞春牛,民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打舂堂俗称“打榔”,历史悠久。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记载道:“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盘舷,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其意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安康、世事太平。故有谚云:“正月舂堂声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打舂堂主要反映壮族地区劳动人民从种到收的主要劳动过程,模拟劳动动作,场面震撼,气氛热烈。

在南宁、百色等地观看壮族春牛舞,是春节期间当地民众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春牛”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为一块黑布或黄布。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牛身后跟着一位手拿犁架的男子,跟随锣鼓的节奏模拟牛的各种习性、动作和神态,模拟表演犁田、播种、插秧、挑谷等农业生产动作,表达对牛的崇拜,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是壮族稻作文化的重要遗存。

舞龙舞狮也是长盛不衰的传统文娱活动,汉族、壮族、瑶族等民族都有春节期间舞龙舞狮的习俗,舞龙舞狮队敲着锣鼓,游街串巷进行拜年,主人家燃放鞭炮以示欢迎,并将“利是”挂在高处,让舞狮队搭人梯摘取,因“利是”常拌以青菜(以生菜为多),俗称“采青”,是舞狮表演的高潮,更是舞狮队展示精彩绝活的绝佳表现,吸引众多观众围观,增添了春节喜庆气氛。宾阳县宾州城每年正月十一舞炮龙,据说是纪念北宋将军狄青举办的活动,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助庆狂欢。在传统禳灾祈福的基础上形成为炮龙节,融合了汉、壮民族文化特色,规模盛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我国各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各民族地域、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不同,过年的习俗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都寄托了人们新年美好的愿望和憧憬,反映了各民族相互认同、相互借鉴,强化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猜你喜欢
铜鼓壮族习俗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快乐的小铜鼓
铜鼓渐成收藏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