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家庭合作与师幼互动的协同育人模式

2024-04-16 11:33刘晨露
考试周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师幼互动协同育人教育模式

刘晨露

摘 要:文章重点探讨幼儿园家庭合作与师幼互动的协同育人模式。随着教育模式的持续演变,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被视为一个关键的育人策略,该模式强调教育者、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相互尊重、合作和互動。通过这种协同工作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强化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展示了这种协同育人模式是如何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积极影响的。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合作;师幼互动;协同育人;教育模式;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1-0154-05

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一直是教育界关心的焦点。家庭和幼儿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传统教学模式下这两者往往相互独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认为这种合作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那么,如何构建一个既满足家庭需求又能与幼儿园紧密合作的模式呢?文章将探索幼儿园家庭合作与师幼互动的协同育人模式,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及实际应用,希望能引起读者对这一新兴教育策略的关注和思考。

一、 幼儿园教育中家庭与幼儿园的传统角色

在传统幼儿园教育模式中,家庭和幼儿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两个关键因素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着互补作用,共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虽然在现代教育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但了解传统角色的分工和互动仍然是深入探讨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

在传统模式中,父母被视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是因为在幼儿园之前,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度过。在这个环境中,家庭扮演着多重角色:

1. 情感支持者:家庭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基石。在家庭中,孩子得到了爱、信任和安全感,这些情感基础为孩子在幼儿园中建立关系和适应新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价值观传递者:家庭是道德和价值观的传承者。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价值观在孩子的行为和决策中起着指导作用。

3. 语言和沟通的促进者:家庭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环境。通过与家人的互动,孩子学会了语言的基本技能,这对于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习和社交非常重要。

4. 生活技能的教育者:在家庭中,孩子学会了一系列生活技能,如自我照顾、基本卫生和社交礼仪,这些技能在幼儿园生活中非常实用。

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孩子步入学前教育阶段后。幼儿园为孩子提供了多种学习和发展机会:

1. 活动知识的传授者:幼儿园教育提供了孩子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在这里,幼儿接触到各种学科,如数学、语言艺术、科学和社会学,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社交技能的培养者:幼儿园是孩子社交发展的关键场所。在这里,他们与同龄人互动,学会了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这些社交技能在日后的生活中至关重要。

3. 独立性和自我管理的培养者:幼儿园教育有助于孩子培养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幼儿学会了按照时间表完成任务、管理作业和处理学业压力。

现代教育中家长与幼儿园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1. 家校合作的强化:现代教育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变得更加密切,这是为了确保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都能得到支持。

2. 个性化学习:教育系统越来越重视满足个体幼儿的需求。这意味着幼儿园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3. 技术的融入:现代教育借助技术提供了新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幼儿园和家庭都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和应用程序来支持孩子的学习。

总的来说,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这些角色在现代教育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家园合作和师幼互动仍然是关键,但现代教育强调更加个性化地学习和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 家园合作的价值与挑战

家园合作在教育领域被广泛认可,它强调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尽管家园合作在提高幼儿综合素质方面有着显著的价值,但实施这一模式也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文章将探讨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并深入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教育模式的价值和应用困难。

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1. 促进幼儿综合发展:家园合作可以促进幼儿在学习能力、社交和情感方面的综合发展。当家庭与幼儿园密切合作时,幼儿更有可能得到全面的支持,有助于他们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

2. 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家园合作有助于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当家长和教师共同关心幼儿的教育时,幼儿更易感受到鼓励和支持,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索。

3. 提高幼儿活动表现:研究表明,家园合作与幼儿的活动表现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完成作业。

尽管家园合作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实施这一模式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1. 家庭背景差异:不同家庭的背景、文化和价值观不同,这可能导致他们对家园合作的理解和参与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家庭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或时间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

2. 教育体制限制: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限制,如大班规模、标准化的活动等,可能影响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应对行政工作,而不是与家长互动。

3. 家庭参与的变化: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一些家庭可能逐渐减少对幼儿园所组织的相关活动的参与。3~6岁的幼儿可能更倾向于没有目的地玩,比较依赖成人。

4. 沟通障碍:有效的沟通是家园合作的关键,但有时会出现沟通障碍。这可能是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或信息不足造成的。

5. 时间压力:教育和职业压力可能导致家长没有足够的时间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他们可能因为忙碌而无法参加家长会议或志愿者工作。

虽然家园合作可能面临各种挑战,但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

1. 多元化支持:幼儿园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提供多种沟通途径和支持服务,以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

2. 教育改革:幼儿园可以考虑采取改革措施,减轻教师的负担,以便他们有更多时间与家长互动。

3. 家庭教育培训:为家长提供教育培训和资源,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和教育。

4. 强化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教师和家长之间信息流畅,同时保护幼儿的隐私。

总的来说,家园合作在教育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尽管存在一些挑战,但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能够使每个幼儿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 构建有效互动与共同成长的良好环境

师幼互动中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幼儿,另一个是老师。不同特点的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互动都是不一样的,其中包括幼儿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个体能力等。比如,有的幼儿喜欢说话,每天跟老師交流,但有的幼儿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因此不同孩子之间与老师的互动是不一样的。老师的价值观、教育观念、教学期望、学历,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等也会影响师幼互动,这便要求教师要做一个富有爱心、以幼儿为主体、善于与幼儿沟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学会自我反思和总结的人,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的情感、情绪。

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较多的消极情绪。比如,幼儿有影响班级秩序的行为、学习过程中有不当的行为、违反生活常规、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不当行为、违反教师要求的行为等都会引起我们的消极情绪。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儿童的行为,他们的做法在这个年龄段都是正常的,他们不是成人,可能听不懂教师的指令,我们需要更多地去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会与幼儿互动沟通。当有了负面情绪之后,迅速转移注意力。尊重每一位幼儿,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养成乐观豁达的积极态度、良好的教育观。教师需要在每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师幼互动的质量,真正实现游戏中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

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孩子的活动体验和教育者的专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师幼互动中,老师要注重策略,立足幼儿游戏与学习活动,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良好的师幼互动是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满足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与幼儿互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有效的师幼互动要求教师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到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调整教育行为。老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师幼活动协同。接纳与尊重幼儿,创设愉快、宽松、能动的环境,营造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氛围和条件。

有效的师幼互动要求教师从幼儿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和内容,分配相应的互动时间。但假如教师将自身的亲疏、好恶带到幼儿的互动交往中,表现出对幼儿的偏爱或歧视,人为造成教育上的差异,那么这不仅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还违反了教育公平。因此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 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实证研究一:协同育人在幼小衔接中的影响

孩子进入幼儿园就开启了人生一段新的旅途,家长也开始焦虑了,他们开始张罗孩子上幼小衔接班或学前班的事情。老师会发现,大班幼儿有流失的情况,究其原因,孩子在家长的安排下,好多都去接受了社会上所谓的“幼小衔接”教育。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实施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教育,对幼儿成长、满足家长期待、幼儿园规范保教具有深远意义。

以幼小衔接为切入点,教师对家长在幼小衔接观念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家庭教育观,为幼儿园更高效地做好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从多层面入手,组织可行的幼小衔接家园共育系列活动,对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彻底扭转家长在幼小衔接教育上的认知误区,努力实现幼小衔接的自然延伸和过渡。

实证研究二:协同育人对幼儿活动表现的影响

协同育人不仅是家庭教育,更是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教育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写到:“认真观察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并做必要记录,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发现每个幼儿的优势和长处,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不拘于某一方面的学习和发展。”这些要点指出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将观察、记录、分析作为日常保教常态化的工作,持续观察和个性指导班级中的幼儿。如果教师在组织活动中疏忽观察,会直接引发幼儿在活动中的各项问题。例如,教师A组织班级幼儿到户外活动,在活动中教师A的目光没有追随幼儿的活动,幼儿B趁着老师聊天的时候跑到另一个活动场地推小车玩,在推小车的过程中由于把小车推得过快撞伤了幼儿C,教师A听到幼儿C的哭闹声才发现有幼儿受伤,之后采取了应急处理。由此可见,协同育人中教师的观察对幼儿的活动表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重视育人过程中的观察尤为重要。

教师的评价在协同育人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科学的评价能够与后期的教育更好地结合,而精准的评价能帮助开发适宜儿童的课程,提供有支持的环境、材料、活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去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理解儿童、懂得儿童、按照儿童的学习速度和能力进行的有效实践,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积极表现和创造。家长和教师都要给予幼儿正确的评价,形成积极的协同育人模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支持幼儿的探索,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协同育人中,教师要学会关注幼儿整个活动的过程,才能给予其更有效、更适合的影响。幼儿的成长是动态化的,当然教师的成长也不例外,所以教师要聚焦教育的过程,提高教育的质量,注重提高儿童、材料的互动以及教师、同事、家长、社区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实证研究三:协同育人对幼儿社交发展的影响

另一项实证研究关注协同育人对幼儿社交发展的影响,这项研究选择了两个幼儿园,一个采用协同育人模式,另一个采用传统模式。研究采用了标准化社交发展评估工具,对幼儿的社交行为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在采用协同育人模式的幼儿园,幼儿表现出更强的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他们更愿意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与同龄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案例分析:阳光幼儿园的协同育人实践

阳光幼儿园是一所实施协同育人模式的幼儿园,他们积极推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紧密合作。在该园,每个幼儿都有一个个性化的活动计划,该计划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制订。幼儿的自身兴趣点也在教师和家长制订的计划考虑范围内,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和游戏故事,来了解班级里每一位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会统计幼儿一周选择各个区域的次數,主动倾听幼儿区域游戏后分享的游戏故事,从而了解班级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游戏。在每周结束后,根据幼儿的各种表现,及时调整游戏材料的投放和相应的环境创设。传统的游戏活动往往在教师的管控下进行,而真正区域游戏的开展,是适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是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在活动中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收获快乐和朋友。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对色彩鲜明、外观好看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在外观上设计出新颖、有趣的游戏材料。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游戏材料的丰富性是很重要的,每一种类的活动材料都要应有尽有。利用一些废旧的材料进行制作,充分发挥废旧材料的作用。每名幼儿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投放适合幼儿的材料。户外游戏材料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简到难,逐步地提高户外游戏活动的难度。通过种种措施,来真正满足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需要,增加师幼互动的可操作性,教师不只是一个旁观者和观察者,同时也扮演着合作者的角色。

为了教师能更好地组织和指导游戏活动,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园内每个学期都会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活动。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不断更新,也能为孩子构建更加适宜的教育环境,从而让每一次的师幼互动都变得更加有意义。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教育机制,教师也能采用适合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幼儿进行活动,促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师还定期与家长举行沙龙活动,分享幼儿的进展并讨论下一步的活动目标。家长针对幼儿在家的生活和活动表现,积极与班级老师进行分享,老师也会把近期幼儿在园的活动表现和家长进行反馈。这样的沙龙活动拉近了家园之间的距离,让家长和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幼儿的情况,家长也掌握了一些育儿知识,从思想上逐步与幼儿园达成一致,从而会积极营造出温馨、有爱的家庭和班级环境。

通过这一协同育人实践,阳光幼儿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教师不再是幼儿群体之外的旁观者,也不再是家长群体之外的局外人,而是幼儿游戏的参与者,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也是家长群体的合作者。在多方合作引导下,幼儿的社交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他们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家长更了解班级教师的育人模式,也更满意幼儿园的教育模式,通过多种社交活动,他们能够更直观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过程中去,一起收获、一起成长。

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表明,协同育人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各方面活动表现、促进社交发展,并建立亲近的师幼关系。通过实施协同育人模式,幼儿园可以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教育,确保他们在幼儿园和生活中都可以充分发展。这一模式也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了共同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幼儿、家长、教师的共同成长。

五、 协同育人模式的未来展望与推广

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强调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密切合作的教育方法,已经在幼儿园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部分将总结协同育人模式的主要收获,并探讨这种模式如何进一步发展和进行更广泛的推广,使更多的幼儿园和家庭受益。

协同育人模式的主要收获:

1. 促进全面发展:协同育人模式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学习能力、社交、情感和身体发展。通过家园合作和师幼互动,幼儿能够在多个领域取得进步。

2. 建立亲密关系:这种模式有助于建立亲密的家庭与幼儿园关系。家长和教育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增强彼此的信任,提高幼儿的学习动力。

3. 满足个体需求:协同育人模式允许个性化的教育,以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共同制订活动计划,确保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当的支持。

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有潜力改善幼儿教育的方法,它注重全面发展、建立亲密关系和满足个体需求。未来,通过政策支持、家庭参与、技术应用和研究评估,这一模式可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从而促使每个幼儿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六、 结论

在协同育人模式的探讨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巨大潜力。这一模式注重合作、互信和个性化,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其社交技能,建立了亲密关系。未来,我们应该致力于推广协同育人模式,为更多的幼儿带来更好的教育机会。

参考文献:

[1]潘洁.民办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2]马波.L县“一村一幼”幼教点师幼互动质量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3]项梅.小班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4]李雪,刘雪纯,董建伟.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策略[J].学园,2023,16(23):52-55.

[5]陈晓华.通力合作,家园共育——幼儿园家庭协同育人的现状、问题及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2(10):159-162.

猜你喜欢
师幼互动协同育人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