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研究

2024-04-17 19:43于菲菲
新西部 2024年2期
关键词:淄博市民营企业企业家

于菲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淄博作为正在转型发展的老工业城市,一直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重要支撑。然而,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这也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如何进一步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从而促进淄博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且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提出31条具体举措,涵盖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以及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随后,相关部门密集出台重要政策举措,回应了民营企业的重点关切,为其发展营造更好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淄博市民营经济已经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更需要找准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与难题,促进其发展壮大,为淄博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蓬勃活力。

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面临的新挑战

(一)部分民营企业家发展预期偏弱、发展信心不足,做大做强的内驱动力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从国际看,全球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粮食和能源安全问题突出,世界经济可能面临滞胀局面;从国内看,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社会风险点增多。

这样的大环境下,使得民营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现实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淄博市部分民营企业出口受到了来自美国不同程度的打压,有的民营企业逐渐被排挤出国际主要市场。另一方面,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部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发展预期偏弱,信心不足。主要表现为,近年来民间投资下滑明显,企业看不清方向,多持观望态度,选择“躺平”不投资或少投资。

(二)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民营企业面临的最普遍、最突出的挑战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民营企业市场需求不足,经营环境恶化,融资难问题愈加明显。一方面,淄博市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信用等级低、抵押物少,导致银行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十分谨慎,且主要以短期流动性贷款、中期贷款为主,缺乏长期贷款支持。另一方面,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周期较长、成本偏高。同时,银行为加大风险防控力度,对“高限”行业企业采取抽贷、压贷措施,部分续贷承诺不兑现,致使相关企业资金无法筹措。2022年淄博市上市公司共有34家,与同为制造业强市的佛山和无锡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在运用股权、基金、债券等直接融資工具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

(三)创新驱动效应还未实现充分释放

当前,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装备水平落后、中低端产能过剩,缺乏精深加工项目,产品附加值偏低,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创新难与引进人才难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虽然淄博市近年来出台了“人才金政”并屡次升级,也吸引了部分高层次人才进淄留淄,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进了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去到民营企业尤其是地处偏远的中小民营企业的比较少,对民营企业的创新没有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

(四)企业有群山无高峰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有效改变

淄博市民营企业数量虽多,但大都为中小企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作用小。尽管2022年淄博市有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但从数量上来看,上榜企业较2021年减少1家。从位次上来看,金诚石化位列榜单第365位,较上年度提升96个位次;汇丰石化则位列榜单第487位,较上年度下降43个位次。另外,淄博市有17家企业2022年营业收入过百亿,但与潍坊、烟台等地市相比,还没有过千亿级企业,掌握产业链话语权的头部企业数量少之又少。

(五)营商环境仍有改善空间,政企沟通和亲清政商关系有待加强

2019年开始,淄博市连续三年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坚持将营商环境优化作为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和赢得区域竞争先机的“制胜棋”,走出了一条由营商环境“重点突破”驱动城市产业转型“全面突围”的新路子。但从实际调研情况看,与企业家们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路径选择

(一)多措并举激发民企创新活力,培育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

当前,市场波动、经济起伏、结构调整、制度变革等因素使得部分民营企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这是客观环境变化带来的长期调整压力。在这样一个复杂背景下,激发民企创新活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尤为重要。

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重点打造若干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各行各业科技创新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是加大对服务中小企业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鼓励大中型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为小微企业提供创新的优惠政策支持,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创新研发领域。

三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人才和融资等支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产研结合、多方投入的中小企业创新支撑体系。支持建立面向企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健全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实现高精尖技术在国企和民企间双向转化。

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大学城优势,推深做实校城融合。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战略合作,鼓励山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持续完善选派高层次人才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制度,强化科研成果转化,着力培育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能够引领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民营企业。

五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及实用新型人才。深入落实“人才金政50条”政策,积极为民营企业招聘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二)金融“活水”精准助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深化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专项行动,鼓励国有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信贷服务模式,优化金融辅导、产业链主办银行服务机制,提升民营企业融资的便利性。鼓励银行机构建立差异化精准服务机制,支持齐商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深化“技改贷”“春风齐鑫贷”等惠企金融政策,更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进一步完善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发展改革部门要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省、市重大项目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产融合作白名单机制,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民营企业白名单,有效破除信贷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探索实行区县、镇(街道)金融服务网格化管理,及时向金融机构推送民营企业金融需求。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立“政银担”合作与风险共担机制。健全普惠金融激励机制,认真落实金融机构和信贷人员尽职免责要求,扩大对民营企业有效金融供给。

三是进一步完善直接融资支持。充分发挥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作用,为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四是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的关键所在,政府要在加强金融生态规划、构建部门联动机制、提高社会诚信意识、健全金融生态内部机制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督促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形成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合力。加快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做优做强民营龙头企业,加快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总量规模偏小、领军企业偏少是淄博市民营经济整体偏弱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大规模、做强链群、做实载体,从而筑牢其发展壮大的基础。

一是着力做强做大产业园区。以打造园区3.0版本为目标,围绕建设产、城、人融合的“产业生态型园区”,实施规划定位、产业导入、创新能力、产业生态、经济效益、体制机制“六好园区”创建行动,系统推动园区提质升级。

二是着力拉伸做强产业链条。聚焦创新链前沿、产业链下游、价值链高端,引进一批“链主”企业、龙头项目,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补齐配套相关产业链条,中小企业卡位入链、配套协作,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产业链竞争力。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紧密结合,“一企一策”支持民营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壮大,支持中小企业融入重点产业链建设,鼓励民营龙头企业招引更多上下游企业来淄发展。

三是着力深化企业梯队培育。大力培育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高成长企业;改善小微企业创业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升级”。

四是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倒逼民营企业削减过剩产能,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來优化产业布局。

(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振民企发展信心

一是全力打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家合法财产权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建立涉企法律纠纷不人为干预机制和民营企业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支持人民法院发挥破产挽救功能,健全破产处置和招商引资对接机制,有序推动中小企业预重整制度适用,完善破产财产多元化处置方式,把双招双引、盘活企业存量与依法重整、庭前和解等程序紧密结合起来,以司法主动赋能民营经济发展。支持人民检察院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助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服务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家依法经营、放手发展。

二是强化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定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厘清工作边界,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做到有事必到、无事不扰,保证政商关系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建立健全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直接与民营企业沟通联系机制,畅通民营企业意见诉求渠道,实行企业反映问题清单和解决问题销号制度,认真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等制度措施,一企一策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

三是要持续优化项目投资环境、市场准入环境和人才引进环境。做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切实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让民营企业享受平等待遇。

(五)以打造统战“同心兴淄”工作品牌为抓手,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实施“同心·强民企”行动。充分发挥好统战部、工商联工作职能以及商会的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抓好“六个强化”,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方针政策,继承发扬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增强信心,激发内生动力,轻装上阵、大胆发展,促进民营经济规模效益双提升。

二是每年遴选一批发展业绩突出的明星企业、贡献突出的功勋企业家进行通报表扬,进一步增强企业家的归属感和获得感。用好荣耀广场等宣传载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优秀民营企业家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三是完善“统战+N”工作机制,实施“同心·引资源”行动。积极链接各类资源,精准对接民营企业家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国内外知名院校机构,开设民营企业家培训主体班次,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开拓精神和管理能力。尤其是加强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培育引导,实施青蓝接力培养行动,制定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成长促进计划,举办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培训班,开展新生代民营企业家论坛、青年民营企业家能力提升学习等活动,引导年轻一代成长为创新创业的排头兵。

参考文献

[1]任晓猛、钱滔、潘士远、蒋海威:《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思路与举措》,载《管理世界》,2022,38(08):40-54页。

[2]邱海平:《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载《人民论坛》,2023(07):14-19页。

[3]林昌华:《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战略导向探究》,载《山东社会科学》,2022(06):117-123页。

作者简介

于菲菲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及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淄博市民营企业企业家
《欢庆》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山东省淄博市鹏翼美术教育作品展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淄博市工程咨询院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