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玄学对当代年轻人焦虑的影响研究

2024-04-17 19:43吴诗欣
新西部 2024年2期
关键词:误导玄学锦鲤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互动的超时空性突破了界限,形形色色的线上占卜、算命逐渐兴起,当代年轻人也戏称“在上学和上班中选择了上香”。在升学压力和工作压力迸发的时代,网络上多种多样的时事新闻都对智能一代的年轻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年轻人的焦虑程度也呈现出逐渐增长和常态化的趋势。电子玄学的兴起缓解了许多年轻人的焦虑,为其困境提供了些许动力和希望。但是,年轻人要客观、理性、科学看待电子玄学,防止电子玄学带来的误导。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塔罗牌、神签、命运测算等电子玄学在互联网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线上占卜,网友戏称“当代年轻人在上班和上学里选择了上香”“当代年轻人的‘精神信仰”“近期考试是否能顺利通过?”“你是否能找到好工作?”“你的下一段恋情什么时候会来?”……互联网大数据的窥探将一个个占卜视频和网站推送到年轻人的手机中,处于焦虑的年轻人大多都会点进去测测运气。电子玄学如何影响当代年轻人的焦虑,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电子玄学的兴起

电子玄学指互联网上的占卜活动。随着网络和各类视频平台的兴起,占卜算命等玄学活动以线上形式出现,占卜网站、占卜视频进入人们视野。相较于以往的线下占卜、算命、“看仙”、看手相面相、星座测算等玄学活动,线上玄学活动具有便捷、快速、匿名性强、隐私性高、免费或便宜等特点,逐渐成为一些年轻人日常中的“信仰”。没事在手机上算一下,成了当代年轻人焦虑且犹豫不决时的首选。当代年轻人渐渐迷恋上了这种“电子精神寄托”。

电子玄学占算内容广泛,学业、事业、运势、婚恋等方面,甚至精确到“明天上班会不会顺利”这种时效性高的事件,都可以通过选择或抽签进行占算。新闻大爆炸时代,当代年轻人的焦虑伴随着智能一代逐渐增加,网络负面新闻和网友发布的真实事件,都牵动着每个年轻人的神经。电子玄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年轻人的焦虑,但也给一些三观尚未成熟的年轻人带来了误导、欺骗等负面效应。

年轻人作为网络冲浪的前端,能够极为快速地接收并接受新鲜事物,无论是贴吧,还是微博、抖音等,网络上的一个热点成为“流行”,大多都与年轻人密不可分,电子玄学也是如此。“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77家企业从事‘星座占卜、易经风水、命理分析等相关业务。其中,有32家曾获得过融资,融资总金额至少超过5亿人民币。”[1]可见,电子玄学具有相当规模的市场及受众。

年轻人痴迷电子玄学的原因

大数据时代焦虑泛化现象极为普遍,尤其是年轻人的焦虑越来越严重。大数据的精准推送,让许多智能手机用户觉得手机窥探了自己的生活。例如,只是在某软件搜索过某商品,再打开其他应用软件也会推荐同类商品。“大数据时代人们成为信息的奴隶,被数字包装下的‘伪事实误导。”[2]在大数据的智能推荐下,由于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许多新闻故事皆能引起共鸣,使大家对未发生的事情感到焦虑、对已经焦虑的事情更加焦虑。处于网络前端的年轻人更加容易陷入不必要的“提前焦虑”,例如,高中生关注大学生活,大学新生关注继续升学和未来工作。针对年轻人的“提前焦虑”,带有前瞻性、预见性、便捷性的电子玄学应运而生,给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年轻人提供了新道路,渐渐成为其缓解焦虑的“精神寄托”。

电子玄学的受众年轻人居多,年轻人对网络运用自如,对新奇事物抱有极大的好奇和求知心态。不同于中老年人以线下活动为主,年轻人大多都以线上活动为主,塔罗占卜、求签等电子玄学作为线下转线上的活动,打破了时空局限,在網络上也能犹如面对面,这正是当代追求便利、快捷、智能的年轻人所需要的。所以,电子玄学必然会吸引众多的年轻人。电子玄学作为顺应时代而出现的新时代的产物,对于缓解年轻人的压力和焦虑有一定的作用,为他们在迷茫的未知中指明了方向,为紧绷的神经带来些许放松,为迫切需要能量的年轻人带来了外界的支持。

电子玄学对缓解年轻人焦虑的作用

马克斯·霍克海默和西奥多·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指出,随着世界理性化的发展,一种“愿景”得以诞生——“理性的神话”,即通过理性全面实现对自然的操纵,将一切纳入掌握,消解所有的不确定性。与此相对,乌尔里希·贝克提出了“风险社会”概念。人们通过理性能够让生活处于秩序和安排之下,但也会使得这些设置变得复杂化而难以掌控,人们将难以对生活全然把握,可能会发展出各种意外。“愿景”和“能力”之间的鸿沟形成且不断拉大,“愿景”与“能力”的断裂则时时刻刻令人们置身于焦虑之中。[3]人类社会大多按照理性秩序运转,但生活中往往会出现充满着各种未知和复杂因素的非理性。“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而能够证伪的科学却常常碰壁,科学的权威遭到挑战,而难以证伪的非理性(如电子玄学)却提供了让人能接受的解释。在这个日益发达的钢筋水泥的工业森林中,生存之外的心理和精神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现在心理疾病越来越得到重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走入更多人的视线,让大家逐渐意识到心理上的病如同生理上生病同等重要,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这种重视,使得电子玄学这样的非理性更容易成为缓解焦虑的选择。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焦虑也越来越多、更加复杂。升学压力、工作压力、交际压力、婚恋压力等多方面压力交织成一张“焦虑网”,罩住了每一个前行的年轻人。面对压力,如何释放?面对焦虑,如何缓解?新形势新环境的新时代年轻人,焦虑有很多的共同点,缓解的方式也同样有共同点,电子玄学便成了缓解焦虑的一种“选择”。占卜等线上的电子玄学给人以心理慰藉,缓解内心对于未知的烦躁不安,让人提前做好心理预设,缓解焦虑。电子玄学依靠预见性,与焦虑所带来的对未来的过度担心正好匹配,并给年轻人一个明确或模糊的心理预设,压下面对未知或已知的烦躁心理,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缓解焦虑的“精神寄托”。参考电子玄学给出的建议,年轻人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能用更加平稳的心态面对未来。

电子玄学市场混乱和误导带来的弊端

“转发锦鲤”热潮中,很多年轻人希望通过转发锦鲤保佑自己的愿望达成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锦鲤”的逐渐舆论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错误论断,即将希望寄托于运气,想要不付出、不努力就能实现目标。[4]同时,新兴起的电子玄学市场没有规则束缚、从业门槛极低、经营目的不纯等问题存在,利用占卜算命误导或者引诱年轻人进行不理智消费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一根蜡烛卖688元,一次‘魔法仪式标价2000元,一个手掌大的手作权杖优惠价格是7200元……”

年轻人的过度担忧和烦躁不安的心理,对自身算是一种折磨。对于焦虑的年轻人来说,玄学是在紧绷神经中能够得着的一丝放松。电子玄学作为线上的快捷占卜算命方式,有付费和免费之分。市场产品及服务繁多,无论是求桃花的粉水晶,还是求健康平安的桃木串珠,均打着“招桃花”“保平安”等噱头吸引人们购买,以避免灾祸上身。这些是否真的能够避免坏事发生,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商家正是利用年轻人的焦虑心理,出售各种玄学产品和服务。现代社会,“内卷”成为年轻人的中心词,从出生开始要“赢在起跑线”到学业完成后的成家立业。内卷伴随着成长的每一步,意味着人们需要更加努力,考虑得更加全面,时刻緊绷着那根弦才能使自己立足于不败之地,所以当代年轻人面对着更大的焦虑和压力。面对着必须要担忧的未来,电子玄学成为了“电子精神寄托”。年轻人大多都知道这种方式并不一定真的能对未来有什么帮助,但是对于在快速转变的生活中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种心理安慰。所以,面对这种可以匿名宣泄的途径和窗口,面对看起来似乎非常有道理的“建议”,年轻人更容易对电子玄学“一掷千金”,也更容易被误导。

电子玄学抓住了人们对未知的渴望和恐惧的心理,并借用这种心理进行误导消费,不仅骗取钱财,严重的甚至可能影响人未来的发展。人们一旦听到对自己不利或者有威胁的话,容易感到不安和烦躁,玄学利用这种他人的“诅咒”或者恐惧心理,达到自己的目的,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更容易受到玄学结果的误导。玄学的结果看似掌握在年轻人手中,是年轻人的选择,但实际上占卜算命全然不受年轻人控制,操纵占卜的人怎么解释,年轻人就容易听信什么。操纵占卜的人掌控着全局,误导年轻人的心理,进行本不应该有的消费,甚至误导年轻人未来生活、工作的走向。曾有人借助占卜保佑自己考试顺利,不仅买了价值500元的手串,还买了价值800元的玉佩保佑自己。问其为什么相信玄学能保佑通过考试?答:“破财消灾,买个心理安慰。占卜的结果是下下签实在是太不吉利了,在考试前夕出现这种结果相信谁都会花这个钱的……”他最后没能得到玄学的庇佑,事后也很懊悔为什么会这么迷信,透支了一个月的生活费去买并没起到作用的转运道具。

占卜师门槛极低,看几本书或者只是了解一副塔罗牌就可以“开张营业”。显然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电子玄学贩卖焦虑,刻意引导人们购买各种转运道具,以获取利益。如此,占卜师存在“诈骗”嫌疑,其提供的各种物品和服务不可能具备相应的品质和能力。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所获得的建议和物品或许不仅会使自己损失财产,也会因为占卜师的刻意引导影响心情,更加增加焦虑不安的情绪。

年轻人如何正确对待电子玄学

一方面,增强自身心理素质。年轻人遇到挫折要有积极心态,寻找正确的方法宣泄压力。如找朋友或家人倾诉,或者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严重时可以求助医生的指导和帮助,而不是第一时间求助玄学的解答。玄学不会有标准答案,若是积极的结果,可以借此力量积极向上面对未来;若是不好的结果,不要轻易相信,不要让自己陷入自我内耗,更不要受他人言语或恶意诅咒的影响,能帮助自己唯有自己。

另一方面,理性看待电子玄学。电子玄学作为一种“迷信”,是一种人为可操作的活动,面对形形色色的占卜测试,年轻人要加强分辨,谨慎理性的看待。如“锦鲤祈愿”背后并不具备相应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而是混杂着多元的社会心态,既有对未来生活的积极向往,也有对社会压力不满和抵抗,作为日常娱乐消遣即可。[5]积极的能量会帮助我们,消极的情绪和能量则会让人感到沮丧,停滞不前。面对玄学时更要脚踏实地地去真正面对生活这门“科学”,焦虑是生活中实实在在产生的,依靠玄学的力量或许可以缓解但是绝不会消除,唯有在生活这门“科学”中去解决,才能真正缓解焦虑。此外,积极支持对线上的占卜算命等电子玄学的监管,重视相关部门、APP下载平台的警告和提示。

参考文献

[1]郭霁瑶:《线上占卜如何收割焦虑的年轻人  一线城市最“迷信”?海归、高知为什么要求助占卜?》,载《中国经济周刊》,2021(21):108-110页。

[2]孙海燕:《大数据时代焦虑泛化现象探析》,载《青春岁月》,2016(19):250页。

[3]贝雅夫:《网络迷信:理性时代的“巫术”何以风行》,载《光彩》,2021(10):65页。

[4]刘子萌:《中国社交网络“锦鲤”文化下的舆论风向探究》,载《新闻研究导刊》,2019(6):231页。

[5]黄超、姜若谦、高键、吴雪莹:《网络青年文化“锦鲤祈愿”的传播过程解析》,载《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4):115-117页。

作者简介

吴诗欣 青海民族大学2022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学

猜你喜欢
误导玄学锦鲤
皇侃论“学”与南朝玄学的经学化理路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90后、00后行为观察大赏
有趣的锦鲤
当代玄学报告之“解压”——YY嘛,谁不会啊
误导孩子的20个坏习惯
小编,来条“锦鲤”
浅析风水玄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误导牌
盘点影视剧中的那些医学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