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好“四重奏” 唱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2024-04-18 00:31项伟胜
浙江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四重奏重大项目温州

文/项伟胜

聚焦重大项目和产业集群、营商环境和对外开放、区域发展和公共服务、缩小差距和民生保障等协同发力,以温州的“稳”“进”“立”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再出发之年。温州市发展改革委将牢牢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紧盯“强城行动”明确的目标任务,真抓实干、敢做善为,以温州的“稳”“进”“立”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围绕重大项目提速建设,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动经济“稳”的基础更加夯实,“进”的态势更加强劲,“优”的动能更加集聚。

聚焦重大项目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力,奏响“经济强音”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支撑。2024年是温州冲刺万亿级GDP城市关键之年,要围绕重大项目提速建设,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动经济“稳”的基础更加夯实,“进”的态势更加强劲,“优”的动能更加集聚。

聚力攻坚重大项目建设。聚焦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投资比重,安排“百项千亿”重大项目576个、完成年度投资1300亿元以上,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制造业投资增长17%。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以“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拓宽民间投资领域,让社会资本投有所向、投有所报。抢抓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国家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国家能耗单列等政策支持。迭代投资“赛马”激励、重大项目统筹推进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快开快建,优化重大项目要素配置。

聚力构建万亿产业集群。用好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重塑以电气、鞋服、泵阀等五大传统特色优势制造业为主体的集群发展优势,推动电气产业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提速泵阀产业向能源、化工关键装备产业转型。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五大新兴主导产业,前瞻谋划发展未来网络、未来医疗等未来产业。高质量实施新能源补链强链延链工程,加快推进瑞浦、比亚迪、龙港异质结项目建成投产,推动风电零碳产业园、深远海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支持金风、瑞浦等新能源产业链主型企业打造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争取开工三澳核电二期,全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

聚力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动能。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工程,突出平台、企业、项目等载体建设和主体培育。优化服务业结构,开展服务业强镇比拼,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立足本地特色探索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消费发展路径,大力发展首发首店经济、月光经济、市集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激发全年龄段的消费活力和潜力,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16%。编制实施国家级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工作方案,争取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

聚力培育重大战略平台。加快“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打造,全力争取龙湾区新能源装备平台入选省第五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建名单。积极创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力争2个开发区(园区)入选省级第三批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名单,新增国家级研究中心1家、省级以上科创平台4个以上。推进服务业重大平台建设,加大10个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力度。

聚焦营商环境和对外开放协同发力,奏响“改革强音”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和软实力,也是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以硬核举措再造优势,推动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竞相成长,重树“民营经济看温州”新标杆。

更大力度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加大全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力度,落细落实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32条”和温州195项任务清单,巩固提升一批具有温州辨识度的改革成果,创新探索一批全国全省首创性的破题之举,民营经济各项占比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筹备办好全国民营经济工作现场会。加快破除企业准入隐形壁垒,严格实行“非禁即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标世行营商环境评价规则,推出更多增值化服务事项和“一类事”服务场景,打造一批企业有利、群众有感的“硬核”成果。全力争取全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点早日落地,加快破解市场主体最关注的土地、用能、劳动力、资本、技术等问题。

更大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速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近洋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高质量举办2024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推动长三角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深化华商华侨先行区建设,健全华侨诉求回应和解决机制,推出一批华商华侨有感的“成果清单”。加快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和省外商投资重大项目,协同推动境外园区投资项目前期工作。

更大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跨部门、跨行业联动协调机制,着力抓好社会信用立法,争取《温州市社会信用条例》早日出台。完善以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意见为引领的“1+N”政策体系,筹建产教融合研究院,培育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等重点载体,打造产教融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温州样板”。持续深化多层级多领域低(零)碳试点建设,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狠抓省大花园重点项目建设,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聚焦区域发展和公共服务协同发力,奏响“都市强音”

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要以打造千万级人口城市为契机,抢抓区域一体化和构建都市圈的重大机遇,锚定“强城行动”明确的目标任务,持续推动大都市区综合能级和中心城区首位度双提升。

深入推进大都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构建76个街镇为规划范围的中心城区,推动中心城区“拥江面海、中心崛起、东拓西优、南联北跨”。深入实施龙平苍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温州大都市区发展空间。加快青田县融入温州都市区。建成投用杭温高铁,全力推进温福高铁、温武吉铁路、机场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快开快建。着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试点建设,实施特色小镇提升创标行动,开展特色小镇命名攻坚,推进小城市培育和千年古城复兴工作。

加大海洋强市建设力度。加快推动温台沿海现代产业带建设,大力构建临港先进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温州湾新区、温州海经区等高能级平台,努力打造全省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重要战略板块,力争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

加强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实施教育强国、儿童友好等领域重点项目,深入推动“平急两用”公共设施建设。大力推动“15分钟生活圈”工程,争取国家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先行试点落地,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出台温州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全力打造千万级人口城市。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乡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基本覆盖,全市新建公共充电枪4000个,其中乡村地区新建2000个以上。

聚焦缩小差距和民生保障协同发力,奏响“共富强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稳扎稳打,持续缩小“三大差距”,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标志性成果。

深化共富市域样板建设。迭代更新系统架构图3.0版,加快18项标志性成果打造,总结提炼“强村富民”、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等特色工作成果,增列一批省级机制性制度性典型经验、共富试点和最佳实践。谋划首批共同富裕观察地名单,争列一批优秀观察团队和观察报告。

加快共建共享均衡发展。聚焦缩小“三大差距”,加快探索出台补短板有效举措,推动群众“四感”监测评价有效提升。编制出台“五城一乡”建设助力共同富裕年度工作清单,探索谋划共同富裕联合体建设,提升“教共体”“医共体”“助联体”等受益覆盖面,协力加快“育共体”“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新载体建设。

加快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山区县高质量发展“510”工程,持续完善“一县一策”支持政策,确保山区5县GDP增速快于全省、26县、全市平均水平,“四大千亿”投资达到900亿元、力争千亿,主导产业规上总产值力争达到800亿元。统筹推进“产业飞地”“双向飞地”“科创飞地”建设,迭代拓展山海协作平台载体,加快形成一批百亿级标志性产业链,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不断深化对口工作,用好温商、医疗教育、乡村建设等优势,加强与对口地区合作,全力打造对口工作“金名片”。

猜你喜欢
四重奏重大项目温州
2023年,家门口有哪些重大项目开工?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南京国家农高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室内乐小品两首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难忘九二温州行
依托“五大支点”探索重大项目监督的新路子
室内乐组曲《绢道》第二组萨克斯四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