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盯着项目干 一切围着项目转
——绍兴市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

2024-04-18 00:31何坚刚
浙江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重大项目

文/何坚刚

全力以赴拼项目,“多”“快”“好”“省”提效益,奋力实现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以项目建设之“进”促经济发展之“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投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事关今天的增长、明天的产出和未来的实力,其质量和效益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质量,抓项目就是稳增长、抓机遇、谋未来、促民生,尤其需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发挥好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2023年,绍兴以“千项万亿”工程为总牵引,实施“全周期”管理,创新“穿透式”服务,全力全速攻坚推进重大项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民间投资占比58.6%、居全省第2,连续三次获全省投资“赛马”激励,连续三年获评省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成绩突出设区市。

“留住本地优质项目,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在今年全市制造业项目盘子中,亿元以上内生项目数量、年度投资占比分别达到72.4%和60.7%。

当前投资工作特点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共识日益凝聚。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走深走实,“千项万亿”工程牵引有力,“管工程管项目”“管行业管项目”理念逐步形成,2023年,121个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开工率100%,投资完成率143.8%、连续10个月保持全省前2位。

“外引项目、内生项目”导向日益形成。2023年,全市新增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5个、“百亿级”项目7个,既有兴华芯、奥思伟尔等“引进来”的项目,也有日月光伏、时光新能源等本土企业再投资项目。新年伊始,市政府即召开全市内生项目推进动员会,强调坚持招大引强与激发内生投资并重,双管齐下、两力并举,共同汇聚项目引育强大合力。“留住本地优质项目,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在今年全市制造业项目盘子中,亿元以上内生项目数量、年度投资占比分别达到72.4%和60.7%。

“关注前期、谋深前期”意识日益提升。挂牌重大项目前期办,实施前期研究办法,制定《绍兴市政府投资、国企投资项目前期评估工作导则(试行)》,谋划未来三年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25个,总投资5667亿元,全力构建远近相宜、梯次接续的重大项目储备格局。抢抓窗口、做深前期,要素争取有力有效,2023年共争取各类资金929.1亿元、用地指标4.1万亩,再创历史新高。

“节点攻坚、常态协调”机制日益深化。落实重大项目问题预警、分级分类协调机制,明确问题发现、研判、会商、处置全流程“操作守则”。仅2023年市领导亲自研究、协调、调研重大项目60余次,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并联审批,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联合督导,抽调18个部门力量组建工作组,分片联系、每月下沉、直面问题,做到“办公现场在一线、协调服务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19个项目提前开工,轨道交通二期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中芯三期通过“窗口指导”,镜岭水库刷新报部审批水利项目可研行业审查纪录。

“赛马比拼、图强争先”氛围日益浓厚。市四套班子领导每季开展“图强争先”大比拼重点项目集中调研,定期组织项目建设现场会、集中开竣工仪式,在市行政中心设置“敢为善为、图强争先”重大项目攻坚榜,建立“五比五赛”“红旗”“蜗牛”评选机制,晒短板、亮任务、比进度,挂图作战,督办跟进,闭环销号,推动工作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升”。

存在问题

民间投资活跃度、贡献度有待提高。近五年,绍兴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呈现“双下降”趋势,增速从20%回落至-5.8%,占比从69.7%下滑至58.6%,民间投资支撑乏力,与全省趋势相似。其中民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自2020年以来持续负增长,2023年,民间房地产投资增长-1.0%,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速从24.8%回落至17.2%,民间投资信心亟需提振。

有效投资结构性、均衡性问题有待优化。2023年,全市建安投资增长3.4%,居全省第8位,主要是因为一批重大项目如轨道交通1号线、杭绍甬智慧高速、金甬铁路等陆续收尾或完工,大禹路西延、三溪水库、104国道东蒿段等新开工项目尚未产生相当的实物量。从规模看,2023年,全市新入库投资项目2484个,同比增长22.8%;计划总投资2511亿,同比下降4.5%,其中,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14.5%,亿元以上的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8.8%。

要素配置精准化、长效化有待增强。抓项目、扩投资,资金、土地等方面的要素保障十分重要。但实际工作中缺规划依据、要素保障等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如绍诸市域铁路S2线、临空公铁水空枢纽中心等重大项目尚未纳入上位规划;上虞区跨域整合化工项目中,普遍存在用地、用能缺口;有些项目因前期谋划不深,专项债资金申请遇阻,资金难以保障。一些开发区也反映土地资源极为紧缺,可开发的存量土地资源有限且分布零散,用地空间不足。

当前主要利好政策

从政策环境看,2024年,“两不、三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高利率、高通胀、高债务冲击较大)是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内循环有堵点、外循环有卡点”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叠加财政纪律从严、审批制度收紧,投资面临较大压力。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接连释放抓项目扩投资强烈信号,将“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将陆续推出超长期国债、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一揽子利好政策,项目投资政策环境有利。

从项目接续看,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把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作为扩投资主抓手,先后出台五年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深化分类分层分级协调机制,实行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作战,全力打好专班攻坚、清单推进、指标晾晒、投资赛马、督导服务等“组合拳”,形成重大项目“谋、开、建、投”滚动式接续推进格局,项目投资支撑有力。

从产业投资看,近年来,绍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制造业投资约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一批百亿级项目如中芯三期、宝万碳纤维、时光新能源、日月光伏等项目相继开工,促进了投资结构优化、效益提升。随着绍兴“民营经济33条”“内生项目20条”,以及招商引资激励政策的实施,必将会有更多的重大产业项目落户绍兴。

综上,项目投资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千方百计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以投资的确定性应对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

“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秉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理念,全力以赴拼项目,“多”“快”“好”“省”提效益,奋力实现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以项目建设之“进”促经济发展之“稳”。

谋得“多”:做优存量、壮大体量、提升质量。聚焦国家所需、绍兴所能、未来所向、群众所盼,政府项目和产业项目一起谋、内生项目和外资项目一起招,项目盘子“能多则多、多多益善”,全力构建远近相宜、梯次接续的重大项目储备格局。强化各地各部门“见要素就争”的主动意识、大局意识,紧盯国家政策导向,抢抓窗口、谋深前期,齐上跑道、找准赛道,合力争取更多项目进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用地单列、省重大产业项目“盘子”和上级规划“笼子”,推动汤浦水库获发全国首单水利REITs,资源要素抢争多争、应保尽保。

推得“快”:清理卡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部门协同,千方百计破难题、赶进度,跑出项目“加速度”。重点聚焦89个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12个增发国债项目、16个省重大产业项目,逐一问需问难,逐一定标定策,确保项目建设全部进入“快车道”,力争新建项目开工率、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高开稳走、持续领跑。充分发挥重大项目问题预警、分类分级协调机制作用,以“一天都不耽搁”的紧迫感和“一刻都不懈怠”的责任感,齐心协力清理卡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实现工作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升”,确保项目“天天有进展、月月有变化”。

统得“好”:专班攻坚、清单推进、赛马比拼。坚持“管行业管项目”“管行业管投资”,全力打好统筹推进“组合拳”,推动1283个市重点项目“谋、开、建、投”良性接续。统筹“3+10”总专班和项目督导服务组力量,全链条跟踪、全过程督办,市县“一盘棋”协同作战,做到分内事主动干、交叉事抢着干、分外事愉快干,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项目建设的工作氛围。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多维度系统把握要素保障性、工程可行性、运营有效性,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能源水利和社会民生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建得“省”:服务提质、审批提速、要素提效。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持“企业事无小事、项目事自己事”,主动靠前、暖心服务,省手续省环节,省时间省要素,为企业减负,为项目松绑。推行“极简极速极便”审批,深入运用区域评估、“标准地”、“代办制”等改革经验,实施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担当举措,推动更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落实落细各级各类惠企政策,让企业吃下“定心丸”,鼓励民企大胆投、放心干,有力激发投资热情。

猜你喜欢
重大项目
2023年,家门口有哪些重大项目开工?
重大项目开工签约: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器”
南京国家农高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陈新有主任率队调研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青浦区促进总部经济及其他重大项目发展实施细则
依托“五大支点”探索重大项目监督的新路子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探索与实践
田大伦教授主持的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项目通过验收
滇池治污“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启动
甘肃今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15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