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的高三词汇复习探究

2024-04-22 05:04杨巍毛里林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24年1期
关键词:熟词生义三新

杨巍 毛里林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一、引言

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听、说、读、看、写的基石,词汇在高考复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三一轮复习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教材必修一到选择性必修四的进度,将词汇重新复习过关。但若复习方法不当,不仅会使课堂教学形式枯燥,教学效率低下,更会增加学生负担,影响复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在仔细研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近几年新高考真题,结合教材和阅读拓展资源,探索高效的词汇复习对策。

二、新课标对词汇的要求

任何一个单词均需通过某种特定的句法和语义关系与其他词语建立一定的联系,新课标阐明了词汇通过语境传递信息,词汇学习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学习词汇不能仅仅局限于音形义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的活动理解主题意义,并能自主表达观点。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广泛地运用已学词汇外,重点是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并通过广泛阅读,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词汇准确理解和确切表达意义的能力。新课标的附录2 部分收录了义务教育、高中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三个阶段的3 000 个单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1 500 个单词没有标注星号,必修阶段的500 个单词标注了一个星号,选择性必修部分的1 000 个单词标注了两个星号,用以区分单词的不同级别和教学要求。但是,这3 000 个单词全部都没有列出词性,也没有标注中文释义,因为新课标的理念就是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在不同语境中,一个单词可能会有不同的词性和具体含义,因此词汇表不能做到精准标注词性和词义。同时,新课标词汇表汇总也没有收录可以根据构词法推导出的部分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构词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快速识别词汇的精准含义。因此,新课标附录3 的语法项目一览中新增了构词法项目,包括合成法、派生法、转化法等。

三、新高考对词汇的考查

根据以上新课标对词汇学习的要求,近四年新高考卷对词汇的考查力度逐步加深。对标新课标对词汇学习的要求,以下以2023 年新课标Ⅰ卷为例,列举部分语篇中对构词法、熟词生义和习惯用语的考查。

1.构词法

按照新课标附录3 对构词法的要求,近几年全国高考各套试卷均加强了对构词法的考查力度,包括合成词、派生词和转化词。英语中把两个或以上单词合并在一起便构成一个新的合成词,它是现代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派生词是在词根的基础上加上前缀或后缀而构成,前缀通常改变词义,而后缀通常改变词性;转化词指的是由一个词性转化为另一个词性,即一个单词在最初为某一个词义和词性,但后来在特定的新语境中其词义和词性得到活用和扩大。以下表格通过对2023 年新课标Ⅰ卷各语篇的分析,选取了特定语境中具有代表性的合成词、派生词和转化词进行列举。

表1 2023 年新课标Ⅰ卷构词法举例

续表

以上是2023 年新课标Ⅰ卷语篇中未加注中文释义,也未被收录进新课标词汇表的合成词、派生词和转换词举例。结合近五年的全国卷统计,高考语篇中对派生的考查力度最大,其次是合成和转化,难度最大的为派生和转化,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语篇情境以及构词法知识进行精准理解,这些构词法在考查学生词汇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更考查了学生的情境意识、同义转换和概要思维能力。

例如听力第2 题将文本中的 “mind (my bags)”替换成选项中的“Take care of (her bags)”,不但将学生最熟悉的“mind(头脑,心思)”这一名词转换成动词“mind(照看,关心)”,同时在选项中替换为“take care of”这一动词词组。

听力第4 题,命题人将听力材料中的“We made a terrible mistake adding up the bill.Here is the ten dollars we have to return to you.”这句话用选项中的“overcharge”一词高度概括,而该词并未被新课标词表汇收录,需要学生将“over”和“charge”两个词进行合成,并根据听力场景进行理解,既考查了具体语境中的构词法能力,又凸显了对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视。听力第15 题C 选项中的“regaining (re+gain)”,第18 题A 选项中的“founder(found+er)”,第20 题A 选项中的“promotion(词根为promote)”,文本中的bimonthly(bi+month+ly)等等均未被新课标词汇表收录,需要学生根据构词法知识和概括能力在对应的语境中理解具体含义。再例如,广大师生均反馈2023 年新课标Ⅰ卷的阅读理解C 篇和D 篇难度非常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对 C 篇文章中“minimalism”一词不理解,以及对D 篇文章中“overestimate”,“underestimate”等合成词的不熟悉,以及对32 题选项中“underlying”和35 题选项中“dismissive”等核心词的理解出现偏差造成答题失误。以上这些词虽然没有直接在课标中出现,但它们的词根均来源于新课标词汇表。

2.熟词生义

在历年高考真题中,考生经常会遇到非常熟悉的单词在语篇中理解起来很费劲的情况,这是因为这些词如果只按照教材的常见中文释义而不结合语篇中具体语境进行创新性地精准释义,会让人感觉难以理解。这就是“熟词”产生了“生义”。高考中大部分的熟词生义词汇,并非脱离教材的基础,而是可以依托具体语境根据教材的释义进行灵活理解。熟词生义的考查往往和构词法中的词性转换结合在一起。以下是2023 年新课标Ⅰ卷中的熟词生义例证。

表2 2023 年新课标Ⅰ卷熟词生义举例

续表

以上单词都是常见的基础词汇在2023 年新课标Ⅰ卷语篇中的熟词生义举例,有的会影响文章的理解,有的直接设题或者影响答题。例如以上表2 中出现在完形填空中的 “attention”“deal”和“meet”三个词的熟词生义直接导致48 题、52 题和54 题错误率高。考生大多把48 空后面的“attention”理解为它的熟义“注意”,按照固化思维觉得“get public attention(得到公众的注意)”读起来顺口,而忽略了根据上下文语境应该是“get medical attention(得到医疗护理)”;52 题的“a big deal”不能按照熟义理解为“一项很大的处理”,否则该题会直接排除正确答案;54 题由于大部分考生取“meet”的“遇见(v.)”或者“会晤(n.)”的熟义,而直接排除了正确答案,没有根据语篇的具体语境把“meet”理解为“运动会”。从以上举例不难看出,新高考对熟词生义的考查力度是相当大的,这些单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不能根据教材单词表里面的中文释义来理解,而需要结合教材释义创造性地理解它们在特定语篇中的具体含义。考生在考场能迅速地根据“熟词”来推测“生义”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必须在词汇复习中加以科学引导。

3.习惯用语

新课标突出文化意识这一核心素养,而习惯用语既是语言的精华,更是文化的载体。在近年的高考语篇和试题中,习惯用语或者仿习惯用语结构的出现频率较高,而大部分考生对这些习惯用语的理解往往存在偏差,甚至是完全看不懂,这体现了高考对人才选拔的更高要求。

以2023 年新课标Ⅰ卷的七选五第一段语篇和试题为例: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mistakes is a positive step,but don’tbeat yourself upabout them.To err(犯错)is human. 36 You can use the following writing exercise to help you do this.

A.A little self-forgiveness alsogoes a long way.

这段语篇中的“beat oneself up(自责)”和“goes a long way(对……大有帮助)”都是英语中的常见习惯用语,“To err is human.(凡人都会犯错)”更是取自英语中的谚语。考生由于平时阅读积累不够或者未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语言,导致36 题误选A 项。

又如读后续写原文第二段语篇:

So,why did he suddenly force me to do something at which I was sure to fail? His reply:“Because I love your stories.If you’re willing toapply yourself,I think youhave a good shot atthis.” Encouraged by his words,I agreed togive it a try.

该段中的“apply yourself(专心致志)”“have a good shot at/give it a try(尝试一下)”都是与全文主题密切相关的习语,考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些习语的含义,会导致文本理解困难,影响续写。

这些习语大量出现在语篇和试题中,体现了高考通过语言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如果习惯用语直接涉及解题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和畏惧,如果习惯用语只是出现在语篇中而没有直接设题也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对于这些习语的陌生,一方面是因为平时阅读量不够,没有接触过这些地道的习惯用语;另一方面是他们缺乏根据语境来理解这些“熟词”的“生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新高考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基于新课标对词汇的要求和新高考真题对词汇的考查方式分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词汇复习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1.以新课标和新教材为基础,循序渐进做好两轮词汇复习

依据新课标词汇表和新教材单词表,参考近三年新高考真题,将词汇复习放在语篇中进行,不要独立理解和死记硬背。第一阶段,按照教材的顺序,以单元主题语境为依托进行复习,注重词汇在阅读语篇和写作中的运用,每册教材词汇复习完后进行过关检测。这一阶段可以与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进行,从11 月份持续到来年3 月,约4 个月时间完成。第二阶段,按照新课标词汇表重新梳理一轮复习的单词,并关注教材与课标的词汇差距,每天落实100 个左右的新课标词汇复习,逐个排查,这一阶段大致和高考二轮复习同步。

2.精研高考真题,洞悉考查方向

高考最后的第三轮复习往往是5 月份的高考真题套卷或选题演练,教师可带学生进一步感悟前两轮复习的词汇在新高考中的运用。例如,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往往会忽略新课标中没打星号的义务教育阶段“leaf(叶子)”和“dumpling(饺子)”等非常熟悉和常见的单词,但教师应该在真题中检索并指导学生发掘它们的熟词生义,例如2023 年新课标Ⅰ卷听力原文“ As Ileafedthrough the novel,a piece of paper fell out.”中将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中的名词“leaf”作动词用,根据语境熟词生义理解为“翻阅”,语法填空题中的“dumpling”不再是义务教育阶段教材所标注的“饺子”,而是“小笼包”的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能跳出教材“饺子”的常规熟义,领悟到“dumpling”可以表示其他面团包裹的食物,例如小笼包、汤圆等。

3.培养英语语言思维,训练同义转换能力

有的教师在新教材授课中常使用全英文教学,但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就倾向于使用中文授课了,认为中文讲解效率更高。事实上,学生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更需要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因为新高考卷中基本没有直接信息题,听力和阅读的选项都对原文进行了同义转换。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尽可能用英文授课,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单词释义和同义转换,并尽量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对句子和语篇进行提炼。如教师在讲到“take care of ”词块的时候,不妨用“mind(v.照看)”进行同义替换表述,在表达“出发”这一动作时可以用“depart”对“start”进行同义替换,这样学生在碰到2023 年新课标Ⅰ卷听力第2 题和阅读A 篇第23 题时,就可以从容应对了。

4.注重情境教学,避免碎片化的词汇复习

高三词汇复习应始终坚持“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的课程理念。如果缺乏足够的语篇输入为依托,学生在教材中所习得的词汇基本含义就得不到拓展应用,导致缺乏根据情境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学生对语篇的主题意义方面的探究应该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方面,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程度、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复习资料,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使用思维导图梳理词汇,运用构词法扩大词汇量,结合主题语境深度学习词汇,在大量的语篇阅读中迁移词汇运用能力,大胆猜测熟词的生义并积累地道的搭配和习惯用语。

5.利用拓展阅读资源,提升词汇运用能力

词汇的学习是长期反复积累和综合实践的过程。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必修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5 万词,选择性必修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 万词,选修阶段在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做出了更高要求。英语教学仅依托教材的语篇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根据学情合理开发拓展阅读资源。

以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开发的《妈妈的银行账户》英文原版整本书阅读为例,全书由17 个小故事构成,每一个章节都不断地复现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词汇,教师利用这些语篇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复习和梳理新课标词汇,并提升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例如,学生们普遍在读到第一章开篇段落的这两句话“There was my sister Christine,closest to me in age,yet ever secret andwithdrawn...”和“Aunt Jenny,who was the oldest and thebossiest...”时,会去查询“withdrawn”和“bossiest”的含义。学生在教材语篇中学过“withdraw(脱离)”和“boss(老板)”的含义,因此,只要根据语篇中的secret 就可以理解“withdrawn”表示“不爱交往的”;根据构词法可以得出“bossiest”是由boss 变成形容词bossy,然后变成最高级形式派生而来,再结合语境可以理解为“跟老板一样的,专横霸道的”意思。教师每周布置两个章节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不要查词典,根据语境理解这些词,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训练,词汇运用能力必定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词汇的系统梳理和积累。例如学生读完《妈妈的银行账户》前五章后,将表示“say”和“walk”动作的词汇进行汇总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现。

这样的复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梳理总结主题词汇,更有利于他们在写作表达中提升词汇使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对于写作中动词表达不好的学生,要督促他们一文多写,使他们能够精准地用丰富的词汇表达思想。

五、结语

词汇学习要以新课标为依据,新教材为蓝本,新高考真题为导向,做到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情境中熟练运用构词法、熟词生义和习惯用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但关于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衔接以及高中三个年级之间衔接的词汇教学策略,以及课内外的有效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熟词生义三新
熟词生义大集合(八)
熟词生义大集合(七)
熟词生义大集合(二)
熟词生义大集合(三)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
望名生义 据理成联——我的获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