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认证视角下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究

2024-04-23 13:12张志义管伟明李鑫陈辉张军辉杨少青
高教学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工程认证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张志义 管伟明 李鑫 陈辉 张军辉 杨少青

摘  要:在我国高校大规模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趋势下,工程专业认证逐渐成为高校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工程认证理念对于推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专业内涵式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该文结合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现状和学生情况,以工程认证理念为导向,对采矿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旨在树立采矿工程专业新生专业认同感,构建学生专业认知体系,改善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优秀学生流失严重的问题,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从事采矿工程专业的学习和工作,从而缓解我国新疆地区高水平采矿人才紧缺的局面,助力新疆大学新工科建设及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工程认证;采矿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1-0100-04

Abstract: With the trend of large-scale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universitie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lead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romoting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udent situation of the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at Xinjiang University,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to study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Freshman Seminar Course" in the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The aim is to establish a sens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mong mining engineering freshmen, construct a student professional cognition system, improve the serious problem of the loss of outstanding students in the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at Xinjiang University, and retain more outstanding talents to engage in the study and work of the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The aim is to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high-level mining talents in Xinjiang, China, and assi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t Xinjiang University and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in Xinjiang reg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Freshman Seminar; teaching mode; personnel training

工程教育專业认证是国际间认可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同时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自2006年起,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据专业认证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显示,实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2]。正如蒋宗礼教授所说:“专业认证对我国高等教育从以规模发展为主的外延发展模式转向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3]。随后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新工科建设浪潮兴起,先后出台“三部曲”(即“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助力新工科建设,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要求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全面落实认证理念[4]。新疆大学高度重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建设工作,专业认证已成为学校加强专业建设的有力抓手。

新生研讨课最早在1959年由哈佛大学首创,2003年清华大学首次将新生研讨课引入国内推行,随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相继开课,逐渐被国内高校认可并开设[5]。新生研讨课通过研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从被动式向自主式转变, 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6]。其以鲜明的教学特点和独特的教育价值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走向,是帮助学生踏实迈进大学的第一步,是大学培养好人才的第一课[7]。作为新生专业教育的入门课程,对于学生了解专业现状、前景,规划学习计划、锻炼学习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新疆大学首次开设新生研讨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业和思维两方面为重点,在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同时,提高学生学术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过硬心理素质。其开设对新疆大学新时期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  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开设新生研讨课必要性

(一)  采矿类专业人才的后继不足

我国新疆地区高水平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紧缺状态。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新疆“十四五”规划中均对我国新疆地区重点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和部署,其中地矿领域承担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和能源保障的重任,需要应对今后出现的种种挑战。新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矿石供给基地和能源储备基地。随着国际矿石和能源进口比重的持续下降,国内地矿企业特别是新疆地区地矿领域将在供给矛盾的压力下迎来全面快速发展与改革。产能提升和产业升级是新疆地区地矿行业今后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高水平地矿类人才则是新疆地区地矿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二)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疆大学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的部省合建“双一流”高校,承担着为新疆地区发展提供合格建设者的重任。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新疆大学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起步之年、关键之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和服务区域发展,新疆大学制定了“强化工科、发展理科、优化文科”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努力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典型的工科型专业,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育人水平的提升及工程认证工作的快速推进,应是新疆大学后疫情时代新工科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树立新生专业认同感的契机

新生研讨课是树立采矿工程专业新生专业认同感的最佳契机。矿产资源大多分布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区,矿产资源的开采环境通常较为恶劣,采矿工程属于典型的艰苦类专业。而且由于我国采矿环境复杂,矿山数量庞大,矿山灾害时有发生,大众普遍认为采矿工作不仅艰苦而且危险。加之目前入校的学生均为90后,且为家里唯一的孩子,不管是学生个人对于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是学生家长对于孩子将来从事工作环境的考虑,均对采矿工程专业的认同感较低。报名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多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这些學生虽然进入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习,但其转专业意愿非常强烈,往往在大一结束后、专业课程开始前,便选择转入校内的其他专业学习,导致采矿工程专业优秀人才的流失非常严重。据统计,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学生2018—2020级转专业比例均处于35%~40%(图1),远高于院内其他两个专业。其实,就目前我国采矿技术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日益普及,采矿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矿山环境不再脏乱差,采矿工作也不再辛苦和危险。新生研讨课是采矿工程专业新生入校后第一次接触采矿工程专业的课程,是对新生进行采矿工程专业介绍和树立其对采矿工程专业的认同感的最佳机会。

综上,本项目针对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优秀学生流失严重的问题,拟采用工程认证的理念对采矿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帮助学生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采矿工程专业的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指定职业发展规划,提升新生对采矿工程专业的信心和认同感,避免采矿工程专业新生由于缺乏对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全面认识而盲目转专业情况的发生,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从事采矿工程专业的学习和工作,缓解我国新疆地区高水平采矿人才紧缺的局面,助力新疆大学新工科建设及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二  新生研讨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教育影响较大,学生表达观点欲望不强

传统课堂教育中,学生接受的大部分教育方式为被动式的“填鸭式”教学,被动学习能力强,主动学习意愿低。而在研讨课中更注重的是“研讨”环节,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多数同学不适应课程设置,缺少探索、分析、质疑的思维模式。或者由于紧张情绪羞于表达、对专业问题不熟悉而害怕出错,连举手提问的动作都需要勇气。导致在研讨环节中多数同学刻意回避,研讨课的效率大打折扣。

(二)  改革经验不足,师资力量缺乏

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正处于摸索阶段,能够吸收借鉴且适应于采矿专业的优秀教学模式缺乏,在教学改革中缺乏谋篇布局和制度保障[8]。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生研讨课更多由老师扮演引导性角色,引导师生互动,师生研讨在新生研讨课中至关重要,但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课程教学势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且由于教师数量缺少、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导致教师的精力较少集中在研讨课当中,新生研讨课的课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深化。

三  新生研讨课实施策略

基于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现状,开设新生研讨课旨在树立采矿工程专业新生专业认同感,提高学生专业认知能力,健全学生心理素质。如何上好这门课还处在摸索阶段,为构建合理高效的教法,实施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教学理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其中,成果导向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的主流理念,对工程教育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成果导向基于学习成果,又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也是按照成果导向这一理念制定的。在专业认证的标准中提出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2]。可见其强调学生在毕业时应该具备的基本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等。正是基于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有助于地方高校培养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工程技术人才,实现工程教育专业的“最低教育质量”要求,保证培养目标的达成。

而新生研讨课的开设正是要遵循成果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考虑课程的挑战度和评价手段,避免“一言堂”,不要害怕冷场、苛求标准答案,要用研讨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训练他们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9]。适当进行饥饿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合作学习、分析归纳的思辨能力,持续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设计多样化研讨主题,想办法创造冲突话题,从而引导学生的多元化研讨,强化他们挑战惯性思维、探索创新的学术热情,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容纳度、自信心和面对分歧理性沟通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业和学术上顺利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10]。

(二)  教学机制

1  构建地矿类实践课程线上线下协同思政育人机制

首先充分发挥学生在使用手机、电脑等移动网络设备方面的优势,将实践课程线上思政课程的教育贯穿到实践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实践单位的企业文化,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重点对实践单位的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进行系统学习,并以此制定后期线下思政教育的内容。

利用线下实践机会,按照前期线上思政教学反馈和线下思政教学安排,有计划地对实践单位典型的先进个人和事迹进行走访,通过现场沟通和实践的方式对前期线上思政内容进行升华和验证,在内容上和进度上做到线下和线上思政教育的有机协同推进,最后让学生完成主题鲜明的思政学习报告,作为最终实践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形成地矿类实践课程学生创新能力精准培养模式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及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用人需求,在实习实训、课程(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建立学生和实践单位间的双向选择机制,对学生和实践单位进行高契合度匹配,为后续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制定奠定基础。

建立实践课程双教师指导机制,将实践单位的指导教师的意见纳入到实践课程开展的全过程。由高校教师、学生和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做到一人一课,精准培养。使学生在完成实践课程的同时,加深与实践单位(潜在就业单位)间的了解和信任,减小后期就业磨合成本,降低学生疆内择业的顾虑和门槛。

(三)  教学目标

线下课程思政和线上课程思政高效协同配合。如今这个时代,实践类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常态,研究线上线下课程思政的协调配合机制,充分发挥线上课程思政灵活高效和线下课程思政具体形象的双重优势,提高实践类课程思政育人水平。

以培养和留住新疆地矿类高水平本土人才为项目开展的最终目标。目前,新疆地矿行业将面临急迫的产能升级压力,符合新疆地矿特点的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新疆地区地矿行业在线下变革图强的根本保障,也是新疆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需要。

(四)  具体教学实践

根据地矿类实践课程的特点,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现场实践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地矿类实践课程线上线下协同思政育人机制和地矿类实践课程学生创新能力精准培养模式两方面的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并采取分阶段实施的研究方案,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利用线上网络优势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将我国地矿领域特别是与新疆地区地矿行业发展相关的思政新闻纳入到地矿类实践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中去,让学生了解并关注最新的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将自身理性信念和国家地区的发展结合起来。

第二阶段:利用线下实践机会增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将地矿企业的企业文化纳入到地矿类实践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中去,让学生切身感受新疆地区地矿企业工作者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精神面貌,从而树立扎根边疆的地矿精神,自愿投身于新疆地矿行业的建设中去。

第三阶段:在实习实训、课程(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建立学生和实践单位间的双向选择机制,对学生和实践单位进行高契合度匹配,有效调动学生实践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阶段:根据学生特长和实习实训单位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课程完成的同时了解、熟悉并解决潜在用人单位的实际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又加深了学生与潜在用人单位间的了解和信任,缩短了学生与用人单位将来合作时的磨合成本,避免了学生因就业初期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而离职的现象出现。

四  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工科的背景下,在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等方面,新疆大学等新疆高校仍需追风赶月,笃行不怠。新生研讨课作为新时期新疆大学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之一,更要群策群力,对照专业认证标准,学习借鉴经实践检验证明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模式。

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培养其自主思辨和持续不断的自主性学习正是新时代对学生及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新生研讨课的开设,在引导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辨意识,为其日后持续不断的自主性学习添砖加瓦,为成为合格的矿业人才蓄势立基。

总之,新生研讨课在国内其他高校开设时间较早,其教学模式已日趋成熟,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但就新疆各高校而言,目前有实力有计划开设该课程的学校较少。而综合实力相对较好的新疆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能够为新疆其他高校日后开设新生研讨课提供行之有效的经验参考。

参考文献:

[1] 戚琳,程从前,史淑艳,等.基于专业认证的“金属材料工程与技术综合实验”课程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8,21(5):130-133.

[2] 谢华,彭明芳.地方高校工程教育专业内涵式发展路径选

择——基于专业认证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7(2):101-103.

[3] 蒋宗礼.工程专业认证引导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之路[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1-5.

[4] 胡瑞年,刘璞.新时期高校“新工科”建设及发展路径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9(1):111-122.

[5] 王永强,赵朝成,赵东风.新生研讨课的意义及其教学问题探析——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7(7):69-71.

[6] 宋光辉.开设新生研讨课“教育与经济”的三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4):44-46.

[7] 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4):58-60.

[8] 谢杲馥,刘挺颂.应用型转变背景下地方院校开设新生研讨课的价值和困难[J].大学教育,2021(6):173-176.

[9] 陈祝明.新生研讨课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15(3):4-7.

[10] 王艷,李香勇.高校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H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4):

174-178.

猜你喜欢
工程认证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面向工程认证的软件项目管理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工程认证及成果导向教育的环境工程专业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现代加工技术的冷挤压技术教学大纲
基于“工程教育”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