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项目教学育人模式

2024-04-23 16:15黄远林林卉谢小魁覃雪梅张中秋
高教学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合作精神主动学习项目教学

黄远林 林卉 谢小魁 覃雪梅 张中秋

摘  要:新时代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教育的本质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该文分析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着力点,项目教学是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此,该文提出并实践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项目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具有优越性,能够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项目教学;主动学习;合作精神;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1-0141-06

Abstract: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ha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is to promote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ing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is a top priority,  Project Based Teaching(PBT) and deep learning are the most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higher order cognitive,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and practices PBT based on core competencies train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is mode has superiority in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can strengthen "fusion of industrial and educati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is beneficial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improve their independent learn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cooperative consciousness and expression ability.

Keywords: core competencies; project based teaching(PBT); self-reliance learning; cooperative spirit; scientific inquiring ability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从精英化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面临新时代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企业招工荒”。为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高校、教育專家学者们提出了很多举措来解决这一问题,聚焦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上。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3个领域、综合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6项指标[1]。北部湾大学2014年以来采取了项目教学育人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了“政校行企”利益共同体,引企入校,引企入教,强化与企业互动;企业也引智入企,引才入企,解决实际生产困难,提升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学生在其中是最大受益者,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专业技能、社会能力、职业素养、创新实践能力等均得到了提升,实践证明,本模式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教育本身是联系社会发展规律和促进个体和谐发展途径之间的一种中介,社会发展变化必然会培养人相应的社会素质,进而必然对我国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出许多新要求,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雅克德洛尔提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及精神价值等6个方面的发展。”同时,明确强调了教育应教会学生“四个学会”[2]。他对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使命做了一种全新的、形象的生动解释。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改革又提出了哪些新挑战呢?

(一)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过去的教育重教轻育,师生间的情感疏离,心理距离很大,学生对教师仰慕崇拜,敬而远之,师生间的交流非常少,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少之又少,高校突出“教学关系”,尊师重教,学生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没有形成和谐愉悦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是高校主人,以“教”为主,忽略了“育”的功能。现正经历着从知识饱满到器识(指器量与见识,是精神世界的丰盈与包容)匮乏的加速之变。“教”与“育”严重失衡,不在“育”上下功夫,培养出来的就是“半人”,不是“全人”。进入新时代,“三全育人”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推行有难度,教师没有用心、用情、用力去投入“育人”,实效不明显。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体现,使教育真正面向未来,回归本真,让“教”与“育”更加完整与平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沟通本领、批判性思维、社会观、品行道德、责任担当和价值观,大力提倡并实施有深度和广度的“育”,育出人的“器识”,这是教育的未来[2]。

(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分低能,考试机器”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制约了许多有天赋的“奇才、怪才”的脱颖而出,“唯分论”愈演愈烈,反而弱化了人类所应有的美学、文学、体育、音乐、社交、品质及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古有“仁、义、礼、智、信”,今有“德、智、体、美、劳”,这些都是全面发展的人需要的重要素养。“围墙”内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走出学校这一温室,经不起阳光风雨的洗礼,在工作岗位上,遇到难题就束手无策,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能力普遍很差。我国2015年10月推出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改革,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提高到同一层次上,一致认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己经关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求地方应用型高校主动深入地方调研,了解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融入行业企业,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鼓励师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行业门,把学生的职业生涯前置,提前进入社会这一大熔炉锻造,避免走过场,重形式,培育实实在在的国家亟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是新时代“学习”的新模式,也是“学会学习”的具体表现,也是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备素养。以前,学生大多处在老师和家长压迫式管理下“被动学习”,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模式基本属于灌输式的,甚至表现出抵触情绪,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如今,知识更新换代加剧,每一个人必须主动积极地去搜寻、探索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在5G、大数据、AI和“互联网+”等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利用好这些工具和手段,让学习成为一种自律,一种习惯,在科技高度发达和海量数据信息潮水般涌现的时候,每个人必须树立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拓展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会学、乐学、好学,让“活到老学到老”成为常态,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及时精进,使知识、素质和能力体系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中,因而,学会学习是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技能。

(四)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深入发展,专业、行业分化越来越细,每一项工作都越来越繁杂,千头万绪,需要跨界来完成,像一项国之重器需要举全国之力,涉及到成百上千家单位共同参与、数万甚至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人孜孜不倦,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坚持不懈地联合协作攻关,才能取得成功。小到日常生活中一件小事,可能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共同出谋划策才能迎刃而解,因此,教育设置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不同专业特长的学生,这就体现了人才的多样性。同时,他们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個性,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取长补短,合作共事,在共同学习和共同协作中体验共同成长成才的乐趣。对于项目教学,一个项目往往也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由一个小组来承担,所以,项目的完成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在项目设计、规划、执行、重组、调试、集成、总结及验收中,要集思广益,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协作性,齐心协力,和衷共济,敢闯敢试,内化为“器识”,达到育人的真正目的。

(五)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处在新时代,面对潮涌般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亟需强大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的首要目标,通过教育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我国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战略,靠的是教育,靠的是人才。从高等教育发展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到普及化阶段,但很多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办学举措和师生关系等“千校一面,千人一面”[3],由于体制原因,校际间“人力、财力、物力”相差悬殊,同质化现象严重,部分专业人才市场处于高度饱和,地方高校的实验设备和实践条件严重不足,创新动力不足,缺乏活力。因此,要充分利用社会化资源,进行强强联合,搭建起多赢的实践平台,项目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政、校、企之间成为稳固的利益相关者,通过项目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加强,地方高校就能培养和造就更多能够适应未来之需的应用型人才。

二  核心素养与项目教学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国家间、地区间发展极不均衡,综合国力相差悬殊,科技实力千差万别,由于历史与客观因素,有表层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影响,更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治理体系不健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缺乏等原因,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无一不是人才强国,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力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贫穷落后的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艰难境地,经济萧条,无力办教育,国民教育水平低,人才极度匮乏,因而,在国际社会没有多少话语权,对他国的依存度高。如今,比拼的就是综合国力,就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军事等全方位的竞争,归根到底,拼的是体制,拼的是高科技,关键在于人才。历史经验和客观现实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打铁还需自身硬,凡事靠自己,只有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把尖端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始终握在自己手中,才不会受制于人,而这些技术的突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不是靠一份热情就能实现的,要做好长期规划,谋篇布局,重塑教育链与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协同机制,举全国之力办好教育,育好人,提升人才的核心素养,培养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向大国工匠和时代楷模学习。

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在1997年开展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DeSeCo)项目,开始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有关理论进行系统的探讨,引领了世界核心素养运动。在2005年,经合组织发布了《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对于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参照,为各成员国指引了改革的方向[4]。2002年3月,欧盟核心素养工作组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相继,美国成立了21世纪技能联盟(以下简称“P21”),成功构建了完整的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日本也公布了核心素养框架-21世纪型能力。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娱乐休闲领域融入到了核心素养发展的范畴,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提供了条件。英国制定的核心素养具有前沿性、预测性和科学性,能够根据社会变化不断调整和修订。2018年5月,欧盟进一步出台了《欧盟终身学习核心素养建议框架2018》,突出强调了核心素养如何落地,为各成员国的教育改革实践指明了道路[5]。

面对全球新一轮的学生“核心素养”的火热来袭,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该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由3大方面、6大素养和18个基本要点构成。纵观各国在核心素养上的要求,都认为在培养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过程中,要强化以学习能力、协作精神、创新意识、职业素养为主的关键品质培养。重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和品质,以时不我待的时代紧迫感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本质问题[6]。这为今后一段时间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一切教育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指挥棒。

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学习理论家克伯屈(W. H. Kilpatrick)在《项目教学: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的应用》一文中首次提出“项目教学”[7]。项目教学从教学育人效果为出发点,营造真实情境氛围,以“项目任务”为牵引,引导学生围绕着项目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商讨、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同学共同协作,攻克项目过程中的一道道难题。它以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参加项目教学,逐步形成“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新理念,从而促使向“学习者中心”“能力中心”和“社会力中心”的转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项目教学与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教育的两面旗帜,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专家的高度认可与重视。为此,20世纪末,全球教育界掀起了“项目教学”教育改革的热潮。各国把项目教学理念、教育方式、教学模式的改革视作重点,项目教学、探究学习以及案例教学等模式被西方国家所倡导[8]。

我国相关部门也纷纷出台文件,明确指出“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项目教学突破了传统的3个旧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取而代之是3个新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行业为中心”。注重课程交叉融合,自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思考,在真实项目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而核心素养的3个方面、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潜移默化地在项目教学中得到培养与提升,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9]。

三  基于核心素养的项目教学育人模式构建

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是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借鉴国际经验,经历了传统模式、数字化模式、信息化模式,正朝着智慧化模式发展,分析新业态对未来工程人才的新要求,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充分回归教育本质的基础上确定了新工科本科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需要特别指明,任何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核心素养框架都不是一应俱全的,它们都是根据本国发展需要被提炼出来的关键素养。所以本文也无意将所有的核心素养全部呈现出来,而是基于实现学生个体发展、满足未来工程需求和推动社会进步需要遴选出其中的关键要素。从国际核心素养框架所普遍包含的文化学习、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3个维度出发,主要包括9个方面: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跨学科素养、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10]。具体见表1。

新工科本科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是通过高校的教学活动来完成的,其中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作为高校对“如何培养人”的具体落实,是决定课程内容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工科本科生核心素养的生成。所以,高校应积极探索面向核心素养的新教学模式、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项目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此模式将项目教学和教学设计基本模式相结合,涵盖项目教学的基本流程,在项目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素养的转化,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中,进而将核心素养转化为驱动性的问题,给予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支撑。

项目教学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得到有效实施并取得良好的反馈,其本质是以具体项目为依托,把工程学习放在真实、复杂、有意义的工程项目中,推进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11]。项目负责人由不同学院教师组成,学生也可以来自于不同专业。同时,项目会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任务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主要起指导作用,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挖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潛质,帮助学生为以后介入工程实际做好准备。项目教学模式通过多种类型、多个层次、互动交叉的实践驱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工程需要的各种知识与技能,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和整合,它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的现象,使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实现有意义学习,促进自身能力和品格的统筹发展,从而发挥出教学对核心素养培育的真正价值[12]。

此模式一共分为4个部分:项目主题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方案总结与反思。其中项目主题设计主要为教师活动,包括寻找项目选题、项目情境设计、教学项目计划书和项目学习资源的设计。项目的选题应尽可能多途径挖掘,其来源包括课本搜集素材、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科研训练、实践基地及实训单位等多个途径。项目实施阶段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学生通过协助合作进行学习。主要包括项目任务发布、教学组织形式、教学问题与活动引导,制作项目作品。项目评价阶段包括学生成果集中展示和学生成果评价。最后为项目方案总结与反思阶段,主要是教师对于整个项目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思考其推广应用价值[13]。

四  项目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价值

核心素养的内涵涉及基础力、思考力和创新力,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项目教学是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项目类型很多,有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有教师的科研课题,有学生申请的国家级、省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项目,有社会实践项目等,有些是专业性很强的,有些是关联度较低的,目标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项目教学一般以模块化形式来执行,自行组织团队,选择合适的模块,自主完成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思,思中变,变则通,往往要依靠集体团队的力量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引路人和监督员。借助项目教学,形成一个由无知到主动学习进而再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最后还能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耕耘者和增值者”,能够感知知识的价值和能力的本质。北部湾大学测绘地理信息专业自2014年开展项目教学以来,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社会、企业、行业、高校“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已经形成。近年来,主动承担了企事业单位各类测绘地理信息项目200多项,合同经费近4 000万元,每一名学生必须参加一定量的项目任务,保质保量方能获得相应学分,培养了一大批“引得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兄弟院校的高度评价。

(一)  有利于学生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开启自主学习

在测绘地理信息项目教学中,多课程知识有机融合,学生必须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解决项目教学中的高阶问题,与此同时,培养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共事的精神,经过实践,又重构了新的知识,拓展了知识体系。项目教学强调“做”“实干”,即重视最能体现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在实践和表现的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潜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因为一个项目通常不只一种完成方式或解决方案,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为了完成项目任务,每个学生都必须以学习主体的身份亲自进入相应的学习活动,凸显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人的主体性。同时,项目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足了学生对表现的渴望和对发展的愿望,激发起学生持续不断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提质疑、做计划、搞调研、出成果的实践历程中能够全方位地展现自我的个性,并使主体性进一步得以解放张扬。

(二)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激发应用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执行者,教师是指导者。一旦项目确定下来,学生自行开展项目研究,碰到困难问题,首先自己或团队先行解决,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利用一切资源条件来激发自身的求知欲,主动探索,自主实验,发挥团队优势,培养应用创新能力,进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项目教学,能够让学生打破常规,主动作为,自主探究,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团结协作,不断碰撞出新思想、新火花,在思辨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失败,对待失败不要气馁,要分析、查找失败原因,追根溯源,坚定自信,经过探索、复盘、反思,总会找到失败的原因。于此,要有耐心和韧劲,要敢破敢立,不走寻常路,有时要全盘推翻重来,有时对“卡脖子”的技术要知难而进,寻求突破,过了这道坎,就豁然开朗,这样的经历对抗压能力和逆商的培植大为有益,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通过项目教学,学生的信息检索、资源配置、逻辑推理、反思判断、自我否定、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品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14]。

(三)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测绘地理信息项目教学往往涉及多门课程。这些项目突破了课程间固有的界限,以项目这一主线把所学课程知识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和乐趣,加深对专业的认知与赞同,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树立起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承担起社会发展的担当使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项目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扬个性,彰显活力,将每个人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奇思妙想”尽显神通,天性禀赋如沐春风,有助于灵活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有益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此时学生要通过各种学习方法,不断汲取养分,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充分激发积极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意识,并发展能够进行终身学习的创新品质等,让学生从被动“要我学”转变成主动“我要学”,内化为“我能”“我会”“我行”“我敢”的自信力和胆识[15]。

(四)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度

学生采用主动合作或自主探究的模式,通过测绘地理信息内外业数据采集、处理、加工、应用和地理信息建模、空间分析等实践活动,利用各种平台资源,立足项目教学,分析项目重、难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方案,推进进程,有时还需与委托方就项目技术问题进行交流与沟通,听取意见,接受建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们的经验和实践为项目执行提供了强大的后盾。通过项目教学,加强了职业道德品质修养,培植了工匠精神,提升了社会参与度,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从事的职业与社会紧密相关,每一个项目都是非常有社会价值的。通过项目教学,每个学生个体都需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互助合作精神。这样,无疑很好地破解了“两张皮”“两难”问题,结构性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达到了多赢的目的。

五  结束语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缺的素养。任何教学都是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这是“教书”的范畴,而“育人”往往被弱化,重视程度不够,要关切人的精神、情感、思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优质的教书育人作保障。通过项目教学,学生能逐步成长为知识阅历丰富、处事思维敏锐、人格品行善良、性格率真正直、心灵纯净自由的人。項目教学改变了长期以来将教育“窄化”为教学、将教学“窄化”为应试训练的教育模式,试图解决一项重大的教学任务,即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到相应的教学实践模式,在发展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6]。让知识与能力、问题与思维、责任担当与社会观的三维目标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天然相融,形成核心素养培育的良性循环,使核心素养真正得以落地。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15(2):145-154.

[2] 庄榕霞,杨俊锋,黄荣怀.5G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20,4(12):1-8.

[3] 李雪格.新媒体时代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J].传媒论坛,2020,3(3):154,156.

[4] 田国英,王佳欢.浅析《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对当今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6,4(37):154-155.

[5] 隆明凤.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未来的教育[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2.

[6] 裴英竹.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及评价体系研究-以教育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1,7(12):167-172.

[7] 马晓娜.STEAM理念下项目教学设计与应用[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1.

[8] 张维功,陈善友.项目教学法应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4(7):51-52.

[9] 李思山.核心素养导向的通用技术项目教学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10] 王柳婷.“新工科”本科生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20.

[11] 刘志斌,李四平.项目教学及其推广应用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21(3):71-74.

[12] 宋丕丞.高校项目教学模式采纳的影响路径分析[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36(1):82-86,118.

[13] 邓瑞玲,李娜,刘彩迪.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项目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2):151-156.

[14] 陈志坤,黄远林,付少媛,等.项目教学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业情况分析研究——以北部湾大学2019届为例[J].长江丛刊,2020(19):138,140.

[15] 苏占华,赵志凤.基于OBE理念的项目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5):116-118.

[16] 肖妍.基于学习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模式设计[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合作精神主动学习项目教学
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基于项目教学的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现状及对策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