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项目驱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24-04-23 16:15宋厚彬梁金梅苏建宁曹驰
高教学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培养质量项目驱动产学研

宋厚彬 梁金梅 苏建宁 曹驰

摘  要: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重中之重。兰州理工大学以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为依托,推进产学研项目驱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示范。校内特色学科导师为解决企业难题与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做实研究生“双导师制”和企业实践等培养环节,以项目推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该培养模式的实施可有效提升学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开阔硕士研究生视野,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学研;项目驱动;培养模式;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1-0156-04

Abstract: At present, it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with their enrollment scale in China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elying on Wenzhou Pump and Val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is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training model driven by industry, student, and research projects. In order to solve corporate problems, the characteristic subject mentors on campus is collaborate with enterpris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implement the "dual mentor system" and enterprise practice training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through projec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training model ha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training at our school, broadened the perspective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enhanced their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ies.

Key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project-driven; training mode; training quality

我國自1991年就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由此开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也是与日俱增。据统计,2009年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仅占硕士招生总数的15.9%,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到2022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占比已达61.65%[1]。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明确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更加紧密,发展机制和环境更加优化,教育质量水平显著提升[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目的是在重新审视和定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逐步实现学术型人才培养由单一向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的重要转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重点培养面向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并实现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培养方式、质量等方面的改革和提升,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向着灵活规范、产教融合、符合规律和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

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出案例教学和基地联合培养的重要思路。意见指出: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合作单位与高校共同参与制定培养目标、参与培养过程、开展培养质量评价,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为依托,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平台,形成产学研用有机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3]。根据这一文件精神,各地高校从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定位,围绕区域人才和行业需求,都积极建立起一批符合本校实际的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重要举措。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性、工程性、应用性方面的培养定位作进一步强调,并提出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4]。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必须不少于10个月时间在企业进行[5]。可见,专业学位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是以产教融合培养为鲜明特征的一种教育模式。从国家一系列相关文件精神可以看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研究生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大,必须重点关注并加快发展。

一  项目实施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应用性,面向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6]。但是本项目实施以前,本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优化,从研究生招生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都存在不利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问题,如果不进行培养模式改革,将不能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7]。经研究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  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培养模式不区分的问题

很多研究表明,绝大多数高校因受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影响和导师实践能力的限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没有太大区别,同质化问题严重[8]。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开展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多,更多的是在校内从事导师的科研任务,不能完全达到培养目标所提出的要求。

(二)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实践训练不充分、工程能力不达标等问题

近年来,虽然各地高校纷纷在自身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在培养方式上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构建了多种多样的产学研、政产研学、学研产和产学研用等联合教学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学校、导师、学生在观念上对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二是因为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学校提供的工程实践条件和机会等因素影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锻炼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工程实践知识掌握较少,对本专业涉及到的工程实践设备等相关知识储备不够。

(三)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双导师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问题

按照相关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双导师制”,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即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联合指导。高校聘请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或行业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专家担任校外导师,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共同培养所指导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达到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9]。同时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研结合、协同育人的教育体系。但是在“双导师制”的执行过程中,出现校外导师忙于本职工作,空闲时间少,对学生的沟通、指导不充分;校内外导师没有开展项目合作等问题,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主要由校内导师指导完成,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不相符,研究生对行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到研究生实践工程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培养过程中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数量不足问题

近年来,兰州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增长速度非常快,2023年硕士研究生年招生量达到2 711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 694人,占比接近6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扩大,在当前的经济、政策等大环境影响下,本地企业难以提供如此大量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岗位。部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因为没有优质的校外实践企业去锻炼,只能到相关或相近的公司、企业去实习。这种情况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因接触不到本专业相关核心的、重要的关键层面的项目和技术知识,达不到规定的培养要求,限制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效果的提升。

二  产学研项目驱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针对上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校依托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建立了温州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安排本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到基地进行学习,开展工程实践。

开展并实践产学研项目驱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为规范校外联合培养基地的管理奠定了基础,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制定了《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管理办法》,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科研院所与学校建立联合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制度,推进学校与科研院所进行广泛合作,安排研究生到科研院所开展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同时建立健全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在招生录取、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等方面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合作机制。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基地实际,制订研究生在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培养细则,明确培养考核要求,落实研究生在培养单位与培养基地的时间分配和具体培养内容,加强对联合基地培养期间的过程监督。通过采用阶段性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  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研究生的选拔

基地建立初期,各学院选拔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到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主要是通过专业成绩排名或导师指派,同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产生很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愿意去温州参加实习实践,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主观愿望不强烈的现象。

实施本项目后,溫州泵阀工程研究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按照“分开报名、统一考试、单独录取”原则进行,在本校选择与研究院相关的学科,其中规定温州籍学生优先录取等措施。其次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和周边相关企业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研究生校内导师与合作单位签订合作项目,研究生从事企业实践的科研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条件、研究生薪酬等方面都得到提升,研究生去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也很好地解决了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  “项目导向”培养模式的实施

立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推出以企业项目需求为导向的“学生+导师+项目”的“项目导向”产教融合新模式。研究院借助“三定向”的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与浙江多家企业定向研发项目,共同申报并承担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例如,与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成立“亚龙班”,派驻机械设计、控制工程、计算机和工业设计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为企业产品创新和人才团队建设提供支撑,满足个性化人才需求,实现定向服务。

除了以项目驱动研究生培养外,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还在合作单位建立多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基地围绕研发项目,根据温州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完成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相关工作。研究生到各实践单位后,企业安排研究生到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技术岗位,参与产品研发和生产,使研究生参与企业实践成为孵化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加速科研研发及成果落地转化。

实施研究生“项目导向”的培养模式。2019—2023年,累计开展院企合作项目144个、建立密切技术合作的企业86家,既完成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教学环节,也为温州地方泵阀及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三)  研究生“双导师制”的实施

按照培养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第一导师由校内教师担任,第二导师由温州企业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协助指导学位论文等工作。最初也同样存在导师方面的相关问题,例如校外导师因自身工作原因,没有时间指导研究生,而校内导师因研究生不在学校,直接指导不方便,导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和指导不到位,影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实施本项目后,通过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牵线搭桥,研究生基于双方合作的项目培养,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建立共同研究的科研项目,项目实施推动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得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到企业提升实践能力。除了研究生到企业和导师面对面交流外,校外导师还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对研究生进行指导,例如搭建项目研究交流平台、开展视频会议、项目研究讨论组等,线上、线下结合指导,将校外指导教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做得更实、更细。

(四)  研究生理论课程的学习

按照培养计划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一年级阶段需要修完学位课与必修课等理论课程的学习环节,由于课程量大而广,选派到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的研究生,第一年的基础课程在兰州理工大学校本部学习,研究生第二、第三学年的实践和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在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进行。课程教学注重发挥在线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的协同优势,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强调研究生专业基础、工程能力、职业发展的综合培养。

(五)  合作项目签订与研究生论文撰写

温州泵阀相关企业较多,通过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建立校内导师与企业联系,并签订科研合作项目,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为主。以研究项目为依托,实现研究生、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多方共赢的局面。

安排到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双向指导下,基于从事的科研项目,凝练出工程实践问题与科学研究问题,在项目结题同时,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素材也已形成。在第五学期研究生开始撰写学位论文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前期的研究内容成为很好的论文写作素材,既保证了论文写作的真实性,也能在写作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大大提升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质量。

(六)  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

为了保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和过程的顺利实施,兰州理工大学建立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实习实践质量保障体系,规范并督促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指导,通过关键环节的检查和落实,督促导师尽到责任,达到目标和效果。建立校外导师的管理体系,以规范校外导师的条件、指导流程、组会监督检查、开题参与、预答辩参与等方式,加强和校外导师的联系。另外学校研究生院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通过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达到网格化管理的效果。

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建立研究生管理细则、学生到实践单位实习要求等相关管理规定,同时要求实践单位也建立实习研究生遵守的规章制度。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可确保研究生实践期间的安全,让研究生能够尽快适应实践生活,尽早融入实践单位项目研究团队。

三  产学研项目驱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兰州理工大学产学研项目驱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实施了近十年,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

选派到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的研究生的积极性得到较大提升,研究生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由不愿意去到积极报名要去。校内研究生导师态度也产生很大变化,由原先不愿意派研究生到温州去,变为主动提前与企业签订技术合作项目,主动选派研究生去温州。选派到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的研究生数逐年递增,由2013年的20人增加到2023年的75人。

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展“项目导向”培养模式以来,分批次派送上百名研究生前往温州40多家企业单位开展专业实践,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树立了典型的范式,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发挥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学校形成了“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的长效保障机制和高效的管理制度。

研究生导师与企业签订的技术合作项目数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10余项增加到2023年的40余项。合作项目的增加,对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研究生定期到企业开展实习活动,接触到最先进的前沿技术和装备,协助企业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强化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选派到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的研究生发表高水平期刊学术论文数量逐年增加,目前每年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20余篇。学位论文质量明显提升,每年论文盲审通过率超过99%。

四  结束语

到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去,是我校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个重要举措,将我校优势学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选派到相关的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实践,锻炼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解决企业的生产问题,产学研项目驱动培养模式进展顺利,成果显著。学校与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联合开展产学研项目驱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任务,为学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培养范式,为研究生迅速地切入工作身份和职业状态,提供了训练和机会[10]。

参考文献:

[1] 刘琦.全日制專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11):29-34.

[3] 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5(6):25-27.

[4] 熊玲,卢开聪,许勇,等.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8):13-21.

[5] 邬欢欢,汪慧,高贤强,等.面向研究生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18):144-146,152.

[6] 叶晓力,夏玲丽.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注意力变迁及其逻辑理路[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23,8(3):68-75.

[7] 张永莉,吴伟.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2021(8):19-22.

[8] 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组.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

[9] 田玲玲,崔史杰,刘卉.高校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模式探索[J].山西青年,2022(15):112-114.

[10] 郑秀棉,王峥涛,张彤,等.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23,42(6):28-33,52.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项目驱动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提高全英文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物联网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