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人工智能类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4-04-23 18:36任佳雷美珍顾敏明
高教学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智能控制课程思政

任佳 雷美珍 顾敏明

摘  要:探讨工科专业中人工智能类课程的思政路径与实施思路。首先介绍课程思政的认识历程,然后以智能控制课程为例,详细介绍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育人元素的提炼及具体实施,最后介绍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实践表明,结合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思政切入点及合理的实施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驱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工智能课程;工科专业;思政路径;智能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1-0173-04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aths and implementation idea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rses in engineering majors. Firstly, the understanding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was introduced. Then, taking the course "Intelligent Control" as an example, the design ideas, refinement of educational elements,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were introduced.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selecting appropri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ntry points and reasonabl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y, stimulating their internal learning driving force,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rses; engineering maj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ath; Intelligent Control

近年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2022年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大起来了,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实力强起来了,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高等教育实力的提升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求各类课程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对于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高校工科类人才不仅应具有过硬专业素质与强大创新能力,还必须志存高远、敢于担当,具有为祖国奉献一生、甘坐“冷板凳”的崇高精神。如何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将育人与育才统一,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是目前的首要目标与核心任务。

当前,全国高校都在大力推行思政教育。近年来,大量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如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思政元素提炼、思政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有的学者从专业层面,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探讨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1-2];有的学者基于不同理念(协同育人、专业认证、OBE理念),探讨课程思政对于新时期工科人才培养的作用,并探讨了相应的设计与实施方案[3-4];有的针对具体课程,结合专业概念、领域榜样、工程应用和案例分析挖掘思政元素[5-7];有的则以某项课程思政元素为基础,探讨该思政要点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和路径[8-9];有的则基于问题驱动方式,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思路[10]。这些研究对工科类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心路历程,重点探讨工科专业中人工智能类课程的思政要素提取及实施路径。

一  浅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

本节介绍笔者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理解、实践的历程,以期对同行们有所启发和借鉴。对于课程思政,笔者经历了从起初的茫然、怕麻烦,到渐渐有所了解、有所感悟,再到现在的愿意尝试、终有所获,教师和学生双重受益。因此,非常愿意将该过程分享给各位同仁。

同笔者一样,相信每位老师在选择教师作为自己未来乃至一辈子的职业或事业的时候,除去现实层面的考虑,同时内心一定怀有某种情怀、愿景和理想,即想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那么如何才能称得上“优秀”的老师?我国唐朝大学者韩愈在《师说》中给出了解读并得到了广泛认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见,“传道”是居于首位的责任,一个优秀的老师,既要精于“受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作为工科教师,平时在课堂内外所承当的可见任务更多停留在受业解惑层面上,课程思政相当于在传道层面构建了一条通道。所以,如果我们沉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确确实实课程思政建设本质上是高校教师对于传道受业解惑的追本溯源,实在也是每一位师者的应循之本、应尽之责。因此,每一位教师,既要精于“受业”和“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时刻心系国家和民族,不忘所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前面談了我们中华民族对师者的认识和要求,接下来了解一下西方对教育的认识。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显然,虽然语言表达不同,他同样也是从道的角度对教育者提出了更本质的要求,要求教育者与学生能够同频共振、心灵相通。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成长经历,大多数人都是沐浴在师恩中成长起来的,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位或几位老师,我们会因为他(她)而爱上一门课,爱上一个学校,乃至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这份爱其实就是老师在传道的层面行的不言之教、做的“摇动、推动以及唤醒”。

可见,不论中外、东方西方,大家的认识都是一致的:传道是教育的灵魂。而课程思政就是新时代下师者传道的继承和发展。由上面的认识推广开来就会豁然开朗,原来课程思政如此重要,原来课程思政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曾经的很多做法就是课程思政的一部分,原来课程思政对学生益处多多。我们可以利用它,助力课堂,把它作为师生精神、情感联结的纽带;我们可以使用它,作为工科类课堂教学的润滑剂,给“干货满满”的课堂适时添加一些“作料”,让课堂灵动起来、温暖起来、交互起来。

二  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本节以智能控制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要素的提取以及具体实施路径。

(一)  课程概况

浙江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智能控制课程为专业方向课,近年来,该门课程先后获批浙江省线下一流建设课程,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课程共32学时,主要授课内容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和智能优化算法,授课模式有理论授课、仿真实验、案例研讨与项目制作业等,具体学时分配及授课模式如图1所示。

(二)  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及实施路径

工科类学生从小到大在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方面积累相对较多,但在人文类学科如哲学、传统文化、历史等其他方面的积累偏弱、偏少。基于自己业余时间对中国传统文化书籍阅读和思考较多,结合课程知识前沿、开放的特点,设计了智能控制课程的思政思路:在科学维度内尽可能地引入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的维度,构建多元立体的思考维度和人生素养。在人的生命成长中,需要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支柱共同发展,才能身心健康、走得更远。这几个支点如果可以用时空观串起来,更进一步地可以增加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思政设计的思路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考虑,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智能控制课程主要落脚在三个思政要素上:学科历史发展观、思辨创新思维、文化认同和自信(思政要素的提炼如图3所示)。

基于上述设计思路和思政育人元素的提炼,教学团队进一步设计了智能控制课程的实施框架,表1给出了课程部分章节内容的思政设计框架及对应的实施手段。

(三)  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目前,课程思政教学在智能控制中已经完整实行两轮,课程目标达成度值及学生评教分分别如图4、图5所示。其中,课程目标1为该门课程的思政目标,具体表述如下:结合控制理论和神经网络发展历史,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不畏困难的科学精神;在完成项目任务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科学思维;在模糊语义介绍中,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思政课程目标的考核通过课后阅读心得、雨课堂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从图4可以看出:思政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值在逐年上升,成效显著。同时结合图5中学生的课程评教分,可以看出:实施课程思政后,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教师的专业认可度、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和投入程度都逐年提升。

为了解同学们对课程思政的真实想法,基于问卷星进行了问卷调查,部分反馈意见如下。

学生评价1:老师上的第一节课尤其重要,它是决定学生对该门课程兴趣度的关键;老师介绍的控制理论发展历史非常有趣,推荐的书籍也非常有帮助。最后,感谢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堂非常有意思的专业课。

学生评价2:通过大作业查找资料,学到很多课外知识,受益颇多。

学生评价3:急需大作业来打发自己闲暇的时光,受益良多,学到好多课外知识,特别喜欢老师分享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和书籍,课外资料的阅读也极大地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老师设计的思政环节和思政内容,而且这些内容确实也对课程起到了正向的反馈和促进作用,师生共同受益。

三  结束语

综上可见,课程思政绝不仅仅是一项政治任务,而是新时代对每一位师者(教育者)提出的历史使命和应担之责。在课程思政的具体设计中,我们应充分结合工科类课程的特点,聚焦“科学思维、科学伦理、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技报国”等品质和素养的培养,同时结合教师之所长,进行凝练、设计、实施。

课程思政,本质上讲应该包括更大更广的范畴,做好教师之本职就是课程思政,兢兢业业备课、认认真真上课、不计回报地教课,就是在践行课程思政。因此,课程思政,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有形之设计,更体现在课堂内外的无形之身教。

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有两个境界:一个是儒家的言传身教,正如《论语·子路》中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另一个更高的境界是不言之教,正如《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所言“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这就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名践行者、言传身教者、不言之教者,在完善自身、传道受业解惑的道路上认真耕耘、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 谈淑咏,毛向阳,巨佳,等.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专业课程思政及工程伦理教育协同育人探索[J].大学教育,2023(9):91-94.

[2] 李仕春,华灯鑫,邵伟.工科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21(2):94-98.

[3] 张鹏,黄蕊,孙江燕,等.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工科类专业导论课程思政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3,46(2):51-55.

[4] 鱼海涛,解忧,刘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理工科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100-103,151.

[5] 顾晓薇,胥孝川,孙雷,等.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1(15):59-61.

[6] 章涛,高戈.工科高校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理工大学“医工融合”类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5):6-9.

[7] 张敏,刘功亮,刘爱军.“海洋探测技术”新工科实践课程思政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3(11):121-124.

[8] 金立乔.工匠精神融入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3):85-87.

[9] 刘龙,时伟,王海英,等.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9(32):169-172.

[10] 黄锁明,李丽娟.新工科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6):39-42.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智能控制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智能控制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
高校工科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智能控制教学改革探讨
舞台演出智能多媒体多网合一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武陵山片区教授工科专业制图课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议
浅谈开关式电梯IC卡系统及展望
地方院校工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新的解决模式
高校工科青年教师备好第一堂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