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有声化的思考与对策分析

2024-04-24 08:14王永斌
参花(下) 2024年4期
关键词:常州内容文化

在城市形象推广和宣传领域,城市文化是最好的底色。将城市文化与有声传播结合,打造城市的“有声博物馆”,通过全媒体传播的平台,紧扣地域文化特点,通过挖掘内容、创新形式、拓展传播渠道,打造精品有声节目,可以提升地域文化识别力,凝聚地域文化自信,扩大地域文化辐射范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本文将以有代表性的主流有声平台数据分析为基础,探讨常州地域文化有声传播和有声文化品牌打造中机构和创作队伍、节目内容与内涵、市场运作与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常州地域文化有声化传播,助力常州文旅产业发展、文化名片形成。

一、常州地域文化有声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常州市是国内较早注意到“耳朵经济”在旅游和文化市场作用的城市之一,2020年5月起,常州就推出了“有声名片”,选取常州最具代表性和推广价值的天目湖、太湖湾、恐龙园、春秋淹城、青果巷等旅游地标,以“明信片+有声解说”的形式,以创新的方式助力网红目的地打造。常州在地铁开通以后,打造了“常州地铁有声图书馆”,向市民推广有声阅读,倡导新阅读模式。在互联网有声平台上,也有众多以常州文化、名人、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节目,其节目内容充满常州特色;另外,常州的部分旅游景点、文化机构也通过旅游App或旅游电台向听众进行景点推介。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地域文化有声推广活动。

然而,综合比较互联网有声平台上常州与周边城市(如苏州、无锡等)以及国内城市有声推广成效较好的城市(如北京、天津等),常州在城市地域文化有声化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作队伍缺乏规划

从各平台主播信息不难发现,除少数是常州各景区或以相关部门为主体注册的账号以外,其他大部分账号的主体多为爱好地方文化或从事地域文化研究的个人。其账号运营与节目策划等缺乏规划和组织,难以在地域文化宣传和推广上形成合力。

(二)节目内容原创性较低

目前有声市场节目内容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播客节目,由播客团队、工作室和文化公司等进行采编和内容创作;另一种则是以有声书(包括广播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节目。前者需要节目的相关人员有一定的采编、创作和文字加工能力,并具备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后者则要求节目的相关人员演播能力突出且有着较强的圈子影响力。而这两点,对于以爱好为初衷的以个人为主体的有声节目而言,其向前发展与提高质量都有着较大的难度。

而当前,传播常州地域文化的有声节目存在内容原创性不足的问题,即便是影响力较大、质量较优的常州名人传记节目,虽然节目文化内涵较为丰富,但因传记原文多以纪实文学的方式呈现,在有声化过程中缺少针对性的改编和二次创作。另外,在实际传播中也普遍表现出节目黏性较低、可持续传播性不足等问题。

(三)节目推广力度不足

对比各平台与地域文化相关节目情况和点播情况,可以发现,常州在地域文化有声化方面,不仅与北京、天津等有声化推广效果显著的城市相差甚远,也与周边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上表数据可见,除常州外,周边城市点播数量最高的有声节目均与地方文化有关,而在常州地域有声节目中,排在前三位的节目内容与天宁寺、南山竹海、恐龙城这样的旅游景点有关,且点播量最高的天宁寺,也仅为10万余次。这一情况虽与常州着力打造现代旅游城市、重点推介网红目的地的目标相一致,但一方面,其与周边城市表现差距明显,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常州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品牌形象的确立。这一现象与节目策划和内容质量有一定的关系,表现出常州在有声节目制作和推广方面存在短板。

二、地域文化有聲传播的思路

参考在地域文化有声传播方面起步较早、成效较明显地区的推广经验,常州可以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优势方面入手,通过“赓续城市文脉”“打造区域地脉”的思路对有声文化传播进行规划和促进。

(一)以传统文化赓续城市文脉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共同记忆,以传播地域文化为目的的有声节目制作,既要迎合听众的需求和口味,也应当充分考虑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在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常州高材篇,送丁若士履恒》中写道,“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这是对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赞叹,而这也为常州地域文化有声化提供了创作素材,如名人传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通过有声节目的形式讲述历史、分析历史、传承文脉,是节目内容的闪光点,也是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和任务。

(二)以文化地标打造区域地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地标”则是这个灵魂的外化物和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代表了城市的个性、气质和风貌的体现,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品位和精神的象征,文化地标凝结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元素,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通常以建筑、景观等特定的物质形态进行传播。在打造有声节目的过程中,应坚持立足本土,以地域文化底蕴为基础、以地域历史和传奇为素材、以乡土气息为灵魂,以提升城市文化面貌、打造地域文化名片为目的,全方位多角度地保证有声节目的质量与社会效益。

三、常州地域文化有声传播的建议

(一)组建专业团队,合理规划节目内容

一方面,以当地爱好者或个人制作的有声节目而言,个人制作者应不断提高节目策划的连续性与内容的专业度,确保节目内容高质量呈现的同时,推动有声节目朝着系统化方向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以相关部门为主体、多方共同协作的有声节目而言,应注意创作团队的协调性和节目内容的趣味性,在策划过程中,多方应及时沟通,注意节目的整体性与连贯性,确保内容生动、新颖,不断提高听众的收听体验。

(二)挖掘当地文化,提高内容文化内涵

以影视作品为例,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文化产品开发,在原创内容打造、文化产品生产输出等方面成绩斐然,如以“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传奇人生为主线的电视剧《老中医》、讲述瞿秋白和妻子杨之华之间动人爱情故事的电影《秋之白华》、展现常州社会生活变迁的电视剧《青果巷》、古装历史剧《春秋淹城》、方言情景喜剧《常州麻辣老妈》等。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在展现常州文化产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向大众展示着常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有声节目制作中,也应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向听众全面展现常州的文化内涵。从文化名人角度着手,常州有着当地人文始祖季子、画家刘海粟、数学家华罗庚、语言学家周有光、外交家袁晓园等传奇人物;从文化流派角度着手,在常州这片土地上,先后创立过常州画派、常州诗派、常州词派、阳湖文派、孟河医派等众多文化流派,对文化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历史文化为有声节目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内容的原创性和节目质量提供了保障。具体而言,在有声节目制作过程中,要以文化底蕴为基础,针对有声节目的受众需求进行创作,确保节目内容原创,形式丰富,有底蕴、有内涵,符合有声市场的需要,不断解决目前常州地域文化有声节目原创性有待提高、文化底蕴不足这一根本问题。

(三)注重版权问题,打造精品有声节目

另外,还应注重内容的原创性与版权问题。其一,制作原创的有声节目,拥有完整版权,创作团队可自主掌控全流程。采用这一方式,有声节目制作自主性强,演播形势、发布渠道、改变方式均由自己掌控。从经济角度考虑,如果能够做成热点节目,其经济效益也相对可观。通过这种有声节目,可以让常州地域文化通过有声形式树立辨识度较高的形象,使文化地标更具特色,更能让听众记住。其二,有声节目获得授权,多方合作开发,其统筹运作简单。这一方式主要是通过获取包括相关机构、内容平台等单位发布作品的有声改编和传播授权,有声节目团队主要进行节目录制和发布,参与部分运作和推广工作。这一方式是当前有声市场最主要的版权运作模式,内容创作和节目制作各自独立,如大多数有声书、书刊的作者负责构思故事撰写文本,有声主播负责口语化改编和录音制作,双方相对独立,利用其版权优势,打造量大质优、适合公共传播的有声节目,增强城市影响力,使文化地标影响力更大,使听众更易认可。

(四)借助文旅热潮,畅通推广路径

常州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从古城到风景区常州,文旅发展前景宽广,因此,常州独特的地缘优势能够为常州地域文化有声节目的传播和推广提供良好的契机。在实际运作中,可以将地域文化的有声节目与旅游推广和文旅产品开发相结合,例如,一方面,可以利用景点大量的关注和人流,为有声节目传播提供流量基础,运用有声节目收听的伴随性特点,通过“扫描二维码听解说”等方式,将景区和相关历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文化传承等内容更有效地传递给游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有声节目向听众介绍旅游景区和相关文创产品,扩大旅游景区宣传的覆盖面,促进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再加上政府和相关单位的适当引导和辅助推广,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对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继续深化文旅产品的开发与有声节目相结合,例如打造“有声明信片”,拓宽有声节目的推广渠道,提高文旅产品的文化价值,使游客更全面、生动地了解常州的文旅特色。

四、结语

随着有声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对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甚至产生了“耳朵经济”这一专业概念。通过有声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其本质提升了有声媒介使用者的关注度,扩大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时空感”。作为地域文化的宣传者和传播者,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这一媒体发展的新方向,在人员队伍方面,要确保队伍的专业程度,提升团队凝聚力;在节目内容方面,要注重垂直领域的文化输出,将地域文化重新整合,打造碎片化、可持续发展的系列节目,针对不同人群细化播出内容;在传播渠道方面,要积极与当地旅游产业相结合,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同时,注重内容、服务、场景与观众需求的融合,打造平民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地域文化有声品牌。

参考文献:

[1]刘冰.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打造有声博物馆——广播节目《城市文化范》的创作实践[J].视听,2020(02):9-10.

[2]代紅阳.常州市城市形象建设中地域文化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1(17):177-178.

[3]杨秀妹.关于常州地方曲艺传承与保护的思考——从常州道情说起[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33(05):6-8+18.

[4]刘菲菲.数字时代常州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与创意实践研究[J].湖南包装,2021,36(01):

106-108.

[5]王永斌.新媒体视域下耳朵经济的发展与前景探析[J].数字化用户,2022,28(38):188-190.

[6]王畅彤,李凯,赵莉.看城市如何打造有声名片[N].乌鲁木齐晚报(汉),2023-09-11(008).

[7]屈佩,吴杰,韩硕,等.如何打造城市的有声名片[N].人民日报,2022-05-17(018).

[8]李军凯,张婷.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与传播[J].新闻战线,2021(09):86-88.

(作者简介:王永斌,男,硕士研究生,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新媒体)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常州内容文化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常州的早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谁远谁近?
主要内容
常州梳篦
文化之间的摇摆